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存贷双高
icon
搜索文档
从关联方占资到存贷双高,科达制造利益输送疑云难消
钛媒体APP· 2025-11-12 18:39
关联交易与定价公允性 - 公司与董事沈延昌控制的“森大系”发生关联采购1,227.65万元,关联销售35,028.44万元,与第一大股东梁桐灿控制的实体发生关联采购8,399.82万元,关联销售238.46万元 [2] - 合资公司向关联方森大集团销售瓷砖产品的毛利率约为27%,显著低于向非关联客户销售的38%毛利率 [2] - 公司解释定价差异源于森大集团承担“市场拓荒者”角色,协助品牌渠道建设,因此进行适当让利 [3] - 2024年11月,公司控股子公司拟以2亿元受让森大集团及其关联方182项建材相关商标,该金额将作为无形资产按10年摊销 [4] 存贷双高与资金状况 - 报告期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为33.92亿元,但短期借款15.86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21.21亿元,长期借款40.74亿元 [5] - 报告期内公司利息收入为0.33亿元,利息费用为1.34亿元,利息收支严重失衡 [5] - 公司解释高存高贷源于海外融资审批与项目付款存在阶段性错配,以及锂电材料板块回款周期长导致短期流动性需求大 [5][6]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 公司自2016年起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状态,日常经营由管理层负责,重大决策由董事会集体决策 [6] - 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高达57.71%,董事沈延昌虽未持股但在董事会成员中列第三位 [6][7] - 公司因账外资金收付、违规发放董监高薪酬、关联方资金占用及违规财务资助等多项违规行为受到监管处罚 [8] - 具体违规包括:通过员工及家属个人账户账外收付资金,影响各期利润总额(影响比例分别为0.12%、0.81%、1.09%、0.29%);向董监高违规发放薪酬;董事长边程在2017-2018年通过供应商以预付款名义占用资金(占当年净资产0.71%和1.20%)[8][9] - 2021年8月至2024年6月,董事长边程及时任董事兼总经理张仲华分别从公司账外个人账户累计借款835.5万元和720万元 [9]
半年报存贷双高遭问询 科达制造回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2 10:31
财务状况:存贷双高 - 公司货币资金33.92亿元,但短期借款15.86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21.21亿元,长期借款40.74亿元,呈现显著的存贷双高现象 [1] - 2025年6月30日货币资金日均余额30.35亿元,利息收入3327.71万元,平均利率2.19% [1] - 同期有息负债平均余额72.44亿元,利息费用1.34亿元,平均利率3.70%,负债成本高于资金收益 [1] 业务板块与资金投向 - 货币资金与有息负债较高主要因海外建材、建材机械、锂电材料三大板块业务发展需要 [1] - 海外建材板块贷款余额36.11亿元,占有息负债比重46.48%,平均利率4.06% [1] - 公司在建工程账面价值12.14亿元,同比增长21.16% [1] - 报告期内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现金10.71亿元 [1] 主要投资项目 - 主要在建工程包括福建科达新能源二期工程项目、重庆科达负极材料智能化生产项目等 [1] 预付款项变动 - 最近三年及2025年6月末预付款项余额分别为2.72亿元、4.15亿元、4.42亿元、4.59亿元,呈上升趋势 [2] - 1年以上预付账款余额5679.01万元,同比增长96.28% [2] - 增长主要系预付SYSTEMCERAMICSS.P.A.设备款3201.72万元所致,该款项为执行海外客户订单形成,供应商已于2025年4月末发货 [2]
东鹏饮料A+H:存贷双高、股东高管频现减持、慷慨分红“肥”了林氏家族、研发费用率不足0.5%产品结构较单一
新浪财经· 2025-10-16 11:25
港股IPO计划与市场疑虑 - 公司于10月9日再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书 冲刺能量饮料行业首家"A+H"上市公司 [1] - 部分投资者质疑其港股IPO募资的必要性 认为其主要目的在于"套现圈钱" [1][7] 财务状况与分红策略 - 公司自2021年A股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高达66亿元 累计派息率超60% [1][8] -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各期现金分红总额分别为12亿元 8亿元 10亿元 23亿元 13亿元 对应股利支付率分别为100.59% 55.54% 49.03% 69.14% 54.74% [8] - 