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芬悖论

搜索文档
一口气把关税拉到70%?美国亮明筹码,给100国下最后通牒
搜狐财经· 2025-07-07 23:35
美国关税政策动向 - 特朗普政府向100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8月1日前达成谈判,否则将恢复4月2日关税水平[1]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主张将8月1日设为最终实施点,以最快速度迫使各国谈判[3] - 4月2日宣布在10%基准税率上加征关税,7月9日暂停期结束后可能面临最高70%对等关税[3] 美国关税战略目标 - 缩减贸易逆差并推动制造业回流,重点针对汽车和钢铁产业[6] - 通过增加进口商品成本降低外国商品竞争力,扩大美国商品出口[6] - 中期选举前争取选民支持,重塑美国贸易规则以提高议价权[6] - 遏制中国崛起,应对"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对美元霸权的威胁[6] 特里芬悖论与美元体系 - 美国国债突破35万亿美元导致全球通胀危机,推动信用货币时代到来[9] - 通过关税压缩贸易逆差,迫使贸易伙伴陷入美元陷阱以填补财政赤字[9] - 关税政策旨在维系美债信用和美元地位,但长期可能加速全球去美元化[9] 全球货币格局变化 - 东盟与中日韩达成"清迈机制2.0",使用人民币和日元结算[11] - 金砖国家推动本币结算,削弱美元储备依赖[11] - 中国数字人民币建立实时跨境结算网络,成本比SWIFT低40%[11] 贸易协议现状 - 目前仅与中国、英国达成"框架性协议",越南协议尚未敲定[3] - 即使达成协议也不保证获得更低税率,最终解释权归美国所有[3]
大危机!美元暴跌10%!特朗普是罪魁祸首还是背锅侠?
搜狐财经· 2025-07-02 09:26
美元指数暴跌与特朗普政策影响 - 美元指数跌破97关口创三年新低 美元暴跌超过10%创1973年以来最惨烈开局 [1] - 黄金价格飙涨至3400美元/盎司 全球资本涌向欧元和黄金等避险资产 [1] - 特朗普政策三把"烈火":加征10%全球关税、2.4万亿美元减税法案、施压美联储降息 [1][2] 关税与供应链冲击 - 对中国商品关税税率飙升至54% 美国企业囤积库存导致供应链面临瘫痪风险 [1] - 摩根大通CEO表示企业不敢做长期规划 美元指数因关税下跌5%创十六个月新低 [1] - 标普500公司90%在财报中提及"关税冲击" "衰退"一词出现频率从3%飙升至44% [6] 财政赤字与债务危机 - 《大而美》减税法案导致美国财政赤字达2.4万亿美元 国家债务突破36万亿美元 [2] - 每日利息支出超30亿美元超过五角大楼全年军费预算 美债收益率暴跌至4.28% [2][4] - 美国国债突破38万亿美元 外国持有美债比例从45%暴跌至28% 日本抛售139亿美元美债 [4] 石油美元体系瓦解 - 沙特与中国石油贸易18%采用人民币结算 俄罗斯推动卢布-卢比结算机制 [4] - 特朗普对中国稀土加征145%关税被五角大楼叫停 F-35战斗机钕磁体完全依赖中国供应 [4] - 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份额从88%骤降至78%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交易量达175万亿元 [4] 全球资本流动与市场反应 - 460亿欧元涌入德国市场创俄乌战争以来新高 欧元兑美元汇率飙升13%突破1.17 [6] - 对冲基金持有100亿美元净空头头寸创2024年以来最高纪录 [7] - 机构投资者对美元减持程度达20年峰值 54%资本押注非美股票 德国养老基金抛售370亿美元资产 [7] 企业盈利与经营压力 - 宝洁、百事可乐因成本飙升下调盈利预期 美国航空坦言无法预测未来 [6] - 联合航空发布两个版本业绩预测对应经济稳定与衰退两种情景 [6] - 中国将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占比降至53% 黄金储备达2279吨跃居全球第六 [6]
关税博弈40日
虎嗅APP· 2025-05-26 08:05
