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icon
搜索文档
诊疗超1.8万人次,南通援外医疗队回国总结会举行
扬子晚报网· 2025-11-14 11:07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钱益与当地医生共同为一名肝脏肿瘤患者切除手术。手术中,钱益医生一边仔细分离肝门部的血管和胆管,一边向 当地医生讲解着这些操作的技术要领。在他看来,援外的意义不止是救治当地居民,更要给当地引入相关医疗技术和理念,对当地医生做好"传帮带",留 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周雯婷是援马耳他医疗队的翻译,援外期间她不仅充当语言交流的桥梁,也以自身行动传播医疗。"马耳他是典型 的地中海气候,当地居民得风湿关节炎的较多。一方面传播中医疗法,一方面进行心理疏导。"周雯婷告诉记者,得益于此前在国内的专业医疗培训,每 次义诊期间,她都亲自上阵,教授当地居民练习八段锦。 援外期间,医疗队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在当地开展各项工作,通过临床技术赋能、人才培养、义诊巡诊等多元化举措, 成功推动医疗援助工作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人才培育、留下技术火种,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通过手术演示、理论授课等方式,开 展培训48次,带教350余人,为当地医疗事业长远发展注入南通基因。 扬子晚报网讯(记者朱亚运通讯员桑颖颖)11月13日下 ...
加蓬卫生部:中国医疗队为当地患者带来健康
新华社· 2025-11-13 08:49
自1977年以来,中国天津市已先后向加蓬派出27批医疗队,共计600余人次,深入加蓬多个地区开展诊 疗服务,赢得广泛赞誉。 新华社布拉柴维尔11月12日电(记者郑扬子)利伯维尔消息:加蓬卫生部秘书长阿兰·夏尔·罗坦博11日 表示,多年来,一批批中国援加医疗队员无私奉献,用精湛医术为当地患者带来了健康。 责编:李磊、卢思宇 罗坦博在中国驻加蓬使馆举办的第26批和第27批援加蓬医疗队迎送招待会上致辞说,中国医疗队员多年 来向本地医护人员传授新知,以实际行动让两国合作基石更加坚固,让两国人民的心贴得更近。期待新 一批医疗队员接续努力,为加中友好情谊和务实合作再添活力。 中国驻加蓬使馆参赞王翠致辞说,医疗卫生合作是中加友谊的重要支柱,第26批医疗队扎根基层医院并 广泛开展义诊巡诊,足迹走遍加蓬九省,向当地病患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深受加政府和民众好评。她鼓 励第27批医疗队员传承发扬中国医疗队精神,不断深化中加医疗卫生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 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
中国(安徽)第十三批援南苏丹医疗队成功实施高难度盆腔手术
商务部网站· 2025-11-08 00:11
手术核心成就 - 中国援南苏丹医疗队在南苏丹朱巴教学医院成功为一名30岁女性患者实施高难度四级手术,具体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切除加盆腔重度粘连松解术 [1] - 手术在医疗资源匮乏、条件简陋的困难环境下完成,展现了医疗团队的精湛技术和紧密协作 [1] - 患者术后各项体征正常,恢复良好,成功解除了病痛 [1][2] 手术过程与挑战 - 患者因长期腹痛就诊,检查发现盆腔内存在巨大包块,活动度差、触痛明显,初步判断为重度盆腔粘连,手术风险极高 [1] - 医疗队在缺乏腹腔镜和复杂麻醉监测设备的条件下,选择在腰麻下实施剖腹探查术,以安全可控为原则 [1] - 术中发现患者盆腔粘连严重,呈冰冻骨盆状态,囊肿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解剖结构模糊,分离难度极大 [1] - 医疗团队逐步还原解剖层次,完整剥离囊肿,并有效控制术中渗血,最终成功完成病灶切除 [1] - 在感染防控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医疗队仍坚持制定严格的防感染措施,密切监测患者恢复情况 [1] 团队合作与影响 - 手术由医疗队妇产科医生管春风、麻醉师王家友、手术室护士马标与朱巴教学医院医务人员共同完成,双方配合默契,沟通顺畅 [2] - 朱巴教学医院院方对中方团队的专业精神和无私奉献表示高度赞赏 [2] - 此次手术的成功为中南两国医疗合作写下生动注脚,彰显了中国医疗队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所贡献的力量 [2]
中国在非洲疾控中心启动实验室技术海外培训班
