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搜索文档
多个全球第一 “十四五”交通运输成绩单出炉
北京商报· 2025-07-22 00:19
交通运输建设成就 - 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覆盖全国97%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 [4] - 高速公路里程达19.1万公里覆盖99%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国家高等级航道达标70.4%,港口规模能力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4]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城市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175万公里 [4] - "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基本贯通,连接全国超过80%县级行政区,服务全国90%左右经济和人口总量 [4] - "十四五"规划中17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指标已有6项提前完成,其余11项将于年底前全部完成 [3] 出行服务数据 - 2024年动车组旅客发送量32.72亿人次占铁路旅客发送量75.9%,民航日均服务200万人次以上 [7] - 日均约1.3亿人次选择自驾出行占跨区域人员流动量七成以上,90%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 [6][7] - 城市内通勤日均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1亿人次乘坐公交,1亿人次使用出租车和网约车 [7] - 全国80多个枢纽城市2000多条线路实现空铁联运,枢纽机场轨道接入率达81% [7] - 高速公路新能源车日均通行占比提高到20%,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达98.4% [7] 航空与快递发展 - 中国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世界第一,日均揽收超5亿件,2024年快递业务量达1750亿件较2020年增长20%年均 [9] - 邮政业业务收入从2020年1.1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1.7万亿元年均增长11.3% [9] - 航空人口达4.7亿全球最多,2024年民航旅客运输量超7亿人次预计今年超7.7亿人次 [8] - 快递最高日揽收量达7.29亿件,支撑2024年网上零售额超13万亿元 [9][10] - 铁路货运"十四五"期间将超250亿吨较"十三五"增加50亿吨,高铁快运实现常态化运行 [10] 智能化与物流升级 - AI大模型助力快递企业全链路智能化升级,"无人"技术在仓储运输派送环节广泛应用 [9] - 航空快递运能增强,铁路运快递常态化,无人机低空物流网络建设持续加强 [10] - 全国推动冷链转运中心建设,累计打造1600多个服务产业重点项目 [10] - 快递服务时效性、服务质量、性价比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9]
日均1.8亿人次跨区域出行、揽收4.78亿件快递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更高效的同时,去年全社会物流成本节约超400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1 14:36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十四五"期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6轴7廊8通道"体系取得突破性进展[1] - 截至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6.2万公里(较"十三五"末+1.6万公里),其中高铁增加1万公里[1] - 公路总里程达549万公里(+29万公里),高速公路增加3万公里,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达1.76万公里(+1600公里)[1] - 港口万吨级泊位达2971个(+379个),民航运输机场263个(+22个),前4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5.2万亿元(+23.3%)[1] 运输服务效能 - 日均跨区域出行1.8亿人次,货运量1.6亿吨,快递揽收4.78亿件[2]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1.1万公里(全球第一),公交线路总长175万公里(较"十三五"末分别+48.5%、+18.3%)[2] - 2024年全社会物流成本节约超4000亿元,其中交通运输成本降低约2800亿元[3] 多元化出行体系 - 高铁动车组旅客发送量32.72亿人次(占铁路总量75.9%),京沪/武广高铁单线发送量均超2亿人次[4] - 民航日均服务200万人次,千万级吞吐量机场达40个(含5个五千万级机场)[4] - 日均自驾出行1.3亿人次(占跨区域流动量70%+),90%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4] - 城市内日均轨道交通/公交/网约车各承载1亿人次,空铁联运覆盖80多城2000多条线路[5] 智慧与便民服务 - 