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募基金高管变更
icon
搜索文档
千亿公募官宣,新董事长到任!
搜狐财经· 2025-08-30 19:01
又一家千亿公募换帅! 8月30日,兴银基金发布董事长变更公告,任命黄德良为兴银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易 勇不再代为履行公司董事长职务。 在此之前,3月29日,兴银基金发布公告,吴若曼不再担任兴银基金董事长职务,同时,公司总经理易 勇代为履行公司董事长职务。 黄德良兼任兴银基金董事长 8月23日,华宝基金和信达澳亚基金同日公告,公司董事长发生变更。其中,黄孔威因为"任职年龄原 因"离任华宝基金董事长,公司党委书记、宝信软件原董事长夏雪松接任;同时,祝瑞敏于8月22日离任 信达澳亚基金董事长一职,原因是工作安排;由商健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 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岗位变动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业内指出,公募行业竞争与人才流动向来频繁,高 管变动保持高位,不过今年以来高管变动中,到龄退休明显增加,同时股东方战略调整,行政调动、换 届、派驻新管理层的情况也愈发明显。 责编:战术恒 排版:王璐璐 兴银基金前身为华福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由华福证券与国脉科技共同出资设 立,目前注册资本为1.43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兴银基金公募管理规模1096.85亿元,其中公募非 货规模较年初增长 ...
千亿公募官宣,新董事长到任!
券商中国· 2025-08-30 18:41
公司高管变动 - 兴银基金任命黄德良为新任董事长 接替易勇的代任职务 [1] - 黄德良现任华福证券董事长兼总裁 在银行信托证券等金融领域有近30年经验 [2] - 控股股东华福证券的董事长兼任基金子公司董事长是行业常见安排 如汇添富基金和华夏基金的类似案例 [2] - 黄德良有望强化基金公司与股东方的协同合作 总经理易勇在大资管领域经验丰富 [2] 公司背景与规模 - 兴银基金前身为华福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2013年10月由华福证券与国脉科技共同出资设立 [3] - 公司注册资本1.43亿元人民币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募管理规模达1096.85亿元 非货规模较年初增长近100亿元 [3] 行业高管变动趋势 - 年内已有114家基金公司发生高管变更 其中35家公司董事长发生更迭 [4] - 华安基金徐勇接任董事长 曾任职太平洋人寿和长江养老 2022年从保险行业转战公募基金 [4] - 华宝基金黄孔威因年龄原因离任 由夏雪松接任 信达澳亚基金祝瑞敏因工作安排离任 [4] - 行业高管变动频繁 到龄退休增加 股东方战略调整和行政调动等情况愈发明显 [5]
又一家!老牌公募基金公司换帅!
证券时报· 2025-08-30 13:11
公司高管变动 - 诺德基金董事长潘福祥因到龄退休离任 任职日期为2006年至2025年8月29日 超期任职一年后退休[1][2][3] - 潘福祥系诺德基金创始元老 曾任副总经理、总经理及董事长 连续效力超十九年[3] - 新任董事长郑成武来自股东方天府清源控股有限公司 现任该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5][6] - 郑成武具有清华系企业背景 曾任职于北京清华大学企业集团、诚志股份有限公司及清华控股有限公司[6] 公司经营概况 - 诺德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实现显著增长 从2015年末至2025年7月末增长近9倍[3] - 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 设有北京、深圳、济南、成都分支机构 在管公募产品44只[4] - 股东结构历经中外合资、高校控股到地方国资主导变迁 当前股东为天府清源控股和北京天朗云创信息技术[4] - 公司确立"以稳健投资为根基 以价值发现为导向 以长期主义为指引"的发展理念[4] 行业高管变动趋势 - 2025年公募基金行业高管变更频繁 年内已有38家基金管理机构董事长发生变更[1][8][9] - 变动原因包括到龄退休增加、股东方战略调整、行政调动、换届及派驻新管理层等[1][9] - 近期案例包括华安基金徐勇接替朱学华、华宝基金夏雪松接替黄孔威、信达澳亚基金祝瑞敏离任等[9] - 公募基金董事长多由股东委派或股东方高管兼任 变更对基金产品运作影响相对较小[9] 公司发展战略 - 诺德基金作为四川省属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坚持规范、稳健、审慎的经营准则[7] - 未来将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 加强投研能力建设 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7] - 恪守"一诺千金 厚德载物"企业文化 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专业财富管理服务[7]
又一家!老牌公募基金公司换帅!
