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劳动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教育早餐荟 | 北京11.05万名考生走进中考考场;BOSS直聘拟发行3000万新股
北京商报· 2025-06-25 09:56
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 - 教育部启动2025年职业学校"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系列育人活动,重点围绕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开展[1] - 职校将组织学生分阶段制订劳动计划,并服务普通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及职业体验[1] - 要求各校迭代升级劳动教育清单,以日、周、月为节点培养学生劳动习惯[1] 教育行业动态 - 新东方国际教育与全美顶尖私立寄宿中学EPA合作推出"1+2美国高中直升项目",采用"国内学术强化+海外名校衔接"双阶段模式[3] - 中公教育股东鲁忠芳累计质押1.17亿股,占其所持股份的79.95%及公司总股本的1.9%[5] - 盛通股份主力资金净买入1153.1万元,占总成交额8.02%,当日股价上涨3.76%[6] 资本市场与融资 - BOSS直聘拟在香港发行3000万新股,定价上限78港元/股,较收盘价溢价14%,预计最高集资23.4亿港元[7] - 集资资金将用于技术投入、新业务拓展及潜在并购,计划7月4日完成发行[7]
劳动教育不能只晒不做(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6-17 05:55
劳动是实践的艺术。劳动教育不能只晒不做,宜创造不宜说教。前不久,一则重庆小学生背着锅碗瓢盆 徒步4公里野炊的视频火了。生火、切菜、颠勺一气呵成,土灶烟火升腾……一场春游,同学们在实践 中学习,在自然中成长,在团队中协作,收获了劳动的快乐,也更好理解了劳动的价值。循序渐进、寓 教于乐,因地制宜谋划课程内容,才能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在青少年心中。 就学科知识而言,劳动过程中接触的花草树木、锅碗针线,都是将理论投入实践、让知识联系现实的最 好老师。种一片小麦,学生能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植物生长数据,制定灌溉、施肥方案,体会到科技 对农业产业的赋能作用。蒸一笼烧卖,同学们不仅能掌握烹饪技术,还能了解地域饮食文化,思考"一 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理学原因。打造衔接有序的劳动教育课程群,把劳动教育有机渗透到学科专业 中,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将更有助于实现劳动教育综合育 人的价值。 这几年,"优绩主义"是教育领域的一个热词,指的是把分数当作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忽视考试之 外的才能和禀赋、人格及心理健康的涵养,由此也导致学生的"内卷式"竞争和家长的普遍焦虑。其实, 真正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 ...
杭州高校迎来“最美最暖”毕业季
杭州日报· 2025-06-16 09:49
杭州师范大学毕业季活动 - 杭州师范大学2025届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收到师生亲手种植的向日葵作为特别礼物,寓意"向阳而生、一路生花" [2][3] - 学校设立"花海劳动教育基地",26个学院以"一院一田"责任制形式参与向日葵种植特色劳动项目,累计近2000人次师生参与 [3] - 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特色照料,包括成立除草养护队、撰写生长日记、建立土壤观测体系、优化种植密度等 [3][4] - 毕业典礼前近5万株向日葵盛放,各学院选取最健壮的向日葵赠予毕业生 [4] 浙大城市学院毕业纪念 - 浙大城市学院为毕业生准备升级版"城院印迹"数字档案,包含七大板块全景记录学生成长历程 [4] - 2025届毕业生数字档案新增留言互动功能,可记录难忘老师、开心事件及对母校的留言 [4] 浙江树人学院毕业活动 - 浙江树人学院举办"毕业约球会",百余位毕业生与教师通过球赛为大学生涯画上句号 [5] - 活动由重智书院组织、毕业生自发发起,被视为融合感恩、勇气和人生新起点的"最后一课" [5]
构建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高校劳动教育体系
新华日报· 2025-05-30 04:56
□ 徐玉 实践平台重构,创造"产学研用"协同教育机制。实践是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通过校地共建、校企共 创、校社联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紧密合作,创建劳动教育所需要的实训 基地,为学生打造实践平台,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高校也可以结合企 业实际需求,联合行业领军企业开发"AI训练师培养计划""智能制造工匠班"等项目,设计人才培养方 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符合企业发展的专业技能。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智慧养老、数字助农 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劳动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要打造"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 链融合的协同育人格局。教育链为人才链提供人才培养支撑,人才链为创新链和产业链输送高素质人 才,创新链推动产业链的升级和发展,产业链又为教育链和人才链提供实践平台和需求导向。通过四链 融合,实现教育、人才、创新和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 持续不竭的强大动力。 关于新质生产力视阈下高校劳动教育建构路径的结论 面对生产力变革所带来的深刻挑战,高校劳动教育必须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积极重构教育模式,并以文 化浸润滋养价值根基。 ...
