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伏产业产能出清
icon
搜索文档
2025上半年ETF榜出炉:港股医药飙涨58%,光伏ETF集体重挫超11%
华夏时报· 2025-07-03 22:20
医药赛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股创新药ETF以超58%涨幅领跑市场,涨幅前十ETF中医药主题占据主导地位 [2][3] -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涨幅达58.77%,规模78亿元,银华和万家的同类产品涨幅均超57% [4] - 生物科技子赛道表现突出,汇添富、华夏、南方旗下恒生生物科技ETF涨幅均超51%,前十门槛高达51% [4][5] -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规模达134.24亿元仍实现57.12%增长,显示大资金深度参与 [4] 光伏与能源板块调整 - 中证光伏产业ETF集体下跌超11%,平安、浦银安盛、鹏华等旗下产品跌幅均超11% [6][7] - 国泰中证煤炭ETF下跌12.28%位列跌幅榜首,华宝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下跌12.13% [7][8] - 华泰柏瑞中证光伏产业ETF规模99.84亿元仍下跌11.21%,反映行业整体调整压力 [7][8] 产业分化驱动因素 - 创新药行业受政策支持,《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提供全链条支撑 [9] - 中国药企海外License-out交易升级,涉及ADC、双抗等前沿技术,恒瑞等与跨国药企达成合作 [9] - 光伏产业面临产能过剩,高盛预计产能出清拐点或推迟至2026年,全环节处于亏损状态 [10] 后市展望 - 港股创新药板块受益于老龄化需求、政策支持及AI研发应用,或进入收获期 [11] - 东方证券认为港股18A公司培育出全球爆款品种,部分龙头有望率先盈利 [11] - 华宝基金指出创新药需区分"主题炒作"与"价值成长",警惕短期涨幅透支 [12]
光伏出清陷僵局,最艰难的日子还未到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20:22
行业政策与竞争格局 - 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表示要优化光伏产业布局,遏制落后产能无序扩张,引导企业注重技术研发 [1]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十项措施整治"内卷式"竞争》,点名光伏产业同质化产能严重、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 [2] - 行业自律被强调为缓解"内卷式"竞争的关键手段,地方政策偏差被指为加剧竞争的因素之一 [2] 财务表现与经营压力 - 110家A股光伏公司2024年合计营收1.38万亿元同比减少17.96%,归母净利润-3.63亿元同比减少100.25% [4] - 2025年一季度110家A股光伏公司合计营收2791.36亿元,归母净利润47.44亿元,较2024年同期大幅缩水 [4] - 通威股份2024年遭遇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亏损近26亿元 [3] - 晶科能源2025年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6.20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1.72亿元显著恶化 [5] 现金流与债务状况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110家A股光伏企业货币资金合计4292.45亿元,较去年同期仅减少约200亿元 [5] - 行业"三角债"压力上升:应收账款合计3403亿元同比增5.61%,应付账款3634亿元同比增6.32% [5] 产能与供需动态 - 截至2025年3月底,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产能分别达1397GW、1205GW、1202GW、1352GW,远超全球600GW组件需求预期 [9] - 多晶硅和组件产能利用率40%-50%,硅片和电池片50%-60%,主材价格持续底部横盘 [9] - 2025年1-4月全国新增光伏装机104.93GW同比增75%,其中4月单月新增45.22GW同比增逾2倍 [8] 企业生存与行业整合 - 截至2024年底已有23万家光伏相关企业显示异常(注销/清算/停业/解散) [6] - 上市公司层面出现退市案例(东旭蓝天、爱康科技等)及ST名单增加(ST泉为、*ST聆达等) [6] - 中小型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如穆勒四通光伏发电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 [6] 行业周期与未来展望 - 业内分歧明显:乐观者预计2025年Q2出现盈利拐点,保守者认为供需平衡可能延迟至2026-2027年 [10] - 龙头企业通威股份管理层将2025年视为"寒冬",认为具备核心技术及成本管控能力的企业才能存活 [3] - 历史经验显示需看到龙头企业破产才能确认产业拐点,但当前尚未出现标志性案例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