险资投资

搜索文档
险资巨头,“扫货”银行股!
中国基金报· 2025-06-12 12:12
中国平安增持农业银行H股 - 6月6日中国平安买入6353.4万股农业银行H股,每股均价5.3126港元,耗资约3.38亿港元,持股增至约46.58亿股 [3] - 中国平安及子公司累计持有农业银行H股比例超42%,其中中国平安、平安资管、平安人寿持股比例分别达15.15%、15.09%、12.03% [3] - 中国平安对农业银行H股持股比例从1月7日的5.05%升至6月6日的15.15%,平安资管从5.03%升至15.09%,平安人寿从5%升至12.03% [3] 险资银行股投资布局 - 中国平安及子公司还增持工商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H股,持股比例分别达54.21%、33.04%、42.23% [3] - 国有大行具有低波动、高分红、低估值特点,平均股息率超5%,显著高于保险产品保证利率2%~2.5% [4] - 险资偏好经营稳健、抗风险能力强、分红稳定的核心银行股作为理想投资标的 [4] 险资举牌银行股行业趋势 - 今年以来险资举牌近20次,超10次涉及银行股,包括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杭州银行等 [6] - 一季度末险资持有银行股278.21亿股,市值2657.8亿元,持股数量和市值均居行业首位 [6] - 银行股指数年内累计上涨超12%,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只个股创历史新高 [6] - 险资增持银行股主要因股息率、税收优势、流通盘规模及抗周期属性等综合考量 [6]
险资银行板块配置研究:风格匹配,正当其时
平安证券· 2025-06-12 10: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险资投资银行股历史上有三次举牌潮,2020 年以来举牌更温和,多以 OCI 账户配置实现平抑盈利波动和获取稳定股息 [5][8] - 银行板块高股息价值突出,银保渠道协同作用大,优质银行有望成险资优先选择,险资将成板块新增量 [5][26] - 选股考虑股息率、交易成本和基本面稳健性,国有大行、部分股份行和区域行股息水平较优 [5] - 投资关注“顺周期 + 高股息”,推荐基本面稳健区域行、关注股份行困境反转机会及高股息个体 [5][5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险资投资银行股复盘:温故知新,高股息投资趋势正当时 - 险资举牌指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 5%及之后每增持 5%需公告,近 10 年有三次举牌潮,2015、2020、2024 年合计举牌次数占比 63.7% [9][10] - 举牌驱动因素包括资产荒、低利率、政策推动和会计准则变动,新准则使红利类资产更具吸引力,监管政策调整影响险资入市 [12][16][20] - 险资入市持续,银行板块对险资等中长期资金有吸引力,中长期资金或助推板块估值修复 [23] 展望未来:险资入市持续,板块高股息值得关注 - 银行板块静态股息率位于行业第三,分红稳定性领先,经营稳健、资本充足使分红可持续 [26][27][29] - 当下险资举牌银行多为投资回报,监管完善使“野蛮人敲门”举牌难现,银行网点和营销网络助保险产品销售 [31] 选股思路:股息率 + 交易成本 + 基本面表现三轮驱动 - 股息率是核心,A股 上市银行平均股息率 4.13%,港股股息率优势更突出,部分银行分红稳定且持续提升 [34][37][38] - 交易成本考虑股权分散、市场容量和估值,部分大中型银行和区域行自由流通市值占比高,险资持股涵盖大中小型银行 [41] - 盈利水平、资产质量和资本水平影响分红稳定性,部分大中型银行和区域行 ROE 较高,多家银行不良率低、拨备水平高,部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超 14% [45][46] 投资建议:“顺周期 + 高股息”,关注中长期资金入市催化 - 板块股息率相对无风险利率溢价处历史高位,区域行盈利弹性有望释放,预期改善对股份行有催化,板块静态 PB 仅 0.67 倍,安全边际充分 [50] - 推荐基本面稳健区域行(成都、长沙、苏州、常熟、宁波),关注股份行困境反转机会(兴业、招行),高股息个体(工行、建行、上海)配置价值突出 [5][50]
接盘杭州银行外资股权,新华保险称:通过配置红利资产优化资产配置
华夏时报· 2025-06-11 20:06
华夏时报记者吴敏北京报道 险资在银行股权领域的布局动作愈发频繁,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对于入股杭州银行的原因,新华保险相关负责人6月11日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看好中国银行业以及杭州 银行的长期发展前景。投资杭州银行,新华保险可以通过配置红利资产优化资产配置,增加长期股权投资底仓资 产,促进银保业务协同,增强公司在金融服务领域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 能力,全面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根据杭州银行发布的公告,本次股权转让价格为13.095元/股,总价43.2亿元。过户完成前,澳洲联邦银行持股3.3 亿股(占比4.6%),新华保险持股3292万股(占比0.5%)。交易完成后,澳洲联邦银行不再持股,新华保险合计持股 3.6亿股,占总股本的5.1%。 这场联姻成就了双赢格局。澳洲联邦银行将成熟的零售银行风控体系植入杭州银行,优化信贷流程;杭州银行则 依托本土网络,为外资提供了深耕中国市场的支点。此后二十年,澳洲联邦银行多次参与增资扩股,巩固其大股 东地位,并伴随杭州银行完成营收增长28倍、净利润扩张34倍的惊人跨越。 截至6月11日收盘,杭州银行股价已达到16.43元/股 ...
