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共同体

搜索文档
上合组织国家代表在天津共商城市合作与治理之道
中国新闻网· 2025-07-08 23:18
中新社天津7月8日电 (记者 王君妍 周亚强)"每个城市的经验都具有特殊价值,我们希望扩大与上合组织 国家的城市合作,包括交通、绿色能源、旅游等领域。"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市长艾别克·朱努沙利 耶夫8日在天津表示。 7月8日,以"开放包容 融合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市长对话·上合峰会城市"活动在天津举行。图为开幕 式。 中新社记者 佟郁摄 [ 责编:袁晴 ]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参赞、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主任吴丹娜表示,城市是公共卫生挑战的前沿阵地,上合 组织国家应推动建设"卫生健康共同体",推广健康城市和全民健身。"近年来上合组织国家在疫情防 控、传统医学、远程医疗等领域已形成良好合作基础,未来应推动机制化发展。" 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表示,哈中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生态旅游、 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正不断深化。她提到,阿拉木图与上海已于近期结为友城,这种友城关系不仅巩固了 传统友谊,还构筑了城市间不同领域的合作机制,有效增强了各级治理机构的互信与理解。 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副主席崔丽认为,城市是美好生活的载体,也是推动上合组织国家交 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上合组织国家历史文化底蕴深 ...
中国军队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 为全球卫生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新华社· 2025-06-26 15:55
中国军队在国际军事医学领域的贡献 - 中国军队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和国际军事医学交流活动,为全球卫生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1] - 中国军队先后派出多批维和医疗分队赴刚果(金)、黎巴嫩、南苏丹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执行卫勤保障任务 [1] - 中国军队积极参与尼泊尔地震、缅甸地震等灾害医学救援 [1] 中国军队的国际军事医学合作与交流 - 中国军队组织了中老"和平列车"、中柬"和平天使"、中越"和平救援"等一系列中外卫勤联演联训 [2] -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多次执行"和谐使命"系列任务,累计到访49个国家和地区,服务民众37万余人次 [2] - 中国军队组织第31届国际军事医学大会、泛亚太地区军事医学大会等军事医学会议,积极参加《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缔约国大会和工作组会 [2] 中国军队的国际影响力与合作理念 - 中国军队在泛亚太地区的区域合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参会各国创造了地区间交流的平台 [1] - 中国军队卫勤力量积极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愿与各国军队在卫勤经验共鉴、救治技术共享、药物疫苗共用等方面开展更加务实合作 [2] - 中国军队是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军队,中国军队卫勤是践行国际人道主义、促进军事医学发展的坚定力量 [2]
中国医生是“带来希望的白衣天使”(“一带一路”话健康)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7 06:50
医疗队队员与几内亚医生合作完成胸外科手术。 北京安贞医院供图 更多精彩扫码观看 12510公里外,18个月时间里:9188例医学检验,534台主刀手术,177人次危重患者抢救,近80项在当 地首次开展的手术和检验,建成首个病媒生物防制室……这些数字,是中国第30批援几内亚医疗队在为 期1年半的援外工作中,凭借精湛专业技能取得的成果,更是他们肩负中非友谊为当地人民送去的健康 和希望。 如今,中国第31批援几内亚医疗队已接过接力棒,近期完成了几内亚首例AI辅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术,以实际行动续写"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为当地百姓做实事 几内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长期受疟疾、伤寒等传染 病困扰。从1968年至今,累计31批、740余人次的北京援外医疗队员接续驰援,帮助当地提升卫生系统 的韧性和公共卫生能力,缓解医疗资源不足问题。 "报名时我就想好了,'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不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我们根据实际需要提供医疗技 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培训,为当地百姓做实事。"中国第30批援几内亚医疗队(简称"医疗 队")队长、首都医科大学 ...
