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心脑血管疾病
icon
搜索文档
气温骤降 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
央视网· 2025-10-27 03:25
医疗需求趋势 - 全国多地气温骤降导致医院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1] - 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作为典型案例被探访,反映行业需求上升[1] 疾病风险因素 - 临床研究显示温度每降低1摄氏度,患脑卒中的风险就会升高1.13%[2] - 冬季摄入更多高热量食物可能引起胆固醇和血脂升高,增加疾病风险[2]
气温骤降,心脑血管面临“考验”!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就医→
搜狐财经· 2025-10-25 17:21
天气与疾病关联 - 下半年最强冷空气导致我国大部地区气温频繁刷新立秋后新低 [1] - 气温骤降使心脑血管面临考验 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加 [1] 医院接诊情况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接诊的脑梗患者明显增多 [3] - 一位来自门头沟区的患者在发病一个半小时后接受诊治 经查体和CT检查被判断为急性脑梗 [3] - 因患者症状有所缓解 医院采取保守治疗 [3] 疾病识别与应对 - 出现半边身体不能动 手脚发麻 说不出话等症状需怀疑脑梗或脑出血 应及时就医 [5] - 大多数医院开通了卒中急救绿色通道 [5] - 急救过程中120会提前联系医院 医生会提前准备 黄金治疗时间段为发病后4个半小时内进行溶栓或取栓 [7] - 为缩短院内延误时间 医院开通绿色通道 医生胸前佩戴绿色标志 患者可优先进行交费 CT检查等流程 [7]
60岁以上颈动脉容易长斑块 这样做能缩小血管斑块
央视新闻· 2025-10-19 08:50
颈动脉斑块普遍性与定义 - 颈动脉斑块是脂肪、胆固醇、钙质等物质在颈动脉内壁积累形成的杂质,类比于水管中的水垢[1] - 斑块会使血管变窄,影响大脑供血,可能引发头晕、乏力乃至中风和心血管疾病[1] - 中国40岁以上人群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达40%,60岁以上人群检出率高达100%[1] - 一项针对1070多万中国成年人的研究显示,五分之一(约214万人)存在颈动脉斑块,表明其普遍性[1] 颈动脉斑块成因与检测 - 斑块形成与不健康生活方式(如高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及遗传因素紧密相关[2][3] - 年龄增长和家族心血管病史会增加斑块出现的风险[3] - 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超声波检查,建议通过定期体检进行筛查[4] 颈动脉斑块管理与干预措施 - 预防策略包括均衡饮食(增加新鲜果蔬、全谷物)和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步走、骑行)[5] - 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或慢性病人群需重视定期颈动脉检查,通过超声波等无创方式了解状况[6] - 发现斑块后首要措施是调整生活方式,包括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适量运动,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胆固醇药物[6] - 通过综合干预,斑块大小可得到控制甚至缩小,若斑块严重阻碍血流,可采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支架放置术等医疗措施[6]
60岁以上颈动脉容易长斑块 这样做能缩小血管斑块→
央视新闻· 2025-10-19 06:54
颈动脉斑块的定义与普遍性 - 颈动脉斑块是由脂肪、胆固醇、钙质、细胞残骸等物质在颈动脉内壁上积累形成的,类似水管壁上的水垢,会使血管变窄,影响血流 [1][3] - 颈动脉斑块的存在可能阻塞大脑血液供应,轻微时无症状,但发展后可导致头晕、乏力、中风和心血管疾病 [1] - 在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40%,60岁以上人群检出率高达100% [1] - 一项针对1070多万中国成年人的研究显示,五分之一(约20%)的人颈动脉存在斑块,表明该问题相当普遍 [4] 颈动脉斑块的成因与检测 - 斑块形成与长期高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密切相关 [5][6] - 遗传因素(如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和年龄增长也会增加斑块出现的风险 [6] - 最常用的斑块检测方法是超声波检查,建议通过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隐患 [8] 颈动脉斑块的预防与管理 - 预防斑块的关键措施包括均衡饮食(如增加新鲜果蔬、全谷物摄入)和适度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 [8] - 定期体检对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或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尤为重要,可通过超声波等无创检查了解颈动脉状况 [10] - 发现斑块后应优先调整生活方式,包括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适量运动,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胆固醇或血脂药物 [10] - 通过综合干预,斑块大小可以得到控制,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实现缩小 [10] 颈动脉斑块的医疗干预 - 对于严重阻碍血流或中风风险较高的患者,医生可能建议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支架放置术等手术方式,以恢复血流并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11] - 积极的生活方式结合适时医疗干预,可有效管理和控制颈动脉斑块,减少健康威胁 [11]
“过节式”作息或带来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专家:降压药不会让血管变薄,应规律服药
36氪· 2025-10-09 10:37
