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我的阿勒泰》
icon
搜索文档
文艺为桥,助推中阿文明互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5 09:20
本报电(曹于茵、黄敬惟)日前,"丝路共融·视界同行——阿拉伯专家走进中国文艺家之家互鉴分享 会"在北京的中国文艺家之家举办。来自埃及、约旦的知名汉学家与中国青年创作者代表及现场嘉宾齐 聚一堂,围绕文明互鉴和文艺交流进行专题讲座、话题互动,共话中阿文明交流。 在文明对话的进程中,学术交流和经典译介发挥着重要作用。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主任哈赛宁· 法赫米分享了他翻译莫言《红高粱家族》的心得,并介绍许多中国文学作品在阿拉伯地区引起的热烈反 响。他表示,翻译正如一场跨越文明的摆渡,可以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交融。 电视剧《三体》视觉导演陆贝珂在分享中表示,《三体》的故事关乎全人类文明的抉择与坚守,在视觉 创作中,团队在尊重科学规律的同时融入东方意境,也吸收多元文化元素,让作品既保有独特性,又能 被国际观众理解和喜爱。他举例,《三体》中的"古筝行动"因展现跨国合作而受到海外观众赞誉,不同 文明在对比与联想中找到共通之处。"真正的国际传播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滋养',要学会倾听并 尊重差异。"陆贝珂表示,"影视艺术是新时代的'丝路驼队',能在对话与共鸣中架起文明互鉴的桥梁。" 如何找到引发共鸣的共同语言是艺术创 ...
中国文学也在阿拉伯大卖?埃及汉学家解密“破圈”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07:21
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文学传播 - 莫言于2012年10月11日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1] - 莫言代表作《红高粱家族》在获奖后三个月内推出埃及语版本 [1] - 埃及汉学家哈赛宁·法赫米·侯赛因负责翻译工作 [1] 中国文学作品在阿拉伯市场推广 - 哈赛宁已翻译30多部中国文学作品包括《许三观卖血记》《文城》《我的阿勒泰》 [1] - 翻译作品在埃及及其他阿拉伯国家形成畅销趋势 [1] - 文化共鸣是重要推动因素因两国均具悠久历史与相似人民特质 [1] 区域文化挖掘与商业机遇 - 广州深圳因经济奇迹与工商业发展被埃及民众熟知 [2] - 岭南饮食文化被识别为潜在翻译推介方向 [2] - 收到广东作家与出版社多部作品翻译邀请计划筛选后推向阿拉伯世界 [2]
热度值真正应该被讨论的是什么
36氪· 2025-08-05 08:28
行业现状与热度值争议 - 暑期档剧集集中上线推动国产剧市场小高潮,热度值指标重回公众视野[1] - 观剧实感与平台热榜出现反差现象,引发对热度值作用机制的讨论[1] - 行业结构重塑与观众偏好分化背景下,热度值需被重新理解为多元评价体系的一部分而非简单排名工具[1] 热度值机制演变 - 热度值代表行业从单一播放量逻辑转向复合评估机制,2018年由爱奇艺首创以解决播放量注水问题[2] - 热度值整合传播声量、互动活跃、口碑表现、观众黏性等多维度,构建内容影响力模型[2] - 平台间热度值算法差异显著:腾讯视频热度值约等于爱奇艺3倍,优酷破万门槛较低[13][14] 热度值驱动类型案例 - **内容驱动型**:《朝雪录》弹幕互动量突破2亿,云合市占率峰值32.4%,依靠口碑与忠实受众实现长尾效应[4][17] - **外部引流型**:《凡人修仙传》凭借IP改编与顶流主演(杨洋)实现高开热度与破圈效应[6] - **受众结构差异型**:《六姊妹》(CVB收视冠军)与《南来北往》因成熟观众偏好电视端观看,平台热度表现平稳[9] 热度值局限性 - 垂直题材作品(如《雁回时》《无忧渡》)通过高互动表现获得突出热度值,但有效播放量不占优[11] - 文化价值型内容(如《我的阿勒泰》豆瓣8.9分、白玉兰获奖)难以被热度值完全衡量[11] - 热度值反映核心圈层强反馈而非全民平均温度,需结合题材、观众构成综合评估[4][11] 热度值的行业功能 - 平台视角:作为资源分配风向标与内容质量中台工具[16] - 创作者视角:提供观众反馈可视化窗口以调优内容策略[16] - 用户视角:充当跨圈层作品发现的社交提示与筛选入口[16] - 长期价值:激发《朝雪录》式自传播良性循环,同时认可《人生若如初见》类作品的文化沉淀意义[17] 热度值体系发展方向 - 行业需将热度值视为多元生态的起点,而非终极答案,避免单一"热即好"标准[19] - 平台应推动热度值回归内容本质,聚焦作品本身讨论以促进行业公平[19]