跨越40年,中国医生一脉“湘情”温暖津巴布韦
新华网· 2025-06-14 13:51
中国援津医疗队40年历程 - 中国湖南省自1985年起向津巴布韦派遣医疗队,40年间累计派出22批、200余人次医疗队员 [1] - 第22批医疗队于2023年3月抵达,在津最大综合性医院帕里雷尼亚图瓦医院开展救治工作 [2] - 医疗队创建了中津远程医学中心等三大培训中心,为当地培养医疗人才 [2] 医疗合作项目成果 -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对口合作项目自2022年启动,已累计救治数千名当地患者 [2] - 针灸治疗显著改善脑瘫患儿行动能力,典型案例中4岁患儿头部控制力提升 [1] - 津卫生部高度评价医疗队贡献,称其加固了两国友谊并使卫生合作成为典范 [3] 医疗队工作环境与精神传承 - 当地医院条件简陋,面临设备短缺、水电供应不足及霍乱疟疾多发等挑战 [2][3] - 医疗队秉持"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湖南精神,持续坚守一线40年 [3] - 队员表示受前辈精神感召,通过专业诊疗能力提升当地医院水平 [1][2]
50年援外接力!第24批中国援马达加斯加医疗队集合启程
新华网· 2025-06-12 17:39
医疗援助项目概况 - 第24批中国援马达加斯加医疗队由24名来自甘肃18家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组成,涵盖13个医学专业 [1] - 医疗队将与8名留任的第23批队员共同执行为期两年的援外医疗任务 [1] - 自1975年以来,甘肃已累计派遣24批719人次的医疗队赴马,累计接诊患者超460万人次,完成手术13万余例 [1] 医疗队成员构成与准备 - 队员包括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梁伟东等具有援外经验的医务人员 [1] -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麻醉手术科主治医师王磊等首次参与援外任务的医务人员已接受系统行前培训 [2] - 第23批留任队员李永升曾五度援非,并开发了《医用马语基础教材》等专业工具 [2] 医疗服务成效与社会影响 - 中国医疗队50年来持续为马达加斯加偏远地区提供先进医疗服务,累计救治数百万当地民众 [2] - 医疗队克服语言、环境、交通等困难,凭借医术和医德获得当地高度评价 [1] - 马达加斯加外交部长公开感谢中国医疗队对该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长期贡献 [2] 医疗队工作目标 - 新一批医疗队计划通过手术救治和日常诊疗持续服务当地患者 [1] - 队员表示将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
第十七批中国援厄立特里亚医疗队助力受援医院腹腔镜技术破百例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03 10:30
人民网开罗6月2日电 (记者沈小晓)在位于红海之滨的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随着第100例腹 腔镜手术的成功完成,这座东非国家的医疗史册翻开了崭新一页。第十七批中国援厄立特里亚医疗队用 365个日夜的坚守,将微创技术的种子播撒在这片热土上,从零起步到百例突破,不仅创造了受援医院 (哈利贝特医院)的技术里程碑,更以"中国速度"和"中国温度"书写了中厄医疗合作的新篇章。 2024年5月,当中国医疗队初抵哈利贝特医院时,腹腔镜手术在这里还是一片空白。"手术室里只有 一台尘封多年的腹腔镜设备,当地医生甚至不敢拆开包装。"医疗队普通外科组董良鹏、赵智力、冯超 杰回忆道。 面对设备短缺、技术断层、观念保守等重重困难,队员们表示,一年内要让腹腔镜技术在这里落地 生根。医疗队采取"三步走"战略:一是硬件升级,协调国内捐赠了穿刺器、钛夹、施夹钳、电凝钩、内 镜下切割闭合器、腹腔镜专用双极电凝钳等腹腔镜器械,为腹腔镜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条件;二是 技术传帮带,通过"理论授课+模拟训练+术中指导"三维培训,为6名当地医生建立完整技术体系;三是 临床破冰,选择胆囊切除、阑尾切除等基础术式突破,再逐步开展直肠癌根治、冗长结肠切除等复 ...
