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综联动

搜索文档
如火如荼的微短剧,盈利模式悄然生变
新华日报· 2025-08-04 10:12
市场规模与用户 - 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634亿元,用户规模达6.9亿,覆盖68.4%的网民,受众从年轻人扩展到全年龄段 [1] - 微短剧具有时长短、投资小、创作快、题材灵活多样等特点,延伸出"竖屏经济学" [1] 制作流程与挑战 - 微短剧制作流程包括选题敲定、剧本撰写、拍摄筹备、立项、拍摄、后期制作、投流发行及数据分析 [2] - 剧本打磨耗时3-6周,平均改8-12稿,极端项目改20稿以上,单稿往返周期2-3天 [3] - 竖屏短剧要求1.5-2.5秒一次镜头切换,情绪"钩子"需在3秒内抛出,后期审核返工率高达40% [3] - 头部短剧演员档期紧张,主演一天可收到5本以上剧本,同时在聊项目10部以上 [3] 成本结构 - 早期微短剧成本1万-2万元,现普通剧成本50万元,高配置剧80万-150万元 [4][5] - 例如《柔弱世子妃掀翻全京城》投入超150万,剧本开发占15%,演员费用占40%,制作费占35%,宣发费占10%以上 [5] 盈利模式 - 传统盈利模式包括付费分账、广告分成、流量变现 [5] - 新兴模式包括剧集定制、IP延伸、直播带货联动、文旅合作 [5][6] - 百川短剧采用"流量漏斗+多层变现",收入来源包括用户付费、广告变现、私域沉淀、品牌定制 [6] - 文旅微短剧通过"内容+场景"联动降低创作成本,实现精准导流,如《傲娇村长来自斯坦福》全网热度破500万 [6][7] 行业趋势 - 头部平台转向品质化,如红果短剧"果燃计划"投资53部作品,涵盖非遗、公益题材 [8] - 横屏微短剧兴起,容纳更丰富视觉元素,如《平凡警事》总投资400万,由国家一级演员主演 [9] - AI技术应用降低动画制作成本,动漫微短剧可开发虚拟偶像、周边产品 [10] - "剧综联动"模式延伸流量价值,如乡村振兴剧结合助农直播、非遗推广 [10]
剧集“N连扑”,芒果TV能否破解爆款依赖症?
36氪· 2025-05-12 20:27
芒果TV剧集表现分析 - 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连续推出《小巷人家》《国色芳华》两部爆剧,云合集均达4000万,打破"综艺独秀剧集瘸腿"印象 [1] - 2024年1月后剧集表现断崖式下滑,《五福临门》2300万、《仁心俱乐部》900万至《千秋令》仅80万,形成规律性衰减曲线 [2][3] - 一季度独播剧仅2部超1000万,同期爱优腾各有5部以上达标,显示平台观众底盘薄弱 [4] 综艺业务发展瓶颈 - 2024年综艺占据云合网综Top 10半数席位,但依赖《大侦探》《乘风》等综N代IP,缺乏新爆款接棒 [7] - 现象级综艺《歌手2024》播放量仅2.5亿,《再见爱人4》3.9亿,远低于联播综艺《奔跑吧》8.5亿 [8] - 会员规模达7000万后增速连年放缓,广告收入连续三年下滑,单一综艺模式遭遇天花板 [7][9] 剧集战略转型举措 - 一季度电视剧投入金额同比增12%,拥有24个制作团队和40家战略工作室 [10] - 5月招商会公布20+重点剧集,包括《锦绣芳华》《水龙吟》等,数量与阵容显著升级 [6][14] - 采用"买股"策略扶持新锐导演李漠,其《180天重启计划》豆瓣8分但收视仅370万 [12] 差异化竞争路径探索 - 年代剧《小巷人家》通过题材创新实现错位竞争,古装剧《国色芳华》依靠杨紫李现抗剧能力 [11] - 计划升级剧综联动,《你好星期六》或成剧宣平台,《大侦探IP对撞季》尝试IP融合 [14] - 当前片单同质化严重,演员选择保守,缺乏突破性创新内容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