爱奇艺王凯航:IP赋能城市文旅——从情感共鸣到长效留量的营销之道
经济观察报· 2025-07-27 15:43
城市文旅品牌论坛核心观点 - 论坛创新性融合"广告+品牌+文旅"三大维度 展现广告产业在技术创新与品牌塑造方面的生命力 [1] - 通过优质IP内容打造城市文旅品牌 以情感共鸣连接年轻消费者 将流量转化为持续商业价值与城市影响力 [1][2] IP赋能城市文旅策略 - 当代年轻人旅游核心驱动力为"精神刚需" 情绪共鸣是关键 《种地吧》综艺豆瓣评分连续9分以上 带动杭州三墩镇"后陡门58号"成为网红打卡地 衍生700余亩农文旅综合体 [2] - 创新"开环生态"营销策略 通过"长视频+短视频+直播"矩阵实现IP价值最大化 如《种地吧》孵化的"518爱侬日"联动几十家企业创造商业价值 [2] - 《唐朝诡事录》《我的阿勒泰》等IP成功带动西安、阿勒泰等地文旅发展 [2] - 优质IP可作为"城市名片"与"流量密码" 通过线下乐园、全感剧场等新业态实现长效运营 完成短期流量到长期留量转化 [2] 广告产品与技术升级 - 推出全新广告投放平台"奇炬" 兼具品牌广告与效果广告双重属性 提升优质流量变现效率 [3] - 创新AI后期植入技术 通过Video-in等产品将广告与内容深度关联 提升投放效率与用户体验 [3] IP内容打造方法论 - 核心围绕情绪共鸣与地标创新 如《种地吧》用"种地"场景具象化年轻人"诗和远方" [4] - 采用"双向解构"方法评估新内容 既需创新突破 也需多视角解构同一事件 [4] 内容营销战略规划 - 推进"长+短"内容生态布局 巩固长视频优势同时拓展短剧、微剧等形态 满足用户"短、快"需求 [5] - 打造IP"开环生态" 通过VLOG、直播等形式拆解IP 借助媒体矩阵快速迭代 结合直播交互与渠道销售构建完善营销生态 [5]
精彩视听共赴上合之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9 05:11
行业动态 - 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视节于7月15日至17日在西安举行,主题为"汇文明·创视听·共未来",聚焦上合组织国家间的文明交流与视听合作 [10][11]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支持百余部视听作品译制为多国语言并在上合组织国家播出,包括《三体》《舌尖上的中国》等电视剧、纪录片和动画片 [12] - "视听融情 和合共行"节目展播活动于5月至8月开展,70多部上合组织国家视听作品在中国电视频道和新媒体平台播出 [14] 内容出海 - 哈萨克斯坦7频道自2024年起持续译制《好事成双》《幸福草》等中国电视剧并在黄金时段播出,其中《我的阿勒泰》哈萨克语版反响热烈 [12] - 新丽传媒的《玫瑰的故事》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播出,并通过发行商授权至吉尔吉斯斯坦等四国 [13] - 上海五岸传播与俄罗斯SPB TV合作的"白玉兰时间"专区覆盖1.5亿用户,上线1年半累计播出近300小时中国视听内容 [13] 国际合作制作 - 中巴合拍纪录片《从西安到瓜达尔港》历时4年制作,行程超6万公里,采访百余名亲历者,第二季正在拍摄中 [14][15] - 中哈合拍纪录片《中国·考古》第二季记录中哈联合考古队发现伊塞克王庭墓葬的过程 [15] - 央视动漫国际合拍动画《熊猫和开心球》发行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入选俄罗斯年度最受欢迎动画前20 [15][16] 技术创新与新模式 - 印度KUKU TV下载量超1亿,活跃用户超900万,计划与中国合作伙伴联合制作短剧 [21][22] - 简视科技利用AI技术打造智能传播平台,覆盖俄语、阿拉伯语等语种,与国家广电总局成立"智能国际传播实验室" [22] - 第四届中俄视听周将举办中俄短视频大赛和青年歌会,推动青年文化交流 [22]
总台暑期档电视剧类型丰富 现实题材创作结硕果