聚焦全球健康,共筑防护网络(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2 06:45
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核心成果 - 审议通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世界卫生组织大流行协定》,旨在全面改革全球大流行监测、防范和应对体系,建立病原体获取和惠益分享系统,提升研发能力并促进技术转让 [4][5][6] - 协定提出建立全球供应链和物流网络、财务协调机制及多学科卫生应急队伍,是继2003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后第二项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协议 [6] - 大会审议约75项议程,预计通过40多项决议,涵盖抗生素耐药性、气候变化等议题 [4] 中国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角色 - 中国联合多国推动"公平之友小组"框架,举办"数智赋能初级卫生保健"主题边会,分享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经验 [8][9] - 中国2024年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位居中高收入国家前列,累计向77国派遣3万余人次医疗队员,新冠期间提供23亿剂次疫苗 [8][9] - 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政策和技术借鉴 [9] 全球卫生治理现状与挑战 - 世卫组织统计显示,新冠疫情导致2019-2021年全球预期寿命下降1.8岁,非传染性疾病成为70岁以下人群主要死因 [10] - "三个十亿"目标部分达成:全民健康覆盖新增4.31亿人,突发卫生事件保护新增6.37亿人,但卫生预算削减威胁大流行应对 [10][11] - 美国启动退出世卫组织程序,2026年1月正式生效,未参与《大流行协定》制定 [10]
国家疾控局有关负责人就《世界卫生组织大流行协定》答记者问
新华网· 2025-05-21 00:15
《世界卫生组织大流行协定》的核心意义 - 《大流行协定》旨在改革全球卫生安全治理体系,提升预防、防范和应对传染病大流行的能力 [2] - 协定提出建立新机制以改善大流行监测、卫生产品研发与分享、生产分配秩序等问题 [2] - 协定通过是多边治理机制的重要成果,体现国际社会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共同承诺 [2] 中国在协定谈判中的角色 - 中国以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推动多边合作并支持世卫组织核心作用 [3] - 在技术议题上提出科学修改意见,推动监测范围聚焦新发/再发传染病并优化信息分享机制 [3] - 联合发展中国家在"公平之友小组"框架内倡导公平获取卫生产品,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3] 解决公平性问题的具体措施 - 研发领域要求缔约国支持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并促进研究合作与成果共享 [4] - 生产和技术转让条款推动技术转移以增强全球卫生产品生产可持续性与地域多样性 [4] - 建立世卫主导的病原体获取和惠益分享系统,促进病原体材料与序列信息的快速共享 [5] - 设立全球供应链和物流网络保障公共卫生产品供应,并建立资金协调机制支持协定实施 [5][6] 协定后续推进计划 - 世卫组织将成立工作组继续谈判第12条附件,成果提交第79届世卫大会审议 [7] - 协定需60国批准后生效,中国承诺推动附件谈判以确保科学性与公平性 [7]
世界卫生大会召开在即 中国代表团介绍参会情况
中国新闻网· 2025-05-18 23:49
全球卫生治理参与 - 中国深入参与全球卫生治理,2024年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1] - 向59个国家和地区派遣援外医疗队员,在13个国家开展"光明行"等义诊 [1] - 与43个国家的48家医院建立对口合作 [1] - 坚定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卫生治理中发挥中心协调作用 [1] - 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多边卫生治理机制,致力于维护发展中国家健康利益 [1] - 不断加大对全球卫生的投入,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世界卫生组织等资金支持 [1] 大流行协定与公共卫生安全 - 中国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发挥领导协调作用 [1] - 做好《国际卫生条例》履约实施和"大流行协定"相关工作 [1] - 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1]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 中国将传统医药融入卫生体系各个层级,推动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融合发展 [2] - 推动中医药"走出去"和传统医学议程,与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开展中医药领域合作 [2] - 中医药已传播到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 [2] 世界卫生大会参与 - 中国代表团将参加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吹风会、圆桌讨论会、边会及各项决议磋商等活动 [2] - 在大会期间主办主题边会,分享中国相关工作的经验做法 [2]
中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推动全球卫生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18 17:40
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 - 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 婴儿死亡率下降到4 0‰ 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4 3/10万 位居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1] - 中国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 [1] 中国参与全球卫生治理 - 过去一年中国向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派遣援外医疗队员1067人次 服务受援国患者超200万人次 [2] - 在13国开展"光明行""爱心行""微笑行"义诊 与43国48家医院建立对口合作 [2] - 中国坚定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卫生治理中发挥中心协调作用 [2]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 中国与40多个国家 地区和国际组织开展中医药领域的深度合作 [3] - 推动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3] - 支持世卫组织将传统医学章节首次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 [3] 疾控体系改革与国际合作 - 中国积极推进疾控体系改革 在健全疾控网络 创新协同联动机制 提升核心能力等方面取得成效 [4] - 中国建设性参与"大流行协定"谈判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4] 世界卫生大会参与计划 - 中国代表团将在大会期间主办"数智赋能初级卫生保健""传统医药""精神卫生"三个主题边会 [4] - 中国将积极参与世卫大会各技术议题磋商 参加成员国吹风会 圆桌讨论会等活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