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

搜索文档
第十八届香港青少年军事夏令营暨第十二届香港大学生军事生活体验营圆满结业
新华社· 2025-08-10 17:22
香港青少年军事夏令营、香港大学生军事生活体验营分别于2005年、2011年推出首届活动,由驻香港部 队与香港特区政府、群力资源中心、香港青少年军总会等联合主办。迄今已有8500余名香港青少年参 加。他们通过军营锻炼,加深了对祖国国情和国防知识的学习了解,深化了对人民军队基本情况和优良 传统的理解认识,进一步厚植了家国情怀,强化了国防观念,锤炼了过硬本领。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28年来,在履行好防务职责的同时,始终注重与香港社会各界加强沟通和交 流,积极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香港中小学生升国旗仪式培训、军事夏令营和军事生活体验营等爱国主 义和国防教育活动,常态组织香港市民参观驻香港部队"梦起东方——中国梦·强军梦·香江卫士"主题展 览,持续凝聚建设美好香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正能量。 新华社香港8月10日电 第十八届香港青少年军事夏令营暨第十二届香港大学生军事生活体验营闭营典礼 10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新围军营举行。来自香港190余所中学和高校的约500名学员回顾总结 为期10天的训练学习生活,展示香港青少年的精神风貌。 闭营典礼上,首先举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各方代表分别致辞后,嘉宾为学员代表颁发结业 ...
《我们的陆地和海洋》丛书首发
中国新闻网· 2025-07-31 07:05
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主题展活动 - 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举办了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主题展,集中展示该领域精品出版物 [1] - 主题展现场举办了《我们的陆地和海洋》丛书新书发布会、《中国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知识分享会、《生态第一课·写给青少年的绿水青山》知识问答3场活动 [1] 《我们的陆地和海洋》丛书 - 中国地图出版社与海洋出版社联合策划出版《我们的陆地和海洋》丛书,共4册,分别针对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不同年龄段 [4] - 丛书内容涵盖国家版图、海洋权益、陆海自然环境、行政区划、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4] - 丛书打破传统科普图书套路,将版图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教育融为一体 [4] 大熊猫国家公园知识分享 -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森林覆盖率达96.15%,拥有3700余种珍稀野生动植物 [5] - 该区域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为A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 [5] - 分享会介绍了大熊猫、川金丝猴、四川羚牛的生活日常及巡护员工作内容 [5] 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 - 《生态第一课·写给青少年的绿水青山》活动以"走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海,认识我们的绿色家园"为主题 [6] - 活动介绍了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海八大自然资源要素的有趣知识 [6] - 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及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6]
老兵张勇卖房创业,栽下30多万株树苗、播撒红色种子—— 在千万人心中筑起“大金山”
南京日报· 2025-07-22 07:34
