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

搜索文档
复兴区推出暑期特色劳动实践作业
新浪财经· 2025-08-22 10:21
此次特色劳动实践作业立足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分为"家庭小能手""社区小帮手""田间小农 夫""创意小工匠"四大主题,涵盖生活技能、社会服务、农耕体验、手工创作等多个维度,让劳动教 育"接地气、有温度、见实效"。学生们在家庭中承担家务、在社区参与志愿服务、走进田间体验农耕、 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意制作,在实践中体会劳动乐趣、习得技能、涵养品格。 此次活动通过"做中学、学中悟"的模式,让劳动教育融入生活,助力学生在劳动中成长,播下热爱劳 动、尊重劳动的种子。王前 近日,复兴区教体局创新推出暑期系列特色劳动实践作业,以"动手实践、体验成长"为核心,引导全区 中小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劳动中感受乐趣、习得技能、涵养品格。 (来源:邯郸晚报) ...
劳动教育不能只晒不做(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6-17 05:55
劳动教育现状与问题 - 部分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不佳 存在照本宣科、以教代劳现象 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1] - 课后作业流于形式 出现"摆造型拍照打卡"等应付行为 [1] - 劳动教育陷入"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的尴尬境地 [1] - 2022年秋季劳动教育独立成课后 现象有所改善但仍需提升 [1] 劳动教育价值与意义 - 劳动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形成正确价值观 [2] - 亲身体验劳动能培养对他人劳动成果的敬惜 增强责任感 [2] - 具有树德、增智、强体的教育意义 促进全面发展 [2] - 劳动是实践的艺术 需创造而非说教 如重庆小学生野炊案例 [2] 劳动教育创新与实践 - 劳动过程可将理论联系实际 如通过种小麦学习农业科技 [3] - 烹饪等活动可结合地域文化 理解地理人文知识 [3] - 需打造衔接有序的课程群 渗透到各学科专业中 [3] - 应注重培养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3] 教育理念转变 - 需改变"优绩主义"倾向 避免唯分数论 [3] - 劳动教育等实践方式有助于缓解内卷 促进心智发展 [3] - 走进生活、体悟自然正成为育人新共识 [3]
杭州高校迎来“最美最暖”毕业季
杭州日报· 2025-06-16 09:49
杭州师范大学毕业季活动 - 杭州师范大学2025届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收到师生亲手种植的向日葵作为特别礼物,寓意"向阳而生、一路生花" [2][3] - 学校设立"花海劳动教育基地",26个学院以"一院一田"责任制形式参与向日葵种植特色劳动项目,累计近2000人次师生参与 [3] - 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特色照料,包括成立除草养护队、撰写生长日记、建立土壤观测体系、优化种植密度等 [3][4] - 毕业典礼前近5万株向日葵盛放,各学院选取最健壮的向日葵赠予毕业生 [4] 浙大城市学院毕业纪念 - 浙大城市学院为毕业生准备升级版"城院印迹"数字档案,包含七大板块全景记录学生成长历程 [4] - 2025届毕业生数字档案新增留言互动功能,可记录难忘老师、开心事件及对母校的留言 [4] 浙江树人学院毕业活动 - 浙江树人学院举办"毕业约球会",百余位毕业生与教师通过球赛为大学生涯画上句号 [5] - 活动由重智书院组织、毕业生自发发起,被视为融合感恩、勇气和人生新起点的"最后一课" [5]
课时被挤占、作业靠摆拍……一些中小学劳动课为啥沦为“走过场”?
