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生态构建
icon
搜索文档
栖霞区50亿元产业项目集中签约
新华日报· 2025-08-11 03:26
产业项目集中签约 - 栖霞区举行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现场签约项目21个 总投资额超50亿元 [1] - 签约项目涵盖新型显示 智能制造 合成生物 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1] - 高能级项目包括华琨移动充电机器人研发制造基地及交能融合移动虚拟电厂总部 司美格鲁肽原料生产基地 远大科教集团总部+国际数字教育港 [1] 项目类型与特点 - 项目类型包括依托区内科教资源拓展市场的企业总部 扎根栖霞扩大投资的产业项目 推动实验室成果市场化的创新项目 [1] - 这些项目将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促进产业能级提升和动能转换 [1] 区域招商策略 - 栖霞区实施"百家亿元项目签约"和"百个新增项目攻坚"专项行动 [1] - 建立"1+2+2"招商机制 组建重点城市驻点招商队伍 形成招商合力推动优质项目落地 [1]
优化引才服务实现“人尽其才”
经济日报· 2025-06-21 05:59
海外人才引进政策成效 -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和优化外籍人才服务 [1] - 北京市长期工作的外籍专家达2.2万余人 中关村推出国际人才新政20条 [1] - 上海市累计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44.1万份 留学回国人才超过31万人 [1] 政策体系完善措施 - 国家移民管理局2024年出台便利外籍人员来华5项措施 [2]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动外国人工作许可证与社会保障卡融合集成 [2] - 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工作的意见》 [2] 现存问题与改进方向 - 存在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不足 人才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2] - 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海外人才数据库 打通信息壁垒 [2] - 构建国家与地方联动的海外人才评估体系 实现精准引才 [2] 创新生态构建 - 打造国际化区域创新创业平台 设立专项海外人才扶持基金 [3] - 鼓励龙头企业 高校 科研院所共建海外人才创新联盟 [3] - 支持海外人才领衔承担科研项目 推动技术研发与产业协同 [3] 市场化引才机制 - 引导企业建立灵活高效的人才引进机制 对接国家战略需求 [3] - 构建以用人单位为核心的市场化 专业化评价体系 [3] - 推行以项目为纽带的人才引进模式 完善绩效评估机制 [3]
双城对话 共答滨水区转型命题 《奔流》第二季 中外跨界嘉宾对话互鉴 推动创新要素流动
解放日报· 2025-06-12 09:59
活动概述 - "创新生态·链接全球"康河沙龙在英国剑桥威斯敏斯特学院举办,汇聚英国剑桥学界、行业创新代表、中国出海企业及静安专业服务业机构代表,聚焦技术、资本、服务等多维链接以推动创新要素双向流动 [1] - 活动为《奔流:从上海出发——全球城市人文对话》第二季上海伦敦双城对话的一部分,主题涵盖创新与创意产业发展、可持续与零碳水岸、滨水区国际合作 [1] 倡议内容 - 上海静安区副区长与伦敦副市长等共同发起《世界级滨水区水岸发展倡议》,提出共建可持续、韧性、智慧、共荣的未来水岸,推动水岸从空间更新向生态经济文化复合体转型 [1] - 《倡议》主张拓展滨水区国际朋友圈,促进跨界对话与产业合作,鼓励中英在现代商贸、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领域寻找利益汇合点 [2] - 提出共创文旅商体展活动以丰富水岸生活并提升品牌价值,为中英滨水区联动提供新思路 [2] 创新生态建设 - 康河沙龙上颁发首批"静安全球创新生态伙伴",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剑桥大学中国校友会入选,旨在加强跨境创新生态构建与要素流动 [2] - 通过链接国际伙伴与静安创新平台,加速集成创新突破 [2] 行业趋势 - 全球滨水区正从"地理边界"向"创新枢纽"转型,成为链接全球产业链、激活文化创造力、培育新型生产关系的战略空间 [3] - 上海通过国际"朋友圈"扩容持续完善水岸城市发展策略,推进文明互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