枢纽机场轨道接入率81%,北京西站等实现铁路与地铁安检互认,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5] - 开通定制客运线路9000+条,完成1.3万公交站台适老化改造,5000+地铁站无障碍改造[5] - 高速公路充电桩覆盖率98.4%(累计建成6.2万个车位),新能源车占比提升至20%[6][7] - 节假日单日保障通行量7000万车次(达日常2倍),实施"一区一策""一段一策"疏堵措施[7] 邮政快递业发展 - 行业收入从2020年1.1万亿元增至2024年1.7万亿元(年均+11.3%),快递量从830亿件增至1750亿件(年均+20%)[8] - 最高日揽收量达7.29亿件,8家上市公司中2家入围全球500强[8][9] - 航空/铁路运能提升,无人机低空物流网络加强,冷链运输快速发展[9] - 累计打造1600+服务产业项目,2024年支撑网上零售额超13万亿元[9]
交通运输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
第一财经· 2025-07-21 11:44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进展 - "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 [1] - "十四五"规划17项指标中6项已提前完成(高速公路建成里程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 沿海港口铁路进港率 建制村快递通达率 北斗应用率 新能源公交占比) [1] - 剩余11项指标(高铁营业里程 枢纽机场轨道接入率等)预计2024年底全部完成 [1] 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扩张 - 铁路营业里程达16.2万公里(较"十三五"末增1.6万公里) 其中高铁增1万公里 [2] - 公路总里程549万公里(增29万公里) 高速公路增3万公里 [2] - 高等级航道1.76万公里(增1600公里) 万吨级泊位2971个(增379个) [2] - 民航运输机场263个(增22个) "十四五"前4年交通固投15.2万亿元(同比+23.3%) [2] 运输服务能力提升 - 日均跨区域出行1.8亿人次 货运量1.6亿吨 快递4.78亿件 [3]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1.1万公里(全球第一) 公交线路175万公里(较"十三五"末+48.5% +18.3%) [3] - 铁路/水路货物周转量较"十三五"末分别+17.5% +33.6% 港口铁水联运年均增速15% [3] - 2024年物流成本节约4000亿元(其中交通成本降2800亿元) [3] 重大工程与技术突破 - 深中通道 平陆运河 小洋山北码头等工程创新 [4] - CR450动车组发布 国产大型邮轮运营 C919客机常态化 [4] - 4000公里公路智能化改造 电子航道图9950公里 [4] - 自动驾驶 智能航运 智慧物流快速发展 [4] 国际交通网络建设 - 中老铁路 中俄黑河桥 秘鲁钱凯港建成 [4] - 中吉乌铁路启动 中欧班列累计11万列 [4] -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年开行近万列 [4] 交通网络覆盖情况 - "八纵八横"高铁网完成81.5% 高铁4.8万公里(占全球70%) 覆盖97%的50万+人口城市 [5] - 国家高速主线基本贯通 高速里程19.1万公里 覆盖99%的20万+人口城市 [5] - 高等级航道达标70.4% 航空覆盖92.6%地级单元 邮政网点50万+ [5] - 80%新建客运枢纽换乘距离≤200米 多式联运1小时换装率>85% [5] 未来发展重点 - 继续谋划重大工程 贯通综合运输大通道 [6] - 推动存量设施更新提质增效 [6]
一条高铁激活四城经济,山东在京沪间再造200公里“直线走廊”
齐鲁晚报网· 2025-05-20 15:26
项目概况 - 滨淄莱高铁启动方案研究工作 新建正线长度约150公里 从津潍高铁滨州站引出 经滨城区、沾化县、桓台县、张店区、博山区至莱芜北站 [1] - 该项目是滨临高铁通道组成部分 规划总长约238公里 包含滨淄莱高铁和莱临高铁两段 [2] - 线路填补鲁中高铁"真空地带" 解决滨州-淄博-莱芜间居民异地乘车、绕行等问题 [1][2] 战略定位 - 纳入山东省"八纵六横"高速铁路网的"纵四"通道 定位为城际高铁新通道 [5] - 北接京沪二通道津潍高铁 南连规划中的莱临高铁 形成滨州-淄博-莱芜-临沂全线 [2][5] - 解决济莱高铁"断头路"问题 通过莱芜北站实现与济莱高铁互联互通 [7][8] 建设进展 - 2018年首次列入《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规划》 2023年纳入《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3] - 2024年2月发布滨州段方案研究招标 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1][4] - 山东省计划将莱临高铁和滨淄莱高铁纳入国家"十五五"铁路发展规划 [4] 区域影响 - 建成后莱芜区1.5小时可达渤海沿岸 1小时抵达沂蒙山区 [9] - 串联滨州、淄博、济南、临沂四市 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协同 [9] - 北向通过津潍高铁连接京津冀 南向通过潍宿高铁对接长三角 形成新出省通道 [10][11] 路网价值 - 弥补京沪二通道"潍坊弯"缺陷 加密淄博地区高铁网络密度 [5] - 未来可延伸形成滨州-合肥通道 并通过临连高铁连接沿海通道 [10][11] - 被业内视为京沪辅助通道 提升山东在全国交通格局中的地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