央视新闻· 2025-07-10 14:1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暑期档剧目 - 暑期档推出丰富剧目类型包括现实题材、历史题材等,如《淬火年代》《以法之名》《四喜》《高兴》《生万物》《归队》《我们的河山》《阵地》等 [1][2] - 《淬火年代》通过民营机械厂转型故事展现中国制造发展历程 [2] - 《以法之名》以检察侦查视角突破传统涉案剧框架,揭示司法系统内部机制 [2] 现实题材剧集创作趋势 - 现实题材占据创作中心地位,多部作品在白玉兰奖获奖并在总台播出后引发关注 [4] - 《城中之城》全景式描写职场人生,《我是刑警》以纪实风格呈现刑警办案,《我的阿勒泰》以散文化手法拓展创作新样态 [7] - 现实题材在数量、质量、收视率方面领先,反映时代生活变化并注入社会思考 [9] 电视剧国际传播与出海表现 - 中国电视剧出口额占视听节目出口总额70%以上,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1] - 《我的阿勒泰》入围法国戛纳电视节主竞赛单元,《繁花》获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内容大奖,《玫瑰的故事》快速发行至国际市场 [11] - 古装剧如《庆余年2》《长相思2》《琅琊榜》持续热播海外,科幻剧《三体》国内外反响热烈 [13][15][17] - 现实题材与古装剧结合展现立体中国形象,科幻剧因国际化属性易引发海外共鸣 [15][17]
作家“改编运”,几分天注定?
虎嗅· 2025-07-08 08:31
行业趋势 - "改编运"成为内娱IP开发热潮中的关键评价指标,不同作家的作品影视化效果差异显著[1][2] - 网文作家通过影视改编实现身份重构,市场反馈直接影响创作价值认可度[3] - 内容市场高度不确定性导致改编结果分化:头部网文大神可能遭遇滑铁卢,非热门IP可能意外爆红[5] 典型案例分析 - 千山茶客IP价值爆发: - 代表作《重生之将门毒后》累计阅读量超3700万,专注重生复仇题材形成类型壁垒[9][10] - 改编剧《墨雨云间》成为优酷年度最快破万热度剧集,《雁回时》腾讯视频11天突破30000热度值[14][16] - 待开发IP《将门独后》《簪星》获新丽、山影等头部制作公司青睐[16] - 尾鱼IP改编困境: - 已影视化7部作品仅《司藤》成功,其余受限于志怪设定还原难度与审查尺度[27][28] - 改编过程频繁调整核心设定(如《七根心简》更名及科幻化改编)[29] 成功要素拆解 - 内容适配性: - 强驱动型女主+快节奏复仇叙事契合短剧化观影习惯[18][21] - 宅斗场景集中、架空设定降低制作复杂度[24] - 行业匹配度: - 《大奉打更人》主动选择破案题材提升影视化可行性[34][35] - 豆瓣阅读设立"影视观察团"机制前置评估IP开发潜力[37] 行业突破方向 - 技术升级推动改编边界扩展,《三体》《流浪地球》验证科幻题材工业化改编可行性[41] - 文学性IP开发取得突破,《我的阿勒泰》通过诗意表达实现商业艺术双赢[42][43] - 创作端与制作端需协同进化,改编能力提升将释放更多IP价值[39][44]
60部作品入选中国作协最具转化价值文学IP推荐榜
文学与影视融合现状 - 中国作协等机构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发布60部具有影视改编潜力的优秀作品,包括《人间信》《欢迎来到人间》《寻金记》等,旨在挖掘文学资源的影视潜能 [1] - 近年来《平凡的世界》《人世间》《繁花》《我的阿勒泰》等文学改编影视作品获得观众广泛好评,文学与影视结合让好故事焕发新生命力 [1] - 2024年文学改编影视剧占高热高口碑剧集的54%,TOP10剧集中8部为文学改编,显示文学IP在影视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2] 文学改编影视的成功案例 - 《繁花》改编自茅盾文学奖作品,获得高收视率及多个电视剧奖项 [2] - 《我的阿勒泰》《玫瑰的故事》等高评分改编作品带动文化旅游热潮 [2] - 《庆余年第二季》《与凤行》等文学改编剧集收视表现突出 [2] - 现实主义题材改编作品如《城中之城》《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引发观众共鸣,反映社会现象 [2] 文学与影视融合的机制与平台 - 中国作协与国家广电总局合作,整理茅盾文学奖等获奖作品向影视机构推荐,已签订多部改编协议 [6] - 