券商中国· 2025-08-30 13:07
公司核心人事变动 - 诺德基金董事长潘福祥于2025年8月29日到龄退休 [1][2] - 新任董事长由股东方天府清源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成武接任 [4] - 潘福祥为诺德基金创始元老 自2006年起历任副总经理、总经理及董事长 连续任职超十九年 [2] 公司经营与发展 - 诺德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从2015年末至2025年7月末增长近9倍 [2] - 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 设有北京、深圳、济南、成都分支机构 [3] - 当前股东结构为地方国资主导 控股股东为天府清源控股有限公司 [3] - 在管公募产品共44只 涵盖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基金及FOF基金 [3] - 公司确立"以稳健投资为根基 以价值发现为导向 以长期主义为指引"的发展理念 [3] 行业高管变动情况 - 2025年已有38家基金管理机构董事长发生变更 [1][6] - 近期变更案例包括华安基金徐勇接替朱学华(8月26日)、华宝基金夏雪松接替黄孔威(8月23日)、信达澳亚基金祝瑞敏离任(8月22日) [6][7] - 行业高管变动原因包括到龄退休增加、股东战略调整、行政调动及换届等 [1][7] - 公募基金董事长多为股东委派 变更对基金产品运作影响相对较小 [7]
又一家!千亿公募董事长变更
证券时报网· 2025-08-23 21:12
信达澳亚基金董事长变更 - 原董事长祝瑞敏因工作安排于8月22日离任 商健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1][3] - 祝瑞敏此前于8月1日辞任信达证券总经理职务 其在信达证券任职近6年 并自2019年12月起兼任信达澳亚基金董事长[3] - 代任董事长商健拥有18年金融行业经验 曾任信达证券副总经理及董事会秘书等核心管理岗位[3] 公司背景及股权结构 - 信达澳亚基金公募管理规模超千亿元 成立于2006年6月5日 为中国首家由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4] - 公司由信达证券持股54% East Topco Limited持股46% 今年6月因财政部股权划转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央汇金[4] 公募基金行业高管变动情况 - 2025年以来共有109家基金管理机构发生高管变动 涉及253位高管[6] - 董事长变更62人 总经理变更52人 副总经理变更88人[7] - 包括信达澳亚基金在内 今年已有超30家基金管理机构董事长发生变更[2][7] 近期同业董事长变更案例 - 华宝基金董事长黄孔威8月22日卸任 由夏雪松接任[7] - 东吴基金董事长马震亚8月8日因到龄转任高级督导 由薛臻接任[7] - 安联基金、富达基金、中加基金、汇添富基金等机构均在7月发生董事长变更[7][8]
又一家!千亿公募董事长变更
券商中国· 2025-08-23 20:48
公司高管变动 - 信达澳亚基金原董事长祝瑞敏因工作安排于8月22日离任 由商健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2][4] - 祝瑞敏此前于2019年12月起兼任信达澳亚基金董事长 并曾担任信达证券总经理近6年[4] - 信达证券总经理职务由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张毅代行 信达澳亚基金董事长职务由商健代行[5] - 商健拥有超过18年金融行业经验 曾任信达证券副总经理及董事会秘书等核心管理岗位[5] 公司背景与规模 - 信达澳亚基金公募管理规模超千亿元 成立于2006年6月5日[6] - 公司由中国信达资产与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合资设立 是国内首家由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控股的基金公司[6] - 信达证券持股54% East Topco Limited持股46% 实际控制人于今年6月变更为中央汇金[6] 行业高管变动情况 - 2025年以来共有109家基金管理机构发生高管变动 涉及253位高管[8] - 副总经理变动人数达88人 董事长和总经理变动人数分别为62人和52人[9] - 截至8月23日 今年已有超30家基金管理机构董事长发生变更[3][9] - 近期发生董事长变更的基金公司包括华宝基金、东吴基金、安联基金、富达基金、中加基金、汇添富基金等[9] 行业变动特点 - 公募基金董事长多为股东委派 由股东方高管兼任居多 变更对基金产品运作影响相对较小[10] - 基金公司总经理变更关注度较高 今年以来光大保德信基金、北信瑞丰基金、明亚基金等多家公司迎来新总经理[10]
