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icon
搜索文档
不同地域、独具特色、历史悠久 中国6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获授牌
央视网· 2025-11-02 09:49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有6项农业文化遗产在意大利罗马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授牌 [1] - 这些遗产系统历史悠久,展现了独特的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和复合种养模式 [4][7][11][13][14] 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 - 该系统拥有超过3000年历史,是以板栗栽培为核心的复合种养体系 [2][4] - 系统内作物、药材、家禽等合理配置,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2] 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 - 种植历史超过2000年,铜陵白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闻名 [4][6] - 其品质得益于当地居民创造的独特传统生产技术 [6] 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 - 该系统是梅、茶、鸡、蜂有机结合的复合型山地农业模式 [7][9] - 仙居是世界人工栽培杨梅起源地之一,杨梅栽培史距今已有1600年 [9] 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 - 位于甘肃兰州,当地在梨园生产管理中创造并世代传承了独特农作法 [11] - 独特技术包括天把式高空作业、烟汁杀虫等绿色植保措施以及以水带肥等生态庭院模式 [11] 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 - 位于浙江湖州,是基于鱼蚌互利共生原理演化形成的复合养殖系统 [13] - 系统涵盖蚌、鱼、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 [13] 福鼎白茶文化系统 - 位于福建福鼎市,系统已有1400多年历史,涉及遗产地近70%人口的生计 [14][17] - 系统保留古老的茶树自然授粉结籽繁育方式和茶、林、草间作套种为核心的复合农业系统 [17] - 系统内包括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国家级良种,茶园生态种植模式提升了资源利用和病虫害防治效率 [17] - 福鼎白茶已得到世界认可,未来需守护生态、传承技艺、创新技术、弘扬文化、创建品牌 [19]
中国6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获授牌
央视网· 2025-11-02 00:12
活动背景 -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授牌仪式于10月31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1] - 此次活动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8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1] - 活动为2023年以来新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举办集中授牌与交流[1] 中国获授牌情况 - 中国有6项遗产在本次活动中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授牌[1] - 截至目前中国拥有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总数达到25项[1] - 中国遗产数量居世界首位[1] 全球遗产总数 -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总数目前为102项[1]
中国6项遗产获联合国粮农组织授牌
央视新闻· 2025-11-01 20:03
新闻核心观点 - 中国新增6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使总数达到25项,位居世界第一 [1] 遗产项目详情 - 新增的6项遗产包括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 [1] 行业地位与影响 -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总数现为25项,在全球范围内数量居首位 [1]
黄河岸边的古梨园
人民日报· 2025-10-26 06:12
古梨园系统概况 - 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被誉为世界第一古梨园,是中国梨属植物的起源地和栽培梨的原产地、主产区[1] - 保存着全球数量最大、品质最优的冬果梨和软儿梨古树群,近万株百年古梨树与黄河、黄土高原构成农林复合系统[1] - 最古老的梨树约500岁,是全球梨属植物界的活化石,其珍稀古老种质通过嫁接惠及中国黄河流域并远播东亚和北美等梨产区[1] - 于2025年5月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 古梨园历史与地理 - 约500年前,兰州段家滩人将水车引至什川,汲取黄河水灌溉,使古梨树得以绵延生长[3] - 古梨园位于什川峡谷黄河岸边的台地梯田上,可通过水路从兰州市区黄河岸边水车公园乘船约两刻钟抵达[3] - 上世纪70年代初由当地农民修建吊桥,此前梨农世代依靠羊皮筏子进出[3] 梨园农耕技艺与文化 - 梨农发明并使用特制云梯进行高空作业,云梯由结实松木制成,主梯与戗杆构成三角支撑,底部为楔形结构可插入地里[4] - 梨农运用称为"天把式"的独特农耕绝活,踩着云梯如履平地般在高空进行授粉、采果、整枝,劳作场景被形容为在半空中跳芭蕾[4] - 当地有农民创办的梨园博物馆,传承世代种梨历史,并有村民表演太平鼓和源于"天把式"农耕绝活的"铁芯子"技艺[4] - 园中古梨树高达10米,寻常工具无法企及[4]
中国农业遗产项目亮相联合国粮农组织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0-13 10:41
活动概况 - 2025年世界粮食论坛及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8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于10月10日在罗马启动 [3] - 首场活动“从良种到美食”展览吸引了全球140多个国家约200家厂商携500多种农产品参加 [3]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展示 -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和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作为中国全球重要农业遗产项目代表参展 [3] -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于2022年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是世界唯一获此认证的乌龙茶 [3] - 安溪铁观音拥有首创的乌龙茶半发酵工艺与茶树短穗扦插繁殖技术 以及独特的“茶—林—草”复合种植模式 [3] -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中国首批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项目 形成“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的生态复合循环系统 [4] - 青田稻鱼系统大大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 有效增加系统生物多样性并保证农田生态平衡 [4] 品牌与发展战略 - 安溪县官员表示 入选世界农遗项目对提高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和国际影响力有深远意义 [4] - 未来将以农遗项目为龙头 以“三茶”统筹理念为引领 对品牌全产业链发展进行系统策划 坚持低碳和科技发展道路 [4] 全球农业文化遗产背景 - 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2年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 目前已在全球认定102个遗产地 [5] - 中国是最早响应倡议的国家 截至目前入选项目数量达到25个 稳居全球首位 [5]
