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合作

搜索文档
第五期“留学报国 智汇金陵”院士分享会成功举办 为南京科技产业创新注入新动能
扬子晚报网· 2025-09-15 20:30
9月13日,第五期"留学报国智汇金陵"院士分享会在南京科技馆成功举行。本次活动在南京市委统战部 指导下,由南京欧美同学会与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吴勇强出席并致 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常进作主题分享。中国科学院院士顾宁,民盟江苏省委副 主委、东南大学副校长金石等参与主持环节。市委统战部、市科协相关领导、两院院士、海归人才及国 际专家代表共180余人参会。 吴勇强在致辞中表示,南京始终坚持以开放姿态汇聚全球创新资源,留学人员是推动科技合作与城市创 新的重要力量。他寄语广大留学人才要坚定报国信念,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战略与南京实践;发挥桥梁 作用,促进人才与产业精准对接;拓展国际联络,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宁发展,共同助力南京打 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创新创业高地。 常进院士以《"悟空号"的前世今生》为题,分享其科研团队在暗物质探测卫星研制中的攻坚历程。他结 合海外研究经历,介绍了"悟空号"在卫星载荷精度提升、在轨数据处理等关键环节的突破,展现了我国 在空间探测领域的先进实力,并强调了科研育人与国际合作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重要意义。 活动现场,"2025南京欧美同学会 ...
上合组织“新枢纽”为何落子青岛?
齐鲁晚报网· 2025-09-05 19:54
中心成立背景与意义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科技创新合作中心于9月4日在山东青岛正式挂牌成立 同步启动10个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重点国际合作项目 覆盖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 现代高效农业等领域 [1] - 该中心是落实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共识的重要举措 为青岛提升国际科技合作水平和集聚国际化创新资源提供重要机遇 [1] - 中心成立标志着上合组织国家科技合作进入更高质量和更宽领域的新阶段 基于七年来的合作基础 包括中方协议投资额36亿美元和26项国际合作项目等成果 [3] 青岛的区位与创新优势 - 青岛作为沿海重要中心城市 拥有崂山实验室 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 以及30所高校和103家省级以上实验室 [2] - 青岛具备97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86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 形成坚实的创新矩阵和活力 [2] - 城市自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以来与成员国深度合作 已拉动240余家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投资项目 并建设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 布局协同中心网络 [3] 中心功能与定位 - 中心秉持"立足山东 辐射全国 面向上合"理念 致力于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和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创新合作生态 [4] - 重点开展科技人文交流 联合技术研发 国际技术转移转化和高标准国际智库建设等任务 目标建成综合性创新合作平台 [4] - 将建立上合组织成员国国际智库和智库联盟 为成员国发展提供战略性智力支持 [4] 成员国合作机遇 - 上合组织成员国在能源 材料 农业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各具优势 合作潜力巨大 [5] - 通过中心平台可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 应对全球科技竞争 [5] - 青岛从经贸门户升级为科技创新枢纽 连接中国创新资源与成员国发展需求 [6][7]
北京“十五五”规划建言热:细分机器人赛道,支持国资成耐心资本
新京报· 2025-08-12 15:53
北京市"十五五"规划公众建言征集活动 - 活动自6月30日启动以来已收集大量意见建议,民生保障、城市治理、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领域建言合计占比超91% [1] - 建言人中企业员工、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者占比超77% [1] - 征集活动将持续到8月底,市民可通过网站、微信、电子邮件、信件等多种渠道进行建言 [7][8]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 人形机器人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新赛道,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2] - 北京人形机器人产业存在"研发强、但产业化不够"的瓶颈 [2] - 建议重点布局医疗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高价值细分赛道,设立"医疗机器人创新发展专项" [2] - 建议建立"临床需求-技术攻关-产品验证"快速通道,缩短审批周期 [2] - 力争"十五五"主导2-3项国际标准的制定 [2] 国企投资模式优化 - 目前外资和民营机构对科技企业投资热情下降,国企投资模式调整将有利于填补此空白 [3] - 国企投资初创期、专精特新等新质生产力企业的主要障碍是发展前景不确定性较大 [3] - 建议适度放宽考核要求,支持国资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3][4] - 对国有资本作为"耐心资本"的考核优化将促进科技创新 [4] 国际科技合作 -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已对接13个国家氢能资源,形成"研发-市场"国际合作网络 [5] - 北京在AI等领域科研实力突出,但国际合作面临数据标准、隐私伦理、知识产权法规差异等挑战 [6] -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缺乏具体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落地举措 [6] - 建议通过五大路径构建全球科技合作枢纽:优化合作网络、激活创新生态、深耕新兴领域、促进人才流动、提升平台能级 [6] - 建议利用华侨华人和留学生群体作为桥梁促进科技合作 [7] -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中外科技合作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7] - 建议建设联合实验室、国际创新合作基地等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平台 [7]
