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津贴直发个人
搜索文档
生娃基本不花钱!“医育结合”伴幼儿健康成长 多维度解读生育支持政策↓
央视网· 2025-11-11 16:46
全周期生育保障体系建设 - 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截至10月底已惠及超100万人次 [1] - 各地推动将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保障范围,稳步提升产前检查待遇水平并将分娩镇痛纳入医保报销,在吉林、江苏等省份人均减负超千元 [1] - 做好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实现"出生即参保、待遇即享受",江西、海南等地探索将0至3岁儿童参加居民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保障 [3] 生育津贴发放优化 - 全国已有25个省份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到个人,简化了由"单位代发"的传统流程 [3] - 湖南省湘潭市自2025年1月起实行生育津贴直发个人账户,将申领流程提前至分娩完成后即可办理,办理时长从20个工作日缩短到7个工作日,2025年1至10月已为2500位参保女职工提供服务 [7][9] - 生育津贴由生育保险支付,截至2025年6月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已达2.53亿人,2024年全国参保女职工人均生育津贴超2.6万元 [11][13] 生育医疗费用保障 - 我国全面提升住院分娩医疗费用保障水平,积极推动政策范围内生育医疗费用全额保障,吉林、江苏、山东等7个省份已率先实现生娃基本不花钱 [14] - 2025年以来,仅在广州市就有7000多位宝妈生娃经报销后个人花费不到100元,其中881人花费不到10元,67人一分钱未花 [18] - 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未就业的配偶也可同步享受生育医疗费和产前检查费用的报销,自2025年11月1日起吉林的灵活就业医保人员也能享受与在职职工同等的生育待遇 [22] 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发展 - "十四五"以来我国大力发展托育服务体系,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由1.8个提高到目前的4个以上 [23] - 作为示范城市,四川省眉山市已建成5家"医育结合"公办托育机构,眉山市第一托育园由妇幼保健院举办,设140个托位并提供儿童保健科门诊,将婴幼儿保健与托育服务相结合 [25] - 托育服务融入个性化健康照护,如辽宁沈阳的托育中心将中医望、闻、问、切融入日常照护,并通过教家长简单手法让健康育护从机构延伸到家庭 [26]
生育保险政策升级:近9成统筹区实现生育津贴直发个人 惠及全国2.53亿参保人
央视网· 2025-10-22 11:36
央视网消息:国家医保局消息,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近9成医保统筹区实现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到个人。生育津贴是一种生育 保险待遇,也叫"产假工资"。生育女职工在分娩和产假期间不能正常参加劳动,收入难以保障,如果由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又将加 重用工成本甚至影响女性就业,对于职场妈妈来说,带薪产假是非常重要的保障。近年来,各地探索由"单位代发"转为"直付个 人",让参保女职工能够更便捷地享受到生育津贴。 湖南省株洲市的王女士即将迎来自己第三个宝宝。她告诉记者,自己在生头两胎时,休完产假就开始忙着准备结婚证、准生 证等各类纸质证明材料并申报给单位,审核通过以后再由单位代发生育津贴。一来二去不仅劳神费力,而且时间跨度也很长。 今年2月1日起,株洲市生育津贴申领资料实现线上"一站式"办理;原本需在产假结束后才能启动的申领流程,提前到分娩后即 可办理;办理时长也从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 "生育津贴"这笔钱既不是男方单位出,也不是女方单位出,而是由生育保险出。2019年起,各地全面实现了生育保险和职工基 本医保的合并实施,截至今年6月,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已达2.53亿人。 近年来,各地积极推动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目 ...
8月1日起 河南全面实现生育津贴直发个人
河南日报· 2025-08-01 07:18
河南省医疗保障领域再添便民利民举措。记者7月31日获悉,继9个统筹区实现生育津贴直发个人之后, 省本级及新乡、鹤壁等10个统筹区近日陆续发布通知,明确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自2025年8月1日起生 育或终止妊娠的,生育津贴将直接发放至个人银行账户。 通知指出,2025年7月31日之前(含当日)生育或终止妊娠的河南省参保女职工,生育津贴仍按照原渠 道拨付。国家机关和其他由财政负担工资的用人单位的女职工生育或终止妊娠,不享受生育津贴,产假 期间的工资由用人单位照发。 生育津贴是国家为保障职业女性在法定产假期间基本生活而设立的重要社会保险待遇,是对女性生育社 会价值的认可和对因生育暂时中断劳动的收入的必要补偿。根据规定,已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其生 育津贴标准依据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由生育保险基金足额支付。 此前,生育津贴需先由医保基金支付至用人单位账户,再由单位转发给个人。这一流程环节多、周期 长、效率低,增加了女职工获取应得待遇的时间成本和不确定性,也间接增加了生育的顾虑。 为积极响应国家优化政务服务、提升便民水平的要求,并着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河南省自去年起将 生育津贴"直发个人"列为"医疗保障服务 ...