国防教育行业发展 - 大金山国防园是全国首个民营县级国防教育基地,由退役军人张勇创立于1991年 [3] - 园区通过沉浸式体验和实物展示打造国防教育新模式,包括退役坦克、火炮等军事装备展示以及2.5公里"长征路"微缩场景 [1][4][5] - 园区创新性地将历史遗迹与新建展馆结合,形成强烈对比的教育效果,如保留日军碉堡残骸与新建抗战文化纪念墙 [5] - 35年间累计接待参观者超过300万人次,成为全国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5][7] 公司运营与扩张 - 创始人张勇为园区建设变卖6间祖屋和唯一住房,累计投入超过380万元(180万元建设雷锋文化馆+200多万元修路) [3][4][7] - 园区基础设施包括36公里盘山路、30多万株树苗、水上训练场等,形成完整教育体系 [5][6] - 公司采用"退役军人优先"用人政策,团队中退役军人及家属占比长期超60% [6] - 公司业务已扩展至国防教育、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领域,并建立"退役军人创业一条街"和"老班长"创业联盟 [6] 社会影响力与荣誉 - 园区获评5项国家级教育基地称号,包括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 [7] - 公司积极开展公益事业,累计捐资70多万元援建希望小学,资助132名贫困学生 [6][7] - 通过草莓种植基地等产业带动当地50多人就业,投资200多万元为山村修路 [7] - 创始人张勇获得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1][7]
南京人防工程22处多功能空间成市民消暑“心头好”
南京日报· 2025-07-10 11:10
人防工程多功能化转型 - 南京22处人防工程纳凉点自7月2日开放后成为集消暑、教育、文化、娱乐、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民生服务平台 [1] - 狮子山人防工程纳凉点设有互动体验区(跳舞机)、健身角(跑步机、动感单车)、阅读区及国防教育专柜,半小时内吸引近100人 [2] - 雨花山人防工程纳凉点新增便民服务点(理发、修鞋)、义诊小站及免费防暑药箱,呈现"市井风情" [2] 设施升级与用户体验优化 - 雨花山人防工程改造照明系统并安装通风设备,空气净化系统显示空气质量为"优良" [3] - 北极岩纳凉点结合国防科普与南京地标文化展示,吸引游客并免费提供《南京旅游指南》 [4] - 菠萝山人防工程提供免费饮水、书籍、无线网络,网速快且开放时间覆盖整个夏季 [5] 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 煦康苑人防工程为居民节省空调费用(家庭日均电费20元),同时提供儿童社交空间 [5] - 北极岩纳凉点设立"爱心驿站"为外卖员等户外劳动者免费提供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物资 [5] - 市国动办通过"我的南京"App发布纳凉点地图,便利市民及游客查询 [6] 服务创新与社区联动 - 栖霞区银矿地质社区联合高校及养老服务站,将健康服务引入人防工程纳凉点 [6] - 志愿服务队在人流量大区域提供引导与高温应急服务,拓展服务群体覆盖范围 [6]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河山之铭——追忆中原抗战丨红色单拐的抗战记忆
河南日报· 2025-07-07 07:30
抗战历史与红色旅游发展 - 单拐村作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曾驻扎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等首脑机关,邓小平、宋任穷、杨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指挥战斗 [2] - 清丰县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设有6个展馆、40余处旧址旧居,包括抗战史实展馆、兵工史迹纪念馆等,并配套国防教育园和抗战文化广场,全面展示抗战历史 [3] - 纪念馆通过修复历史建筑、陈列革命文物及数字化沉浸式展示还原抗战历史,年接待参观者超百万人次,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 [4] 红色资源产业化运营 - 单拐村围绕红色体验、红色文创、红色游乐场三大板块,建设"红色单拐·童年部落"游乐场、地道遗址体验馆等项目,动员村民以资金入股方式参与产业发展 [5] - 引入极限运动基地、飞行营地、越野场地等新兴文旅业态,2023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5] - 清丰县利用单拐革命旧址开展新兵红色教育"役前第一课"、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打造"红色精品退役军人服务站",强化红色教育功能 [5]
首次!首次!首次!
中国基金报· 2025-07-03 10:45
山东舰航母编队访问香港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抵达香港,开启为期5天的访问活动 [2] - 山东舰、延安舰、湛江舰首次抵达香港 [2] - 山东舰和3艘属舰组成纵队队形,在香港特区政府船队、驻香港部队舰艇和直升机伴航伴飞下抵达维港 [4] 编队抵达仪式 - 山东舰飞行甲板上舰载战斗机、直升机列阵,700余名海军官兵身着白色军装列队排出"国安家好"4个字 [6] - 特区政府消防船用"水门礼"欢迎编队 [8] - 特区政府伴飞直升机全程现场直播编队进港实况,民众隔海向来访官兵挥手致意 [10] 舰艇锚泊与开放安排 - 山东舰、延安舰在维港西锚地锚泊,运城舰、湛江舰停靠在昂船洲军营码头 [12] - 山东舰、延安舰、湛江舰均为首次到访香港 [13] - 7月4日至6日山东舰在维多利亚港西锚地,湛江舰、运城舰在昂船洲军营码头面向青少年学生、香港民众等群体开放 [18] 互动交流活动 - 开放期间将开展军事体验、训练展示、国防知识讲座等互动交流活动 [18] - 香港市民将有机会近距离感受新时代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成就 [18]