截至2024年末公司货币资金高达56.5亿元 若计入理财等现金类资产总额超出百亿 [7] - 公司短期借款从2023年的29.96亿元猛增至2024年的65.51亿元 增幅达118.69% 截至2025年上半年短期借款仍达61.28亿元 呈现"存贷双高"特征 [7] 股权结构与股东减持 - 创始人林木勤家族合计持有公司约67.71%的股权 为高比例分红最大受益方 [9] - 自2022年5月限售股解禁后 公司已累计发布7次减持公告 [1][10] - 原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持股比例从上市初的9%下降至2025年半年报中的1% 累计套现数十亿 [10] - 包括副总裁刘美丽在内的多名董监高及实控人林木勤家族也加入减持行列 合计套现金额高达数十亿 [11] 研发投入与产品结构 - 公司研发投入甚微 2024年研发费用仅0.63亿元 研发费用率仅为0.4% [1][3]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仅有1.61亿元 而同期销售费用高达60.86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大幅增长37.27% 其中渠道推广费支出涨幅达61.2% 广告宣传费支出涨幅为34.3% [4] -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能量饮料 该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96.6%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77.9% [6] - 新品"补水啦"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93亿元 同比激增213.71% 但在总营收中占比仅为13.9% [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158.3亿元 同比增40.6% 净利润33.3亿元 同比增63.1%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07.37亿元 净利润23.75亿元 同比增速均超36% [2] - 公司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约15%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47.9% 稳居行业第一 [2] 高管薪酬 - 2023年24位董监高(包含离任高管)合计薪酬支出为4604万元 [12] - 五名高管薪酬超过500万 副总裁蒋薇薇 卢义富年薪均为721.39万元 监事会主席余斌年薪为623.37万 董事长林木勤年薪552.73万 董秘张磊年薪546.55万元 [12][13]
东鹏特饮A+H:存贷双高、股东高管频现减持、慷慨分红“肥”了林氏家族、研发费用率不足0.5%产...
新浪财经· 2025-10-16 11:05
港股IPO计划与市场疑虑 - 公司于10月9日再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书 冲刺能量饮料行业首例"A+H"上市公司 [1] - 部分投资者质疑其港股IPO募资必要性 认为主要目的在于"套现圈钱" [1][6] 财务状况与分红政策 - 自2021年A股上市以来 累计现金分红高达66亿元 累计派息率超60% [1][7] -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各期现金分红总额分别为12亿元 8亿元 10亿元 23亿元 13亿元 对应股利支付率分别为100.59% 55.54% 49.03% 69.14% 54.74% [7][8] - 截至2024年末 公司货币资金高达56.5亿元 若计入理财等现金类资产 总额超百亿 [6] - 公司短期借款从2023年的29.96亿元猛增至2024年的65.51亿元 增幅达118.69% 截至2025年上半年仍达61.28亿元 呈现"存贷双高"特征 [6] 股权结构与股东减持 - 创始人林木勤家族合计持有公司约67.71%的股权 为高比例分红最大受益方 [8] - 自2022年5月限售股解禁后 公司已累计发布7次减持公告 [1][9] - 原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持股比例从上市初的9%下降至2025年半年报的1% 累计套现数十亿 [9] - 包括副总裁在内的多名董监高及实控人林木勤家族也加入减持行列 合计套现金额高达数十亿 [10] 研发投入与产品结构 - 公司研发投入甚微 2024年研发费用仅0.63亿元 研发费用率仅为0.4% [1][3] - 2022年至2024年 累计研发投入仅有1.61亿元 而同期销售费用高达60.86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 核心单品东鹏特饮贡献了77.91%的营收 能量饮料收入占比仍高达77.9% [2][5] - 被寄予厚望的新品"补水啦"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93亿元 同比激增213.71% 但在总营收中占比仅为13.9% [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158.3亿元 同比增40.6% 净利润33.3亿元 同比增63.1% [2] - 2025年上半年 公司营收107.37亿元 净利润23.75亿元 同比增速均超36% [2] - 公司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约15%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47.9% 稳居行业第一 [2]
