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剩余价值
icon
搜索文档
读创今日荐书丨这13位经济学家的思想如何影响世界?
搜狐财经· 2025-07-10 22:31
经济学思想发展脉络 - 聚焦近200年经济学思想演变脉络 通过13位代表性经济学家的生平与思想成就展现现代经济理论发展轨迹 [1] - 入选经济学家包括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卡尔·马克思 凯恩斯 哈耶克 弗里德曼等 涵盖古典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 新古典主义 凯恩斯主义 新自由主义等主要流派 [1] - 13位入选标准基于其对现代经济思想的贡献程度 而非激进性或新颖性 代表经济学核心理念与主流学派 [5] 经济学理论影响力 - 书中涉及劳动分工 比较优势 剩余价值 边际效用 总需求 纳什均衡等奠基性理论 这些理论构成当代经济政策与社会讨论的框架 [4] - 经济学家思想深刻影响市场干预 税收 贸易 货币政策等领域的实践 例如凯恩斯主义塑造了20世纪宏观经济政策 [4] 研究方法与价值 - 采用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分析史融合的方法 通过历史视角比较不同理论框架的逻辑严谨性 强调历史理解对新经济思维的基础作用 [4] - 通过跨时代经济学家集体传记形式 揭示经济文献的连续性与断裂性 例如从斯密的自由市场到斯蒂格利茨的信息不对称理论 [4][5] 内容编排特点 - 全书分为两部分 前半部分聚焦13位奠基性经济学家 后半部分精选6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形成完整的思想演进图谱 [5] - 编选过程存在争议性取舍 如未收录萨缪尔森 瓦尔拉斯等重量级学者 但坚持选取最具流派代表性的思想家 [5]
最近热议的“特里芬悖论”,到底是怎么回事?
虎嗅APP· 2025-04-13 18:38
文章核心观点 - “海湖庄园协议”是美国政府一厢情愿的幻想,在不改变社会制度前提下,资本主义深层次矛盾难解决,单一消费中心国际贸易体系正解体,应减少旧制度结束冲击并重构贸易新秩序,中国有成为消费中心的生产力和制度优势 [34] 分组1:海湖庄园协议核心主旨 - 协议核心主旨一是处置美国庞大国债,二是化解特里芬悖论,更要紧的是后者 [4][5] 分组2:特里芬悖论相关 - 文章侧重于探讨特里芬悖论实质及化解方法,真正药方在马克思理论里,但因意识形态问题较少人去寻找 [5] - 特里芬悖论根源在于未用马克思范式思考,美国作为消费国需对其他国家征税权给庞大债务背书,实际通过军事、科技、货币优势替代,优势出现裂痕时悖论就会凸显 [28] 分组3: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 - 萨伊定律是分析起点,正常情况下供给创造需求,社会无过剩,但资本主义经济体存在过剩及战争 [8][9][10] - 马克思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导致工人工资低于均衡工资,引发产能过剩,分配问题阻止萨伊定律生效,产能过剩危机成必然 [11][12] - 凯恩斯提出利用公共部门作为剩余消耗中心帮助企业实现利润,但会导致公共部门无序扩张,资本主义问题转化为政府债务和通胀问题 [13][14][17] 分组4: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 资本主义有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内生冲动,需公共部门将实际工资推回均衡工资,有创造冗余人员和政府补贴工人两种方式,分别对应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19] - 社会主义是闭环,无冗余阶层和大量过剩,现代资本主义将问题转化,导致政府债务、贫富差距和通胀问题频发 [20] 分组5:国际剩余和国际剩余的实现 - 可将封闭经济体场景扩大到全球,出口剩余价值到海外实现剩余价值,但会出现全球对手盘 [23][24] - 主权国家向消费国出口形成顺差,消费国积累贸易逆差,相当于单一国家情形里的公共部门,剩余会转化成公共部门债务 [25][26] 分组6:关于海湖庄园协议 - 从全球剩余价值实现角度看,特朗普关注美债市场和关税有其合理性,“海湖庄园协议”对美国是最优解,能解决美债问题并拿到征税权 [30][31] - 该协议在政治上幼稚,美国如今无资格征收顺差税 [32] 分组7:结束语 - 中国制造业比重超全球30%,特朗普政府企图绕开中国建立新贸易体系不现实,中国有成为消费中心的生产力和制度优势 [34] - 资本主义制度下美国维持优势有制度成本,中国制度为提高生产力服务,应从历史和伟大天才理论中汲取养分 [35][36]
北大学霸创业,494名员工年入百万
盐财经· 2025-03-03 16:55
公司业绩与激励体系 - 2024年公司发放8亿元员工奖金,年收入破百万员工达494人[1] - 经营分享奖金总包呈爆发式增长:2022年2.5亿元→2023年4.7亿元→2024年8亿元→预计2025年超10亿元[7][8][9][10][11][12] - 长期股权激励方面,2022年已按10倍以上估值回购早期孵化盈利项目[13] - 2024年三季度营收168.49亿元(YoY+39.56%),归母净利润14.72亿元(YoY+21.29%)[14] - 公司总资产达161.2亿元(YoY+26.17%),加权平均ROE为17.8%[14] 商业模式与战略 - 定位中高端市场,产品定价显著高于同行[19][20] - 2020年提出"浅海战略",曾扩张至27个产品团队但后续砍掉10个非核心品类[22][23] - 当前聚焦三大业务:充电储能类(占2024上半年营收47.95%)、智能创新类、智能影音类[25][26] - 储能业务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0亿元(YoY+170%),计划投资4亿元建设储能产品基础设施[27] - 预计新建储能项目达产后年营收23.5亿元,年利润2.6亿元[27] 技术创新与市场地位 - 2018年推出全球首款GaN充电器实现技术突破[20] - 目前是Apple Store唯一中国大陆品牌充电产品[20] - 全球移动充电品牌市场份额第一[20][27] - 2024上半年北美市场贡献47.95%营收,欧洲21.27%,日本13.4%[25] 企业文化与管理理念 - 创始人提出"剩余价值"理论:当前分配比例为20%,目标达到华为/苹果的30%水平[15][16] - 创造者三大特质:第一性、求极致、共成长[23] - 建立"技术-品牌-制度"铁三角发展模型[29] - 案例被哈佛商学院收录,强调"成为谁"而非"击败谁"的发展哲学[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