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券商资管公募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券商资管规模增长,收入却下降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07 21:48
行业规模与收入表现 - 2025年二季度末券商私募资管规模达6.14万亿元 较一季度增长0.21万亿元 [1][4] - 上市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合计212亿元 同比下降3% [1][4] - 规模与收入呈现反向走势 主因通道业务收缩及公募费率下降 [2][4] 头部机构业绩分化 - 中信证券资管净收入54.44亿元居首 同比增长10.77% [5] - 广发证券与国泰海通净收入分别为36.69亿元和25.78亿元 增幅达8.44%和34.20% [5] - 华泰证券资管收入同比骤降59.8%至8.93亿元 主因出售AssetMark导致并表变化 [5] 公募化转型进展 - 全市场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产品共108只 债券型占50只/混合型28只/货币型27只 [7] - 牌照缺失制约转型进度 部分机构规模增长但盈利未同步提升 [7] - 头部券商推进公募牌照申请与产品创新 中信证券完善分层服务 光大证券丰富多策略产品谱系 [7][8] 行业竞争与发展路径 - 竞争维度从规模扩张转向投研实力、科技赋能与产品生态综合较量 [9][10] - 头部机构布局全品类产品 中小券商聚焦REITs、碳中和债券等细分赛道 [10] - 未来需通过做专投研、做深产品、科技赋能及机构协同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10]
又降费!0.9%→0.3%
中国基金报· 2025-09-06 10:28
券商资管货币产品费率调整 - 申万宏源资管9月4日公告旗下天天增货币管理费从0.9%下调至0.3% 自9月2日起生效[2][3][4] - 费率调整原因为七日年化收益率低于2倍活期存款利率时需降低管理费以避免净收益为负的风险[4] - 同公司天添利货币此前因相同原因下调管理费至0.3% 近期已恢复至0.9%[5] 货币基金收益与费率现状 - 当前市场利率持续下行 货币基金收益率步入"1%时代"[2][4] - 券商资管货币产品管理费普遍维持0.9% 而公募货币基金费率约0.3% 差距近3倍[6] - 高费率导致投资者扣除费用后实际收益大幅缩水 甚至趋近于零[2][6] 券商资管高费率成因与转型挑战 - 高费率因产品多由保证金理财转型而来 投资范围包含债券等资产 需更高投研与运营成本[6] - 2025年为券商资管大集合公募化改造收官年 未获公募牌照需终止产品或转至公募子公司[8] - 一季度末20家券商保证金产品总规模4101.06亿元 若费率从0.9%降至0.3% 年管理费收入将减少超24亿元[9] 行业转型方向 - 公募化改造后券商资管产品管理费将向公募均值0.3%靠拢[9] - 需从传统高费率依赖转向"规模+服务"驱动模式 通过客户需求细化、投研能力优化及跨业务协同寻找新增长点[9]
广发资管退出公募牌照申请名单 券商资管公募化转型添变数
搜狐财经· 2025-08-05 21:29
广发资管公募牌照申请终止 - 广发资管已从证监会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审批公示名单中消失 标志着其历时两年半的公募牌照申请进程结束 [1] - 2023年1月19日广发资管递交申请材料 是当年第二家申请券商资管 后续还有4家券商资管陆续申请 但6家中仅招商资管和兴证资管获批 [2] - 若获批 广发证券将直接或间接拥有3张公募基金牌照 完善公募领域布局 [2] 券商资管公募化转型背景 - 2022年5月证监会放宽同一主体持有公募牌照数量限制 2023年成为券商资管申请公募牌照"爆发年" [1] - 公募牌照能拓宽资管业务边界 提升市场影响力 同时解决参公大集合产品转型问题 2025年底是转型最后期限 [3] - 截至2025年5月 证券行业仅14家券商及资管子公司取得公募牌照 显示牌照稀缺性 [3] 获批券商资管转型进展 - 招商资管2023年7月获批后 已将旗下7只参公大集合产品全部变更为公募基金 [3] - 兴证资管2023年11月获批 2025年以来已将2只参公大集合转为公募基金 并计划再转1只 [3] 未获批券商资管转型路径 - 主要采取清盘 转私募或移交管理人三种方式 多数选择将产品移交至同一集团旗下基金公司 [4] - 典型案例包括中信证券资管移交19只产品至华夏基金 中金公司移交至中金基金等 [4][5] - 广发资管2025年以来已分批申请将10只产品变更注册 部分产品管理人变更为广发基金 [5] 广发资管业务数据 - 截至2024年12月末 广发资管管理规模2535.16亿元 较2023年末增长23.87% [5]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 旗下参公大集合产品规模325.39亿元 其中货币型产品304.43亿元 占比超90% [5]
易方达批量买入11家券商H股;广发资管退出公募牌照申请名单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09:00
券商H股市场动向 - 易方达基金7月22日至28日以投资经理身份买入11家中资券商H股股份 对6家持股比例升至5%以上 对3家持股比例升至7%以上 对2家持股比例升至6%以上 [1] - 东方证券H股7月涨幅达35.97% 中国银河和申万宏源H股当月涨幅超20% [1] - 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ETF规模从6月底97.03亿元增至7月31日228.76亿元 增幅135% 被动补券需求推动券商H股增持 [1] 券商资管公募化转型 - 广发资管退出证监会公募牌照申请名单 结束近两年半申请进程 2023年6家申请券商资管中仅招商资管和兴证资管获批 [2] - 2022年5月证监会放宽同一主体公募牌照数量限制 券商资管公募化转型竞争加剧 头部效应可能强化 [2] 券商股权变动事件 - 锦龙股份控股股东新世纪公司3500万股(占总股本3.91%)将于8月25-26日第二次司法拍卖 拍卖后仍持有19.64%股份 控制权不变 [3] - 新世纪公司本次被拍卖股份占其持股比例16.59% 反映股东资金压力 可能引发市场对公司治理稳定性担忧 [3] 私募基金业绩波动 - 泓湖投资旗下多只产品单周净值回撤超6% 主要源于商品类资产显著负收益 债券类标的为正贡献 [4][5] - 回撤原因为中期基本面信号与市场短期价格节奏偏差 "反内卷"政策预期落空导致7月末市场情绪转向 [4][5]
“到期日”前夕大集合产品批量更换管理人!中信、中信建投、广发陆续“官宣” 券商资管公募化转型陷入僵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7 16:45
券商资管参公大集合产品管理人变更 - 今年以来至少6家券商资管提交近50只参公大集合产品变更管理人申请并获监管受理 [1] - 中信证券资管一次性为17只产品召开持有人大会审议变更管理人事项 计划转由华夏基金管理 [1][4] - 广发资管提交6只产品变更申请 完成后将由广发基金管理 [3] - 中信建投证券4只 华安资管2只 东海证券1只产品变更申请获受理 [4] - 光大资管1-2月提交13只产品变更申请 转由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 [4] 变更管理人的驱动因素 - 监管要求无公募牌照券商需对到期参公产品进行清盘或变更管理人 [6] - 控股公募基金公司具备更完善的投研风控体系和运营经验 可提升产品竞争力 [6] - 券商资管可借此优化资源配置 聚焦私募等高附加值领域 [7] - 大型券商通过此类操作展示股东资源整合优势 具有行业示范效应 [7] 参公大集合产品市场表现 - 主动权益类参公产品近一年回报率前三名为43.80% 21.81% 20.05% 但行业排名仅157位 827位和981位 [9] - 一季度末规模不足1亿元产品占比近25% 5亿元以下产品占比超60% [10] - 业绩差距源于投资策略差异 券商资管投研资源投入不足 品牌渠道劣势明显 [11] 券商资管2025年业务布局趋势 - 大中型券商继续申请公募牌照或设立资管子公司 推进公私募业务并举 [11] - 完善产品线布局 加强投研团队建设 提升投资管理能力 [12] - 加大国际业务布局 开发跨境服务流程和全球资产配置能力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