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育保障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生育津贴无需结婚证直发个人,职场宝妈人均超2.6万
第一财经· 2025-11-17 10:08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医保政策正通过生育津贴直付个人、简化申领流程、扩大保障范围等措施,积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以缓解生育忧虑 [3][4][5][7] 生育保险政策进展 - 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报销和生育津贴,后者是分娩后休产假期间的基本经济收入,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而非用人单位 [3] - 国家医保局积极推进生育津贴“直付个人”模式,让“产假工资”直接进入女职工账户,截至11月1日全国已有25个省份实现,统筹区占比近9成 [3] - 生育津贴直付个人模式有效缓解家庭育儿经济压力,并杜绝用人单位违规操作可能性,减轻女性就业后顾之忧 [4] 生育保险覆盖与津贴水平 - 截至今年6月,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已达2.53亿人 [4] - 2024年全国参保女职工人均生育津贴超2.6万元 [4] 申领流程简化 - 国家医保局同步推进生育保险申领流程简化,绝大多数地区申领生育津贴不再需要提供结婚证、生育服务证等材料 [5] - 根据《全国医疗保障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2023年版)》,申领通常只需提供身份证件和诊断证明或出院记录 [5] - 部分地区如浙江省依托“智慧医保”系统实现生育津贴“无感申领”,全流程自动化,实现“群众零跑腿” [6] 全周期生育保障体系 - 国家医保局加快建立全周期生育保障体系,助力“怀得上、孕得优、生得安、育得好” [7] - 我国全面提升住院分娩医疗费用保障水平,积极推动政策范围内生育医疗费用全额保障,吉林、江苏、山东等7个省份已率先实现生娃基本不花钱 [7] - 截至10月底,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已惠及超100万人次 [7]
生育津贴无需结婚证直发个人,职场宝妈人均超2.6万
第一财经· 2025-11-17 09:49
生育津贴发放模式改革 - 全国已有25个省份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账户 覆盖近9成统筹区 有效杜绝用人单位拖延或截留风险 [1] - 传统模式为由单位代发 新“直付个人”模式使“产假工资”直接进入女职工账户 [1] - 截至今年11月1日 江苏、辽宁两省新加入 尚未完全实现的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和新疆 [1] 生育保险待遇与覆盖范围 - 截至今年6月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已达2.53亿人 [2] - 2024年全国参保女职工人均生育津贴超过2.6万元 [2] - 生育保险保障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报销和生育津贴(产假工资)两类 [1] 申领流程简化与便捷化 - 绝大多数地区申领生育津贴不再需要提供结婚证、生育服务证等材料 [2] - 申领所需材料简化为身份证(或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和诊断证明/出院记录 [2] - 浙江省依托“智慧医保”系统实现“无感申领” 通过数据共享自动核验信息并发放 实现“群众零跑腿” [3] 全周期生育保障体系建设 - 国家医保局加快建立全周期生育保障体系 助力“怀得上、孕得优、生得安、育得好” [4] - 吉林、江苏、山东等7个省份已率先实现政策范围内住院分娩生育医疗费用全额保障 基本实现“生娃不花钱” [4] - 截至10月底 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 已惠及超过100万人次 [4]
7个省份生娃基本不花钱 多维度解读生育支持政策
央视网· 2025-11-12 08:34
全周期生育保障体系建立 - 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截至10月底已惠及超100万人次 [1] - 各地全面落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生育保险政策,并将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1] - 稳步提升产前检查待遇水平,将分娩镇痛纳入医保报销,在吉林、江苏等省份人均减负超千元 [1] - 江西、海南等地探索将0至3岁儿童参加居民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保障 [1] 生育津贴发放优化 - 全国已有25个省份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到个人,最新加入的为江苏和辽宁(自11月1日起) [2] - 生育津贴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并非由用人单位承担,截至2025年6月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2.53亿人 [3] - 2024年全国参保女职工人均生育津贴超2.6万元 [3] - 以湘潭市为例,生育津贴申领流程从分娩后即可办理,办理时长从20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2025年1至10月已为2500位参保女职工提供服务 [2] 生育医疗费用保障提升 - 吉林、江苏、山东等7个省份已实现政策范围内生育医疗费用全额保障,基本实现生娃不花钱 [4] - 2025年以来广州市有7000多位宝妈生育保险报销后个人花费不到100元,其中881人花费不到10元,67人完全免费 [4] - 自2025年11月1日起,吉林的灵活就业医保人员可享受与在职职工同等的生育待遇 [5] - 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其未就业配偶也可享受生育医疗费和产前检查费用的报销 [5] 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发展 -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从1.8个提高到目前的4个以上 [6]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发展“医育结合”服务,四川省眉山市作为示范城市已建成5家“医育结合”公办托育机构 [6] - 眉山市第一托育园由妇幼保健院举办,设140个托位并内置儿童保健科门诊,提供全日托、半日托等多种服务 [6] - 托育机构提供“绿色通道”连接医疗服务,并将中医育护(如推拿调理)融入日常照护并延伸至家庭 [7]
生娃基本不花钱!“医育结合”伴幼儿健康成长 多维度解读生育支持政策↓
央视网· 2025-11-11 16:46
全周期生育保障体系建设 - 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截至10月底已惠及超100万人次 [1] - 各地推动将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保障范围,稳步提升产前检查待遇水平并将分娩镇痛纳入医保报销,在吉林、江苏等省份人均减负超千元 [1] - 做好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实现"出生即参保、待遇即享受",江西、海南等地探索将0至3岁儿童参加居民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保障 [3] 生育津贴发放优化 - 全国已有25个省份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到个人,简化了由"单位代发"的传统流程 [3] - 湖南省湘潭市自2025年1月起实行生育津贴直发个人账户,将申领流程提前至分娩完成后即可办理,办理时长从20个工作日缩短到7个工作日,2025年1至10月已为2500位参保女职工提供服务 [7][9] - 生育津贴由生育保险支付,截至2025年6月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已达2.53亿人,2024年全国参保女职工人均生育津贴超2.6万元 [11][13] 生育医疗费用保障 - 我国全面提升住院分娩医疗费用保障水平,积极推动政策范围内生育医疗费用全额保障,吉林、江苏、山东等7个省份已率先实现生娃基本不花钱 [14] - 2025年以来,仅在广州市就有7000多位宝妈生娃经报销后个人花费不到100元,其中881人花费不到10元,67人一分钱未花 [18] - 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未就业的配偶也可同步享受生育医疗费和产前检查费用的报销,自2025年11月1日起吉林的灵活就业医保人员也能享受与在职职工同等的生育待遇 [22] 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发展 - "十四五"以来我国大力发展托育服务体系,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由1.8个提高到目前的4个以上 [23] - 作为示范城市,四川省眉山市已建成5家"医育结合"公办托育机构,眉山市第一托育园由妇幼保健院举办,设140个托位并提供儿童保健科门诊,将婴幼儿保健与托育服务相结合 [25] - 托育服务融入个性化健康照护,如辽宁沈阳的托育中心将中医望、闻、问、切融入日常照护,并通过教家长简单手法让健康育护从机构延伸到家庭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