东鹏特饮A+H:存贷双高、股东高管频现减持、慷慨分红“肥”了林氏家族、研发费用率不足0.5%产品结构较单一
新浪证券· 2025-10-16 11:02
港股IPO计划与市场疑虑 - 公司于10月9日再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书 冲刺能量饮料行业首家"A+H"上市公司 [1] - 部分投资者质疑其港股IPO募资的必要性 认为其主要目的在于"套现圈钱" [1][6] 财务状况与资本运作 - 公司账面资金充足 截至2024年末货币资金高达56.5亿元 现金类资产总额超百亿 [6] - 公司呈现"存贷双高"特征 短期借款从2023年的29.96亿元猛增至2024年的65.51亿元 增幅达118.69% [6] - 自2021年A股上市以来 公司累计现金分红高达66亿元 累计派息率超60% [1][7] -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各期现金股利支付率分别为100.59%、55.54%、49.03%、69.14%、54.74% [7][8] 股权结构与股东减持 - 创始人林木勤家族股权高度集中 合计持有公司约67.71%的股权 [8] - 自2022年5月限售股解禁后 公司已累计发布7次减持公告 [1][9] - 原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持股比例从上市初的9%下降至2025年半年报中的1% 累计套现数十亿 [9] - 包括副总裁在内的多名董监高及实控人林木勤家族也加入减持行列 合计套现金额高达数十亿 [10] 高管薪酬 - 2023年24位董监高(包含离任高管)合计薪酬支出为4604万元 [11] - 五名高管薪酬超过500万 其中副总裁蒋薇薇、卢义富年薪均为721.39万元 [11][12] 经营业绩与市场地位 - 2024年公司营收158.3亿元 同比增40.6% 净利润33.3亿元 同比增63.1%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07.37亿元 净利润23.75亿元 同比增速均超36% [2] - 公司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约15%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47.9% 稳居行业第一 [2] 产品结构与研发投入 - 公司产品结构单一 严重依赖核心单品东鹏特饮 2025年上半年其贡献了77.91%的营收 [2][5] - 2022年至2024年能量饮料收入占比分别为96.6%、91.9%、84% 虽呈下降趋势但依赖度仍高 [5]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仅有1.61亿元 而同期销售费用高达60.86亿元 [3] - 2024年研发费用仅0.63亿元 研发费用率仅为0.4% 在食品企业中处于低位 [1][3] - 新品"补水啦"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93亿元 同比激增213.71% 在总营收中占比仅为13.9% [5] 营销投入 - 公司呈现"重营销轻研发"的投入模式 2025年上半年的销售费用同比大幅增长37.27% [3] - 2025年上半年渠道推广费支出涨幅达61.2% 广告宣传费支出涨幅为34.3% [3]
东鹏特饮冲港股:百亿负债、巨额理财,家族狂分红
公司市场地位与增长表现 - 公司是中国功能饮料市场销量第一,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增长至2024年的26.3% [5] - 按零售额计,公司是2024年第二大功能饮料公司,市场份额为23%,仅次于红牛 [6]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8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58.3亿元,三年半时间近乎翻倍,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107.32亿元 [8] - 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的14.41亿元增至2024年的33.26亿元,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3.75亿元 [8] - 