全球贸易关税冲击下的中国企业应对 - 东亿洋山科技公司出口的咖啡豆烘焙设备在美国市场占比达35%,加征145%关税后设备价格从3000美元飙升至7000-9000美元,但德国同类设备价格更高(1.5万-3万美元)使中国产品仍具竞争力[2][3][12] - 义乌双童吸管公司通过FOB条款将关税成本转嫁给美国客户,吸管终端售价仅需上涨0.3美元即可覆盖145%关税影响,显示小商品货值低但韧性强的特点[9][10][11] - 青岛星源金属科技对美出口占比70%-80%,客户因无法找到替代供应商而承担40%关税成本,甚至采用空运方式紧急补货[15][17] 产业链重构与企业战略调整 - 天津重钢机械2024年承接1亿元美国采矿设备订单,虽采用FOB条款但客户仍承担20%额外成本,公司开始布局海外办事处和小工厂以应对供应链重构[17][18] - 国内船舶行业面临美国301调查威胁,拟对中资船舶征收每净吨位50-140美元费用,导致3月韩国造船业接单量短暂超越中国[19] - 东亿洋山科技计划开拓沙特、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市场,预计美国市场仍能保持5%增长[26] 中美贸易结构与美元体系困境 - 2024年中美货物贸易额6882.8亿美元,中国对美顺差3610亿美元占全球顺差36%,反映美元本位制下美国结构性逆差问题[20][28][32] - 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从2018年6210亿美元扩大至2024年9184亿美元,货物贸易逆差达1.21万亿美元创纪录,显示关税战未能扭转失衡[28][29] - 布雷顿森林体系遗留的特里芬悖论导致美国必须持续输出美元维持国际清算,同时面临黄金储备不足的困境[30][31] 企业应对策略与市场韧性 - 部分企业采用DDP(双清包税)方式降低关税影响,如咖啡机每台中间成本仅增150美元而非3000美元[12] - 义乌小商品通过终端价格调整消化关税,如吸管采购价从2元涨至4元后终端售价仅需从1美元调至2美元[11] - 美国零售商沃尔玛因关税压力拟在6月大幅涨价,尤其食品类将成重灾区,显示成本最终转嫁消费者[14]
渣打王昕杰,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5-13 11:46
"美国例外论"叙事收敛 - "美国例外论"叙事正在加速收敛 特朗普关税政策成为导火索 加速了收敛速度[3] - 该理论核心是美元作为全球储蓄货币的地位 通过贸易逆差输出美元 再通过资本账户回收美元形成闭环[3] - 收敛深层次原因是美国财政和贸易失衡 导致上周美国资本市场出现股债汇"三杀"[3] 全球资金流向变化 - 全球资金开始从美国流向政策更稳定、估值更低的亚洲市场[4] - 5月初以来亚洲货币集体暴涨 主要因美国经济预期下调、亚洲贸易顺差积累美元资产平仓需求增加、美元虹吸效应降低[5] - "卖出美国 买入亚洲"的交易趋势可能延续 香港市场因大型IPO受关注 韩元和新台币受追捧[5] 全球资产配置建议 - 美欧政府债可能优于股票 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反弹至4.0%~4.5%区间将提供优质债券入市机会[6] - 黄金在每盎司3000~3250美元区间可增持 作为抗风险资产[7] - 建议借美股反弹机会转投欧洲和中国股票 因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可能推动经济增长[7] - 建议配置对冲基金、私募股权等另类投资资产 以降低组合波动并提升长期回报[7] 中国投资机会 - 中国已建成全产业供应经济体 "卡脖子"影响减弱 重点转向提振内需消化产能[8] - 2025年一季度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上升3.58% 农林牧渔增幅最大 钢材建材有色、计算机、出口行业表现亮眼[8] - 建议关注"本土自主可控"和"政策刺激"两大方向 包括消费电子、农业医药、食品饮料、基建周期类和高科技产业[9]
实际利率模型失效与本轮购金潮的底色
搜狐财经· 2025-05-06 03:24