险资最新动向:持续进军商业地产,扎堆成立私募基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4 19:32
险资投资商业地产 - 阳光人寿与太盟珠海、高和丰德等公司设立合营企业,收购48家万达广场项目公司100%股权,涉及北京、广州等多个一二线城市[1] - 2022-2024年保险公司在中国内地商业地产直接投资达93亿美元,规模与英美市场相当并居亚太首位[1] - 新华保险、阳光人寿、大家人寿等险资累计收购近20个万达广场项目,其中阳光人寿入手至少6家[1] - 险资布局商业地产主因优质项目稳健收益及性价比凸显,尤其在利率下行和房地产调整背景下[2][3] 险资不动产投资动态 - 2025年一季度险资密集收购商业不动产,包括建信人寿56.85亿元投资上海董家渡办公楼、大家保险收购龙湖集团四地合资项目49%权益及鸿寿坊65%股权(12.06亿元)[3] - 新华保险联合大家人寿等设立万新金石,16亿元收购厦门保租房项目(7724套房源)[3] - 险资投资业态从办公楼扩展至工业物流、零售物业、数据中心及长租公寓,并探索REITs、私募基金等多元化渠道[4] 险资二级市场配置 - 2025年一季度险资股票投资环比增长16.03%至2.82万亿元,单季净买入3900亿元创近年新高[5] - 银行股为险资重仓领域,持有278.21亿股(市值2657.8亿元),前十大重仓股中7只为银行股[5] - 年内险资举牌16次(近去年总量80%),8次指向银行H股,中国平安独占6次并持续加仓邮储银行(持股11.02%)和农业银行(持股14.06%)[5] - 高股息策略主导配置,同时关注科技成长股、港股及基建龙头,交通运输、通信等板块持仓上升[6] 长期资金试点与私募基金 - 第三批长期投资试点扩容至中小险企,新增600亿元额度(如中邮保险100亿元),试点总规模达2220亿元[7] - 首批试点鸿鹄基金500亿元已全部落地,持仓伊利股份、陕西煤业等高股息大盘蓝筹[8] - 头部险企2025年5月掀起私募基金成立潮:中国太保500亿元战新基金、平安资管300亿元恒毅持盈基金、泰康人寿120亿元稳行基金、阳光人寿200亿元和远基金等,均聚焦长期价值投资[9] - 新设私募基金强调"耐心资本"属性,重点布局政策导向及优质上市公司[10]
中国太保发布200亿元私募基金,险资“入市潮”升级
华尔街见闻· 2025-06-03 22:14
险资以"另辟蹊径"的模式,加大对A股和H股市场的投资,成为了依靠保费产品组合、自有资金投资以 外的新路径。 同期,中国太保还发布了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暂定名,以基金正式备案名称为准)目标规模300亿 元,首期规模100亿元。目标规模200亿元 中国太保指出,发布太保致远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旨在响应国家"扩大保险机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 金改革试点"号召,积极践行长期主义,发挥耐心资本优势。 对于投资策略,这家险企有如下表述: 完善长周期权益资产配置体系,聚焦股息价值核心投资策略,助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险资升 级"私募入市潮" 目前,从政策层面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保险资管公司、保险公司参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试点。 6月3日,中国太保发布太保致远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暂定名,以基金正式备案名称为准),目标规 模200亿元。 过去一年以来,多家中国大型上市险企陆续成立私募基金,专注于中国二级市场的投资。 2024年一季度,中国人寿、新华保险联合创立鸿鹄私募,鸿鹄一期规模为500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向是 具有较大市值、流动性好以及较高市场影响力的优质上市公司。2025年5月,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总计 出资200亿元 ...