滨医附院荣获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国际科技合作百强机构称号
齐鲁晚报网· 2025-08-04 18:58
核心观点 -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入选"国际科技合作百强机构"名单 彰显其在国际科技合作领域的突出表现和影响力 [2][3] 科研与国际合作成就 - 医院全职引进全球Top200高校终身教授1人 双聘外籍长江学者1人 柔性引进奥地利德国知名教授2人 [2] - 与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等多国医院和学术机构建立密切联系 开展人员互访与学术交流 [2] - 累计400余名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赴境外学习 100余名国际知名专家来院访问 [2] - 邀请哈佛大学医学院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教授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2] 未来发展规划 - 医院将丰富人才海外交流合作形式 依托合作项目与海外高层次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 [3] - 通过强化人才国际交流合作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 [3]
2025年全国国际科技合作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快讯· 2025-07-30 11:51
7月29日,全国国际科技合作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任务部署,以元首 外交为战略引领,加快推进政府间和民间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高质量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 划、深入推进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扩大科技人文交流等重点任务落实落地,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 立自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科技部) ...
王辛未:全球南方如何突破“科技小圈子”?
环球网资讯· 2025-07-07 07:08
国际科技发展环境现状 - 美国计划限制向马来西亚和泰国出口英伟达等企业生产的AI芯片 [1] - 国际科技发展环境面临三重困境:保护主义政治操弄、国际治理制度性缺失、阵营分化导致合作减少 [1] - 保护主义扭曲国际科技创新链,美国通过胁迫盟友构筑排他性技术联盟并将技术壁垒扩展至全球南方国家 [1] 科技治理体系问题 - 既有科技治理体系功能性缺失,美国频繁"退群"削弱多边合作基础 [2] - G7峰会上美国提前离开,暴露其对全球治理的实用主义态度 [2] - 技术竞争被政治化、工具化,导致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全球科技治理缺失 [2] 全球南方国家创新需求边缘化 - 科技竞争异化为阵营对立,保护色彩科技政策加剧国际合作不确定性 [2] -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逆全球化抬头导致全球南方国家创新发展需求与实际脱节 [2] 全球南方国家应对策略 - 提升数智化转型合作实效,共建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以缩小数字鸿沟 [3] - 加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领域"小而美"创新项目合作 [3] - 推动新能源等重点领域跨国技术标准互认,共建智能服务与智慧物流生态 [3] - 依托"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促进前沿科技标准对接与国际化发展 [3] 国际科技合作长远视角 - 南非引入中国光伏技术以应对美国芯片出口限制 [4] - 第四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启动建设,弥补西方主导治理体系的功能性缺位 [4] - 以共同发展代替阵营对抗,以规则共建代替技术垄断是重塑全球科技秩序的必由之路 [4]
携手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和音)
人民日报· 2025-06-15 05:57
一带一路科技合作进展 -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 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科技支撑并注入新动能 [1] - 科技合作是一带一路重要组成部分 从2017年启动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到2023年将推动科技创新列入八项行动 显示高层持续重视科技创新合作 [1] - 已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启动建设70多家联合实验室 建立10个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2] - 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发起 人工智能和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合作计划启动 新一批联合实验室和合作平台陆续启用 [2] 科技减贫合作成果 - 科技减贫是科技创新合作重要内容 中国方案为各方推进科技减贫提供助力 [2] - 大会举办科技减贫论坛 分享中国经验并探讨创新减贫路径 发布十大技术成果清单 启动一批研究平台 [2] - 与会人士赞赏中方深化科技减贫国际合作 呼吁推动科技成果普惠共享 特别惠及全球南方国家 [2] 科技开放合作倡议 - 科技进步需要开放合作 当前技术鸿沟和数字鸿沟仍在扩大 个别国家霸凌行径对全球发展造成障碍 [3] - 大会呼吁共建创新之路 倡导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 反对科技领域零和博弈和政治化 [3] - 中方将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 构建创新驱动开放包容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 促进科技造福全人类 [3]
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
科技日报· 2025-06-11 16:18
