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策源力

搜索文档
湖北支点战略行动丨锚定世界原始创新策源地,湖北如何发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14:18
湖北省科创引领战略行动方案 核心观点 - 湖北省发布《行动方案》提出三阶段目标:2027年创新策源力显著提升 2030年建成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高地 2035年成为世界原始创新策源地[1] - 方案从6大方面部署任务 包括力量建设 空间布局 科技攻关 成果转化 人才集聚 创新生态[1] - 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通过企业主体地位强化 高质量科技供给 成果转化路径打通实现[2] 力量建设 - 目标2030年新增1-2家国家实验室或基地 已建在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0个[1] - 培育龙头型 高速成长型科技领军企业 加强中部创新力量矩阵[1] 空间布局 - 目标2030年武汉科研城市和创新集群排名进入全球前10 国家级高新区全国前50达5家[2] - 构建创新"金三角"和融入全国的创新"中三角"[2] 科技攻关 - 建立双向重大任务凝练机制 打造多层次基金群[2] - 构建颠覆性技术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2] 科产融合 - 经信厅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夯实科技供给 打通成果转化路径[2] - 金融管理局提升科技信贷服务 完善担保考核体系 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融合[3]
湖北6维22策“施工” 整体提升支点创新策源力
长江商报· 2025-04-29 07:52
湖北省科创引领战略行动方案 - 提出三个阶段目标:2027年创新策源力显著提升 2030年基本建成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高地 2035年成为世界原始创新策源地[1] - 部署6大方面22项重点任务:力量建设 空间布局 科技攻关 成果转化 人才集聚 创新生态[2] 创新力量建设 - 目标2030年新增1-2家国家实验室或基地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0个 培育龙头型/高速成长型科技领军企业[2] - 实施战略人才"十百千万"行动:2030年培养10名战略科学家 100名科技领军人才 1000名卓越工程师 10000名青年科技人才[4] 创新空间布局 - 目标2030年武汉科研城市和创新集群进入全球前10 国家级高新区前50达5家 构建长江中游技术创新共同体[2] 科技攻关突破 - 建立"国家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国家量子联合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联合基金"基金群[3] - 每年迭代实现"61020"攻关突破 支撑"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3] 成果转化体系 - 目标2030年布局概念验证中心100家 制造业中试基地200家 发布应用场景600个[3] - 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占比超50%[3] - 2027年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高到50%以上[6] 金融支撑措施 - 截至2025年3月科技担保在保业务17266笔(同比+77.7%) 在保余额525.5亿元(同比+57.9%)[7] - 推动科技信贷服务 资本市场赋能 担保体系建设[7] 高校创新体系 - 打造"71020"高校学科创新体系:实施四大计划(高峰/高原/高地/特色)和六大行动[6] - 2027年实现在校大学生100%接受创新创业教育 校外创业导师达1000人[6]
提升支点创新策源力,湖北准备这么干
第一财经· 2025-04-28 19:42
科技创新目标 - 力争到2030年湖北新增1-2家国家实验室或基地 [1] - 到2030年武汉科研城市和创新集群排名进入全球前10 [1] - 到2030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占全省境内上市公司的比重超过50% [1][2] - 到2035年建成世界原始创新策源地、全国成果转化优选地、全国创新生态高地 [1] 实验室与基础设施 - 湖北将以国家实验室为龙头,锻造高水平实验室体系 [1] - 力争到2030年已建在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10个左右 [1] - 培育一批龙头型、高速成长型科技领军企业 [1] 区域创新布局 - 以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全域创新"金三角"为引擎,打造创新增长极 [2] - 力争到2030年排名进入全国前50的国家级高新区达到5家左右 [2] - 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省域创新枢纽 [2] - 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转变 [2] - 长江中游技术创新共同体基本形成 [2] 科技成果转化 - 湖北将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关键,提升成果转化效能 [2] - 构建"数据增信"与"财政增信"联动的增信体系 [2] - 力争到2030年布局概念验证中心100家、制造业中试基地200家 [2] - 发布典型应用场景600个 [2] 战略支撑 - 湖北将以科技创新先行支撑服务能级跨越、产业倍增、区域联动等其他战略实施 [2] - 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2] - 提升湖北作为中部地区崛起支点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