年内REITs发行规模超113亿元 险资战投身份是亮点
证券日报· 2025-05-18 23:57
华泰苏州恒泰租赁住房REIT(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将于5月2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保险机构积 极参与该REIT战略投资。此前,中金亦庄产业园REIT已获得中国证监会准予注册的批复。同时,多个 存量产品扩募与新项目申报稳步推进。 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7只REITs成功发行,发行规模超113亿元,市场热度较高。其中6只REITs 的战略投资方都有保险机构的身影。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保险资金仍将是REITs市场投资的中坚力量。 不过,在实践中,险资参与REITs投资也面临一些困难,需要多方努力,共同完善相关制度等。 多重因素催热险资投资 从华泰苏州恒泰租赁住房REIT来看,工银安盛人寿、泰康养老保险、东吴人寿等6家保险机构以战略投 资方身份,总计获得该REIT配售数量3850万份,占总份额比例约7.7%;获配金额约1.05亿元。同时, 108个保险资金投资账户共获得配售数量4666.4万份,占总份额比例约9.33%;获配金额约1.28亿元。 据国寿投资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寿投资")不动产投资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从 REITs配置比例看,保险机构在所有非原始权益人战略投资者中的参与规模占比最高 ...
险资“爆买”银行股,银行ETF南方、银行ETF、中证银行ETF上涨
格隆汇APP· 2025-05-13 11:54
市场表现 - A股主要指数早盘涨跌不一 沪指涨0.08%报3371.86点 深成指跌0.24% 创业板指跌0.23% 北证50指数跌0.37% [1] - 全市场半日成交额9072亿元 较上日放量434亿元 超3400只个股下跌 [1] - 银行股集体走强 浦发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成都银行创历史新高 [1] - 银行ETF普遍上涨 银行ETF南方涨1.25% 银行ETF涨1.24% 银行ETF指数基金涨1.19% 中证银行ETF涨1.18% 银行ETF基金涨1.14% [3] 险资动向 - 年内险资举牌至少13次 其中6次为举牌银行股 包括平安人寿举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2次) 瑞众保险举牌中信银行 新华保险举牌杭州银行 [5] - 截至一季度末 险资对银行股持股数量和市值均在险资持股行业中位居前列 [5] - 中国平安及"平安系"公司举牌银行股频次较高 平安人寿多次增持、举牌招行H股 [5] - 险资频繁买入港股国有大行 是基于对股息率、税收优势、流通盘规模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 [5] - 截至2025年5月8日 险资持有银行股市值0.69万亿元 较2023年末增加0.16万亿元 [6] - 保险公司重仓A股银行流通股股数从2020年底526亿股下降至2024年底383亿股 2025年一季度回暖至391亿股 [6] - 保险公司重仓银行流通股市值从2024年开始回升 主要得益于银行指数2024年涨幅34% [6] 行业分析 - 当前进入稳增长政策密集落地期 宽货币先行 宽财政紧随 地方化债显著提速 对2025年银行基本面产生深刻影响 [7] - 财政政策力度加码 支撑社融信贷并提振经济预期 顺周期品种有望受益 [7] - 广谱利率下行区间 银行净息差短期承压 但高息存款进入集中重定价周期叠加监管对高息揽存行为持续整治 对25年银行息差形成重要呵护 [7] - 2025年是银行资产质量夯实之年 政策托底下 房地产、城投资产风险预期有望显著改善 部分个贷品种也有望迎来资产质量拐点 [7] - 现阶段关注两条投资主线:区域需求具备alpha且季报表现突出的城农商行 高股息品种 [7]
首只险资私募证券基金重仓股揭晓 超千亿元长钱“在路上”
证券日报· 2025-05-06 00:18
随着A股上市公司2025年一季报发布完毕,我国首只保险系私募证券基金——鸿鹄志远(上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以下 简称"鸿鹄志远")的A股持仓情况也浮出水面。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鸿鹄志远重仓(现身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 股股东)了3只A股股票。 本报记者 冷翠华 同时,第二批保险系私募证券基金正在快速推进。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这些获批基金陆续进入市场,总体将为资本市 场带来约1120亿元的长期增量资金。 皆具高股息特征 据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3月初,鸿鹄志远首期500亿元已全部投 资落地,现已实现了风险低于基准、收益高于基准的良好业绩表现。 根据上市公司一季报,鸿鹄志远分别重仓了伊利股份、陕西煤业以及中国电信3只A股股票。 具体来看,截至一季度末,鸿鹄志远持有伊利股份约15276.4万股,较去年底增加约1351.26万股;持有陕西煤业约11633.89 万股,较去年底增加约1503.77万股;持有中国电信约76174.22万股,与去年底持平。 资料显示,鸿鹄志远是我国首只保险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由国丰兴华(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 ...