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41.6%稳步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4.4% [8] - 公司产品覆盖全国420万+终端网点,拥有九大生产基地 [7] 产品结构与业务依赖 - 核心产品东鹏特饮在2024年贡献133亿元营收,占总营收的84%,显示出较高的大单品依赖度 [8] - 产品“东鹏补水啦”在报告期内实现280%的增速,但收入仅14.95亿元,占比不足10% [8] - 茶饮料、咖啡等其他品类收入合计占比低于7% [8] - 公司2009年推出PET瓶装东鹏特饮,2017年首创500ml大容量包装,凭借高性价比策略抢占下沉市场 [7] 财务结构与资金运作 - 公司总负债规模从2022年的68.05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149.85亿元,其中流动负债高达148.45亿元 [10] - 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57.33%波动升至2024年的66.08%,2025年上半年回落至61.86% [10] - 公司短期借款从2022年的31.82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65.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11] - 2024年末,公司货币资金56.53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48.97亿元(主要为银行理财),债权投资36.72亿元 [11] - 公司呈现出“存贷双高”格局,一边有65.5亿元的短期借款,一边有高达85亿元的资金用于理财 [11] 股东结构与资本活动 - 公司实际控制人林木勤直接及间接合计控制50.16%的股权,其家族多人在公司持股并担任要职 [14] - 自2022年至2025年10月9日,公司累计宣布派息54亿元,累计派息率约60%,其中2024年计划分红23亿元,分红率高达70% [12] - 自2022年限售期解禁以来,公司多名股东密集减持,包括第二大股东君正创投完成四轮减持,合计套现41.51亿元 [17] - 公司员工持股平台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合计套现10.67亿元 [17] - 实际控制人林木勤之子林煜鹏为主要股东的鲲鹏投资在2024年减持716.78万股,减持总金额约19.08亿元 [17] - 公司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重启港股IPO之路,并透露开拓海外市场的野心 [5][6]
财说|贝因美7405万利润背后的现金流危局
新浪财经· 2025-09-12 08:10
诉讼案件与商标纠纷 - 公司以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浙江科露宝食品有限公司 索赔7201万元 [1] - 双方合作始于2021年小贝太商标授权 采用销售额分成模式 [1] - 矛盾源于科露宝被指控私自扩大产品品类和抢注近似商标 公司中断货源供应导致产品下架 [1] - 诉讼纠纷导致渠道动荡 全国200多家母婴连锁企业受影响 导购不敢主动推荐产品 [2][3] - 科露宝早在2024年11月以虚假宣传和单方面断供为由起诉公司 索赔1.85亿元 [3] 财务表现与盈利质量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3.7% 但营业收入同比下滑4.37% 二季度单季营收降幅扩大至9.94% [3] - 综合毛利率提升至45.3% 主要受益于乳粉原料价格回落 [6] - 销售费用率同比提高3.37个百分点至29.48% 净利率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至5.9% [6] - 盈利增长依赖外部成本红利而非内生增长动能 [3][6] 现金流与资金链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骤降59.9%至8081万元 [8] - 应收账款规模达3.16亿元 其中三年以上应收账款2.68亿元占比44.9% [11] - 存货中原材料账面价值2.4亿元同比下滑10.44% 库存商品账面价值1.85亿元同比增长36% [11] - 货币资金13.44亿元 短期借款10.28亿元 存贷双高格局持续 [14] - 流动负债21.64亿元占总负债比例97.7% 短期借款占负债总额47.5% [14] - 上半年利息支出1732万元 对应有息负债10.42亿元 借款利率3.32% [15] 业务结构与战略转型 - 奶粉业务收入占比高达89.2% 新业务尚未形成收入支撑 [9] - 特配粉业务自2020年披露856万元收入后连续四年未公布销售数据 [9] - 境外收入占比仅0.28% 国际化进程处于停滞状态 [9] - 公司宣布转向母婴生态+全家健康平台型发展 但转型仍停留在蓝图阶段 [9]
【解析】高额银行存款之下的IPO融资需求为哪般
搜狐财经· 2025-08-27 08:35
