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资本

搜索文档
★政策加力支持创新资本融资 民营经济再添新动能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政策支持 - 七部委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重点提及发挥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创新生力军作用,包括发挥"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科技创新作用、鼓励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支持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发债融资等 [1] -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明确具备丰富投资经验、出色管理业绩以及优秀管理团队的股权投资机构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扩募等关键环节 [2] 创投机构动态 - 首单民营创投"科创债"花落深圳私募投资机构东方富海,采用"央地协同、风险共担"双重增信模式,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全额担保,深圳市高新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反担保支持 [3] - 自5月9日科技创新债券上线以来至5月26日,20家股权投资机构发布公告,合计发行和待发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达205.70亿元,其中12家机构处于发行注册过程中 [3] - 元禾控股发行全国首批、苏州市首单股权投资机构科技创新债券,规模6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1.92%,募集资金100%投向高端装备、先进制造、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基金出资 [4] 行业影响 - 创投机构作为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资本枢纽,通过高风险容忍与长期价值锚定,为民营经济输入资本动力,支持技术创新 [1] - 创新资本为高风险、高成长的初创民营企业提供早期资金,助力技术验证和市场拓展 [2] - 金融管理部门近期发布的政策通过债权方式补充长期资金来源,对股权投资行业有两大益处:补充私募股权基金资金来源,促进"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4]
【新华解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证监会主席吴清明确资本市场改革创新重要主线
新华财经· 2025-06-19 11:01
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需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促进三者良性循环是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重要主线[1] - 资本市场在分担创新风险、促进创新资本形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舞台[3] - 构建以资本市场为枢纽的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资本形成效率对于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大[2] 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互动 - 科技创新始于技术、兴于产业、成于资本,资本市场为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4] - 优质科技型企业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提升资本市场活力和吸引力,美股"七巨头"是典型例子[4] - 头部科技企业出色的市场表现推动资金向优质公司聚集,吸引全球资金涌入,提升市场流动性和国际竞争力[5] 资本市场改革举措 - 证监会以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抓手,发展多元股权融资,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市场体系和产品服务矩阵[6] - 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7] - 改革举措包括强化股债联动服务科技创新、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做优做强等[6] 政策落地与市场影响 - 当天批复全国首批2只数据中心REITs注册,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ETF期权交易,成立中国资本市场学会[7] - 未来将打通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各环节卡点堵点,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参与科技企业投资[7] - 优化QFII制度等重磅改革举措有望加快落地见效,A股市场长期叙事的积极变化将不断增加[7]
全文来了!证监会主席吴清最新发声:围绕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新浪证券· 2025-06-18 11:55
资本市场功能与科技创新 - 资本市场具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激励相容机制,能够提供从风险投资到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的全链条服务,满足科技企业不同阶段需求 [5] - 资本市场通过对关键要素和资产定价,激发企业家精神和人才创新活力,带动生产要素有机融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5] - 创新始于科技、兴于产业、成于资本的特点越来越明显,构建以资本市场为枢纽的创新生态对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大 [5] 资本市场结构性变化 - 多层次市场体系对科技创新的覆盖面有效拓展,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和新三板以及私募创投等各具特色、错位发展 [6]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达到1.88万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一半以上,拥有专利数量占全国总量的1/3 [6] -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参与投资了九成的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公司、过半数的创业板上市公司 [6] - 市值超千亿的A股上市公司中,科技企业占比从10年前的12%提升至27%,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形成集聚效应 [7] -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行业上市公司近5年营收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2.5%和17.9% [7] - 科创板、创业板近5年分红回购超过7300亿元 [7] 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措施 - 加力推出深化科创板改革的"1+6"政策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等 [8] - 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8] - 大力发展科创债,优化发行、交易制度安排,推动完善贴息、担保等配套机制,加快推出科创债ETF [8] - 批复全国首批2只数据中心REITs注册,支持科技企业利用知识产权、数据资产等新型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REITs等融资 [8] - 积极推动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产业资本参与私募股权投资,拓宽资金来源 [9] - 支持编制更多科技创新指数、开发更多科创主题公募基金产品,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参与科技企业投资 [9] - 支持在上海设立专门科技公司,建设新型资产管理服务平台 [9] - 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包括发布QFII制度优化方案,将QFII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总数拓展到100个 [10] - 研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推动液化天然气期货期权等产品上市 [1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中国证监会与上海建立协作工作机制,在深化科创板改革、完善股票债券期货市场体系和产品供给等方面密切协同联动 [11] - 支持用好浦东新区法规立法授权开展资本市场制度探索,助力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11]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盛大启幕:汇聚中国力量!
