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搜索文档
探索提升路径,拓展国际传播——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双高”计划项目闭门研讨会成功举办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1-05 14:34
10月31日,"政策类金融期刊影响力提升路径分析 "闭门研讨会在清华大 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成功举办, 本次研讨会由《清华金融评论》编辑部主 办。 研讨会是" 政策类金融期刊影响力提升路径分析 "课题的重要组成部 分,课题得到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双高计划"的支持 。 研讨会邀请到了 来自期刊协会、出版社、中国知网及多位期刊代表,围绕课题内容及期刊 行业发展热点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本次活动由北京清控金媒金融评论 事业部总经理白雪主持。 主办方致辞 1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清华金融评论》执行主编张伟代表主办方致辞。 张伟表示,在我国最新提出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期刊作为文化传承与知识传播的关键载体,其 高质量发展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清华大学"双高计划"课题项目支持下,《清华金融评论》持续探索政策类期 刊评价体系创新,助力期刊明确发展定位,拓展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为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当前亟需构建全媒体 传播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我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此外,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期 ...
杜占元: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9-27 10:42
国际传播的战略目标与任务 - 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的战略目标是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2] - 重要任务包括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3] - 具体要求是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3] 中国外文局的角色与举措 - 公司是一个综合性专业国际传播机构,成立70多年来用几十种语言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1] - 公司将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 [1] - 公司以对外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各项工作,发挥多语种、多渠道、多平台、多业态优势 [7] 传播内容与叙事重点 - 传播内容需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壮丽画卷,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和新时代中国人民的故事 [4] - 需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视角提供学理支撑 [5] - 要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 [6] 传播策略与体系建设 - 公司致力于创新对外话语,在对外话语研究、构建、翻译、传播等方面加强研究,推出“中国关键词”等话语创新成果 [8] - 公司将实施国际传播研究“十百千万”工程,加强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理论研究,并构建覆盖全球的合作研究网络 [9] - 传播策略强调分众化、差异化、精准化传播,加快媒体深度融合,打造多语种多平台多媒体国际传播综合体系 [7][10] 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 - 公司着力加强高质量文化传播产品供给,打造“读懂中国”、“大中华文库”等系列对外出版精品工程 [9] - 通过深化国际合作,用好中国主题图书海外编辑部,推动中国主题图书在海外本土落地 [9] - 公司打造高端对话交流平台,加强与国外政商学界和青少年群体交流,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9]
广电总局:我国广电视听节目年海外营收总额超630亿美元
央视新闻· 2025-09-25 15:37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成果 - 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显著加强,通过生动视听内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1] - 《山海情》《我的阿勒泰》等作品成功在海外传播,中国微短剧在全球“圈粉”并刮起“中国风” [1] - 追看中国剧集和节目已成为世界多国和地区的新风尚 [1] 出口规模与平台覆盖 - “十四五”期间广电视听节目和服务出口规模增长超过40% [1] - 行业视听平台国际版已触达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 [1] - 行业年海外营收总额超过630亿美元 [1] 微短剧应用发展 - 已有超过300款中国微短剧应用在境外平台上线上 [1] 国际内容引进与交流 - “十四五”期间每年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视听作品在中国播出 [1] - 纪录片《罗马巨匠》、电视剧《贝茨先生诉邮局》等引进作品受到广泛关注 [1] - 近期一批反法西斯题材国外作品集中播出,展现全球对和平与正义的共同期待 [1] - 行业与91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1]
“AI转型,共赴新程” ——2025中欧创新传媒班顺利举办
华夏时报· 2025-06-11 10:53
人工智能对媒体行业的影响 - 人工智能以指数级速度重塑商业逻辑与传媒生态,带来颠覆性挑战和新的机遇 [1] - 算法驱动的内容生产和组织管理范式革新,要求媒体管理者构建前瞻视野与实战能力 [1] - AI工具的普及对传统记者专业能力构成冲击,传媒人需从"专家"转向"杂家" [8] 中欧创新传媒班概况 -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新传媒班聚焦"AI驱动下的商业革新与管理新范式",50余位媒体高管参与 [3] - 课程始于2014年,已举办七届,累计培养近300位资深媒体人 [3] - 课程设置三维体系:科技洞察-场景应用-管理变革,助力构建"创新共同体" [10]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 - 生成式AI推动企业进入"人"与"AI"共生共智时代,AI具备学习决策和协作能力 [13] - AI带来组织结构、商业模式、企业文化的系统性重构,而非渐进式优化 [13] - 企业需兼顾"现状视角"与"未来视角",以AI为核心重塑业务模式 [14] 企业AI应用实践 - 璞康科技案例展示AI转型路径:从员工自发探索到企业高层支持 [14] - 企业AI落地六维方法论:组织架构、实施策略、绩效考核、文化建设等 [17] - 无忧传媒通过洞察用户情绪和平台算法打造爆款内容 [19] 领导力与组织变革 - AI时代管理者分为四类:被动应变者、消极躺平者、主动调整者、顺势推展者 [16] - 引入AI角色扮演训练系统,培养冲突管理与协作能力 [16] - 只有将AI视为队友而非工具,才能在新时代开创新局 [16] 国际传播与媒体责任 - 全球格局变化考验中国媒体的判断力和传播力,需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5] - 媒体应担负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立场的责任 [5] - 中欧与200多家中外主流媒体合作,将中欧之声传播至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