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IPO

搜索文档
保荐人独自撤回,IPO终止!
梧桐树下V· 2025-06-09 18:00
IPO终止审核 - 上交所于2024年6月6日终止天星医疗科创板IPO审核 因保荐机构中金公司单方撤回保荐 公司IPO于2023年9月26日受理 2023年10月30日收到问询但未公布回复 拟募资8 8亿元 [1] 运动医学行业地位 - 公司为国产运动医学医疗器械龙头 2023年市场份额4% 国产排名第一 覆盖超3000家医院 产品获20张III类 17张II类国内注册证及15个CE认证 并进入美 英 澳等国际市场 [4][6] - 2024年1-9月营收2 23亿元 2021-2023年营收复合增速达82% 同期归母净利润从-1 10亿元扭亏至6408万元 扣非净利润从455万元增至6357万元 [5][6] - 毛利率2021-2023年从68 68%提升至75 05% 2024年因集采降至69 71%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3年53 18%升至2024年56 83% [7][8] 费用控制能力 - 销售费用率显著低于同业 2024年1-9月为19 04% 低于可比公司均值28 13% 管理费用率6 40%接近行业中位值 研发费用率12 01%与同业均值11 93%相当 [9][11][12] - 期间费用占比从2021年226 73%降至2024年36 31% 主要因股份支付减少及规模效应 [10] 募投项目规划 - 拟投入募集资金8 8亿元 其中苏州智慧工厂项目4 40亿元 研发项目2 19亿元 补充流动资金2 20亿元 [8] 财务历史与股权变动 - 股改时未分配利润-1 43亿元 2023年3月扭亏为盈 2022-2024年累计净利润1 68亿元 通过净资产折股消除亏损 [13][14] - 申报前一年新增12名股东 包括苏州君联以23 27元/注册资本增持 BEST ALIVE以39 29元/注册资本受让 新增股东投资金额合计超1 5亿元 [15] 特殊权利条款 - IPO终止触发股东协议特殊条款自动恢复 包括优先认购权 反稀释权等 但公司不作为义务主体 实际控制人变更需获奥博资本等主要股东书面同意 [19][20][21]
又一医疗器械企业IPO终止!2个产品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梧桐树下V· 2025-01-10 16:45
IPO终止审核 - 深交所终止赛克赛斯生物科技主板IPO审核,因公司及保荐机构海通证券撤回申报[2] - 公司IPO于2023年2月23日获受理,2024年6月29日公布最新招股书申报稿,拟募资4.55亿元[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注册地山东济南,成立于2003年6月,2018年11月改制为股份公司,注册资本3.5008亿元[4] - 实际控制人邹方明直接和间接合计控制公司90.94%股权[4] - 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专注植介入生物材料类医疗器械研发生产,拥有20个医疗器械产品,其中8个为第三类医疗器械,3个为国产独家产品[5] 产品与技术优势 - 主要产品包括复合微孔多聚糖止血粉、手术防粘连液、可吸收硬脑膜封合医用胶及可吸收血管封合医用胶[5] - 2022年手术防粘连液和止血粉市场占有率均超26%,覆盖3000家以上医院[5] - 可吸收硬脑膜封合医用胶市场占有率第一,可吸收血管封合医用胶为同类唯一国产品牌[5] - 2个产品技术水平国际先进[5] 财务表现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4.37亿元、4.36亿元、3.79亿元,持续小幅下降[6] - 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9亿元、1.27亿元、1.44亿元,持续增长[6] - 3年累计现金分红1.86亿元,占累计归母净利润的45.05%[7] - 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收9.22%,较2021年5.70%显著提升[7] 销售模式与渠道 - 采用经销商、配送商与直销相结合模式[7] - 2021-2023年前员工控制经销商贡献收入占比分别为17.95%、20.15%、17.71%[8] - 向前员工经销商销售赛必妥、瞬时和赛脑宁产品占比超88%[9] - 经销商模式收入占比从2021年41.96%升至2023年57.83%[16] 产品价格与毛利率 - 前三大产品2022-2023年销售单价持续下降:手术防粘连液降12.48%/15.16%,止血粉降7.62%/8.61%,硬脑膜封合胶降21.20%/16.72%[11] - 主营业务毛利率从2021年90.52%降至2023年87.45%,仍维持高位[14] 产能与固定资产 - 2023年手术防粘连液产能利用率64.57%,止血粉82.24%[18] - 固定资产中机器设备净值仅1468万元,成新率52%[19] - 主要设备包括灌装机、制冷空调机组等,成新率44.49%-90.52%[22] 行业政策影响 - "两票制"政策推动销售模式转为配送商及直销模式,销售价格上升[23] - 战略性弃标河南省带量采购影响销量但未显著影响价格[26] - 瞬时产品中标省际采购联盟带量采购,价格下降67.99%[28] - 国家层面尚未对主要产品推行集中采购,短期全面实施可能性较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