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净额法确认收入
icon
搜索文档
“净额法”确收冲击大,4家A股期货公司半年营收减少176亿
第一财经· 2025-09-01 20:13
行业整体表现 - 四家A股期货公司上半年营收普遍缩水,行业净利润呈现"两升两降"格局,营收同比合计减收176亿元 [1][3] - 行业盈利分化明显,瑞达期货净利润同比增长66%,南华期货微增0.37%,弘业期货由盈转亏,永安期货净利润近乎腰斩 [1] - 受行业执行"净额法"确认收入、利率下行及市场波动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 [1] 永安期货业绩表现 - 营收55.565亿元同比下降54.12%,归母净利润1.7015亿元同比下降44.6% [2][4] - 连续三年营收下降,2022-2024年报告期内营收同比分别下降8%、31.5%、8.76% [4] - 营收下降主因行业统一执行《大宗商品风险管理业务管理规则》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 [4]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38亿元,其中经纪业务贡献2.07亿元同比上涨4.24% [5] 弘业期货业绩表现 - 营收3.2253亿元同比下降68.64%,归母净利润亏损0.0361亿元(去年同期盈利0.13亿元) [2][5] - 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0.74亿元同比下跌18.08% [5] - A股上市后业绩持续下滑,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21.15万元、1238.19万元、779.15万元,2022年同比下滑84.56%,2023年同比下滑37.07% [5] 瑞达期货业绩表现 - 营收10.4665亿元同比增长4.49%,归母净利润2.2781亿元同比增长66.5% [2][6] - 资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223.83%,主因资管产品规模扩大和投资产品收益率提高 [6] 南华期货业绩表现 - 营收11.0065亿元同比下降58.27%,净利润2.01亿元微幅增长 [2][7] - 通过177.7亿港元的境外客户权益和欧洲洲际交易所清算牌照发展国际化业务 [6] 行业转型趋势 - 行业正从传统经纪向多元盈利模式转型,资管、境外清算、产业链服务成为新胜负手 [1] - 期货公司需摒弃依赖手续费率的竞争方式,通过创新业务和国际化布局维持增长 [5][7] - 全国期货市场2025年1-6月累计成交量40.76亿手同比增长17.82%,累计成交额339.73万亿元同比增长20.68% [7]
恒坤新材IPO被暂缓审议:收入确认法遭质疑,募资缩水约2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28 16:24
上市审核状态 - 恒坤新材成为2025年首个被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暂缓审议的公司 [1] - 2025年上交所已召开26次审议会议 涉及14个首发申请和12个再融资申请 [3] - 恒坤新材于2024年12月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 原计划募资12亿元 [6] 审核关注问题 - 上市委重点关注收入确认方法 要求说明引进业务采用净额法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及以往未采用的原因 [4][6] - 要求说明长期定期存款收益率高于银行借款利率的合理性及存款使用受限情况 [6] - 要求披露自产光刻材料和前驱体产品的初始技术来源 研发方式和核心人员 评估知识产权纠纷风险 [3] 财务数据表现 - 公司2022-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3.22亿元(2022) 3.68亿元(2023) 5.48亿元(2024) [12] - 净利润呈现波动:9972.83万元(2022) 8976.26万元(2023) 9691.11万元(2024) [1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逐年上升:13%(2022) 14.59%(2023) 16.17%(2024) [13] - 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22%(2022) 33.92%(2023) 43.26%(2024) [13] 资金状况分析 - 存在存贷双高现象:2024年末银行存款6.54亿元 银行借款6.33亿元 [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差异较大:2024年差异达9467.65万元 [14] - 公司解释大额存款为提高资金效率配置理财产品 借款则用于业务扩张和战略发展 [14] 募投项目调整 - 最初计划三个募投项目总投资16.22亿元 拟募资12亿元 [6] - 调整后取消SiARC开发与产业化项目 募资总额降至10.07亿元 [7] - 保留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投资5.19亿元)和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投资9.09亿元) [7] 业务与技术特征 - 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领域关键材料 主要产品包括SOC BARC KrF光刻胶 i-Line光刻胶等光刻材料及TEOS等前驱体材料 [12] - 采用引进和自产相结合的业务模式 在引进业务中自认为代理人角色 [10] - 2024年末资产总额达26.45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5.01亿元 [13]
海航科技: 海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关联交易事项监管工作函的回复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2 18:23
关联交易概述 - 公司与CWT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商品贸易领域开展战略合作,涉及采购产自非洲、南美洲等地的阴极铜等金属产品,用于中国等区域销售,计划投入总资金不超过2.5亿元人民币 [1][2]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合同有效期为三年,CWT提供货物物流、运输、保险等服务,公司以净额法确认收入 [2][8] 业务模式与流程 - 交易采取CIF模式,CWT负责货物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及保险,公司获得提单后付款,货权转移至公司 [3][7] - 货物运输周期约30天(最长不超过45天),下游买方在货物抵港前通过银行托收(DP)或电汇(TT)支付全款,公司转移货权 [3][5][6] - 公司不承担货物价格波动及货损风险,CWT通过套期保值锁定价格风险,交易采用LME浮动铜价为基准定价 [7][13][15] 交易必要性与合理性 - 阴极铜广泛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市场需求大,CWT拥有成熟的供销体系及下游客户资源 [2][9] - 预计年度贸易规模不超过15亿元人民币,周转6-8次,对公司营业收入影响不超过0.15亿元(占2024年营收1.34%),利润影响不超过0.15亿元(占2024年净利润12.10%) [9][20] - 交易有助于平滑航运业务波动,构建"上游资源-中游运力-下游客户"的物流服务闭环 [10][21] 风险管控措施 - 采购环节:不预付货款,货物装船并获得清洁提单后支付,避免资金占用 [11] - 销售环节:严格筛选下游客户(央国企或上市公司),采用银行托收或收取保证金,CWT协助处理弃货风险 [12] - 经营监控:建立三级审核机制(业务风控、内审、审计委员会),定期提交交易报告,动态调整业务 [14] 关联交易定价与独立性 - 定价依据LME铜价浮动基准,CWT通过套期保值确保公司不承担价格风险,交易定价公允 [15][17] - CWT为港股上市公司,2024年总资产276.32亿港元,营收388.86亿港元,公司交易规模占其收入比例较低(中国业务占比5.5%) [17] - 交易不影响公司独立性,预计对营收和利润占比均较小,且双方遵循市场化原则运作 [18][20] 独立董事意见 - 独立董事认为交易符合公司"航运+贸易"协同发展战略,能提升综合竞争力,定价公允且无损害股东利益情形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