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周期运营
搜索文档
十年磨一剑:拓荒者张海莹和她的“物流界滴滴”之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5 07:04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于2015年由动力电池行业背景的张海莹创立,致力于推动城市物流车全面电动化 [1] - 2017年底公司运营新能源物流车规模突破1万台,商业模式基本跑通 [4] - 截至2025年10月,公司业务已复制到全国200多个城市,运营车辆规模突破18万辆 [2] 融资与资本路径 - 公司发展初期未获一级市场青睐,仅科陆电子在早期入股,2017年完成5000万元Pre-A轮融资 [1] - 此后公司完成近10轮融资,吸引启明创投、经纬中国等知名资方,宁德时代于2025年3月成为其唯一的新能源物流车投资标的 [2] - 公司估值已超过20亿美元,跻身独角兽行列,并于2025年9月完成股份制改造,被视为寻求更大资本市场机会的信号 [2] 商业模式与核心能力 - 公司提供从车辆租售、充电储能到维修保养、梯次利用的一站式资产运营方案,形成全生命周期运营方法论 [1] - 公司商业模式关注终端客户的使用权和服务保障,而非车辆牌照持有,通过租赁加服务订阅套餐提供车辆可用性保障 [5] - 公司核心能力是全生命周期数字化,通过数据驱动提升出勤率、降低能耗、延长整车寿命,其TCU理念可将客户综合成本压缩20%以上 [5][6] 市场定位与行业机遇 - 公司定位为物流领域的连接者,通过超过18万辆汽车的集约化调度,将分散的城配需求与运力匹配,形成规模壁垒 [5] - 2025年前8月新能源物流车累计销量37.79万辆,同比增长37.55%,渗透率达29.19%,较乘用车50%-60%的渗透率仍有增长空间 [8] - 预计物流电动化还有5至8年的高速增长周期,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突破2万亿元,为行业提供新增需求 [8][9] 技术应用与生态构建 - 公司利用AI提升调度效率、优化供应链计划、提高定损准确度,AI已成为深入各场景的实际应用工具 [8] - 公司参与上游车辆定义,结合数据可使能耗降低20%-30%,并与主机厂合作提升车辆场景适应性和未来残值 [6][7] - 公司构建“车、桩、网、数、服”完整生态,打破企业边界以破解各环节衔接难题,并将国内成功路径复制到海外 [9]
中国汽车“出海”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证券日报· 2025-07-24 01:10
汽车出口数据与行业趋势 - 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3083万辆 同比增长104% [1] - 国内汽车市场容量趋于饱和 海外市场成为行业新增长空间 [1] - 行业正经历从"产品输出"到"价值创造"的战略转型 [1] 属地化运营战略 - 传统整车出口模式面临瓶颈 供应链本土化重构成为关键突破点 [1] - 长安汽车在泰国建立超千人本土团队 根据当地法规和需求定制产品 [1] - 全球化运营需实现研发/采购/生产/营销全链条本土化闭环 [1] 产业链生态构建 - 需构建覆盖整车制造/三电系统/基础设施/技术标准的全球化服务生态 [2] - 车企可与当地伙伴联盟 输出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技术平台 [2] - 行业需建立协同机制 在合规标准/数据安全/专利保护领域形成共识 [2] 全生命周期运营转型 - 新能源汽车重塑产业价值链 后市场服务成为竞争关键点 [2] - 需覆盖购车/用车/充电/维保/二手车/回收等全环节服务 [2] - 后市场开发是建立海外口碑和可持续盈利的核心路径 [2] 战略思维升级 - 行业需兼具"种田者"的本地深耕能力与"织网者"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 [1][2] - 通过属地化扎根/生态共建/全周期运营三维度提升全球竞争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