沪上千亿级基金公司,华宝基金董事长变更
上海证券报· 2025-08-23 15:26
华宝基金董事长变更 - 黄孔威因任职年龄原因离任董事长 离任日期为2025年8月22日 其自2022年7月2日起担任该职务 任期三年有余 [1][4] - 夏雪松新任董事长 任职日期为2025年8月22日 其曾任宝钢集团、宝钢股份、宝信软件等企业高管 现任华宝基金党委书记 具有基金从业资格及研究生学历 [2][3] 华宝基金业务发展状况 - 公司管理153只公募基金产品 合计公募资产管理规模达3557亿元(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 [4] - 权益类ETF规模超过千亿元 形成宽基、行业/主题、策略/风格等多维产品线 其中券商ETF规模285.83亿元 医疗ETF规模272.32亿元 银行ETF和金融科技ETF规模均超百亿元(截至8月21日) [5] 公募行业高管变动趋势 - 今年以来行业高管变更速度明显加快 近一个多月多家基金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变更 包括东吴基金、北信瑞丰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安联基金及富达基金等 [6] - 变更原因主要包括公司发展需要重新排兵布阵、高管个人职业规划主动离任及到龄退休 其中因退休离任的高管人数今年显著增多 反映行业迎来新老交替 [7]
“华能系”叶才履新景顺长城董事长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高管变动超240人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00:53
公司高管变更 - 景顺长城基金宣布叶才担任新董事长,任职时间从8月4日开始 [1] - 叶才曾在中国华能集团及旗下公司有多年任职经历,现任华能资本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2] - 景顺长城基金成立以来共经历7位董事长,全部来自华能集团旗下公司,总经理则多来自另一大股东景顺 [2] - 2025年以来公募高管变更频繁,截至8月5日基金公司高管变更总人数达243人次,涉及107家公司 [4] - 董事长变更人数达55人,涉及29家公司,总经理变更人数达50人,涉及26家公司 [4] - 6月至7月多家知名公募公司发布董事长变更公告,包括安联基金、富达基金、中加基金、汇添富基金等 [5] 公司经营情况 - 景顺长城基金成立于2003年6月12日,是国内首家中美合资基金公司,注册资本1.3亿元 [1]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司公募管理规模达6460.04亿元,在全市场162家公募持牌机构中排名第二十位 [1][3]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3.73亿元,同比下降11.93%,净利润约9.51亿元,同比下滑约19% [2] - 公司公募管理规模在2025年一季度末突破6000亿元,二季度继续增长至6460.04亿元 [3] 业务发展 - 景顺长城基金近年来持续发力固收和指数业务,ETF业务规模快速增长,最新规模达617.08亿元 [3] - 公司是业内较早布局ETF的基金公司之一,凭借特色化和国际化打法建立了完善的产品线 [3] 行业动态 - 2025年以来公募行业高管变更频繁,是行业环境、公司治理及个体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规模排名、业绩表现、业务结构调整等压力推动基金公司通过管理层优化匹配发展需求 [1] - 股东战略调整或资源调配、高管任期届满、个人职业规划等因素加速管理层新陈代谢 [1]
景顺长城迎新掌舵人!“华能系” 叶才新任董事长 年内公募高管变动超240人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23:01