新华社· 2025-11-03 22:28
合作项目概述 - 中国疾控中心在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主办实验室技术海外培训班 [1] - 培训班由非洲疾控中心协办,持续3周 [2] - 来自16个非洲国家的30名学员参加 [1] 培训内容与目标 - 培训内容覆盖病毒 细菌 寄生虫 HIV检测 高通量测序 生物信息学 耐药监测等关键领域 [2] - 旨在提升学员技能,为非洲大陆培养未来公共卫生领域的领军人物 [1] - 通过对非方学员开展系统化理论和实操培训,为中国援建的实验室储备相关人才 [2] 中非合作背景 - 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大楼已顺利投入使用 [1] - 中国将继续提供技术援助,派遣公共卫生专家前往非洲疾控中心 [1] - 非洲疾控中心主任表示培训课程为非洲地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开启新篇章 [1]
第二十二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
新华社· 2025-11-01 19:25
大会概况 - 第二十二届世界中医药大会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为期两天 [1] - 大会主题为“全球视野下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科技创新” [1] - 大会吸引了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名代表参会 [1] - 大会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澳大利亚中医药慈善基金会承办 [2] 行业意义与高层表态 - 中医药被定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也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1] - 中医药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已成为中国与国际社会交流合作的重要领域 [1] - 中国秉持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协同发展的理念,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夯实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的根基 [1] - 中医药不仅是医学体系,更是文化瑰宝、哲学框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虽源自中国,但属于全人类 [1] 具体合作举措 - 大会期间举行了“中医临床研究国际合作中心”的授牌仪式 [1] - 大会期间举行了“中华老字号中医药海外文化中心(澳大利亚)”的授牌仪式 [1]
从“木棍支架”到“中国制造” ——跨越两代的中非医疗情缘
扬子晚报网· 2025-10-30 20:30
中国援外医疗发展历程 -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首批援外医疗队于1999年6月1日抵达桑给巴尔执行任务[6] - 2017年6月,该医院再次派出医疗团队远赴圭亚那执行援外任务[7] - 2025年9月15日,以该院为主组成的中国(江苏)第35批援桑医疗队启程,执行为期一年的援非使命[8] 医疗设备与技术演进 - 2000年援非初期,当地医疗设施极其匮乏,手术需借助粗糙木棍支撑简易喉镜,缺乏常用麻醉药和基本氧气供应[3] - 25年后,桑给巴尔医疗机构在中国捐赠下,麻醉机、监护仪、腹腔镜、耳鼻内窥镜、电子可视喉镜等先进中国制造设备已成为手术室标配[5] - 医疗设备实现从无到有的质变,构筑起完整的现代化手术保障体系[5] 医疗合作成果与影响 - 中国援外医务人员通过精湛技术和无私奉献,成为中非友谊的桥梁,滋养中国与受援国人民的深厚情谊[8] - 手术台上的中国品牌设备是中非医疗合作最生动具体的见证,体现了中国医疗产业发展的成果[5] - 援外医疗坚守救死扶伤的初心使命,生动诠释着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深刻内涵[8]
“迎难而上,是军医组的光荣传统”
人民日报· 2025-10-22 06:20
