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冠心病
icon
搜索文档
“过节式”作息或带来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专家:降压药不会让血管变薄,应规律服药
36氪· 2025-10-09 10:37
冠心病疾病负担 - 中国冠心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100万,且每年以约2.5%的速度增长 [1] - 冠心病在中国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在人口老龄化形势下预计进一步加剧 [1] - 冠心病发病出现年轻化趋势,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1] 冠心病年轻化趋势及成因 - 冠心病年轻化趋势主要源于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普遍化 [2] - 具体成因包括饮食西化(高热量、高脂、高糖)、运动量大幅减少、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熬夜睡眠不足以及吸烟 [2] - 高油高盐高糖饮食模式、长期外卖快餐流行、久坐不动、缺乏锻炼是年轻人冠心病危险因素 [3] - 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扰乱内分泌系统,增加心脏负担 [3] - 工作生活压力大,长期紧张状态易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失常 [3] - 吸烟酗酒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重心脏负担 [3] 冠心病预防与管理 - 对35岁以下年轻人而言,防治关键在“防”,需养成坚持健康生活习惯并定期体检 [2] - 预防核心是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控体重、戒烟限酒、调控心态 [2] - 具体措施包括坚决戒烟、严格控制饮酒、健康饮食、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4] - 保持每晚7-9小时充足规律睡眠,减轻精神压力,学会合理安排工作生活 [5] - 年轻人需把健康生活方式当成新时尚,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戒烟限酒、坚持运动、学会减压 [3] 冠心病病理机制 -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5] - 动脉粥样硬化传统观念认为是“坏胆固醇(LDL-C)”沉积形成斑块 [5] - 现代观点认为这是复杂炎症反应过程,始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等因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5] - 现代研究表明在病情发展早期,通过严格生活方式干预和强效降脂治疗,可能延缓甚至部分逆转软斑块 [5] - 若到晚期斑块已严重钙化则很难逆转 [6] 冠心病治疗手段 - 药物治疗是基石,所有患者无论是否手术基本都需要终身服药 [7] - 药物治疗目的包括缓解症状(如硝酸酯类药物)、延缓斑块进展(如他汀类药物)、防止血栓形成(如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7] -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微创介入治疗(PCI)和外科搭桥手术(CABG) [2] - 具体术式选择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简单病变通常放支架,复杂多支血管病变更适合搭桥 [7] - 患者身体状态和个人意愿也是重点考虑因素,搭桥创伤较大风险较高,高龄体弱患者不太适合 [7] 冠心病治疗新进展 - 新型降脂药物如PCSK9抑制剂被研发,相比传统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大幅改善患者预后 [2] - 全球已有7款PCSK9抑制剂获批上市,并在2018年7月至2025年1月相继在国内获批上市 [8] - 腔内影像和冠脉功能学评估技术使冠心病诊疗进入精准诊疗时代 [9] - 药物洗脱支架不断迭代,支架内血栓和再狭窄发生率显著降低 [9] - 药物球囊证据越来越充分,贴合“介入无植入”先进理念 [9] - AI辅助诊断、风险预测等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便捷客观技术支持 [9]
林俊杰自曝每日服药!这种心脏疾病在年轻人中高发,可能无症状
第一财经· 2025-07-14 13:22
心脏疾病与早搏 - 歌手林俊杰自述去年4月被诊断出心脏疾病,需每日服药控制,但表示会继续工作 [1] - "心跳乱了节奏"是心脏节律问题,医学上称为"早搏",年轻人发病率较高与现代快节奏生活相关 [1] - 频发早搏需药物治疗,严重者需手术,心脏电生理活动异常是主要病理机制 [1][2] - 24小时心电图监测是诊断早搏的主要手段,单次心电图检查难以发现 [1] 早搏的临床分类与治疗 - 24小时早搏超1000次定义为频发早搏,需口服药物控制 [2] - 早搏超1万次或出现成串早搏、失速现象时建议手术治疗 [2] - 药物治疗3个月后需进行疗效评估 [2] - 生理性早搏与生活习惯相关,去除诱因即可改善;病理性早搏与心肌缺血等基础疾病相关 [2] 年轻人群发病趋势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数据显示年轻早搏患者显著增多,压力大、熬夜等生活方式是主因 [2] - 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引发心脏电生理异常 [2] - 冠心病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45岁开始发病率上升,60岁达高峰 [2] - 熬夜等行为会在心脏留下病理记忆,长期积累成为健康隐患 [2]
得了冠心病为什么要吃七分饱?