室内25℃! 6处防空洞纳凉点7月1日起升级开放
杭州日报· 2025-07-01 10:35
纳凉点开放情况 - 杭州市国动办启动第23个"让洞于民 避暑纳凉"活动 全市6处防空洞纳凉点同步开放 总面积达3750平方米 较去年增加1500余平方米 [2] - 四牌楼纳凉点为杭州开放面积最大 人气最旺的防空洞纳凉点 可容纳300人 室内温度25℃ 较户外37℃显著降低 [2] 设施与服务升级 - 纳凉点配备实时温湿度监测 免费桶装水 满格Wi-Fi IPTV国防教育片播放及共享书屋 [3] - 四牌楼纳凉点升级为8大区块 包括国防动员体验馆 烽火影院 烽火球场等 新增电影院 暖色调灯光 吊扇替换电扇 [3][4] - 设置激光打靶项目 市民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预约体验 [4] 主题活动与教育功能 - 举办"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专题图片展" 展出200余幅抗战历史图片 结合避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3] - 国防动员体验馆通过"天问"航天展区 "工人路旅社"历史场景复原及地下通信站等沉浸式装置 创新国防教育形式 [4] 运营信息 - 活动持续至8月31日 每日开放时间8:30-17:30 市民可通过"杭州国防动员"微信公众号获取服务信息 [5]
军地校协同聚力 大中小共学共研共促国防教育
央视网· 2025-06-30 11:57
军地校共学强军思想座谈会 - 活动由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天津市第一中学等大中小学与驻津部队共同举办,旨在搭建军地校共研国防教育平台 [1] - 活动得到天津市教委、西青区武装部、津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多部门指导支持 [1] - 探索形成小中大国防教育"一体四阶贯通式"特点,实现军队、地方和学校优势互补 [1] 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成果 - 驻津部队军官从军队历史传承、新时代使命任务、军事科技发展等角度深入解读强军思想 [2] - 强调强军思想应融入青少年教育,在年轻一代心中种下爱国强军种子 [2] - 中德大学建成天津市唯一市级国防动员宣教基地,2019年至今累计接待参观逾6万人次 [2] 国防教育实践创新 - 中德大学构建"一基地两基础三力量"国防教育体系:建强宣教基地、夯实军事课程基础、用好民兵/退役军人/学生社团三支力量 [2] - 天津一中通过军事训练、国防知识竞赛等活动有效激发学生国防意识 [2] - 会议提出大中小一体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学段衔接和实践场景问题 [2] 军地校合作倡议 - 三方共同发出倡议书,呼吁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和创新国防教育形式 [3] - 倡议国防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提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3] - 活动为新时代国防教育工作开辟新思路,强化军地校协同育人机制 [3]
乌蒙山下有个“老兵讲堂”
人民网· 2025-06-26 09:21
国防教育开展情况 -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通过"老兵讲堂"开展国防教育宣讲活动 邀请退役军人邵俊等优秀老兵进校园讲述戍边守防故事 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1] - 活动采用分层授课体系 针对党政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不同群体精准适配教育内容 并利用红军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增强教育实效性 [2] - 通过区融媒体中心直播矩阵打造"云课堂" 构建"实景+体验+网络"立体教学模式 实现国防教育广泛覆盖 [2] 活动成效 - 2023年以来已开展50余场宣讲 覆盖学校、社区及党政机关 四年级学生卢思彤等参与者对"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产生深刻理解 [1][2] - 退役军人邵俊等宣讲者通过照片故事和亲身经历 使国防教育潜移默化影响受众 课后反馈显示教育效果显著 [1] - 活动获得干部职工和群众广泛好评 老兵群体表示"脱下军装依然是祖国哨兵" 体现教育对军民融合的促进作用 [2] 组织机制 - 由区人武部联合教育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开办 采用定期开讲与巡回宣讲结合方式推动全民国防教育 [1] - 建立"老兵讲堂"常态化运行机制 通过优秀退役老兵进校园、企业、社区等多渠道扩大教育覆盖面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