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育结合
icon
搜索文档
通辽市经济开发区:普惠托育 “托”起家庭幸福未来
内蒙古日报· 2025-11-13 17:45
托育服务需求与市场概况 - 通辽市经济开发区常住人口24万人,近年来人口出生稳健增长,2022年出生人口1874人,2023年2112人,2024年达2846人,托育服务需求持续攀升[15] - 开发区目前已拥有托育机构33家,总托位数达1280个,托位使用率达72%[15] - 普惠托位占比91%,两岁以下婴幼儿占比46.87%,社区托育服务机构覆盖率达92%[15] - “千人口托位数”已达5.6个,提前两年完成国家“十四五”目标[15] 亿优宝贝托育园运营情况 - 园所面积1680平方米,设有6个幼儿班、4个托育班,提供60个托位数,截至今年9月收托人数已达59人,托大、托小班均已满员[7] - 乳儿班推出的临时托、计时托等灵活服务,自开办以来累计服务近500人次[7] - 全勤情况下托育费1150元/月、伙食费600元/月,包含一日3餐2点加辅食餐[7] - 园内35名教师均持有相关资质和健康证明[7] 智绘未来托育服务指导中心特色 - 中心面积1100平方米,设有65个托位,目前仅提供半日托和亲子班服务,日均服务10名孩子,月服务近200人次,已累计服务半日托婴幼儿908人[13] - 该中心为公办公营的区县级托育服务指导中心,由通辽市卫健委统筹部署、开发区卫健委主管,新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营管理,今年1月正式开业[9] - 特色为“医育结合”,组建专业健康管理团队,由妇幼保健院与新城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共同构成,集合多科室专家指导小组[13] - 开设婴幼儿保健操、小儿推拿等特色保健项目,并为每个婴幼儿建立专属健康档案[13] 政策与资金支持 - 2024-2025年,经济开发区累计投入资金1144万元(其中上级补助917万元、本级配套227万元),专项用于托育机构建设补贴、示范奖励、人才培训及普惠托位运营补助[14] - 2025年全年已发放托育服务券630张,核销338张,兑付财政资金9万元;2025年上半年为2573名符合条件的幼儿发放生均补贴共计20万元[14] - 城镇托育服务平均价格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农村占11%[14]
7个省份生娃基本不花钱 多维度解读生育支持政策
央视网· 2025-11-12 08:34
全周期生育保障体系建立 - 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截至10月底已惠及超100万人次 [1] - 各地全面落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生育保险政策,并将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1] - 稳步提升产前检查待遇水平,将分娩镇痛纳入医保报销,在吉林、江苏等省份人均减负超千元 [1] - 江西、海南等地探索将0至3岁儿童参加居民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保障 [1] 生育津贴发放优化 - 全国已有25个省份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到个人,最新加入的为江苏和辽宁(自11月1日起) [2] - 生育津贴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并非由用人单位承担,截至2025年6月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2.53亿人 [3] - 2024年全国参保女职工人均生育津贴超2.6万元 [3] - 以湘潭市为例,生育津贴申领流程从分娩后即可办理,办理时长从20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2025年1至10月已为2500位参保女职工提供服务 [2] 生育医疗费用保障提升 - 吉林、江苏、山东等7个省份已实现政策范围内生育医疗费用全额保障,基本实现生娃不花钱 [4] - 2025年以来广州市有7000多位宝妈生育保险报销后个人花费不到100元,其中881人花费不到10元,67人完全免费 [4] - 自2025年11月1日起,吉林的灵活就业医保人员可享受与在职职工同等的生育待遇 [5] - 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其未就业配偶也可享受生育医疗费和产前检查费用的报销 [5] 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发展 -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从1.8个提高到目前的4个以上 [6]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发展“医育结合”服务,四川省眉山市作为示范城市已建成5家“医育结合”公办托育机构 [6] - 眉山市第一托育园由妇幼保健院举办,设140个托位并内置儿童保健科门诊,提供全日托、半日托等多种服务 [6] - 托育机构提供“绿色通道”连接医疗服务,并将中医育护(如推拿调理)融入日常照护并延伸至家庭 [7]
生娃基本不花钱!“医育结合”伴幼儿健康成长 多维度解读生育支持政策
央视网· 2025-11-11 18:50
全周期生育保障体系建立 - 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 截至10月底已惠及超100万人次 [1] - 各地全面落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生育保险政策 大力推动将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保障范围 [1] - 稳步提升产前检查待遇水平 将分娩镇痛纳入医保报销 在吉林、江苏等省份人均减负超千元 [1] - 做好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 实现"出生即参保、待遇即享受" 江西、海南等地探索将0至3岁儿童参加居民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保障 [1] 生育津贴发放优化 - 全国已有25个省份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到个人 江苏、辽宁于11月1日开始实行 [2] - 生育津贴发放流程显著优化 例如湘潭市将申领流程提前至分娩完成后即可办理 办理时长从20个工作日缩短到7个工作日 [2] - 2025年1至10月 湘潭市已为2500位参保女职工提供生育津贴直发个人服务 [2] - 生育津贴由生育保险支付 2024年全国参保女职工人均生育津贴超2.6万元 截至2025年6月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2.53亿人 [3] 生育医疗费用保障 - 吉林、江苏、山东等7个省份已率先实现政策范围内生育医疗费用全额保障 生娃基本不花钱 [4] - 广州市2025年以来有7000多位宝妈生娃经报销后个人花费不到100元 其中881人花费不到10元 67人一分钱未花 [4] - 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未就业的配偶也可享受生育医疗费和产前检查费用的报销 [6] - 自2025年11月1日起 吉林灵活就业医保人员能享受与在职职工同等的生育待遇 [5] 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发展 - "十四五"以来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由1.8个提高到目前的4个以上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发展"医育结合"服务 [7] - 四川省眉山市作为示范城市已建成5家"医育结合"公办托育机构 例如由市妇幼保健院举办的托育园提供140个托位并设置儿童保健科门诊 [7] - 托育机构提供个性化照护 如辽宁沈阳的托育中心将中医望、闻、问、切融入日常照护 通过推拿等手段定制调理方案并延伸至家庭 [8]
生娃基本不花钱!“医育结合”伴幼儿健康成长 多维度解读生育支持政策↓
央视网· 2025-11-11 16:46
全周期生育保障体系建设 - 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截至10月底已惠及超100万人次 [1] - 各地推动将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保障范围,稳步提升产前检查待遇水平并将分娩镇痛纳入医保报销,在吉林、江苏等省份人均减负超千元 [1] - 做好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实现"出生即参保、待遇即享受",江西、海南等地探索将0至3岁儿童参加居民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保障 [3] 生育津贴发放优化 - 全国已有25个省份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到个人,简化了由"单位代发"的传统流程 [3] - 湖南省湘潭市自2025年1月起实行生育津贴直发个人账户,将申领流程提前至分娩完成后即可办理,办理时长从20个工作日缩短到7个工作日,2025年1至10月已为2500位参保女职工提供服务 [7][9] - 生育津贴由生育保险支付,截至2025年6月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已达2.53亿人,2024年全国参保女职工人均生育津贴超2.6万元 [11][13] 生育医疗费用保障 - 我国全面提升住院分娩医疗费用保障水平,积极推动政策范围内生育医疗费用全额保障,吉林、江苏、山东等7个省份已率先实现生娃基本不花钱 [14] - 2025年以来,仅在广州市就有7000多位宝妈生娃经报销后个人花费不到100元,其中881人花费不到10元,67人一分钱未花 [18] - 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未就业的配偶也可同步享受生育医疗费和产前检查费用的报销,自2025年11月1日起吉林的灵活就业医保人员也能享受与在职职工同等的生育待遇 [22] 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发展 - "十四五"以来我国大力发展托育服务体系,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由1.8个提高到目前的4个以上 [23] - 作为示范城市,四川省眉山市已建成5家"医育结合"公办托育机构,眉山市第一托育园由妇幼保健院举办,设140个托位并提供儿童保健科门诊,将婴幼儿保健与托育服务相结合 [25] - 托育服务融入个性化健康照护,如辽宁沈阳的托育中心将中医望、闻、问、切融入日常照护,并通过教家长简单手法让健康育护从机构延伸到家庭 [26]
“院中园” 落地市康复医院
杭州日报· 2025-08-27 10:25
合作模式创新 - 杭州市康复医院与钱塘区文思幼儿园签订托育共建合作协议 实现医育结合与融合托育的院中园模式 [1] - 该模式打破医疗与托育壁垒 同时服务健康婴幼儿和存在发育偏离及功能障碍的特殊儿童 [1] - 文思幼儿园整合师资主导日常运营 并由幼儿园园长出任托育园园长 [1] 服务内容拓展 - 提供托育加康复一站式服务 形成预防-干预-发展的全周期支持体系 [1] - 联合开展教师培训 包含特殊儿童照护和融合课堂设计等专业内容 [1] - 未来将联动社区开设科学育儿公益课 并对特殊儿童家庭进行入户指导 [1] 运营时间与定位 - 托育园将于9月正式启用 定位为钱塘区托育养育提质行动中家园社协同共育的创新实践 [1] - 协助开展0-6岁孤独症儿童免费筛查回访工作 形成完整服务闭环 [1]
为“最柔软的群体”保驾护航
苏州日报· 2025-07-04 08:44
行业增长与从业人员 - 苏州全市托育从业人员数从2022年0.86万人增至2024年1.6万余人,近乎翻番 [1][5] - 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构建全链式万人培训体系,2024年专项培训覆盖管理者800人及保健人员上万人 [5][6] - 8所高校增设托育服务相关专业,成立市级产教融合平台,实训基地实现市(县)、区全覆盖 [4] 医育结合服务网络 - 托育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率达100%,建立360人健康指导员队伍,覆盖儿保、儿科等专业 [2][3] - 推行"5个1"服务标准:健康指导员、卫生制度、健康档案、绿色通道、养育活动 [2] - 建成11家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和13家实训中心,提供"六位一体"功能支持 [3] 标准化与质量监管 - 制定《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质量评价指南》,涵盖7大方面100项指标,参评机构关键指标符合率95% [7] - 评价结果与机构补助挂钩,2021-2024年累计检查托育机构1600余家次 [7][8] - 实施"信用+"差异化监管,对违规机构列入重点监督名单 [8] 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 -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托育服务专业,升级实训室强化实操能力 [4] - 成立"托育服务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医院、托育机构共建实训基地 [4] - 前瞻性开展小月龄照护培训,如"成都暖房子"跟岗学习模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