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学科技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以医学科技进步增益人类健康福祉——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看点扫描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30 13:03
科技是同疾病较量最有力武器 转自:新华财经 又是一年丹桂香。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如约而至。国内外医药卫生及相关领域政、产、学、研、商多 方力量日前汇聚北京首钢园,与会嘉宾围绕全球卫生健康治理、科技创新与前沿突破、国际医改经验与 中国实践等重要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为促进国际医学发展和全球卫生治理积极建言献策。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北京作为首都,坚决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全力实施健康优先发 展战略,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以三医联动为抓手,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北京市政府副秘 书长靳伟说。 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市1.2万家医疗卫生机构面向全国提供疑难重症诊疗服务;医学创新资源不 断丰富,拥有12类13家国家医学中心,23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北生所、北脑所等4个新型研发 机构;国际创新医药公园吸引辉瑞、默沙东、礼来等8家知名药企在京新设创新主体;医药健康产业发 展日益活跃,成为全国首个医药健康产业破万亿元城市……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惠及人民健康的医学科技成果也积极落地。 "北京大学以AI赋能临床研究和整体诊疗平台。以肾病防控和精准诊疗领域为例,经过长期积累和实 践,我们开创了首个肾病领域 ...
打造医学科技创新策源地、顶尖医学人才培育地、产医融合发展示范地 上海市市长龚正调研上海交大医学院浦东校区
上海证券报· 2025-09-11 21:16
龚正指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是全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排头兵。希望交大医学院胸怀"国之大者",勇担时代使命,下好区校合作、产医融合这盘大 棋。希望用好浦东引领区的政策优势和产业优势,叠加交大医学院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高标准构建从基础研究、临床验证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打通 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为上海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供助力。希望在医学研究领域实现新突破,以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院等高能级平 台为契机,培养集聚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营造开放协同的科研生态,努力产出更多原创性成果。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及交大医 学院的建设发展,谱写强市名校互促共进新篇章。 来源:上海发布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今天(9月1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调研时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教 育部和市委部署,以深化区校合作为契机,促进医学创新研究与生物医药产业有机融合,全力打造医学科技创新的策源地、顶尖医学人才的培育地、产医 融合发展的示范地,营造世界级生命科学创新生态,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作为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 ...
打造医学科技创新策源地、顶尖医学人才培育地、产医融合发展示范地!龚正调研上海交大医学院浦东校区
第一财经· 2025-09-11 21:06
在调研活动前,龚正出席浦东新区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签约仪式。 作为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历经4年建设,今年如期竣工并将正式投入使 用。下午,龚正来到交大医学院浦东校区,详细了解新校区功能布局以及医学院发展情况。随后,龚正 走进图书馆,察看馆内设施及馆藏特色书籍,并来到实验动物科学部,了解平台建设和管理情况。在交 大医学院"医谷"和上海市病毒研究院,龚正详细了解相关重点研究平台开展科研攻关、促进创新转化等 情况。 龚正指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是全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排头兵。希望交大医学院胸怀"国之大 者",勇担时代使命,下好区校合作、产医融合这盘大棋。希望用好浦东引领区的政策优势和产业优 势,叠加交大医学院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高标准构建从基础研究、临床验证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 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为上海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供助力。希望在医学研究领域实 现新突破,以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为契机,培养集聚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营造 开放协同的科研生态,努力产出更多原创性成果。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及交大 医学院的建设发展,谱 ...
长三角发布卫生健康3年行动计划:更侧重医药产业联动、国际开放合作
第一财经· 2025-07-04 19:27
长三角区域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核心内容 - 长三角卫生健康部门联合发布《长三角区域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涵盖7个方面内容,聚焦医学科技创新、产业协同、国际化合作及治理机制 [1] - 行动计划将作为长三角及其他城市"十五五"卫生健康工作的先期部署,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准 [3] - 生物医药产业是长三角重点打造的核心产业,需三省一市围绕各自优势进行分工协作 [3] 医疗技术能力提升 - 协同推进长三角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2] - 推进专科专病联盟建设和医疗质控一体化合作 [2] 医学科技创新与医药产业发展 - 建设区域医学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申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2] - 探索长三角医学伦理审查结果互认机制 [2][4] - 医疗机构与产业实体可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共同体"、跨域联合申报临床课题等方式协同落地科创成果 [4] 国际化发展 - 加强长三角区域自贸区医疗开放互学互鉴,探索组建长三角区域国际医疗联盟 [5] - 推动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等制度创新 [5] - 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中医药优势与生态环境优势,打造面向亚太的高端健康旅游目的地 [6] - 推动跨境诊疗、国际患者通道、中医药国际临床中心等国际标准医疗服务 [6] 国际合作与全球影响力 - 推动医疗审批、伦理审查、支付机制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6] - 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医学协会等多边合作,提升全球健康治理话语权 [6] - 通过"组建长三角国际医疗联盟"等方式推动"长三角方案"全球复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