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
搜索文档
南农晨读丨南雄收稻啦!
南方农村报· 2025-10-27 08:32
公共卫生事件 - 广东省在过去一周新增报告868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 无重症和死亡个案报告 [5] - 新增个案分布广泛 其中江门市199例 佛山市130例 广州市124例 深圳市102例 为主要报告地区 [6] 特色农业与食品产业 - 第二届潮州美食文化周暨2025潮州橄榄文化周湾区展销活动启动 活动持续5天 [13] - 潮州市橄醇食品有限公司新品橄榄果醋热卖 无糖特浓橄榄汁深受香港顾客喜爱 半天售出几百瓶 营业额达3000多元 [18][19][20] - 潮州市潮安区洲园种养专业合作社参展产品以干贝 鱿鱼 虾干等煲汤煮粥产品为主 生意繁忙 [14][15] 乡村旅游与区域品牌建设 - 龙川县四都镇推出特色IP“水嘟嘟” 在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之际举办见面会 提升地方品牌形象 [24][25][32] - 湛江作为华南主要渔业产区 水产养殖面积达116.2万亩 占全省16% 正全力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39][40] - 湛江海鲜凭借特色城市和地道美食成为国内旅游新选择 尤其在“十一”假期期间扮演游客餐桌主角 [37][38] 农业产业挑战与转型 - 广东生猪产业面临“量增价跌”困境 供大于求导致养殖利润持续走低 [44] - 产业存在“一产大 二产弱 三产滞后”的结构性矛盾 消费变革倒逼产业升级 [44][45][46] - 预制菜行业年增速超20% 宵夜经济崛起 零食化消费盛行 传统猪肉产品在消费变革中面临挑战 [46][47]
国庆假期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为何令人动容
北京青年报· 2025-10-13 11:21
核心观点 - 青岛农业大学学生孟成在国庆假期用7天半时间在农田掰玉米,展示了劳动教育的价值 [1] - 劳动教育应融入日常生活,而非形式化的课堂任务 [2] - 孟成的行为体现了当代青年将个人成长与家庭责任相结合的良好榜样 [3] 劳动教育现状 - 部分家庭奉行"学习至上",导致青少年缺乏劳动锻炼机会 [1] - 一些学校的劳动课流于形式主义,如组织农场拍照即算完成任务 [2] - 存在"弱化劳动"倾向,剥夺了孩子锻炼生活技能和培养感恩意识的机会 [2] 劳动教育实施方式 - 真正的劳动教育应像吃饭穿衣一样融入日常,如扫地洗碗等家务劳动 [2] - 劳动教育不需要刻意搭建课堂,而应体现在体谅父母辛苦和主动分担中 [2] - 让孩子走进厨房田间亲手劳作,比课堂讲解更能感受劳动创造价值 [3] 具体案例细节 - 孟成在5亩粘湿玉米地因雨天无法使用收割机,全靠双手掰玉米 [1] - 假期共8天,孟成用7天半时间劳动,仅最后半天返校 [1] - 孟成将劳动过程拍成视频分享,希望展示假期另一种打开方式 [3] 社会影响 - 孟成的选择引发网友共鸣,打破了人们对假期方式的固有想象 [1] - 这一行为为劳动教育提供了生活范本,彰显了孝心与担当 [2] - 期待更多家庭和学校从该故事中获得启发,让劳动回归日常 [3]
学校农场成了孩子们的“试验田”
杭州日报· 2025-10-13 10:02
鱼菜共生系统运营情况 - 大关小学教育集团申花校区成功运营一套“鱼菜共生”系统 养有100多尾鲈鱼 [3] - 系统采用潮汐循环科技 鱼池无需换水 通过水泵将水抽至铺设火山石的蔬菜种植区 火山石吸附鱼排泄物作为植物养分 过滤后的水回流至鱼池 [3] - 学生将养殖半年的鲈鱼进行售卖 产品在不到10分钟内被抢购一空 市场反应热烈 [3] 农场教育模式与规模 - 大关农学院占地面积约3亩 在主城区学校用地中规模可观 被规划为鱼菜共生区 班级种植区 艺术花卉区等6大区块 [3] - 农场作为教育试验田 允许学生经历试错过程 例如茶树因土壤pH值不适宜而种植失败 学生从中学习到跨学科知识 [4][5] - 公司认为该农场模式极具价值 旨在通过劳动教育连接自然 科技与成长 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掌握知识 [3][5]
高校劳动教育“应有何为” 清华马院探索劳动教育必修课
中国青年报· 2025-10-13 07:11
课程设置与目标 - 清华大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开设名为“现代工业系统与劳动实践”的专业必修课,课程于2024年夏季首次开课,2023级学生是第二批参与者 [1] - 课程设计为3个学分,在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开设,旨在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走出书斋、沾上泥土汗水,建立对物质生产领域的感性认识 [2] - 课程主讲教师指出,高校劳动教育应区别于中小学,需用更专业的劳动实践给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并走“产教融合”路线 [10] 课程内容与结构 - 课程时长为3周,包含理论学习、劳动实践和企业参观调研三大部分 [6] - 理论学习部分由教师在校内讲授4讲,内容涵盖工业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工业系统构成、制造业基本类型及安全教育 [6] - 