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化转型

搜索文档
券商资管规模增长,收入却下降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07 21:42
行业规模与收入表现 - 2025年二季度末券商资管规模达6.14万亿元 较一季度增长0.21万亿元 [2][4] - 2025年上半年上市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合计212亿元 同比下降3% [2][4] - 行业呈现规模增长与收入下降并存的结构性难题 主因包括通道业务收缩、公募费率下降及主动管理转型缓慢 [2] 头部机构业绩分化 - 中信证券资管业务净收入54.44亿元 同比增长10.77% 位居行业首位 [5] - 广发证券资管净收入36.69亿元 同比增长8.44% 国泰海通资管净收入25.78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34.20% [5] - 华泰证券资管净收入8.93亿元 同比骤降59.8% 主因出售AssetMark导致并表收入下滑 [5] - 东方证券和财通证券资管净收入分别为6.01亿元和6.07亿元 同比下滑15.13%和26.39% [5] 公募化转型进展 - 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产品数量达108只 其中债券型50只、混合型28只、货币型27只 [7] - 牌照缺失制约部分机构转型进度 导致规模增长但盈利水平难以提升 [7] - 中信证券计划完善客户分层服务 强化信息系统建设并推进公募牌照申请 [7] - 光大证券将围绕财富管理需求丰富多策略产品谱系 加速权益产品布局 [7] 行业转型路径 - 未来竞争维度将从规模比拼转向投研实力、科技赋能与产品生态综合较量 [9] - 专家建议从做专(提升投研能力)、做深(产品创新)、赋能(科技应用)、借能(机构协同)四方面破局 [9] - 头部机构可通过全品类布局覆盖客户 中小券商可聚焦REITs、碳中和债券等细分赛道实现差异化竞争 [9] - 权益业务重点发展方向包括公募主动权益/量化(相对收益)和私募主动权益/量化(绝对收益)产品 [9]
固收筑基 权益突围 上半年近20家上市券商资管业务营收正增长
上海证券报· 2025-09-05 03:12
资管业务营收表现 - 近20家A股上市券商2025年上半年资管业务营收同比实现正增长[1][2] - 中信证券资管业务营收60.17亿元位居第一 广发证券和国泰海通均超30亿元位列第二第三 华泰证券、兴业证券和中泰证券均超10亿元分列四至六名[2] - 华泰证券资管业务营收增幅达6487.85%居首 国泰海通增长44.77% 长城证券增长38.01% 兴业证券、长江证券和中信证券增幅均超20%[2] 资管业务规模结构 - 中信证券资管规模15562.42亿元为唯一超万亿券商 国泰海通、华泰证券和中金公司规模均超6000亿元[2] - 券商资管业务存续产品规模净值11348.75亿元较年初增长7.53% 其中债券型基金占比79.06%[2] - 债券市场仍是主要投资标的 同时加大ABS、REITs等非传统固收资产布局[2][3] 产品策略转型 - 券商资管采取固收与权益双引擎策略 在巩固固收优势同时积极开拓权益市场[1][3] - 长城资管发行2只资产证券化产品总规模12.06亿元 财通资管ABS新发规模260亿元同比增长76%[3] - 华安资管持续发行增赢、慧赢系列权益产品 扩大定增投资覆盖面并加快混合型FOF发行节奏[3] 业务发展方向 - 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和多元化投资策略成为行业共识 光证资管将丰富多资产多期限多策略产品谱系[4] - 权益投资领域存在产品供给不足问题 指数化投资已成主流但受牌照限制难以布局[4][5] - 招商证券资管、广发证券资管、兴证资管和光证资管4家机构已申请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 公募业务成为重要突破口[5]
曾经“一招鲜”,券商保证金产品正待突围之道
新浪财经· 2025-04-27 17:54