课时被挤占、作业靠摆拍……一些中小学劳动课为啥沦为“走过场”?
新华社· 2025-05-15 20:02
2022年秋季学期以来,单独设立的劳动课出现在中小学生的课表里。但近期"新华视点"记者走访多地发 现,课程流于形式、课时被挤占、课后作业"摆拍"……一些中小学的劳动教育陷入"说起来重要、做起 来次要"的尴尬境地。 上课不重要 拍照片交差就行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倡导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 与,"做中学""学中做"。 新课标要求,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但记者了解到,部分学校的劳动课课时被主科课挤占。 "现在只有初一上劳动课,初二、初三的劳动课都让给主科科目了。"粤西一所中学教师陈力(化名) 说。"我们课表上有劳动课,但这学期到现在还没上过一节,上的都是数学课。"西部某小学一名六年级 学生告诉记者。 此外,记者近期走访多地中小学看到,部分学校劳动课存在以教代劳、以说代劳等现象,缺乏动手实 践、亲历劳动过程。 "就是讲讲劳动的概念,给学生看看相关视频。"广东某地一名劳动课老师称,上课一般是照本宣科,较 少实操。西部一些学生反映"学不到什么东西,上不上没太大区别"。 一些学校虽将劳动课"搬"进实践基地,但教学效果仍然欠佳。不久前,西南某地一学校的劳动课上,几 十名学 ...
新华时评|劳动课,真动手才能真受教
新华社· 2025-05-15 17:55
劳动教育已正式成为中小学必修课,但在部分学校,其被边缘化、流于形式等现象并不少见。 只有真劳动,才能获得真教育。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归根结底是要让孩子从小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在 耳濡目染、身体力行中理解劳动、热爱劳动,从而发自内心尊重劳动者,实现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新华社贵阳5月15日电) 作为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中小学要开足、开好劳动教育课,杜绝挤占、挪用课时。学校要在挖掘劳动教 育资源、丰富教育形式等方面下功夫,让孩子们走进田野、农场、厨房、车间,在真实场景中了解非遗 技艺、地方文化、产业技能、现代生产流程,将劳动课作为综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沟通协 调素质的新天地。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履行好监督职责,并为学校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在加强课程开发和师资培训等 方面主动作为,为学校提供必要的保障。更要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真正落 实在学生的成长成才培育过程中。 做好劳动教育,还需家庭和社会都参与进来。父母不能只看重考试成绩而忽略孩子的综合发展,要锻炼 孩子从叠衣服、收拾书包、做饭、洗碗等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逐步引导他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活。 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动手 ...
动手玩转劳动周!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劳动实践课精彩纷呈
齐鲁晚报· 2025-05-03 07:5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瑞超 实习生 杨雨凡 亲手包水饺、做西红柿炒鸡蛋、攀树、射击、对照图纸搭建木桥……4月28日-30日,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的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劳动主题实践课,旨 在引导同学们深切感知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养。 自制图纸,动手建造。在木桥搭建课堂,一个班级分为几个小组,由组长对团队成员进行分工,一个个小"工程师"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设计讨论、绘制图 纸、主体搭建、加固美化…经过团队成员的协作努力,一座座满载智慧与汗水的木桥搭建而成,一张张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的笑脸诠释着劳动的真谛。 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教务处主任徐文红称,我们在打造立体课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我们的劳动技能在学校里得 到扎实发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 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放下笔杆,拿起锅铲。在烹饪课堂,由老师负责安全护航 ...