黄金定价模型与传统逻辑的背离 - 传统模型中黄金价格与实际利率呈负相关,但本轮行情中该相关性显著弱化 [2] - 类似2003-2007年情景再现:实际利率上升周期中黄金仍上涨,主因包括地缘冲突(伊拉克战争、伊朗核问题)、美元指数下跌14%、美国双赤字恶化(财政赤字/GDP从1.5%升至3.2%,贸易逆差从4680亿增至7080亿美元)及央行购金转向 [2] - 2022年至今的新周期中,主权货币信用危机成为驱动黄金上涨的核心因素 [3][4]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悖论 -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美国黄金储备占全球70%,工业产值占40%,形成美元-黄金双挂钩机制 [5] - 特里芬悖论导致体系崩溃:1970年美国黄金储备仅能覆盖海外美元债务的19%,暴露两大矛盾——贸易逆差维持流动性VS贸易顺差维持币值稳定 [5][6] - 沃尔克时代通过20%高利率和债务货币化(美债占美联储资产超60%)使美债成为美元隐性锚点 [6] 美债信用危机与黄金货币属性重估 - 美债规模从1971年4000亿激增至2024年36万亿,年利息支出突破1万亿,2025年预计达1.4万亿(占财政收入28%) [6][7] - 债务/GDP达123.3%(2024年GDP 29.2万亿),接近历史峰值130%,叠加美元武器化(冻结俄外汇储备)加速70余国转向本币结算和黄金储备 [6][7] - 全球央行储备结构剧变:黄金占比从2015年8.9%升至2024年21.5%,美元占比从66.75%降至57.8% [8] 央行购金行为分化与驱动因素 - 新兴市场成购金主力:中国(331.26吨)、波兰(217.4吨)、土耳其(201.2吨)分别对应人民币国际化、俄乌冲突、中东地缘风险 [9] - 发达国家黄金储备占比普遍超70%(美/德/法等),但增量有限;新兴市场如中国黄金储备占比仅5.53%,俄罗斯32%,印度11.35% [8][18] - 全球央行购金量连续三年超1000吨/年(2022年1080吨+140.36%,2023年1050.8吨,2024年1045吨),预计未来维持800-1200吨/年 [18] 欧洲央行黄金政策演变 - 1999-2009年通过四轮《央行售金协议》限制抛售(累计抛售3864吨),金价从255美元/盎司回升至1008美元/盎司 [11][12][13] - 2008金融危机后欧洲从抛售主力转为惜售方:第三轮协议(2009-2014)实际抛售仅24吨,第四轮(2014-2019)后协议终止 [14][15][16] - 1990年代欧洲抛金主因包括美债高利率(联邦基金利率6%)和黄金仓储成本,2008年后转向对冲美元信用风险 [11][14] 黄金作为主权保险的长期逻辑 - 债务货币化循环机制不可持续,美债规模扩张速度远超政府承受能力 [6] - 逆全球化背景下黄金"去法币化"属性凸显,成为多元化外汇储备的核心资产 [4][6] - 央行购金为金价提供长期支撑,尤其新兴市场储备结构调整空间巨大(如中国黄金储备占比不足发达国家1/10) [18][19]
突破7%,创新高!全球跨境贸易金融业务,人民币占比仅次于美元
搜狐财经· 2025-04-29 13:26
SWIFT公布3月份的全球跨境交易数据了,南生认为主要有两大特点,首先是: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美元依旧位居榜首,份额为49.08%;欧 元排名第二,占比21.93%;英镑占比6.64%,排名第三。 | | 2025年3月,多种货币的国际支付比例 | | | --- | --- | --- | | | 由【南生】整理 | | | 第1 | 美元 | 49.08% | | 第2 | 欧元 | 21.93% | | 第3 | 英镑 | 6.64% | | 第4 | 人民市 | 4.13% | | چي 2 | 日元 | 3.87% | | 第6 | 加元 | 2.82% | | 第7 | 港元 | 1.91% | | 第8 | 澳元 | 1.60% | | ਵੇਰੇ | 新加坡元 | 1.24% | | 第10 | 瑞士法郎 | 1.01% | | 第11 | 瑞典克朗 | 0.90% | | 第12 | 波兰兹罗提 | 0.79% | | 第13 | 挪威見朗 | 0.55% | | 第14 | 丹麦克朗 | 0.39% | | 월15 | 新西兰元 | 0.34% | | 第16 | 泰国泰铢 | ...
最近热议的“特里芬悖论”,到底是怎么回事?