中国援塞军事医学合作项目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2016年起向塞拉利昂派遣多批军事医学专家组,提供医疗健康服务,累计救治患者超过1.13万人次 [12] - 专家组在应对猴痘、埃博拉等疫情以及改善当地基础医疗条件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并获得塞拉利昂总统的高度评价,认为其贡献见证并促进了两国传统友谊与合作共赢 [12] - 合作模式包括直接医疗救治、疫情防控、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旨在帮助塞拉利昂建立长效的医疗发展体系 [17][18] 疫情防控与紧急响应 - 2025年1月塞拉利昂出现猴痘疫情,第八批军事医学专家组紧急启程支援,迅速投入患者救治、病毒检测和疫情防控第一线 [12] - 专家组帮助第三十四军医院建立科学规范的防控体系,并首次引入功能基因组学技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升了诊疗效率 [13] - 在疫情高峰期,专家组每天最多接诊超100人次,累计门诊1330人次,收治危重患者81人次,为有效控制疫情做出重要贡献 [13] - 专家组继承了2014年抗击埃博拉疫情时中国援助的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车等设施所代表的迎难而上的传统 [14] 基层医疗服务与义诊活动 - 自2025年3月起,专家组每月前往首都弗里敦周边偏远地区开展一次义诊,例如前往300多公里外的索科亚村需耗时8个多小时 [15] - 在一次索科亚村义诊中,专家组为约120名村民提供免费问诊、配药和健康咨询,获得当地酋长的高度赞誉 [15] - 面对当地医院医疗设备严重匮乏(如两家主要医院均无透析机)的情况,专家组利用现有资源坚持救治,例如通过显微镜肉眼计数完成血常规检查 [15][16] - 专家组通过先进设备(如超声机)和从中国带来的药物治疗当地患者,成功诊断并治愈了多家本地医院未能确诊的严重病例 [16] 医学教育与能力建设 - 2025年5月启动的中塞联合医学教育赋能项目是两军首次面向塞全国开展的系统性医疗培训,吸引了全国医务人员踊跃报名 [17] - 项目由感染病学国际知名专家领衔的25人专业团队支持,编写了5本专门教材赠予塞方,并通过远程与现场结合方式授课 [17] - 培训内容针对结核病、肝炎、疟疾等塞拉利昂常见病防治,旨在培养本土医疗力量,促进两国医务人员交流 [17][18] - 项目为塞拉利昂各地医务人员提供了平等的参与机会,有助于其建立自身的“免疫系统”和“造血能力” [18] 医疗体系与基础设施支持 - 专家组协助第三十四军医院进行改造,捐赠先进设备并协助研发电子病历系统,在医院空间布局、科室设置和重症救治能力提升等方面提供专业意见 [18] - 塞方认为合作不仅带来了设备,更重要的是帮助建立了长效发展体系 [18]
中国援塞拉利昂军事医学专家组—— “迎难而上,是军医组的光荣传统”
人民日报· 2025-10-22 05:56
医疗合作规模与历史 - 自2016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派出多批军事医学专家组赴塞拉利昂提供医疗服务 [1] - 累计救治患者超过1.13万人次 [1] - 中国在2014年埃博拉疫情期间援助的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车至今仍被塞方保留,作为两国友谊的见证 [3] 猴痘疫情应对 - 第八批军事医学专家组于今年1月紧急驰援塞拉利昂,应对猴痘疫情 [1] - 疫情高峰期每日新发病例上百个,军医组最多时每天接诊超100人次 [2] - 军医组累计完成门诊1330人次,收治危重患者81人次 [2] - 军医组首次引入功能基因组学技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升了诊疗效率 [2] - 协助医院建立科学规范的防控体系,包括划定清洁区、污染区,设置人员通道等 [2] 基层医疗服务拓展 - 从今年3月起,军医组每月前往首都周边地区开展一次义诊 [4] - 前往偏远村落索科亚村单程需8个多小时,涉及乘船、火车和越野车 [4] - 在一次义诊中为约120名村民提供免费问诊、配药和健康咨询 [4] 医疗资源与能力建设 - 当地主要医院如第三十四军医院和康纳特医院缺乏医疗抢救设备,连透析机都没有 [5] - 军医组在设备故障时采用人工方式(如显微镜下肉眼计数血涂片)坚持诊疗 [5] - 协助第三十四军医院进行改造,捐赠先进设备并协助研发电子病历系统 [7] - 在医院空间布局、科室设置、重症救治能力提升等方面提供专业意见 [7] 医学教育与培训 - 今年5月启动中塞联合医学教育赋能项目,首次面向塞全国开展系统性医疗培训 [6] - 项目由25人专业团队支持,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担任首席专家 [6] - 军医组专门编写了5本教材赠予塞方 [6] - 培训内容涵盖结核病、肝炎、疟疾等常见病防治 [6] - 培训对象包括塞军医疗官员和地方医院医务人员,课堂座无虚席 [7]
构建国际医学合作的“防城港渠道”