新华社· 2025-05-15 20:02
劳动教育实施现状 - 2022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正式纳入中小学课表,但多地出现课程流于形式、课时被主科挤占现象 [1] - 新课标要求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但部分学校初二初三阶段劳动课完全让位主科 [3] - 存在以教代劳现象:部分课堂仅讲解概念或观看视频,缺乏实操环节 [3] 教学形式问题 - 实践课程设计不合理:西南某校出现几十名学生合种一棵树的象征性教学 [3] - 课后作业形式化:要求家长每日拍照打卡,演变为"摆造型"表演式劳动 [4] - 学校采用小程序强制劳动打卡,反而增加家长负担 [4] 课程设计缺陷 - 课程内容单一:部分学校劳动课仅包含除草扫地等基础项目 [5] - 教材资源匮乏:教师依赖网络素材但难以匹配本校实际需求 [5] - 场地师资不足:多校缺乏专职教师,现有教师教学能力待提升 [5][6] 评价体系问题 - 现行评价指标简单量化:仅统计课时数参与频次,缺乏质量考核 [6] - 劳动教育在综合评价中占比偏低,导致学校重视不足 [6] - 家校认知偏差:部分家长认为劳动教育侵占主科学习时间 [6] 改进方向探索 - 创新课程形式:广州增江小学开发"田园劳动+"项目,重庆幸福小学将劳动融入学科教学 [9] - 建议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资源 [9] - 需建立过程性评价体系,采用"档案+能力量表"跟踪真实成效 [9] 教育理念转型 - 专家呼吁转变应试教育范式,强调劳动教育对价值观塑造的关键作用 [7] - 形式化教学可能引发学生认知偏差和弄虚作假行为 [7] - 需推动家长转变观念,认识劳动教育对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9]
新华时评|劳动课,真动手才能真受教
新华社· 2025-05-15 17:55
劳动教育现状与问题 - 劳动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必修课 但在部分学校被边缘化、流于形式 [1] - 部分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未认识到劳动教育重要性 认为"开展劳动教育是浪费时间" [1] - 存在劳动教育课程被挤占、挪用课时的现象 [1] 劳动教育实施要求 - 中小学要开足、开好劳动教育课 杜绝课时挪用 [1] - 学校需挖掘劳动教育资源 丰富教育形式 包括田野、农场、厨房、车间等真实场景 [1] - 教育行政部门需履行监督职责 提供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保障支持 [2] - 需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成效考核评价体系 [2] 劳动教育实施方式 - 应让学生真正参与实践 而非仅打卡、摆拍 [1] - 通过非遗技艺、地方文化、产业技能等真实场景开展教育 [1] - 家庭需参与 从叠衣服、做饭等小事引导孩子劳动 [2] 劳动教育目标 -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1] - 通过实践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沟通协调素质 [1] - 让孩子形成正确劳动观 理解并热爱劳动 尊重劳动者 [2]
动手玩转劳动周!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劳动实践课精彩纷呈
齐鲁晚报· 2025-05-03 07:53
劳动教育实践 - 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开展第三届劳动跨学科综合实践周活动,包含木桥搭建、烹饪、攀树、射击等实践课程 [1][9] - 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1] - 通过团队分工完成木桥设计搭建,学生体验劳动创造的成就感 [3] 课程设计特点 - 烹饪课程由学生分组完成倒油、放菜、翻炒等步骤,制作西红柿炒鸡蛋并品尝成果 [5] - 攀树和射击课程结合"动"与"静",锻炼学生专注力、勇气和毅力 [7] - 实践后安排写作任务,将劳动体验转化为文字表达,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 [7] 政策背景与教育理念 -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9] - 学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通过立体课堂发展劳动技能,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9] - 教务处主任表示劳动教育能扎实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9]
茶园、鸡舍变身“活课堂”,劳动教育密码这样解
扬子晚报网· 2025-05-02 20:10