中国作协与上海文交所合作搭建全国文学作品版权保护与开发平台,超6000部作品登记,首批数字出版项目已运营 [6] - 上海国际电影节和电视节聚焦文学"母本"价值,促成多部文学IP交易,如《繁花》《心居》《城中之城》等 [7] - 上海作协通过版权推荐、剧本朗读会等活动推动《千里江山图》《长街行》等文学作品向影视转化 [7] 文学改编影视的创作理念 - 文学改编需把握时代与社会脉络,促进文字与影像的深层对话,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 [4] - 历史题材改编需建立古今情感连接,如《长安十二时辰》《显微镜下的大明》等作品让历史成为可触摸的当下 [4] - 经典人物塑造依赖创作者个体创造性,如"林黛玉""阿Q"等形象具有持久影响力 [5] 行业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与多元传播媒介为文学影视融合带来新机遇,未来将迸发更强创造力 [3] - 上海持续深挖文学影视化潜力,探索多样化发展路径,推动更多优秀作品进入影视创作视野 [7]
用“创作的能力”赢得大流量(快人快语)
人民日报· 2025-07-03 08:31
行业趋势 - 电视剧行业注重创新而非套路化制作 斩获3项荣誉的《我的阿勒泰》仅8集篇幅 改编自散文集而非大IP 证明创新路径可行 [2] - 观众审美变化导致传统制作模式边际效应递减 需要突破"老配方"才能产生爆款内容 [2] - 国际传播类奖项显示行业对内容出海能力的重视 获奖作品《我的阿勒泰》获得国际传播奖 [2] 内容制作 - 优质内容需要长期打磨 《西北岁月》剧本耗时6年打磨 涉及11位编剧 包含400余个角色和300多位历史人物 [1] - 跨部门协作至关重要 创作能力涵盖编剧 导演 摄影 录音 美术等多环节配合 [1] - 短剧模式获得认可 8集体量的《我的阿勒泰》相比动辄数十集的剧集更符合精品化趋势 [2] 演员表现 - 演员宋佳通过塑造与原型外形差异大的角色获得最佳女主角 证明角色塑造重在精神共鸣而非外形模仿 [1][2] - 观众更关注演员的创作能力而非流量 获奖感言强调"用作品走进观众内心"引发社交平台广泛共鸣 [1][2] - 演技认可度与作品质量直接相关 网友评价显示观众会为优质创作自发传播 而非单纯追星 [2] 市场反馈 - 社交平台用户高度评价"不注水 有营养 有力量"的创作理念 反映市场对优质内容的渴求 [1] - 内容传播效果取决于创作深度 演员真正走进人物精神世界才能获得观众认可 [2] - 行业验证创作能力与流量正相关 全力以赴的创作态度最终会获得市场回报 [2]
第三十届上海电视节评出白玉兰奖 真实自有千钧之力
人民日报· 2025-07-01 05:58
获奖作品分析 - 宋佳凭借在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中对张桂梅的演绎获得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奖,评委会评价其"真诚地完成了从演员到角色的跨越"[1] - 《山花烂漫时》主创团队多次深入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实地采风,宋佳为贴近角色与张桂梅同吃同住,确保细节真实可感[1] - 《我的阿勒泰》获最佳中国电视剧奖和国际传播奖,展现影视文旅融合趋势[2] - 《西北岁月》《我是刑警》获评委会大奖,前者全景式呈现西北革命史,后者聚焦刑警题材[2] 行业竞争与创作趋势 - 本届白玉兰奖竞争激烈,《我是刑警》《小巷人家》《玫瑰的故事》均获7项提名,《我的阿勒泰》《山花烂漫时》以6项提名紧随其后[2] - 评委陈宝国指出新一代创作者在传承以往风格基础上有所突破[2] - 行业认为优秀电视长剧在人物塑造、情节铺陈和主题挖掘上具有不可替代优势,短剧是补充而非替代[4] - 尹鸿强调未来竞争是优劣之争,短剧与长剧将各归其位[4] 创作理念与行业标准 -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提出现实主义需触及社会真实,获奖作品现实质感普遍增强[3] - 编剧高璇认为时代感是创作第一要务,需与当代观众审美需求和情感体验共鸣[5] - 王丽萍指出好故事与好立意是核心,《我的阿勒泰》以情感见长,《山花烂漫时》《小巷人家》源于真实人物[4] - 白玉兰奖秉持严格标准与专业艺术追求,侯鸿亮称其为"行业的专业标准和艺术追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