FOFWEEKLY· 2025-06-05 18:01
全球经济与中国产业变革 - 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分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力量成为推动全球资本流动与产业升级的关键变量 [1] - 母基金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稳定器"和"放大器",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引导长期资本配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 2025年是中国企业和中国资产崛起的一年,中国在六代机、造船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人工智能等领域正追近甚至反超美国 [1]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 - 论坛将于2025年9月4-6日在厦门召开,主题为探索母基金如何激活"长期资本+产业资本+创新资本"的乘数效应 [3] - 论坛集合国内千余家国家级母基金、地方政府产业引导基金、金融机构、产业CVC、市场化母基金及家族办公室等LP和GP机构 [11] - 活动亮点包括LPXGP对接晚宴、企业参访+产业生态圈闭门会、潜在独角兽项目交流专场等 [12][13][14] 行业报告与榜单发布 - 《LP全景报告2025》将发布,详细分析政策型LP、金融机构LP、产业型LP等五类机构LP的出资现状和特点 [15] -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榜单发布,探索软实力理论对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应用实践 [16] 福建及厦门市场表现 - 2024年全国基金备案规模同比下降19.6%,但福建规模逆势增长32%至1488.95亿元,厦门贡献主要增量 [17][19] - 福建政府引导基金通过"拨改投"试点和矩阵式布局(目标规模1300亿元),重点投向新材料、半导体等领域 [20] - 厦门2024年备案规模增速达60%(713.32亿元),"拨改投"政策和两岸融合基金成为重要引擎 [20] - 福建产业资本深度参与,2024年上半年产业出资方认缴金额达74.54亿元,较2023年全年增长300% [20] 投资趋势与案例 - 2024年福建投资金额248.86亿元,较2023年微增6.5%,单笔投资金额从9651万元增至1.42亿元,显示资本向中后期优质项目集中 [21] - 福建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2024年厦门新型显示与集成电路产业对接会签约14个项目(金额128.7亿元) [21] - 福建早期投资占比提升,2024年上半年创业基金占比超70%,较2020年提升21个百分点 [21]
这个省开展并购招商,新设200亿投资平台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15 17:04
安徽省新兴产业双招双引政策升级 - 核心观点:安徽省通过《关于推动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提质增效(2.0版)的意见》推出33条政策措施,重点围绕并购招商、创新资本招商、链主企业联动等方向升级招商模式,并强化母基金体系支持 [1][3][4][5] 并购招商 - 国资并购基金密集成立,超10个地区发布支持并购重组政策,主板超六成上市公司市值不足百亿,并购重组潜力巨大 [3] - 安徽省推动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设立并购重组子基金,示范性布局并购招商新模式 [3] 创新资本招商 - 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省新质生产力投资平台,优化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存续期设定 [4] - 市场化产业孵化机构作用凸显,形成"产业链+链主企业+产业基金"运作机制 [5][6] 母基金与创投生态 - 2023年设立2000亿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返投比例仅1.2倍(天使类1倍),天使基金投资损失允许率80%,风投基金40%,子基金存续期放宽至15年 [8] - 2023年组建500亿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下设16只母基金,撬动总规模超2000亿体系,累计投资专精特新企业297家、独角兽企业16家 [9] - 合肥市"基金丛林"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市属基金总认缴规模2600亿元,累计投资超1800个项目,87家企业上市 [10][11][12] 合肥模式升级 - 从"产投"转向"创投",推出"创投城市计划",设立中部首只国资S基金(规模28亿元) [11][12] - 合肥市政府引导母基金目标5年内引进50家知名管理机构,形成超5000亿股权投资基金体系 [13] 数据与成效 - 安徽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截至2025年2月投资专精特新企业297家、独角兽16家 [9] - 合肥市基金投资金额超1300亿元,87家被投企业上市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