劳动教育实践案例 - 溧阳市横涧小学将茶园、果园、菜园等自然资源转化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发"南山农学院"课程体系,涵盖茶艺、竹艺、园艺等12门课程 [2][3] - 学校与周边茶厂、生态园等数十家单位合作,共建"双师课堂"和"田间实验室",将茶树杂交育种、茶叶包装设计等纳入课程 [3] - 通过"茶娃积分卡"激励机制,学生可用劳动积分兑换校长手绘肖像画或学习用品,形成良性互动 [4] 教育模式创新 - 横涧小学将271名学生全员纳入采茶实践,家长反馈孩子更珍惜粮食,部分学生已能独立照料三棵果树 [3] - 泰州市凤凰小学引凤路校区设计"别墅级"鸡笼项目,学生分组完成从测量到组装的全程,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7] - 该校开发艾草扎染课程体系,延伸出叶脉书签、香包等10余门子课程,学生通过《艾草成长日记》记录植物生长数据 [9] 教育成果转化 - 横涧小学将一亩建筑垃圾荒地改造成四季轮作菜园,种植青菜、小麦等12种作物,闲置教室利用率提升100% [3] - 凤凰小学学生通过养鸡项目掌握木工技能,成功孵化首批山鸡并建立成长日志,计划引入AI技术生成劳动成长报告 [7][9] - 两校劳动教育带动家长观念转变,从"只关心分数"转为主动询问孩子采茶、养鸡等实践进度 [3][7]
家长如何进行劳动教育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中国青年报· 2025-05-01 11:24
劳动教育现状 - 84.4%的受访家长平时注重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 [2][3] - 77.3%的受访家长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4] - 63.3%的受访家长会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 [4] 劳动教育方式 - 59.8%的受访家长会培养孩子一项劳动爱好,如制作手工艺品、简单烹饪 [4] - 38.4%的受访家长在平时会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4] - 38.2%的受访家长会带孩子参与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4] 劳动教育意义 - 75.1%的受访家长认为孩子会懂得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2][6] - 72.4%的受访家长表示能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 [6] - 67.4%的受访家长认为能继承发扬勤俭节约、敬业奉献优良传统 [2][6] 家长观念与挑战 - 仍有很多家长觉得"干活不是孩子的事,只有学习才是" [3][4] - 家长对孩子事事包办会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5] - 专家建议家长"放手",转变观念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人格 [5][6] 劳动教育的长远影响 - 劳动教育能帮助孩子树立家庭责任感,增进亲子关系 [6] - 从小劳作的孩子长大后更能积极适应社会 [6] - 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人格和创新能力 [6]
孩子不爱劳动?65.3%受访家长认为一些家长主抓课业不让劳动是主因
中国青年报· 2025-05-01 10:06
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 - 75.7%受访家长指出中小学生不热爱劳动的主要表现为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做,习惯让大人代劳 [3] - 其他不热爱劳动的表现包括:不珍惜劳动成果(58.7%)、不会做简单家务(57.0%)、缺乏日常劳动技能(51.8%)[3] - 生活自理能力差(37.4%)、对劳动工作者不够尊重(35.7%)、不识五谷不辨果蔬(34.4%)也是常见问题 [3] 劳动教育缺失的原因 - 65.3%受访家长认为家长主抓课业,不让劳动是最大原因 [5] - 64.6%受访家长指出社会氛围重学习成绩,劳动教育被淡化 [5] - 62.4%受访家长直言家长习惯对孩子事事包办 [5] - 47.5%受访家长认为学校劳技教学形同虚设,未发挥作用 [5] - 46.8%受访家长指出长辈溺爱孩子,有求必应 [5] 家庭与学校的影响 - 部分家庭由隔辈带孩子,老人更易溺爱孩子,不舍得让其劳动 [5] - 家长将孩子大部分时间安排在学习上,忽视劳动教育 [5] - 学校劳动教育存在流于形式、资源不足等问题,部分新式劳动体验活动难以普及 [5] 专家观点与解决方案 - 孩子内心普遍不排斥劳动,学校开设学工学农类劳动教育时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6] - 独立自主健全的人格是孩子社会立足的核心竞争力,家长应多陪伴、少代替 [6] - 通过约定奖励机制(如保持房间整洁可获玩偶)能有效培养孩子劳动习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