新华网· 2025-06-22 09:47
冠心病与饮食关系 - 饱食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肌缺血引发心绞痛或心梗,同时胃部膨胀影响心脏舒张功能 [2] - 过度饱食尤其是高油高脂食物会增加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栓形成,加剧动脉粥样硬化 [3] - 长期饱食缺乏运动会导致肥胖,而肥胖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4] 冠心病患者饮食策略 - 少食多餐,每天5~6餐,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 [5] - 优化饮食结构,选择低GI碳水化合物如燕麦、豆类、绿叶蔬菜 [5] -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类、鸡胸肉、蛋类、奶制品 [6] -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 [7] - 限制饱和脂肪摄入,减少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 [8] - 细嚼慢咽控制进食速度,提前产生饱腹感避免过量 [9] 科学饮食效果 - 七分饱饮食策略可减轻心脏负荷,改善代谢紊乱,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风险 [9] - 结合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能显著提升患者生活品质 [9]
知名音乐人去世,专家称这种情况发生5分钟以上很难苏醒
第一财经· 2025-05-12 13:33
运动性猝死现状与案例 - 中国台湾音乐人韩贤光于5月12日因运动性猝死去世 享年67岁 其在打羽毛球时突发心脏骤停送医抢救无效[1] - 运动性猝死案例近年频发 涉及足球 羽毛球 跑步等运动 职业运动员与普通人中均有发生[1] - 临床数据显示约70%运动性猝死为心源性猝死 与先天性心脏病 心肌炎 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相关[1] 运动性猝死高危人群与预防 - 运动性猝死可发生于各年龄段 但心梗致猝死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1] - 预防核心在于控制运动心率 健康人群最大运动心率建议不超过"220-年龄"数值[2] - 可穿戴设备普及有助于实时监测心率 防止心脏"超速"[2] - 运动前出现胸痛 胸闷 头晕 呼吸急促等症状需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1] 急救措施与医疗现状 - 心脏骤停急救窗口期为4-5分钟 超过5分钟苏醒难度显著增加 半小时以上基本无法挽救[2] - 急救措施以心肺复苏(CPR)和心脏除颤设备(AED)为主 需在救护车到达前持续实施[2] - 我国冠心病患者约2000万人 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 早期筛查诊疗需求迫切[2]
知名音乐人送院多日抢救无效去世,专家称这种情况发生5分钟以上很难苏醒
第一财经· 2025-05-12 12:22
运动性猝死现象 - 运动性猝死不仅发生于职业运动员 也发生在普通人中 近年来踢足球 打羽毛球 跑步过程中突发心梗倒地等事件频发 其中不乏名人 [1][3] - 中国台湾音乐人韩贤光于5月12日在上海病逝 享年67岁 其于5月8日打羽毛球时突然昏倒 心脏骤停送医抢救 插管后无意识 [1] - 韩贤光制作过的唱片几乎能串起小半个华语乐坛 合作过优客李林 林志炫 范晓萱 伊能静等艺人 [1] 运动性猝死原因与预防 - 临床上运动性猝死的患者约70%是心源性猝死 与先天性心脏病 心肌炎 冠心病 心衰等基础疾病有关 [1] - 运动性猝死可发生在各年龄层 但运动过程中出现心梗导致猝死的患者多见于中老年人 [3] - 预防运动性心梗最重要的是关注运动心率 不要让心脏"超速" 运动性猝死发生前常会出现胸痛 胸闷 头晕 呼吸急促或困难等先兆症状 此时应立即停止运动 及时就医 [3] - 可穿戴设备通过监测运动时的心率帮助控制运动量 防止心率"超速" 正常健康人群最大运动心率应控制在不超过"220-年龄"的范围内 [3] 急救措施与冠心病筛查 - 心脏骤停急救窗口一般为5分钟左右 黄金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有希望醒来 停跳5分钟以上苏醒困难 停跳半小时以上基本无法挽救 [3] - 发现疑似心脏骤停者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或使用心脏除颤设备(AED)急救 直到救护车赶到 [3] - 冠心病是导致猝死的重要风险因素 我国冠心病患者数量约2000万人 发病率逐年增高且年轻化 早期筛查 诊断和治疗刻不容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