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调节

搜索文档
华密新材2025年上半年业绩增收不增利 募投项目延期引关注
证券日报网· 2025-08-08 21:17
股价表现 - 8月8日股价回调 此前两个交易日异常活跃 8月7日上涨1 17%收报31 20元/股 8月6日涨停涨幅29 96%收于30 84元/股 [1] - 8月5日至6日两个交易日累计涨幅偏离值达44 26% 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 03亿元同比增长6 49% 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8 57%至1676 79万元 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25 83%至1410 94万元 [2] - 橡塑制品毛利率同比减少3 74个百分点 反映成本传导能力弱化 [2] - 经营性现金流由上年同期1187 19万元降至-1478 63万元 存货同比增长15 35%至1 36亿元 存货周转天数由123 3天增至159 9天 [3] 业绩变动原因 - 营收增长源于业务拓展 利润下滑主因减值坏账计提增加及项目投入扩大 [2] - 毛利率变化受产品结构和下游领域收入构成变化影响 [2] - 现金流恶化因当期支付款项增长及原材料储备增加 [3] 募投项目延期 - 特种橡胶新材料项目延期至2027年6月30日 延期一年半 因土地征地周期超预期 [3][4] - 特种橡塑产业技术研究院项目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 因楼宇装修未完成 [3][4] - 延期可能通过延迟折旧计提和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表现 [4][5] 行业挑战 - 特种橡胶材料行业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下游压价双重挤压 需通过技术升级或规模效应消化成本压力 [2] - 募投项目延期可能影响未来两三年市场竞争力 需关注公司后续调整措施 [5] 公司定位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产品应用于汽车 高铁 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 [2][6]
考核“精准”达标,百亿龙头是否调节利润?最新回应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7-07 10:11
核心观点 - 东软集团收到上交所年报问询函,被要求说明是否存在为实现特定业绩目标调节利润的情形[2][4] - 公司2024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考核指标完成率为103.57%,被质疑"精准"达标[4][6] - 公司解释归母净利润与主营业务净利润差异较大的原因包括创新业务亏损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6][7] - 上交所关注公司"存贷双高"现象,要求说明长短期借款余额较高的合理性[8][9] 业绩与利润调节 - 2023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5.44亿元、115.6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7亿元、-0.36亿元,减亏但仍亏损[6] - 2024年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同比下滑14.7%,主营业务净利润4.35亿元,同比增长约22%[6] - 主营业务净利润核算中扣除股权激励费用及五家创新业务公司影响(东软医疗、熙康、望海、东软睿驰、融盛保险),合计对净利润负向影响3.58亿元[6][7] - 创新业务公司2024年对公司净利润负向影响1.77亿元,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负向影响1.81亿元[7] 股权激励与考核 - 2024年2月推出股权激励计划,考核指标为"主营业务净利润"并设置前置条件[4] - 考核指标完成率为103.57%,被质疑存在利润调节[4][6] - 公司称主营业务净利润核算方法符合激励计划考核管理办法[6]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 上交所要求说明东软医疗等联营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存在减值迹象[4] - 公司对熙康和望海计提减值准备1.81亿元,称对其他投资已合理判断[7] 存贷双高问题 - 2024年末货币资金余额27.9亿元,短期借款3.2亿元,长期借款7.3亿元[9] - 受限资金包括3.24亿元定期存款[9] - 公司解释原因包括:行业回款周期波动导致前三季度净现金流-7.1亿元、汇率波动致44%货币资金为日元头寸、需覆盖3个月职工薪酬及税费支出(年合计45.65亿元)[10] 公司背景 - 行业领先的全球化信息技术公司,中国第一家上市软件企业(1991年成立)[10] - 截至7月4日市值113.7亿元[10]
考核“精准”达标,百亿龙头是否调节利润?最新回应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7-07 09:59
东软集团年报问询函事件分析 核心观点 - 东软集团因2024年年报收到上交所问询函,重点关注其是否存在利润调节行为、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合理性及"存贷双高"现象 [1][4] - 公司通过"主营业务净利润"指标精准达成股权激励考核目标(完成率103.57%),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4.7%至0.63亿元,扣非净利润连续两年亏损 [4][6] - 公司解释利润差异主要源于创新业务拖累(负向影响1.77亿元)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1.81亿元),并强调资金管理策略的合理性 [6][10] 财务表现与利润调节质疑 - 2023-2024年营业收入:105.44亿元→115.6亿元,扣非净利润:-1.47亿元→-0.36亿元,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同比降14.7%)[6] - "主营业务净利润"达4.35亿元(同比+22%),该指标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及5家创新业务公司影响(东软医疗、熙康、望海、东软睿驰、融盛保险)[6] - 上交所要求披露主营业务净利润核算过程,说明与归母净利润差异原因及是否存在利润调节 [6]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问题 - 2024年对熙康和望海计提减值准备1.81亿元,但未对东软医疗等其余联营企业计提 [7] - 上交所质疑减值充分性,要求说明东软医疗等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及不计提合理性 [7] - 公司回应称已依据各项投资具体情况合理判断减值计提 [8] 资金管理争议 - 2024年末货币资金27.9亿元(含受限存款3.24亿元),但短期借款3.2亿元+长期借款7.3亿元 [10] - 解释原因:①行业回款周期波动(前三季度现金流净额-7.1亿元) ②外汇管理策略(日元头寸占资金量44%) ③经营安全需要(需覆盖3个月现金支出45.65亿元/年)[10] - 公司强调借款用于补充流动性,符合行业特性和经营策略 [10] 公司背景与市场表现 - 中国首家上市软件公司(1991年成立),自称"数字化转型赋能者",当前市值113.7亿元 [11] - 处于无实控人状态,2024年2月推出特殊利润考核指标的股权激励计划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