文章核心观点 - 高额银行存款与大规模IPO融资需求并存的现象可能由资金时间周期错配、大额分红监管及潜在财务风险等因素导致 需结合商业惯例和穿透式核查综合分析 [1][2][4] 资金时间周期错配 - 财务报表静态局限性导致银行存款余额无法反映企业全年自由流动资金状况 [2] - 中高端数控机床企业案例显示:下游客户回款周期达3-12个月且采用商业票据结算 而上游供应商要求款到发货 形成单方垫资压力 [2] - 经营性现金流长期流出状态下 资金时间周期差异使融资需求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 [2][3] 大额分红监管 - "清仓式分红"指IPO申报前累计分红金额占同期净利润比例超80% 或超50%且金额超3亿元 同时补流募资占比超20% [4] - 2024年交易所新规将此类分红纳入负面清单 重点关注募资补流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4] 潜在财务风险 - 高额银行存款可能隐含股东资金占用、关联方挪用等风险 资金实际无法用于日常经营 [4] - 财务造假可能导致"存贷双高"异常现象 即虚增账面存款同时对外融资 [4] - 部分存款实为保证金或监管资金 处于冻结状态 [4] - 审计需通过账户清单、银行流水和询证函进行穿透式核查 超越固定程序以识别潜在风险 [4]
营收攀升却持续“失血”、商誉减值风险悬顶,海南橡胶回复年报问询
搜狐财经· 2025-08-01 14:11
营收与利润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6.73亿元,同比增长31.8% [1] - 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骤降65.2% [1] - 扣非净利润亏损5.81亿元,已连续十年承压 [1]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2-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96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2.7-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88亿元 [3] 业务结构分析 - 橡胶贸易类业务收入363.22亿元,占总营收逾七成,毛利率仅2.46% [1] - 橡胶初加工类业务毛利率4.07%,高于贸易业务 [1] - 橡胶种植业务收入184,756.28万元,成本201,895.31万元,呈现亏损状态 [2] - 橡胶深加工业务收入80,344.77万元,毛利率4.19% [2] - 原木销售业务毛利率高达47.63%,但规模较小 [2] 地区市场表现 - 国内收入296.68亿元,毛利率仅1.89% [2] - 境外收入189.09亿元,毛利率达4.68% [2] -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且缺乏欧盟EUDR标准溢价,导致量增价跌 [2] 财务状况 - 货币资金56.88亿元,同比增长62.24% [4] - 短期借款82.73亿元,长期借款56.70亿元,带息负债合计139.43亿元 [4] - 利息费用高达7.44亿元,利息收入仅0.87亿元 [4][5] - 货币资金平均利率从2.22%下降至1.82% [6] - 商誉账面原值17.24亿元,未计提减值 [6] 市场表现 - 截至8月1日股价4.88元/股,下跌0.61% [6] - 最新市值208.84亿元,今年来累计下跌近10% [6] - 市盈率(TTM)133.70倍,市净率2.14倍 [8] - 52周最高价6.58元,最低价4.21元 [8]
海南橡胶存贷双高引关注,公司回复上交所问询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12:36
财务表现 - 公司货币资金余额达56.88亿元 同比增长62.24% [1] - 有息负债总额139.43亿元 利息支出7.44亿元 平均融资成本4.82% [1] - 归母净利润1.03亿元 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5.81亿元 无法覆盖利息支出 [1] 存贷结构 - 短期借款82.73亿元 长期借款56.70亿元 同比增长42.43% [1] - 56%货币资金(约31.88亿元)存放于关联方财务公司 平均年化利率1.15%-1.38% [1] - 境外存款13.11亿元 收益因美联储降息同步走低 [1] 成本收益分析 - 全年利息收入仅0.87亿元 综合收益率1.82% 较2023年下降40个基点 [1] - 境外短期借款41.54亿元利率5.58% 长期借款10.02亿元利率7.09% 推高融资成本 [1] - 利息支出占营收比重达1.5% 利息保障倍数仅1.18倍 显著低于行业安全水平 [1] 资金运作原因 - 负债增长源于并购合盛农业后经营规模扩大 年度营运资金需求增量约13亿元 [1] - 为应对天然橡胶停割期备货需求 新增11.58亿元长期借款用于原料储备 [1] - 资金管理遵循匹配需求优化效率原则 境内存款通过财务公司归集以获取更高利息(较国有银行高95BP)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