公司高管变更 - 景顺长城基金宣布叶才新任董事长 任职时间为2025年8月4日 [1][2][3] - 叶才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曾在中国华能集团及旗下多家公司担任财务和高级管理职务 包括华能资本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等 [3] - 景顺长城基金前任董事长李进因任期届满于2024年5月29日离任 由总经理康乐代任董事长 [4] 公司背景与股权结构 - 景顺长城基金成立于2003年6月12日 是国内首家中美合资基金公司 由景顺和长城证券联合开滦集团、实德集团发起设立 景顺和长城证券各持股49% [1][4] - 公司注册资本1.3亿元 总部设在深圳 [1] - 自成立以来 景顺长城基金共经历7位董事长 全部来自华能集团旗下公司 总经理则多由景顺方面派出 [4]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景顺长城基金实现营业收入33.73亿元 同比下降11.93% 净利润9.51亿元 同比下滑19% [5] - 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 公司公募管理规模达6460.04亿元 在全市场162家公募持牌机构中排名第20位 [1][5] - 公司ETF业务发展迅速 最新规模达617.08亿元 [5] 行业高管变动情况 - 截至2024年8月5日 基金行业高管变更总人数达243人次 涉及107家公司 [7] - 其中董事长变更55人 涉及29家公司 总经理变更50人 涉及26家公司 副总经理变更87人 涉及62家公司 [7] - 2024年6-7月 安联基金、富达基金、中加基金、汇添富基金等多家公司发生董事长变更 [8][9][10]
混基缩水超80%,这家千亿公募又换帅了
36氪· 2025-07-24 07:35
管理层变更 - 中加基金原董事长夏远洋因工作安排离职,由杨琳接任成为第四任董事长 [1] - 2025年公募基金行业高管变更频繁,包括中银基金、招商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多家头部公募先后进行管理层调整 [2] - 中加基金自2023年后高管更迭不断,2023年3月原董事长夏英离任由夏远洋接任,2023年8月原总经理宗喆离任由夏远洋兼任,2024年6月现任总经理李莹上任 [2] - 新董事长杨琳是金融老将,曾在券商、信托、财务公司和上市银行工作,资管和品宣经验丰富 [2] 固收业务表现 - 中加基金以固收见长,原董事长夏远洋在任期间整体规模稳定在1300亿左右,债券型基金是绝对主力 [2] - 2025年上半年中加基金总规模1308.71亿,其中债券型基金1184.09亿,占比90.48% [2] - 货币基金表现不佳,2025年上半年规模仅95.13亿,较2018年一季度的404.92亿大幅下滑 [4] - 货币基金品类TOP20门槛从2018年的1077.86亿大幅抬升至2025年的2959.04亿,显示资源向头部集中 [4] 权益业务短板 - 中加基金权益表现不佳,"混合型+股票型"基金规模仅14.4亿,对整体规模贡献微乎其微 [6] - 混合型基金2025年上半年规模12.67亿,较2022年一季度高峰期的79.18亿下降84%,行业排名从82名降至百名开外 [6] - 股票型基金2025年上半年规模仅1.73亿,停滞不前 [8] - 中加基金未能抓住2015年和2020年前后的权益行情和ETF崛起机遇 [8] - 42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仅4只规模超过5000万,多为迷你型基金 [8] 业绩表现 - 中加基金混合型基金近一年收益率12.3%,略低于行业平均14.18% [8] - 2025年内混基收益率9.08%,与行业均值7.42%差距不大 [8] - 混基近5年收益率25.15%,显著跑赢行业平均8.24%,但未带来规模增量,较2020年中期的38.95亿明显缩水 [8] - 部分产品表现突出,如中加专精特新量化选股A 2025年收益率44.99%,在4534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第136位 [11] 人才与品牌 - 中加基金基金经理团队任职时间普遍较短,多在3年左右,中长期业绩仍需验证 [9] - 缺乏明星基金经理,管理主动权益基金最多的张一然近1年净值回报率14.89%,跑输沪深300 [10] - 张一然管理规模从2023年一季度的12.28亿缩水至2025年中期的2.51亿 [10] - 零售端品牌认知度不高,46只基金中超30只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在99%以上,仅6只低于50% [12] 行业趋势与挑战 - 公募新规出台后,ETF赛道将更加拥挤,中加基金在指基赛道突围难度加大 [8] - 公募行业二八分化明显,头部公募凭借品牌和用户群体保障规模增长,中小型基金逐渐边缘化 [11] - 公募新规将管理费率和基金经理报酬与净值挂钩更紧密,加速资源向头部集中 [11] - 中加基金需引进优秀基金经理,完善激励和晋升机制,提升投研体系以突破权益业务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