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资金配置

搜索文档
当南向资金转向红利配置
搜狐财经· 2025-05-29 18:58
南向资金交易风格变化 - 南向资金交易风格从一季度以进攻为主的恒生科技切换到防守为主的红利股 [1] - 4月27日至5月27日南向资金购买银行股达249亿港元 [2] - 恒生红利低波ETF(159545)年内涨幅达7.9%加上分红回报整体收益近10% [2] 红利资产配置逻辑 - 一季度南向资金前10大净流入以恒生科技为主而4月以来前十大流入以红利高息股为主 [4][5] - 互联网股一季报AI收入不及预期且三方即时零售竞争影响利润 [6] - 5月国内降息降准10年期国债利率最低触及1.65%市场预期利率还将下行 [7][9] 险资配置偏好 - 近一个月流入红利股的资金主要以险资为主 [11] - 政策允许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上限从30%上调至35%或更高部分试点放宽至45% [11] - 险资偏好高息红利股港股股息率在5%以上相比1.7%的长端国债更具吸引力 [11] 险资举牌案例 - 平安资产受托平安人寿资金投资农业银行H股达到股本10%触发举牌 [12] - 平安人寿投资邮储银行H股股票达到股本10%触发举牌 [13] - 今年保险机构已举牌银行股16次其中13次举牌对象为港股 [14] A/H股溢价与新会计准则 - H股股息率更高即使收取红利税也比A股股息率高 [15] - 新会计准则下高股息股票可计入FVOCI账户分红收入计入利润表 [15] 南向资金与险资增量测算 - 高盛预估今年全年南向资金净流入约1万亿港元其中约1000亿港元将配置红利股 [17] - 2025年4月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比例上限提至50%预计释放6461亿元增量资金 [18] - 机构预计其中20%-30%将流向港股市场带来1292亿-1938亿元增量资金 [19] 配置建议 - 南向资金作为港股最大增量资金可抄作业配置恒生红利低波ETF(159545)等产品 [19] - 组合配置A股红利低波动ETF(563020)和红利价值ETF(563700)有望实现月月分红 [19]
港股行业比较之业绩分析有哪些“坑”
2025-05-18 23:4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金融地产、TMT(科技、媒体和通信)、医药、消费、周期、传媒、社会服务、交通运输、有色金属、电力设备、煤炭、钢铁、地产、计算机设备、汽车机械、商贸零售、建材建筑、新能源、电子、轻工制造、公用事业、石油石化、通信交运、食品饮料 - **公司**:腾讯、万科、阿里巴巴、中芯国际、小米、紫金矿业、周大福、美团、泡泡玛特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南向资金对港股关注度提升**:2025 年一季度主动权益公募基金对港股配置比例从 2024 年四季度的 14.5%提升至 19.2%,单季度增加近五个百分点,排除无法投资港股的基金后实际配置占比可能更高[1][2] - **港股财报披露差异增加业绩分析复杂性**:港股财年不统一,公司可自主选择起始日期;部分公司只披露半年报和年报,季报非强制披露,如腾讯、阿里巴巴发季报,周大福仅披露年报和半年报[1][3][4] - **解决港股财年不统一问题的方法**:将港股分为四类财报披露方式,按季度原则分类各公司业绩,将实际发生时间和财年数据还原到实际净业绩[5] - **2024 年度港股通标的业绩表现领先 A 股**:收入增速 2.4%,利润增速 7.4%,优于 A 股;毛利率 9.3%,权益乘数 12.4%,较去年上半年改善;销售净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均改善,呈量价齐升态势[1][6] - **港股与 A 股在盈利能力和资本开支方面差异**:港股公司供给数据披露频率低,2024 年资本开支同比 2023 年大幅负增长,在建工程降幅收窄但仍为负;2025 年一季度 A 股资本开支也负增长,仅六个行业正增长且仅一个行业改善,显示中国资产整体扩张意愿弱[8] - **部分板块和行业表现突出**:成长性方面金融地产、TMT、医药板块收入和利润增速改善,金融地产受保险行业影响大但 2025 年保险贡献预计下降;盈利能力上 TMT、消费、医药板块销售净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有正贡献,周期类不佳;毛利率方面传媒等行业上行,电力设备等行业恶化[9] - **港股龙头企业集中度影响业绩分析**:2024 年报中腾讯贡献近四分之一同比业绩增长,万科拖累近 20%负向业绩,分析时需考虑龙头企业对行业利润贡献度[10] - **部分一级行业量价表现不同**:计算机设备等行业量价齐升,销售净利率及资产周转率改善;地产等新能源相关领域量价齐跌;电子价格端下行但量端大幅改善[11] - **2025 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持仓变化**:加仓商贸零售、电子、传媒、医药、有色金属、轻工制造等行业;减仓社会服务、内需链条、高分红链条等行业;腾讯成主动权益公募第一大重仓股,阿里巴巴位列第四[1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港股龙头企业集中度高,个别龙头企业对港股通利润贡献差异大,如腾讯贡献大,万科产生负向影响,分析时需考虑其对行业利润的贡献度[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