广西日报· 2025-10-14 09:40
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进展 - 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医药制造产业园建设快速推进,道路、标准厂房及配套建设如火如荼 [1] - 试验区自2019年6月设立以来,6年间聚焦医学、医疗、医药三大领域,深化与上合组织、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合作 [1] - 国际医学合作的防城港渠道逐步形成 [1] 国际合作与平台建设 - 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阿布萨黑科技产业园、巴基斯坦拉沙卡伊特别经济区等3个国外园区签订合作备忘录 [2] - 出访白俄罗斯并签订相互合作备忘录,与巨石中白工业园达成合作意向 [2] - 成功举办10余次国际性医学论坛,包括2025年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发布《防城港宣言》等文件 [3] - 累计派出209批次出访团组赴28个国家交流,与11个国际友城合作,中国—东盟系列培训班为近千名域外卫生人员赋能 [3] - 通过中国—东盟区域医药(交易)集采平台、中国—东盟医学装备产业联盟等平台助力企业产品出海 [3] 跨境医药交易与市场拓展 - 中国—东盟区域医药交易(集采)平台于2024年1月启动,是国内首个跨境区域医药交易平台 [4] - 平台已收录781种药品、1652类医用耗材和设备信息,吸引114家中国头部医药企业和10家国外采购商进驻 [4] - 平台完成首单跨境线上交易,形成申请注册至结算配送的闭环全流程 [4] - 助力西安大医肿瘤治疗产品获乌兹别克斯坦4台订单,金额近2亿元 [4] - 在越南河内设立宣传点,已帮助国内16家企业的53个医疗器械产品完成越南市场注册并上市 [4] 金融支持与产业生态 - 推动设立首只由自治区产业引导基金参与、区市两级共建的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总规模5亿元,累计实缴2亿元 [5] - 新加坡大华银行累计注资275万美元 [5] - 国家级食品安全与营养创新平台、广西生物活性分子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平台相继成立 [5] - 医疗器械产品数量从2019年的3个增至165个,医疗器械企业达37家,位列广西第四 [5] 招商引资与项目签约 - 东博会期间签约优必选医疗机器人产业项目、广州壹加细胞治疗产业化项目 [2] - 与越南明兴-Sikico工业股份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 [2]
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和音)
人民日报· 2025-09-27 10:42
全球合作与多边治理 - 国际社会需联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世界正处在新的十字路口[1] -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加强有效的多边主义 重新拥抱全世界大团结[2] - 中国强调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 为各国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之路指明方向[4] 全球抗疫合作 - 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2.2亿例 死亡病例超过460万例[3] - 中国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物资援助[3] - 中国已提供近12亿剂新冠疫苗和原液 今年将努力提供20亿剂疫苗[3] 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 - 世界经济正走出深度衰退困境 但各国经济复苏表现分化[4] - 南北发展差距面临扩大甚至固化风险[4] - 中国倡导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4] 中国角色与贡献 - 中国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大动力[4] - 中国持续扩大开放为世界各国提供重要发展机遇[4] - 中国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为人类共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