劳动实践部分要求师生分配到车间一线具体岗位,进行为期一周的生产实践,例如今年在东北某重工业企业,去年在邯郸一家啤酒企业 [7] - 企业参观调研部分联系了北京、沈阳、邯郸的不同类型工业企业,包括轻工业、重工业、国企和民企,以建立对工业体系的全面印象 [7] 教学成果与学生反馈 - 学生通过课程对政治经济学理论有了更具体的体会,例如计件工资与计时工资的区别、技术进步对劳动过程的影响等 [6] - 有学生被分配到设备分公司的“滚轮组装”岗位,亲身体验到工人师傅一上午可完成100多个部件组装,而自己仅能完成几十个 [7] - 学生在与企业工人交流后,对“踏实干事”的价值观有了新的认识,并通过劳动实践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团结氛围 [7][9] - 课程促使学生关注现实产业问题,例如有学生的调研报告关注自动化技术与劳动替代的复杂性,认识到企业会综合考虑固定资产投入和人力成本稳定性 [10] 课程挑战与发展 - 课程助教坦言,尽管有清华大学品牌,但联系各地多种类型和规模的工业企业进行对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10] - 课程仍在探索和调整中,例如有学生建议延长劳动实践环节的时间,以更深刻地体会工业劳动过程 [10] - 学院院长指出,高校劳动教育存在深度不足、专业性不足、不成体系的情况,需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中国田野”,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生产经营实际 [11]
菏泽鲁西新区: 双节邂逅 “人文”“经济”焕新彩
齐鲁晚报网· 2025-10-10 11:08
文化演艺活动 - 菏泽保利大剧院在双节期间推出儿童杂技魔幻剧《大闹天宫》等剧目,并开展双节惠民活动,包含儿童剧、音乐会、话剧、脱口秀等多层次文化体验 [1] - 省级非遗项目坠子专场演出在万达金街曹州巷上演,瑞莲说唱艺术团表演传统与创新融合的剧目,吸引老戏迷与年轻观众 [2] - 非遗街头演出形式无门槛、贴近群众,通过融入防诈骗知识、移风易俗等内容实现老曲新唱 [2] 商圈消费与餐饮 - 鲁西新区万达广场等商圈人气高涨,餐饮区排起长队,亲子游乐区客流量大 [2] - 万达广场举办菏泽腕力争霸赛等互动活动,以延长年轻消费者的消费链条 [2] - 木槿花烤肉店在假期下午5点即满座,员工忙碌,人流量远超预期 [2] - 餐饮市场火爆带动上游产业,诚智餐具消毒有限公司业务激增,员工每日加班至凌晨一两点,仅睡三四个小时 [3] 特色产品与文旅融合 - 爱都欧麦莱公司推出融合芍药文化的特色糕点“曹州花相酥”,日均售出二三百件,并销往全国 [3] - 该产品以菏泽占全国六成年产量的芍药鲜切花为地标食材,结合传统酥点工艺,将芍药从观赏花变为味觉产品 [3] - 公司通过“地标食材+传统工艺”深耕“文旅+美食”,推动非遗融入生活,丰富文旅消费场景 [3] 体育与研学活动 - 曹州武校体育场举办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菏泽曹州队主场0:1战胜聊城传奇队并晋级,千余名观众雨中观赛 [4] - 假期两场高水平足球赛为市民提供运动娱乐,并为鲁西新区注入体育文旅动能 [4][5] - 金硕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百余名小学生参与采摘果实、探索养殖、野炊烤制披萨等活动 [4]
为何大学要办好劳动课
人民日报· 2025-10-10 06:22
高校劳动教育实践模式 - 重庆大学开设烹饪等生活技能课程,成为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1] - 高校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开出受学生追捧的网红课[1] - 重庆大学结合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等时间节点,开展公益劳动月、校园集中实践活动日、厨艺大赛等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2] 劳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 - 高校构建专业理论和劳动实践相融互促的培养模式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1] - 重庆大学发挥工科优势深化产教融合,实施头部企业工程,将实践中的真问题、真需求融入专业教学和劳动教育[1] -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长知识、练习本领,提升综合能力,增强就业市场竞争力[1] 劳动教育的社会价值延伸 - 寒暑假的返乡、助农、调研等实践活动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 - 重庆大学鼓励学生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帮助乡亲们带货,增加新技能并点燃奉献乡村的热情[2] - 重庆大学物理学院建设物理探索科技馆,让大学生全流程参与公益科普工作,培养公共意识和奉献精神[2] 校园文化建设与劳动氛围 - 在校园文化中营造劳动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塑造学生行为和品格[2] - 重庆大学发掘和宣传师生身边的劳动模范及普通劳动者事迹,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文化风尚[2] - 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尊重和热爱劳动,增进对劳动人民的感情[2] 劳动教育的时代意义 - 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劳动教育价值更加凸显[3] - 高校需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3] - 劳动教育旨在更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3]