虎嗅APP· 2025-04-13 18:38
文章核心观点 - “海湖庄园协议”是美国政府一厢情愿的幻想,在不改变社会制度前提下,资本主义深层次矛盾难解决,单一消费中心国际贸易体系正解体,应减少旧制度结束冲击并重构贸易新秩序,中国有成为消费中心的生产力和制度优势 [34] 分组1:海湖庄园协议核心主旨 - 协议核心主旨一是处置美国庞大国债,二是化解特里芬悖论,更要紧的是后者 [4][5] 分组2:特里芬悖论相关 - 文章侧重于探讨特里芬悖论实质及化解方法,真正药方在马克思理论里,但因意识形态问题较少人去寻找 [5] - 特里芬悖论根源在于未用马克思范式思考,美国作为消费国需对其他国家征税权给庞大债务背书,实际通过军事、科技、货币优势替代,优势出现裂痕时悖论就会凸显 [28] 分组3: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 - 萨伊定律是分析起点,正常情况下供给创造需求,社会无过剩,但资本主义经济体存在过剩及战争 [8][9][10] - 马克思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导致工人工资低于均衡工资,引发产能过剩,分配问题阻止萨伊定律生效,产能过剩危机成必然 [11][12] - 凯恩斯提出利用公共部门作为剩余消耗中心帮助企业实现利润,但会导致公共部门无序扩张,资本主义问题转化为政府债务和通胀问题 [13][14][17] 分组4: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 资本主义有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内生冲动,需公共部门将实际工资推回均衡工资,有创造冗余人员和政府补贴工人两种方式,分别对应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19] - 社会主义是闭环,无冗余阶层和大量过剩,现代资本主义将问题转化,导致政府债务、贫富差距和通胀问题频发 [20] 分组5:国际剩余和国际剩余的实现 - 可将封闭经济体场景扩大到全球,出口剩余价值到海外实现剩余价值,但会出现全球对手盘 [23][24] - 主权国家向消费国出口形成顺差,消费国积累贸易逆差,相当于单一国家情形里的公共部门,剩余会转化成公共部门债务 [25][26] 分组6:关于海湖庄园协议 - 从全球剩余价值实现角度看,特朗普关注美债市场和关税有其合理性,“海湖庄园协议”对美国是最优解,能解决美债问题并拿到征税权 [30][31] - 该协议在政治上幼稚,美国如今无资格征收顺差税 [32] 分组7:结束语 - 中国制造业比重超全球30%,特朗普政府企图绕开中国建立新贸易体系不现实,中国有成为消费中心的生产力和制度优势 [34] - 资本主义制度下美国维持优势有制度成本,中国制度为提高生产力服务,应从历史和伟大天才理论中汲取养分 [35][36]
李迅雷专栏 | 升级的关税战: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4-09 18:57
关税加码现状 - 美国拟对中国加征34%关税,对欧盟、越南、日本等贸易伙伴征收20%-49%不等关税,最低对等税率为10% [3] - 若方案落地,美国进口商品实际关税税率将从2024年底的2.3%升至26%,达131年来最高水平,其中对中国关税超70% [3] - 中国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向原产于美国的所有商品加征34%关税,但回应相对克制并留有谈判余地 [6] 美国政策动机与矛盾 - 特朗普政策核心为MAGA战略:对外加征关税目标收入超5000亿美元以重振制造业,对内精简机构、减税及限制移民 [6] - 高关税政策与美国高通胀现状形成矛盾,可能进一步推升物价和薪酬成本 [9] - 制造业回流面临现实障碍:美国工人薪酬为新兴经济体8-10倍,供应链重建难度大,如造船业全球份额不足1%而中国超50% [9] 全球经济影响 - 关税战扰乱全球经济秩序,供应链中断和交易成本上升加剧通胀,全球股市大幅下跌反映投资者担忧 [10][11] - 美国贫富差距持续扩大,政府债务和贸易逆差问题与美元国际地位形成"特里芬悖论" [13] - 历史对比显示,1830年代中国对英贸易顺差年均261.5万两白银成为鸦片战争诱因,当前关税战或引发类似结构性冲突 [15] 中国应对策略 - 外循环受阻下需转向内需驱动:2024年净出口对GDP贡献占30%,但2025年预计为负,需扩大消费占比(当前55.6%低于全球均值17.4%) [17][33] - 构建区域联盟:加强中国-东盟自贸区3.0、CPTPP合作,推动中日韩自贸协定,扩大与南美经贸互补(如巴西大豆进口量已达美国两倍) [26][29][30] - 维护国际航运关键节点,如巴拿马运河对南美大豆运输的战略意义(节省8000公里航程) [30] 国内经济调整方向 - 财政政策加码:建议增发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促消费补贴,中央政府杠杆率仅25%存在空间 [34][35] - 收入分配改革:60%居民家庭仅占30%可支配收入,若每年提升其占比1%可带来超2500亿元消费增量 [39][41] - 货币政策宽松:降准降息可缓解企业融资压力,汇率调整或成应对高关税的配套措施 [43]
升级的关税战: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2025-04-05 13:38
关税加码与贸易战升级 - 美国拟对中国加征34%关税,对欧盟等贸易伙伴征收20%-49%不等关税,最低对等税率为10% [1] - 若方案落地,美国进口商品实际关税税率将从2.3%升至26%,达131年来最高水平 [1] - 中国对美加征34%关税属克制回应,留有谈判余地 [4] - 特朗普政策目标包括通过关税获取5000亿美元收入、重振制造业,同时精简政府机构 [4] 关税战的经济影响 - 加征关税将拉高美国物价,加剧通胀,限制移民可能进一步推高薪酬成本 [8] - 美国制造业回流面临挑战,工人薪酬成本是新兴经济体8-10倍,供应链重建难度大 [8] - 全球股市下跌反映投资者对经济前景担忧,关税战或加大全球经济衰退概率 [8] - 中国出口依存度下降,但2024年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仍占30%,预计今年为负 [23] 中国经济与出口结构变化 - 