国际合作平台建设 - 中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9个中外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参与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参加60多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2] - 中国深度参与SKA项目关键技术研发、核心设备研制和科学问题研究,牵头研制建设中频天线等基础设施 [3] - FAST开放数据共享平台用户覆盖全球数十个国家,建设初期融入国际合作基因,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设计建造核心工具 [3] - 北斗系统服务及产品出口至140余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空间站和国际月球科研站吸引全球科学家参与 [5] - 中国牵头发起"深时数字地球(DDE)"和"海洋负排放(ONCE)"等国际大科学计划 [5] 国际科研合作成果 - 清华大学团队联合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天文学家,综合FAST和南非MeerKAT阵列望远镜优势,对银河系球状星团进行高精度脉冲星偏振普查 [4]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哈萨克斯坦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合作建立中哈粮油作物生产科技示范园,中国小麦、油葵种子提升当地产量和品质 [8] - 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启动建设70多家联合实验室,覆盖农业、新能源、卫生、健康等领域 [8] - 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乌拉圭农牧业研究院合作建立"中国—乌拉圭大豆研究与创新'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9] 国际科技交流机制 - 中国科学院与德国马普学会合作成立青年科学家小组、举办前沿探索圆桌论坛,培养大批青年学术带头人 [6] - 腾冲科学家论坛成为先进学术思想交流、政产学研互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7] - 中关村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等知名会议促进中外科学家思想碰撞 [7] -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将吸引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推动跨领域、跨地区科技合作 [10] 科技合作生态建设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向全球开放"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平台",提供物种记录数据动态呈现 [11]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斯里兰卡共建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分享核心技术并培养本土科研力量 [11] - 中国加快构建科技开放创新环境,扩大科技计划、科研数据、科研经费、科研设施等要素对外开放 [12]
新华鲜报|中国深渊科考,走向世界!
新华社· 2025-06-08 11:21
全球深渊探索计划 - 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牵头的"全球深渊探索计划"正式获得联合国"海洋十年"执行委员会批准,标志着国际大科学合作开启新篇章 [1] - 计划联合新西兰、丹麦、德国等10余国科研力量,共同探索地球最深海洋"无人区",推动深渊科学系统性研究 [1][5] - 聚焦深渊极端环境生命地质多尺度过程,涵盖生命演化、板块构造、碳循环等五大研究方向,旨在建立深渊科学学科体系 [6] 中国深潜技术发展 - 中国载人深潜实现从"跟跑"到"领跑"跨越,自主研发"蛟龙"号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后,又推出全球唯一万米级强作业型"奋斗者"号 [3] - "奋斗者"号在普伊斯哥海沟联合科考中创造75小时完成5潜次的深潜纪录,并首次抵达该海沟最深处 [5] - 过去10年联合10国145名科学家完成214潜次,覆盖马里亚纳海沟等全球9条深渊 [5] 国际合作成果 - 中国-新西兰普伊斯哥海沟联合科考由8国68名科学家共同实施,实现数据与样本全球共享 [5] - 中国已发起"深时数字地球""海洋负排放"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分别吸引27个和58个国际成员参与 [6] - 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由中国科学家领衔,获18国团队联合署名 [6] 深渊科学价值 - 深渊指深度超6000米的海沟,具有高压、低温、无光等极端环境,对研究生命起源、板块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至关重要 [3] - 全球已知37条深渊分布分散,需国际合作解决物种基因交流、地理隔离等跨区域研究难题 [3] - 深渊探索将为深海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科学支撑 [6]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通过国际科技合作促进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6-07 00:30
全球科技与创新趋势 - 当今世界面临深刻变革,全球经济处于新的转型期,科技领域合作和国际科技合作大方向成为关键 [1] - 科技创新是推动世界经济转型和大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国际竞争和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 [3] - 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在全球科技合作中作用日益重要,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3]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优势 -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科技创新企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创新集群连续多年位列世界第二 [3] - 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优势支撑区内高质量发展,并对亚太地区发展产生推动和辐射作用 [3] 香港的科技创新定位 - 香港在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地位的同时,正努力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3] - 香港作为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背靠祖国、面向亚太、连接世界的独特优势 [3] 博鳌亚洲论坛的角色 - 博鳌亚洲论坛作为加深了解、促进对话的平台,将与各方合作探索问题解决方案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3] - 论坛以"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转型"为主题,聚焦科技与创新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