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科技板”

搜索文档
债市“科技板”加快落子 引导金融资源向“新”集聚
中国证券报· 2025-05-28 05:10
科技创新债券市场发展 - 自5月9日科技创新债券上线以来,截至5月27日共发行137只科技创新债券,总发行量为3229.1亿元 [1] - 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等三类机构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投融资 [2] - 北京银行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将投向科创领域,包括发放科技贷款、投资科技创新企业发行的债券等 [2] 政策支持与市场响应 - 近期出台《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关于进一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通知》等政策,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支持 [2] - 人民银行同证监会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降低债市"科技板"融资成本 [3] - 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由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地方政府和市场化增信机构共同参与,采取缓释信用风险、担保增信的方式分担违约风险 [3] 金融机构参与情况 - 农银理财积极参与首批科技创新债券投资,累计参与恒力集团、无锡创投、TCL集团等13家企业发行的科技创新债券,合计投标量约30亿元 [4] - 中信银行表示科技创新债券的政策优化和发行扩容为优质科技主体点亮了"聚光灯",也为债市资金流向科技领域启动了"直通车" [4] - 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表示将持续完善配套支持机制,让"科技板"发挥更大作用 [4]
专题研究 | 科技创新债券支持政策升级,债市“科技板”配套安排逐步落地
新浪财经· 2025-05-08 16:30
科技创新债券政策核心观点 - 央行、证监会及交易所联合推出债市"科技板"配套制度,通过十三项举措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覆盖发行主体扩容、条款创新、配套机制完善等维度 [1][3][6] - 政策目标为引导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领域,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同时建立风险分散分担机制保障市场稳定运行 [1][8] 发行主体扩容 - **交易所市场**:新增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作为发行主体,并允许股权投资机构募资用于私募基金设立/扩募,以增强全周期融资能力 [3] - **银行间市场**:首次推出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主体为科技型企业及股权投资机构,科技型企业认定标准从"需具备科技创新称号"拓宽至符合高新技术企业四项情形之一即可 [4] - 预计政策将推动更多成熟期/成长期民营科技型企业通过债券融资,改变当前以高等级央国企为主的发行结构 [4] 债券条款创新设计 - 支持设置含权结构、收益挂钩等创新条款,包括知识产权质押、转股权、票面利率与项目收益挂钩等,提升投资灵活性与吸引力 [5] - 鼓励发行长期限债券以匹配科技企业投资周期,当前90%的科创债期限在5年及以下,政策将重点引导延长融资期限 [5] 配套支持机制优化 - **融资端**:交易所实施"即报即审"绿色通道,银行间市场允许在现有注册额度内直接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并探索定向协议发行模式提升灵活性 [6] - **投资端**:交易所优化做市机制(上浮质押折扣系数、降低做市券门槛),鼓励创设科创债ETF产品,引入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 [7] - 建立专项承销评价体系,提高券商承销科创债的考核权重以激励服务供给 [7] 信息披露与评级体系改革 - 简化披露规则,允许科技型企业申请延长财报有效期(年度报告最长延至8月末),降低合规成本 [9] - 评级机构需针对轻资产特征设计专属模型,多家机构已发布科技型企业评级方法并投入应用 [9] 风险分散机制 - 央行将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购买科创债,联合地方政府/增信机构通过共同担保分担违约风险 [8] - 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信用保护工具等业务,缓释科技型企业及股权投资机构的信用风险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