中国GDP占全球份额从1992年2%升至17%,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15年已超美国 [14] -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0%以上,部分行业产能份额超50% [17] - 出口占全球份额从8%提升至15%,但通过新兴经济体转口贸易增加 [20] - 2025年高关税下中国出口或现负增长,需转向内需驱动 [17][23] 应对策略与区域合作 - 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强多边经贸合作 [26] - 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对接CPTPP规则,加大与日韩、欧盟合作 [27] - 南美经贸互补性强,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量是美国的2倍多,需深化合作 [27] - 维护巴拿马运河航运权益,巴西90%大豆经此运往中国,节省8000公里航程 [27] 促消费与内需提振 - 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例55.6%,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7.4个百分点 [28] - 政府部署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拟增加财政支出中消费比重 [28] - 建议增发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促消费,如发放失业补贴、食品券 [28] - 居民储蓄达157万亿元,需分类施策提振中低收入群体消费 [28] 货币政策与风险应对 - 中国或面临物价下行压力,降准降息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35] - 主动汇率下调或成应对高关税策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首要任务 [35] - 全球股市暴跌背景下,需及时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稳定市场 [35] 历史比较与长期趋势 - 19世纪初中国对英年均贸易顺差261.5万两白银,占全球出口70%以上 [12] - 当前美国单边主义与历史霸权更迭相似,修昔底德陷阱风险上升 [23] - 全球80年和平期后分化加剧,社会与经济结构扭曲可能引发冲突 [9][11]
升级的关税战: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2025-04-05 13:38
关税加码与贸易战升级 - 美国拟对中国加征34%关税,对欧盟、越南等贸易伙伴征收20%-49%不等关税,最低对等税率为10% [1] - 若方案落地,美国进口商品实际关税税率将从2 3%升至26%,达到131年来最高水平 [1] - 2024年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达54%,叠加2018年关税后整体超过70%,远超2018年贸易战水平 [1] - 中国采取克制回应,对原产于美国商品加征34%关税,留有谈判余地 [2] 美国政策的经济影响 - 特朗普政策核心为MAGA:对外加征关税目标收入超5000亿美元,对内精简机构、限制移民、国内减税 [2] - 高关税可能拉高美国物价,加剧通胀,同时限制移民推高薪酬成本 [6] - 美国制造业工人成本是新兴经济体8-10倍,供应链重建难度大,重振制造业面临挑战 [6] - 美国造船业全球份额不足1%,中国超50%,劳动密集型行业难以通过降薪竞争 [7] 全球经济格局与历史对比 - 中国GDP占全球份额从1992年2%升至2024年17%,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15年已超美国 [13][14]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超30%,部分行业产能份额超40%-50% [15] - 1830-1833年中国对英国年均贸易顺差261 5万两白银,占全球出口70%以上,成为鸦片战争诱因 [11][12] 中国出口与内需转型 - 2024年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占30%,但2025年高关税下或现负增长 [15][23] - 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从2006年8%升至15%,但出口依存度下降,竞争力提升 [19][20] - 消费占GDP比例55 6%,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7 4个百分点,内需提升空间大 [29] - 居民储蓄达157万亿元,高储蓄率与杠杆率偏高、富裕阶层消费意愿不足有关 [31] 应对策略与区域合作 -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多边主义应对美国单边政策,加强欧盟、东盟等合作 [26][27] - 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2348万吨,从巴西进口量是美两倍多,将加大南美合作 [28] - 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 0版、CPTPP对接,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 [27][28] - 维护巴拿马运河航运权益,巴西90%大豆经此运往中国,节省8000公里航程 [28] 财政与货币政策建议 - 中央政府杠杆率仅25%,存在加杠杆空间,可增发1万亿特别国债促消费 [30] - 美国联邦政府杠杆率超120%,中日英减持美债,国外持有比例跌破24% [30] - 降准降息可缓解企业融资成本,汇率调整或成应对高关税策略 [37][38] - 居民收入再分配改革可提振消费,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占比每提高1%或带来2500亿消费增量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