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投资审美

搜索文档
公募投资审美频遭质疑!“迪王”市值反超“宁王”,基金持仓却......
券商中国· 2025-04-07 16:01
市值对比与市场表现 - 比亚迪市值在2024年3月以1.07万亿元反超宁德时代,时隔7年重夺深市市值第一股宝座,成为A股非金融石油石化公司中市值仅次于贵州茅台的企业[1][3][4] - 宁德时代2018年6月上市后市值迅速超越比亚迪,并在近7年内保持领先地位,当前市值略低于比亚迪[5] - 比亚迪市值显著领先深市第三、四名的美的集团(5580亿元)和五粮液(5124亿元)[4] 公募基金配置差异 - 宁德时代2024年末首次登顶公募持仓市值第一股,2861只基金持有其股票,总市值达1785.75亿元,占流通股17.2%[2][5] - 比亚迪公募持仓市值仅430.84亿元(不足宁德时代四分之一),持有基金数1413只,持仓排名第17位,低于美的集团、五粮液等深市公司[5][6] - 宁德时代在沪深300指数权重3.22%(第二大权重股),创业板指权重19.95%(第一大重仓股),而比亚迪沪深300权重仅1.62%[9] 行业地位与技术优势 - 宁德时代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37.9%,连续8年全球第一,技术积累与规模优势显著[7] - 比亚迪全产业链布局覆盖整车、电池、电子,固态电池研发领先且磷酸铁锂技术受国内政策青睐,长期增长潜力被看好[7] - 宁德时代业务集中于动力电池领域,行业分类集中度高,比亚迪因多领域布局在指数分类中分散至可选消费[11] ETF与被动资金影响 - 宁德时代因高指数权重吸引大量ETF被动配置,持有其市值前八的基金均为ETF(4只沪深300ETF+3只创业板ETF)[8][9] - 沪深300ETF规模从2023年3800亿元增至2024年超万亿元,创业板ETF同步扩张,强化宁德时代资金配置优势[8] - 指数调整滞后性导致比亚迪市值反超未即时反映在权重中,需等待2025年6月指数样本调整[11] 公募投资偏好与市场趋势 - 公募基金传统筛选依赖市盈率、市净率指标,偏好盈利稳定的企业,对高研发投入的成长型公司覆盖不足[2][10] - 新能源、半导体等行业技术迭代快,公募投研对硬科技理解不足,易低估非线性增长潜力[12] - 新政策背景下市场审美转向高质量龙头,中证A500等新指数降低传统行业权重,更反映经济转型趋势[12]
宁德时代登顶公募第一股 ETF资金成主要推手
证券时报· 2025-04-07 01:22
文章核心观点 近期比亚迪市值超过宁德时代重夺深市市值第一,但在2024年公募基金持仓中宁德时代首次登顶公募持有市值第一股,比亚迪在公募中人气偏低;公募偏好宁德时代源于其龙头地位、技术优势及ETF配置,不过随着比亚迪市值反超和技术突破,未来权重格局或改变,且公募投资审美标准正发生变化 [1][2][7] 分组1:市值与持仓情况 - 比亚迪市值时隔多年超过宁德时代,以1.07万亿元排名深市市值第一,成为A股非金融石油石化公司中市值仅次于贵州茅台的公司;宁德时代2018年6月市值首次超比亚迪,此后近7年保持领先 [1][2] - 2024年年末公募持仓中,宁德时代首次登顶公募持有市值第一股,2861只基金配置,持股市值1785.75亿元,占流通股比例17.2%;比亚迪持有基金数量1413只,持股总市值430.84亿元,仅排名第17 [2][3] 分组2:公募偏好原因 - 宁德时代是全球动力电池领域龙头,2024年全球市占率37.9%,连续8年居首,技术积累和规模优势显著;比亚迪全产业链布局,固态电池研发进度领先,磷酸铁锂路线受国内青睐 [4] - 宁德时代业绩增长更稳定,净利润高于比亚迪,其龙头地位和高增长受公募基金经理青睐 [5] - ETF蓬勃发展,宁德时代作为创业板龙头和沪深300成份股,受益于大量创业板ETF和沪深300ETF被动配置;2023 - 2024年,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规模从约3800亿元增至超万亿元,跟踪创业板相关指数的ETF规模也扩张 [5] - 宁德时代是沪深300指数第二大权重股,权重约3.22%,是创业板指第一大重仓股,权重高达19.95%;比亚迪是沪深300指数第七大权重股,权重约1.62% [6] 分组3:公募投资审美挑战 - 公募基金长期依赖财务指标,偏好盈利稳定企业,成长期公司难进入筛选模型;宁德时代业务集中于动力电池市场,比亚迪业务覆盖多领域,行业分类分散 [7] - 沪深300系列指数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比亚迪市值2025年3月超越宁德时代,需等6月调整周期才能反映在指数权重中 [7] - 公募投研团队对硬科技理解不足,对政策信号解读和反应滞后,A股市场审美偏好由高增长转向高质量,资金审美转向行业龙头 [8] - 中证A系列指数发布有望纠正传统指数对A股公司定价影响,如中证A500指数降低部分行业权重,分配到新兴行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