8月1日起东莞生育津贴直发个人 官方解答12大焦点问题
南方都市报· 2025-08-01 01:26
东莞市生育津贴发放政策优化 政策核心调整 - 自2025年8月1日起,东莞市生育津贴将直接发放至参保职工个人银行账户,取代原用人单位中转模式[1][2] - 2025年8月1日前生育的职工仍按原渠道发放至用人单位账户[1][2] - 2025年底前将实现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分娩职工免申办,由医保经办机构直接按月发放[1] 政策背景与优势 -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直发模式消除单位中转环节,提升服务效率,响应国家生育支持政策[3] - **保障职工权益**:避免津贴被截留挪用,确保产假期间经济来源稳定,增强职工安全感[4] - **减轻企业负担**:用人单位无需垫付产假工资,降低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和管理成本[4] 发放流程优化 - 职工需填写《信息采集表》并提供本人银行账户信息,经单位盖章确认后提交医保经办机构审核[5] - 津贴仅支持发放至职工本人账户,不支持第三方代领[7] - 审核通过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拨付,特殊情况可延长[10] 申请与查询方式 - **申请渠道**:线下医保经办窗口或线上通过粤医保小程序、广东政务服务网等平台(需本人办理)[8] - **进度查询**:通过粤医保小程序"办理事项进度"功能实时跟踪审核状态[9] - **到账查询**:津贴到账3-7天后可通过粤医保小程序、政务自助终端或i莞家平台查询并打印核定表[11] 待遇衔接与执行细节 - 生育津贴与工资不可重复领取,若津贴低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需补足差额[13][14] - 申请时效为分娩/手术后3年内,需向参保地经办机构提交申请[12] - 2025年8月1日前已生育的职工仍适用原发放渠道[15]
本月可能会有多笔钱到账!快来自查
券商中国· 2025-07-14 16:17
住房公积金年度结息 - 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存款利率按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执行 [2] - 公积金结息日为每年6月30日 结息年度为上年7月1日至本年6月30日 [2] - 结计利息并入职工个人公积金账户本金起息 [2] 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政策 - 2025年中央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总规模3000亿元 [5] - 1月和4月已下达两批共计1620亿元中央资金 [5] - 新增支持品类包括手机 平板 洗碗机等 [5] - 剩余1380亿元中央资金将在7月 10月分批下达 [3][4] 生育津贴发放改革 - 全国12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 [7] - 浙江和云南在7月份加入直发范围 [7] - 从2025年2月1日起 符合条件的地区可一次性发放生育津贴至个人账户 [8]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 202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5元至99元 [9][10] - 新增经费重点用于"一老一小"和慢性病患者健康服务 [11] - 结合"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等专项工作开展 [11] 高温津贴政策 - 用人单位需向35℃以上高温环境下作业的劳动者发放津贴 [13] - 31个省份津贴标准集中在100元至300元/月 [13] 养老金调整 - 2025年1月1日起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总体上调2% [14][15] - 调整范围覆盖2024年底前已办理退休并领取养老金人员 [15]
生育津贴直发个人增加职工获得感
北京青年报· 2025-06-27 09:21
生育津贴直发政策 - 全国12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所有统筹区生育津贴可直接发放至个人 全国近六成统筹区实现直接发放至个人 [1] - 传统模式需经过用人单位中转 流程耗时半年以上 涉及纸质材料提交和单位跑腿办理 [1] - 部分企业存在截留津贴差额现象 出现"产假未休满就被要求返岗否则扣发津贴"等问题 [1] - 灵活就业群体面临"津贴无处可领"困境 跨地区就业者可能遭遇发放断档 [1] 直发模式优势 - 通过医保系统与银行账户直连通道实现线上电子材料提交 审核后直接划入个人账户 [2] - 发放权从企业转移至社会保障体系 避免单位克扣款项 消除女职工隐私泄露顾虑 [2] - 对灵活就业人员意味着生育保障从"单位福利"转变为"社会福利" [2] - 能够及时足额到账 直接降低家庭养育成本 [2] - 减少企业经手环节 有助于消除用人单位对育龄女性的隐性歧视 [2] 政策联动与执行挑战 - 可与托育服务 税收减免等政策形成联动 构建覆盖生育全周期的支持网络 [2] - 部分地区因技术壁垒或观念滞后未能跟进改革 需建立全国统一发放标准与监督机制 [2] - 需探索跨省医保数据共享平台 解决人户分离家庭的申领难题 [2] - "生育津贴与产假工资就高补差"争议需出台全国性指导意见 避免"同省不同策"情况 [2] 政策意义 - 生育津贴应做到资金流转畅通无阻 体现对女性生育的尊重 [3] - 精准抵达需要帮助的家庭 避免母亲为权益保障奔走维权 [3] - 有助于实现生育友好型社会 [3]
生育津贴直发个人 生育环境如何更友好?
央视网· 2025-06-26 05:17
生育津贴政策进展 - 全国近六成统筹区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 [1] - 13个省份所有统筹区已全面实现生育津贴直发个人 [4] - 2024年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超2.5亿人 [3][12] 生育津贴发放机制 - 生育津贴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非用人单位承担 [1] - 2024年人均生育津贴达2.6万元 全年待遇支出1431亿元 [4] - 津贴按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均工资计发 免征个税 [3] 流程优化成效 - 株洲市实现线上"一站式"办理 办理时长从20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 [9] - 取消准生证/结婚证等纸质材料 实现"不出月子即享津贴" [12] - 单位通过医保网厅"一键提交" 资料审核后直发个人账户 [13] 政策完善方向 - 探索免申即享模式 解决人户分离家庭跨地区数据共享问题 [15] - 部分地区已试点延长产假 扩大生育奖励保障范围 [17] - 需推动全国全覆盖 补齐未实现直发省份的短板 [15] 行业影响 - 生育保险与职工医保合并实施后参保人数显著增长 [3] - 津贴标准通常高于女职工本人工资 形成收入保障 [3] - 流程简化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缓解女性就业压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