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后美国时代
icon
搜索文档
一场关税战,打出了一个“后美国时代”,中国式破局让美吃了大亏
搜狐财经· 2025-05-13 19:30
贸易战对美国的影响 - 关税政策短期内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但长期削弱财政根基因高关税抑制国际贸易规模导致税基萎缩[3] - 美国制造业回流目标未能实现因中美制造业成本差异达5-10倍关税无法抵消差距反而推高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成本[3] - 关税政策引发美国股市债市剧烈波动若持续可能触发全球资本流动失控威胁脆弱的世界经济[3] - 加征关税推高全球通胀压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全球贸易量下降0.2%美国核心PCE指数上升0.85%-1.2%[3] - 美国国内低收入家庭年支出大幅增加通胀压力引发大量示威活动加剧内部经济失衡[3] 中国的应对策略与成效 - 中国实施精准反制措施在农业领域对美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加征关税直击共和党农业州核心利益[5] - 在技术领域限制稀土出口影响美国军工产业链华为5G专利诉讼迫使高通等企业支付更高授权费形成不对称威慑[5] - 积极扩大内需加大对东盟农产品进口对冲出口下滑风险平衡反制与民生需求[5] - 2023-2024年中美贸易额逆势增长超8%反映全球化时代贸易关系复杂性和中国经济强大韧性[5] - 中国对美出口中约30%为美企在华生产产品关税成本由美国企业分摊[5] - 中国制造业规模效应难以替代越南等新兴市场对美出口中60%的中间产品仍依赖中国[5] - 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商品高度依赖转从其他国家进口必然导致物价上涨促使美国政府暂缓部分关税[5] 全球产业链重塑与中国地位 - 美国单边主义行为加速全球产业链向分散化区域化方向发展[6] - 中国凭借完善基础设施高效政府服务庞大工业配套体系和丰富人力资源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不可替代地位[6] - 中国通过国产替代清单集中资源突破关键技术短板推动国内半导体企业研发投入大幅增长华为鸿蒙系统装机量突破3亿台[8] - 深化与非美国家科技合作参与东盟数字经济建设联合欧盟研发6G以技术多边主义稀释美国制裁效力[8] - 推动构建更加公平互利的国际经贸和科技合作体系[8] 贸易战根源与本质 - 中美经贸合作本质是互利共赢贸易顺差是两国经济结构差异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作用结果[8] - 美国长期限制高科技产品对华输出不合理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是其贸易逆差根源[8] - 美国霸凌行为损害中国和其他贸易伙伴利益加速自身国际影响力衰落[8]
中国制造要“打开限制”
经济网· 2025-04-30 10:21
后美国时代的中国工业化挑战与机遇 核心观点 - 美国政策转向导致全球工业化格局变化,中国需关注国家安全和工业化安全 [2] - 中国工业化面临三大"甜蜜的苦恼":市场发展滞后、重复性内卷竞争、技术赶超而非引领 [2][3][4] - 提出扩大内需、有序出海、逆周期调节、技术前瞻布局四大解决方案 [5][6] 市场发展滞后问题 - 工业能力与本土消费能力不匹配,摩托车行业典型案例: - 高端摩托车技术成熟(如长城8缸发动机车型售价22-29万元)但受13年强制报废和100+城市"禁摩"政策限制销量 [2][3] - 2024年国内高端摩托车市场出现"有技术、有产能、无市场"现象 [3] - 企业被迫无序出海导致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利润压缩 [3] 重复性内卷竞争问题 - 新能源汽车行业表现突出: - 2024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达新车总销量40%,但多数企业未盈利 [3] - 存在低价抢市、虚假宣传等无序竞争行为,威胁行业长期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 [3] - 根源在于地方政府税收导向下的"重投资、轻消费"机制 [4] 技术引领能力不足问题 - 人工智能领域论文和专利数量领先但仍处赶超态势,ChatGPT等突破性创新未首发于中国 [4] - 工业化规模全球领先但芯片、AI等关键领域仍需技术突破 [4] 解决方案建议 **扩大内需** - 商务部正研究调整摩托车强制报废标准,考虑技术发展/安全/环保/消费需求等因素 [5] - 需消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制度障碍(如"禁摩令") [5] **有序出海** - 企业应注重与东道国产能合作,避免低价竞争导致行业利润下滑和东道国"消化不良" [5] **逆周期调节** - 建议对成熟产业(如钢铁/电解铝/水泥)实施市场化产能置换机制,控制新增产能 [5] **技术前瞻布局** - 需持续投资萌芽期技术(如AI新细分领域),警惕专家"一票否决"潜在突破方向 [6] - 中国庞大人口基数为新技术商业化提供独特市场优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