险资“盯上”城商行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4-23 21:33
导语 :当5200亿国有大行注资落地,险资与城商行的"东风"又何时到来? 一边是银行业净息差持续走低,另一边却是险资逆势扫货。 4月15日,杭州银行(600926.SH)发布公告称,新华保险(601336.SH)受让该公司3.3亿股获批。 杭州银行,是今年以来被险资举牌的第4家银行。其中,招商银行还被平安人寿"举牌"了两次。 以下文章来源于阿尔法工场金融家 ,作者金妹妹 追踪保险银行业圈内动态,剖析最新风向,分享有料、有价值的"内行人"洞察见解。 作 者 | 金妹妹 阿尔法工场金融家 . 来源 | 阿尔法工场金融家 金妹妹从近年来上市公司的年报中统计,在险资持股市值前10位的个股中,有7只都是银行股。 在去年险资纷纷开启的新一轮"举牌潮"中,银行股已颇受青睐。进入2025年后,这一趋势表现得更 为明显。 银行业受到的种种经营挑战,并不影响险资入局银行股的决心。高企的分红率、新会计准则带来的 平滑效应、以及银行和保险的战略协同,都让险资对银行动心不已。 银行同样也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以度过经济周期下转型不可避免的阵痛。 金妹妹从业内了解到,在本轮国有大行注资落地前,今年初,几家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保险公司受邀 ...
固收|固收视角如何看待当前红利资产的配置价值?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11 08:08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影响 -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资本避险模式,风险资产大幅下跌,10年期美债收益率骤降,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1.6%的前低 [1] - 关税政策冲击中国出口链,三驾马车承压格局下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升温,债市结束一季度震荡调整,10年期国债利率重回下行通道 [2] 债市走牛逻辑 - 降息周期深化与结构性"资产荒"共振推动债市趋势性走牛,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曾趋势性下滑至1.6%以下,一季度调整至1.9%后因关税政策重拾升势 [2] - 纯固收产品面临"收益塌陷"与"需求刚性"双重挤压,利率债收益率中枢下移,信用利差收窄至历史低位,保险资金面临资产端收益率下行与负债端成本刚性的"剪刀差"压力 [3] 红利资产配置价值 - 红利资产(中证红利指数成分股)具备低波动与高股息特征,分为垄断型(总市值占比超70%)、资源型、消费型三类,2010-2023年年股息支付率持续高于32%,波动率多数时间低于大盘 [4] - 比价效应下红利资产相对吸引力达历史峰值,无风险利率走低及信用利差下降背景下,红利资产在经济上行、市场回调、通胀上升阶段均能跑赢大盘 [5][6] - A股与港股红利资产对比:估值分位数接近,但港股红利资产绝对估值更低,扣除20%红利税后股息率更高,长期配置价值更优 [7] 增量资金分析 - 养老金或成红利资产重要增量投资者,参考日本GPIF经验,低利率与老龄化背景下权益类资产配置倾向增强,红利类资产大概率为主要方向 [8] - 险资短期内或为增持主力,2025年证监会要求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30%投资A股,红利资产预计为配置重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