茶园、鸡舍变身“活课堂”,劳动教育密码这样解
扬子晚报网· 2025-05-02 20:10
五一劳动节前夕,溧阳市一片茶园里,横涧小学学生的指尖在茶芽间翩然起舞;泰州市凤凰小学引凤路 校区内,学生们正屏息记录小鸡破壳的瞬间。劳动教育如何避免"走过场"?连日来,新华日报.交汇点 记者走访江苏省内学校,立体呈现劳动教育"有课程、有实践、有评价、有文化"的育人生态。 茶园变课堂,一所乡村小学的"草木人间" 清晨,溧阳南山还笼在薄雾里,溧阳市横涧小学五年级学生蒋雯媛已背着竹篓钻进茶田。露水沾湿了裤 脚,她熟练地掐下一芽一叶的嫩尖,不一会儿就采了满满一篓茶叶:"采茶要'轻提快断',虞校长说这 是指尖的芭蕾。"在她身后,横涧小学校长虞清河正弯腰查看茶树长势。这所271名学生的乡村小学,将 茶园变成"立体教科书",在茶香中探索着劳动育人的新路径。 溧阳市横涧小学学生在采茶 溧阳市横涧小学校长虞清河 "我们推开窗就是天然教室。"美术教师出身的虞清河,将这所山坡脚下的乡村小学,变成劳动教育的试 验场。走进学校,校园里的枇杷树上结满了果实,学生们背着茶篓来到学校,原来,当天他们要进行一 场采茶行动。虞清河将学校划分为茶园、果园、花园、菜园等园子,创办"南山农学院",让每个角落都 成为实践课堂。曾经单调的草坪变成"茶苗培 ...
家长如何进行劳动教育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中国青年报· 2025-05-01 11:24
湖北省荆州市的小学生家长陈勉出身农村,从小帮家里干家务农活,如今他也很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意 识,"我会让孩子负责整理自己的房间,鼓励他参与家庭大扫除。"他说,虽然不能做得那么整洁到位, 但好习惯是慢慢养成的。 马杨现在也坚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希望孩子能从中得到锻炼,更加独立"。"培养孩子的劳 动意识,除了单纯的家务劳动,还有很多其他方式,像准备学校活动的材料、组织家庭外出活动等。我 都让孩子试着自己做,也提醒他有困难可以找大人帮忙。" "五一"国际劳动节到了。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劳动融入孩子日常生活,让他们体会由此 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不仅能帮助孩子从小懂得尊重与珍惜,更能让热爱劳动这一传统美德在下一代身 上得到传承与发扬。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603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4.4%的受访家长平时注重对 孩子进行劳动教育。77.3%的受访家长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进行劳动教育,75.1%的受访家长 认为孩子会懂得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67.4%的受访家长认为能继承发扬勤俭节约、敬业奉献优 良传统。 仍有很多家长觉得"干活不是孩子的事,只有学习才是" 河南的马 ...
孩子不爱劳动?65.3%受访家长认为一些家长主抓课业不让劳动是主因
中国青年报· 2025-05-01 10:06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劳动对于孩子坚韧、担当等品格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部 分家庭却忽视了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603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 调查显示,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做,习惯让大人代劳是中小学生不热爱劳动的主要体现。孩子不爱劳动, 65.3%的受访家长指出家长主抓课业,不让劳动是最大原因。 中小学生不爱劳动表现:75.7%受访家长直指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做,习惯让大人代劳 湖北省荆州市的小学生家长陈勉感慨,现在一些孩子连最基本的扫帚、拖把等劳动工具都不会使 用,"扫地时后背挺得直直的,拿着扫帚'蹭'地面,一看就是没干过。" 重庆的刘女士女儿读小学四年级,"她的房间总是乱糟糟的,每天都要给她收拾一遍,不然就跟进了小 偷一样。"刘女士说,女儿喜欢各种玩偶,常让她给买,后来她就跟女儿约定好,只有保持房间和床铺 干净整洁,才能买。"现在已经几个月了,女儿房间的卫生保持得还不错。而且一旦我发现房间乱了, 她能立即收拾恢复。" 中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不热爱劳动的体现?75.7%的受访家长直指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做,习惯让 大人代劳;58.7%的受访家长感慨不珍惜劳动成果,如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