券商资管保证金产品市场规模与格局 - 一季度末券商资管保证金产品总规模达5553亿元,其中管理费率0.9%的20只产品规模4101亿元,占比74% [1][2] - 行业呈现"强者恒强"格局,规模前十产品合计超3500亿元占市场65%,华泰证券、招商资管、国泰君安三大王牌产品以1778亿元包揽32%份额 [1][2][3] - 规模超百亿产品17只,超200亿11只,超300亿仅3只,华泰紫金天天发以890.97亿元居首,招商智远天天利577.67亿元、国泰君安现金管家309.50亿元分列二三位 [2][3] 产品费率结构与收入影响 - 当前行业主流管理费率为0.9%,前十大产品中仅东方红货币(0.2%)和国信现金增利(0.85%)费率略低 [2][3] - 若费率从0.9%降至公募货基均值0.23%,行业年管理费收入将缩水27亿元,其中20只高费率产品规模达4101亿元将受直接影响 [1][8][9] - 综合运作费率普遍超1%,显著高于公募货基0.4%以下的平均水平 [8] 业务推广策略差异 - 中信证券客户资金存款2665.97亿元居行业首位,但旗下两款保证金产品规模合计不足34亿元,主因提供5只现金理财产品分散客户选择 [4] - 多数券商将保证金产品作为唯一选择并在交易界面突出展示,部分机构在新开户时设为默认勾选项以提升参与规模 [6][7] - 推广策略差异导致规模与客户资产排名不同步,如银河金汇银河水星现金添利以296.33亿元位列第四 [3][4] 公募化转型挑战与竞争优势 - 未获公募牌照机构需在过渡期内清盘或转移产品,直接冲击现有收入结构 [8] - 相比公募货基1万元赎回上限,券商产品支持T+0实时赎回且无额度限制,如招商智远天天利允许单日赎回数百万元 [10][11] - 自动申购机制(收盘自动投资)和深度嵌入证券交易场景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1][11] - 投资范围侧重高流动性资产(银行短存、逆回购等),较公募货基更保守但流动性保障更强 [11]
券商资管年报大扫描:管理规模触底回升,降费冲击波压制盈利能力
券商中国· 2025-04-07 07:13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末券商私募资管受托管理资产总规模达5.47万亿元,同比增长3.0% [2] - 头部券商资管规模整体稳定增长,中信证券以15424.46亿元成为唯一超1.5万亿元的券商 [2][3] - 国泰君安、华泰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证券分别以5884.30亿元、5562.67亿元、5520.34亿元、4948.58亿元位列第二至第五 [4] 头部券商表现 - 中信证券2024年资管规模同比增长11.09%,国泰君安增长6.5%,中金公司规模小幅下滑 [5] - 华泰证券2024年资管规模从4799.05亿元增至5562.67亿元,但资管业务净收入下降27% [12][13] - 东方证券2024年资管规模下降约10%,资管业务净收入下降34% [12][13] 产品结构变化 - 2024年2月券商私募资管集合计划规模达2.67万亿元,首次超过单一计划并持续领先10个月 [6] - 国泰君安集合资管规模2393.24亿元(+9.1%),单一资管规模1295.38亿元(-2.6%),专项资管规模1404.01亿元(-4.1%) [6] - 中信证券集合资管规模3432.43亿元,同比增长15.30% [7] 公募化转型进展 - 东方红资管、中银国际证券、财通资管非货管理规模超千亿元(1509亿元、1224亿元、1133亿元) [8] - 东证资管(规模2165.68亿元)2024年营收14.35亿元,净利润3.33亿元;华泰证券资管(规模5562.67亿元)营收17.46亿元,净利润8.82亿元 [8] - 光证资管(规模3114亿元)2024年营收6.75亿元,净利润2.19亿元,显著低于持牌机构 [9] 盈利能力分析 - 华泰证券2024年资管业务净收入31.06亿元居首,中信证券23.22亿元,东方证券13.41亿元 [11] - 中信证券资管规模增长11%但净收入仅增5%,申万宏源资管净收入下降30% [12] - 2024年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1226.78亿元,同比下滑8%,行业降费压力传导至券商资管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