(活力中国调研行)探访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梅茶鸡蜂复合种养系统
中国新闻网· 2025-08-07 21:52
农业文化遗产认证 - 浙江省仙居县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于2023年11月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认证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4][6] - 该系统采用"梅-茶-鸡-蜂"四位一体山地农业模式为核心的传统耕作体系 [8][10][12] 农业生产模式 - 农户使用艾灸烟熏技术进行蜂蜜采集作业 [4][8][12] - 养殖过程中采用杨梅树下喂养公鸡的生态养殖方式 [14] - 蜂蜜采集后使用筷子夹取切割好的蜂蜜产品 [10] 产业推广活动 - 活力中国调研行浙江主题采访团于8月7日在林坑村进行实地考察 [2][6][15] - 媒体记者在生物多样性博物馆拍摄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模型 [15] - 现场进行了蜂蜜品尝和养蜂种植户采访活动 [2][6]
白茶良种传“香”千里
人民日报· 2025-07-31 06:33
行业概况 - 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 - 福鼎依山面海,云雾蒸腾、水汽充足的自然条件形成茶叶的独特风味[1] - 福鼎保存和选育出独特优质的茶树品种,并形成调控能力强、系统稳定的茶园生态系统[1] 产品与生产 - 茶农采用生态种植模式,加工出的茶叶卖价比普通茶叶高30%[1] - 长期种植过程中选育出国家级茶树良种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1] - 福鼎大白茶适应性强,在四川、贵州、山东等地均有种植[1] - 福鼎大毫茶芽头肥壮、叶片绒毛多且银亮,茶青产量高[1] - 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是非常适合制作白茶的原料,为培育茶树新品种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1] 生产实例 - 茶农今春茶园采摘茶青2000多斤[1]
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南方农村报· 2025-05-22 21:02
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福鼎白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2][3] - 中国全球重要农遗数量增至25项 居世界首位 [3] 中国涉茶类全球重要农遗概况 - 中国已有4项涉茶类全球重要农遗 包括福鼎白茶、普洱古茶园、福州茉莉花茶、安溪铁观音 [8][9][10] - 这些遗产在茶树基因库扩充和生态种植管理模式示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0][11] 福鼎白茶文化系统的独特性 - 系统位于福建福鼎市 拥有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悠久历史 [13] - 包含国家级良种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 保留传统有性繁殖方式 [14][15] - 采用生态种植模式和立体景观 提升资源利用和病虫害防治效率 [15][16] 白茶产业的经济贡献 - 2024年遗产地茶叶产值达12.93亿元 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30.44% [17][18] - 带动食品加工、物流、包装、文旅等关联产业发展 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18][19] - 为全球小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成功案例 [19]
南农晨读 | 美“荔”到泉城
南方农村报· 2025-05-22 14:36
广东"百千万工程"改革措施 - 广东省委深改委印发28条改革措施 围绕县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六大领域 [2][3][4][5][6] - 措施旨在健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取得实效 [5][6]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新增 - 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新获联合国粮农组织认证 [8][9][10][11] - 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总数增至25项 继续保持全球首位 [12] 特色农产品推广活动 - 广东仙品荔在山东济南开展推介活动 鲜食荔枝品鉴与直播带货引发消费热潮 [30][31][32][33] - 茂名荔枝嘉年华吸引大型采购及物流平台参与 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推动全国销售 [35][36][37][38][39][40][41][42] - 高州乡村振兴消费帮扶馆展示优质农特产品 成为荔枝产业大会焦点展区 [46][47][48][49][50] 茶产业与文化推广 - 清远英德红旗茶厂携英红九号等产品参展深圳文博会 展示现代化红茶产业 [13][14][15][16][17][18][19][20][21] - 汕尾陆丰举办首届茶文化旅游推广季 突出"岩韵丛香"特色 推动茶产业与乡村振兴结合 [52][53][54][55][56][57] 消费帮扶专项行动 - 广东启动2025年"消费帮扶仲夏行动" 为期四个月 覆盖农副产品选品和农文旅推介 [24][25][26][27][28] - 活动首日举办远方好物选品对接会 近200家优质企业参与现场对接 [26][27][28]
数量位居全球首位 我国新增三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新京报· 2025-05-22 14:34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新增情况 - 联合国粮农组织新增六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占三处(德清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鼎白茶文化系统、甘肃什川古梨园系统)[1] -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总数达95处,中国以25处位居全球首位[1][2] - 新增遗产地覆盖巴西、墨西哥、西班牙三国,巴西增至2处,墨西哥达3处,西班牙为6处[2] 中国新增农业文化遗产详情 德清珍珠复合养殖系统 - 位于浙江德清县,传承800年,基于鱼蚌互利共生原理,涵盖珍珠、水稻、丝绸等多元产品[3][4] - 系统改善水体环境:氨、亚硝酸盐、总氮含量分别降低40%、54%、38%,化学需氧量减少30%[4] - 年产值超70亿元,占全国珍珠深加工总量约10%,带动2.2万居民就业,形成"产学研游"一体化产业链[4] 福鼎白茶文化系统 - 位于福建福鼎市,以自然萎凋工艺为核心,白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非遗[5][6] - 保存18个茶树品种及120多个农业物种(含41种蔬菜、14种水果、11种家畜等)[6] - 白茶为当地支柱产业,传统工艺融合生态智慧,支撑农村生计[5] 甘肃什川古梨园系统 - 现存600年历史,拥有9000多株百年古梨树,面积超1万亩,为世界最大连片古梨园[7][8] - 年产梨超200万公斤,加工梨干等特产,平均树龄280年,最长达400年[7][8] - 传统种植模式减少化学投入,保存软儿梨、冬果梨等古老品种[8] 国外新增农业文化遗产 - 巴西巴拉那州马黛茶:整合粮食作物与森林产品,保护濒危南洋杉森林(现存原始森林仅1%)[9] - 墨西哥特拉斯卡拉梅塔潘特尔体系:3000年历史的梯田农业,保存140个本地物种(含40种玉米)[9] - 西班牙兰萨罗特岛体系:利用火山沙与海沙种植葡萄、红薯等,覆盖1.2万公顷干旱土地[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