“教育+文旅+农业”,平谷区推出“研学平谷”品牌
新京报· 2025-09-29 11:37
品牌与战略发布 - 公司发布“研学平谷”品牌 旨在通过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课程提升平谷区教育 经济 文化综合实力并打造新时代首都研学品牌 [1] - 品牌以“高大尚”平谷建设为引领 通过政企校协同及“教育+文旅+农业”深度融合 构建了从课程研发 基地运营到服务保障的完整产业链 [1] 核心课程体系 - 公司发布100课时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精品课程 覆盖农事体验 科技实践 文化传承等领域 内容贴近实际生活与学生 [1] - 课程体系包含“共赴桃源爱‘尚’劳动”系列 分为“桃园躬耕”“桃园匠心”“桃园创享”三大课程群 共12个课程板块100课时 覆盖小初高各个学段 [1] 现场活动与特色展示 - 活动现场设有10节现场观摩课 包括传统非遗课程冰糖葫芦制作 探秘植保无人机教学计划 揭秘鸡胚孵化等 集中展示劳动教育成果 [2] - 学生在大兴庄中心小学模拟直播带货 紫兴园(北京)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向学生讲述发酵知识并揭秘奶皮子酸奶产品 [2]
锐评|开学请家长搞卫生?家长代劳,带不出好孩子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01 19:36
家校劳动责任边界问题 - 学校在开学前通知家长可选择自行打扫教室或请保洁阿姨代劳 引发社会讨论 [1] - 近年来中小学普遍存在家长代劳打扫教室和搬运书籍的现象 部分学校认为低年级学生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风险 家长则因合群压力或关爱孩子而参与 [3] - 家长代劳行为超出家校共育合理边界 校园环境维护本属学校责任 若学生能力不足应由学校协调人员解决 而非转嫁责任给家长 [3] 代劳行为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 家长代劳直接剥夺孩子提升劳动技能和动手欲望的机会 擦黑板、扫地等过程能培养实际能力 [4] - 集体劳动可让孩子体验协作快乐和集体自豪感 代劳行为导致孩子仅能旁观 无法理解劳动意义 易形成依赖心理 [4] - 劳动过程本身具有教育价值 家长代劳会削弱孩子自理能力发展 使其缺乏应对人生障碍的实践基础 [4] 劳动教育的正确实施方式 - 搬书、打扫等简单劳动应作为劳动课起点 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关联 [4] - 学校应引导家长陪同孩子共同劳动而非代劳 深圳龙岗多校今年已推行学生自主搬书实践 [4] - 劳动教育需学校与家长协同 学校不应在劳动教育上偷懒 家长亦不应替代孩子流汗 [4]
复兴区推出暑期特色劳动实践作业
新浪财经· 2025-08-22 10:21
教育行业创新实践 - 复兴区教体局推出暑期特色劳动实践作业 以"动手实践、体验成长"为核心引导全区中小学生参与[1] - 实践作业分为四大主题:家庭小能手、社区小帮手、田间小农夫、创意小工匠 涵盖生活技能、社会服务、农耕体验及手工创作多维度[1] - 采用"做中学、学中悟"模式 使劳动教育融入生活 助力学生成长并培养热爱劳动的价值观[1] 教育实践内容设计 - 活动设计基于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 确保劳动教育"接地气、有温度、见实效"[1] - 学生通过承担家务、社区志愿服务、田间农耕体验及废旧材料创意制作等实践形式 习得技能并涵养品格[1] - 实践内容覆盖家庭、社区、田间及创意工坊多场景 实现从课堂到生活的全方位劳动体验[1]
“小农夫”助力多浪公益
杭州日报· 2025-08-07 11:26
劳动教育实践模式 - 濮家小学笕新校区开展屋顶农场劳动实践 规划灵动小池 缤纷果园 妙趣农庄等5个特色区块形成立体生态圈[1] - 学校借助欧盟生态项目创建国际生态学校 聘请省农科院专家担任顾问提升专业性[1] - 实践基地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 形成充满生机的立体生态教育平台[1] 学生实践成果 - 9名五年级学生完成蔬菜采摘 清洁分类包装全流程劳动实践[1] - 学生在杭州东明农贸市场成功义卖几十袋蔬菜 半小时内被市民抢购一空[1] - 义卖收入将捐赠给新疆阿克苏地区多浪公益项目[1] 社会影响与教育价值 - 市民王阿姨一次性购买所有茄子 热心市民全面支持学生义卖活动[1] - 劳动实践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 使学生体会劳动创造价值的喜悦[1] - 通过公益捐赠在学生心中播下关爱他人 服务社会的种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