冠心病疾病负担 - 中国冠心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100万,且每年以约2.5%的速度增长 [1] - 冠心病在中国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在人口老龄化形势下预计进一步加剧 [1] - 冠心病发病出现年轻化趋势,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1] 冠心病年轻化趋势及成因 - 冠心病年轻化趋势主要源于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普遍化 [2] - 具体成因包括饮食西化(高热量、高脂、高糖)、运动量大幅减少、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熬夜睡眠不足以及吸烟 [2] - 高油高盐高糖饮食模式、长期外卖快餐流行、久坐不动、缺乏锻炼是年轻人冠心病危险因素 [3] - 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扰乱内分泌系统,增加心脏负担 [3] - 工作生活压力大,长期紧张状态易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失常 [3] - 吸烟酗酒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重心脏负担 [3] 冠心病预防与管理 - 对35岁以下年轻人而言,防治关键在“防”,需养成坚持健康生活习惯并定期体检 [2] - 预防核心是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控体重、戒烟限酒、调控心态 [2] - 具体措施包括坚决戒烟、严格控制饮酒、健康饮食、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4] - 保持每晚7-9小时充足规律睡眠,减轻精神压力,学会合理安排工作生活 [5] - 年轻人需把健康生活方式当成新时尚,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戒烟限酒、坚持运动、学会减压 [3] 冠心病病理机制 -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5] - 动脉粥样硬化传统观念认为是“坏胆固醇(LDL-C)”沉积形成斑块 [5] - 现代观点认为这是复杂炎症反应过程,始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等因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5] - 现代研究表明在病情发展早期,通过严格生活方式干预和强效降脂治疗,可能延缓甚至部分逆转软斑块 [5] - 若到晚期斑块已严重钙化则很难逆转 [6] 冠心病治疗手段 - 药物治疗是基石,所有患者无论是否手术基本都需要终身服药 [7] - 药物治疗目的包括缓解症状(如硝酸酯类药物)、延缓斑块进展(如他汀类药物)、防止血栓形成(如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7] -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微创介入治疗(PCI)和外科搭桥手术(CABG) [2] - 具体术式选择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简单病变通常放支架,复杂多支血管病变更适合搭桥 [7] - 患者身体状态和个人意愿也是重点考虑因素,搭桥创伤较大风险较高,高龄体弱患者不太适合 [7] 冠心病治疗新进展 - 新型降脂药物如PCSK9抑制剂被研发,相比传统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大幅改善患者预后 [2] - 全球已有7款PCSK9抑制剂获批上市,并在2018年7月至2025年1月相继在国内获批上市 [8] - 腔内影像和冠脉功能学评估技术使冠心病诊疗进入精准诊疗时代 [9] - 药物洗脱支架不断迭代,支架内血栓和再狭窄发生率显著降低 [9] - 药物球囊证据越来越充分,贴合“介入无植入”先进理念 [9] - AI辅助诊断、风险预测等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便捷客观技术支持 [9]
警惕“秋老虎”!昼夜温差大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防范
央视网· 2025-08-27 17:52
秋老虎现象特征 - 南方多地出现高温天气 局地最高气温达40℃ [1] - 秋老虎是夏季向秋季过渡时期气温下降后突然回升 持续出现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 [3] - 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持续控制 通常要到9月中旬后气温才会明显降低 [3] 气象成因分析 - 副热带高压在秋季南退过程中阶段性北抬 阻隔北方冷空气南下导致晴朗少云和强烈日照 [5] - 副高异常控制是秋老虎形成的主要原因 使气温维持在35摄氏度以上 [5] 健康影响与防护 - 昼夜温差变化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对老年人群影响尤其明显 [7] - 建议每日补充1500-2000毫升水分 少量多次饮水 [7] - 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患者需规律服药并及时监测血压血糖 [7]
一个让你怎么都瘦不下来的原因 很多人都不知道
央视新闻· 2025-08-10 06:14
胰岛素抵抗定义与机制 - 胰岛素是胰腺分泌的激素,负责调节血糖水平,将血糖调度至脂肪细胞、肝脏细胞和肌肉组织供能 [1] - 胰岛素抵抗指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反应性下降的状态,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效率降低 [1] - 临床评估方法包括空腹胰岛素水平检测、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测定及简易人体测量学指标 [1]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关联性 - 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成年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属腹型肥胖 [2][4] - 约80%胰岛素抵抗患者伴有超重或肥胖,中心型肥胖(内脏脂肪多)通过激素和细胞因子降低胰岛素敏感性 [6] - 高胰岛素水平促进脂肪合成(尤其腹部脂肪)并抑制分解,形成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的恶性循环 [13] 胰岛素抵抗诱因 - 遗传基因是首要因素,糖尿病家族史人群更易出现胰岛素抵抗 [5] - 年龄增长显著增加风险,儿童和青少年也可能出现但风险随年龄上升 [5] - 环境与生活习惯影响包括:久坐缺乏运动(降低肌肉葡萄糖利用率)、高能量饮食(精制碳水/油炸食品)、吸烟饮酒及药物(如类固醇/他汀类) [8][9][11] 健康危害 - 胰岛素抵抗增加胰腺负担,长期可导致糖尿病发生 [12] - 通过影响交感神经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提升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15] - 引发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脂肪在肝脏积聚形成脂肪肝 [16] 改善措施 - 饮食调整:减少精制碳水(如白米饭)和脂肪(中国居民日均烹调油摄入43.2克,超健康标准1/3),增加粗粮全谷物及优质蛋白(鸡蛋/鱼肉/豆制品) [17] - 运动干预: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快走/游泳)配合2-3次力量训练(深蹲/举哑铃),提升肌肉量和血糖利用率 [19] - 医疗干预:糖尿病前期需结合医生指导用药与生活方式调整 [20]
夏日炎炎访民生丨高温高湿,警惕隐性中暑
河南日报· 2025-07-17 07:36
高温健康影响 - 中暑成为医院急诊科高频词 快递员 外卖员 环卫工是主要求助群体 [1] - 室内隐性中暑需警惕 湿度超90%且室温29℃以上即可引发中暑 居家老人因省电习惯和热觉退化成为高发人群 [3][4]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激增 7月以来某院接诊量增加约三分之一 高温导致血液黏稠和血压波动是主因 [5][6] 高温运动风险 - 气温超35℃且湿度大时剧烈运动易引发热射病 建议选择室内场地并避开10:00-16:00高温时段 [10] - 户外运动需提前2小时饮用500ml电解质饮料 运动中每15-20分钟补充150-200ml运动饮料 [10] - 出现头晕 恶心 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停止活动 晨跑时高湿度仍存中暑风险 [10] 防护措施建议 - 老年人需用温度计监测室温 超过30℃应采取降温通风措施 [4] - 需保持补水 情绪平稳 避免环境温差超过10℃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7][8][9] - 运动人群应降低强度并携带防暑药品 特殊人群更需谨慎 [10]
一个让你怎么都瘦不下来的原因,很多人都不知道
央视新闻· 2025-05-25 09:26
胰岛素抵抗定义 - 胰岛素抵抗是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反应性下降的状态,导致需要更多胰岛素完成血糖调节工作[5] - 胰岛素作为"血糖管理员",正常情况下指挥血糖进入脂肪细胞、肝脏细胞和肌肉组织以维持稳定水平[3] - 长期超负荷工作会导致胰腺功能衰退,可能发展为糖尿病[5] 形成原因 - 遗传基因是首要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人群更易出现[6] - 年龄超过35岁后肌肉量减少、代谢功能障碍会显著增加风险[6] - 中心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患者中80%伴随胰岛素抵抗[8][18] - 久坐和缺乏运动使肌肉葡萄糖利用率下降,体重增加进一步加重抵抗[10] - 高精制碳水、高脂肪饮食及烟酒摄入均会提升风险[11][26] 健康危害 - 与肥胖形成恶性循环:高胰岛素水平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分解[21] - 糖尿病主要诱因:胰腺持续超负荷分泌导致功能衰竭[20] - 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通过影响交感神经活动加速高血压和动脉硬化[22] - 导致脂肪肝:脂质代谢紊乱促使肝脏脂肪过量积聚[23] 改善措施 - 饮食调整:减少精制碳水(如白米饭)和烹调油(当前国人日均摄入43.2克超标33%),增加全谷物和优质蛋白[25] - 运动干预: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配合力量训练,每增加1kg肌肉日耗能提升110大卡[26] - 医疗干预:糖尿病前期需结合药物与生活方式管理[28] 诊断指标 - BMI≥24为超重,≥28为肥胖;腰围超标是重要警示信号[17][18][19] - 临床通过空腹胰岛素检测、葡萄糖钳测定等方法评估[16]
30多岁突发中风,「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了?
36氪· 2025-03-27 22:1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青年群体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中成药市场潜力巨大,雷允上苏合香丸表现亮眼,年轻人健康警觉性提升催化大健康市场发展 [7][11][19] 分组1:中青年心脑血管疾病现状 - 中青年患心脑血管疾病案例增多,因缺乏常识易延误抢救时机 [4] - 2023年《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显示,20至39岁患病/高风险人群占比44.3%,20至29岁占比15.3%,且64.4%未接受医学治疗 [7] -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轻化趋势存在,首次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 [7] 分组2:心脑血管中成药市场情况 - 2024年心脑血管品类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中成药增长态势强劲 [11] - 2023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销售额超960亿元,自2019年至今超20款心脑血管中药新药获批临床 [12] - 雷允上苏合香丸连续多年市占领先,2024年城市药店端销售额逆势增长,同比增幅236% [12] 分组3:雷允上苏合香丸优势 - 苏合香丸丹方最早记载于唐玄宗《广济方》,现代药理学表明苏合香有多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 [14] - 雷允上集团创“恒香工艺”升级特殊芳香保存技艺,开展临床研究提升公信力,整合资源进行健康教育 [16] 分组4:年轻人健康意识与大健康市场 - 中青年群体对心脑血管慢性疾病警觉,家庭备药观念深入人心,家庭平均备药5.6种,渗透率89% [19] - 年轻人因养老压力和身边案例,督促父母备药体检,健康焦虑与医疗需求催化大健康市场 [20][22] - 2019至2023年中国大健康市场规模从82326亿元跃升至109985亿元,预计2028年达182200亿元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