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缘政治较量
icon
搜索文档
荷兰还在“执迷不悟”,中方认定荷兰100%担责,再不知悔改一切后果自己承担!
搜狐财经· 2025-11-05 10:37
安世半导体虽然主要生产基础器件,但对于现代汽车等高科技产品的关键功能至关重要。荷兰政府的行为已然触动了全球产业链的神经。中国东莞工厂承载 着安世全球70%的封测产能,断供造成的不仅是中国企业的困境,更是对整个欧洲及美国产业构成直接威胁。可以想象,当汽车制造商们开始因零部件短缺 而感到不安时,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也会受到连带影响。 自9月底以来,荷兰政府的强硬措施让人倍感困惑。试图干预安世半导体的内部事务,甚至企图剥夺中企股权,这一系列操作无疑挑战了国际商业的基本法 则。随着10月26日安世宣布暂停向"安世中国"供货,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顿时受到严重威胁。对于一个依赖精密制造的欧洲制造业来说,失去来自中国 的支持,意味着什么,几乎不言而喻。德国和美国的汽车制造商纷纷发声,担忧库存问题和持续的供应链危机,似乎这一切都在预示着一场更深层次的危机 即将来临。 在此背景下,荷兰政府的态度显得极其消极。尽管中国多次表现出建设性沟通的意愿,甚至在11月1日主动承诺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但荷方却始终 没有积极回应。这种漠视国际规则、无视产业损失的行为,最终耗尽了中方的耐心,促使此次严正表态的出现。 中国商务部的声明,清 ...
欧洲与俄罗斯“若相互没收对方的资产”,普京并不吃亏,反而会赚
搜狐财经· 2025-09-07 08:58
资产冻结与没收的规模对比 - 欧盟冻结约2100亿欧元的俄罗斯主权资产 [2] - 西方国家在俄罗斯境内拥有高达2880亿美元资产 其中欧盟各国资产约为2233亿美元 [2] - 塞浦路斯在俄罗斯拥有983亿美元资产 占欧盟在俄总资产近一半 [3] - 荷兰 德国 法国 意大利在俄资产分别为501亿美元 173亿美元 166亿美元和129亿美元 [5] 资产性质与潜在影响差异 - 欧洲冻结的核心是俄罗斯主权资产 而俄罗斯可能没收更多欧洲企业和私人投资 [5] - 主权资产没收将开创国际法危险先例 严重破坏欧洲作为可靠金融中心的声誉 [5] - 俄罗斯没收欧洲企业资产对莫斯科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影响较小 [5] - 俄罗斯已将部分欧洲企业如大众 雷诺的生产线转交本土企业接管运营 [8] 战略博弈与相对收益分析 - 相互没收资产可能使普京政权获得2200多亿美元实际资金 从纯经济角度看似平不亏 [8] - 俄罗斯可将相互没收资产塑造为对抗西方经济战争胜利的国内叙事 巩固支持率 [9] - 资产没收将加速俄罗斯与西方脱钩 推动向东转战略 深化与亚洲经济体合作 [9] - 欧洲内部在如何处理俄罗斯资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比利时 德国 法国担心金融稳定 而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主张更强硬措施 [11] 长期经济格局变化 - 西方企业撤离俄罗斯市场时往往超低价甩卖 已让欧洲投资者承受巨大损失 [8] - 俄罗斯通过接管欧洲企业促进国内产业替代发展 [8] - 彻底切断与欧洲经济联系可能使俄罗斯减少对西方依赖 形成更独立的经济与产业体系 [9] - 相互没收资产将对全球投资环境和国际法治原则造成严重破坏 但对欧洲金融中心的负面影响更大 [11]
美印关税大战升级,印度加码俄油进口,能源自主助力制造业崛起
搜狐财经· 2025-09-04 07:57
美国关税政策 - 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25%额外关税 使总税负升至近50%水平 [1] - 政策表面为贸易博弈 实则为地缘政治较量 旨在施压印度在俄乌冲突中屈服 [1] 印度对美贸易表现 - 2024年印度对美出口总额增长19% 抢占美国企业市场份额 [3] - 出口商品以纺织品、化工品、药品、珠宝为主 供应链弹性较强且转单能力突出 [8] - 印度可迅速将订单转向东南亚、非洲或提升国内消化能力 本土市场消费力呈爆炸式增长 [6] 能源贸易格局 - 印度每日原油进口量超450万桶 对低价石油依赖度极高 [8] - 俄罗斯自2023年起成为印度最大原油供应国 进口量翻近四倍 [5] - 印度与俄罗斯签署长期原油采购协议 使用卢比和卢布直接结算 美元结算比例降至历史低点 [9][14] 印度经济战略 - 低价俄油进口节省大量外汇 拉低国内通胀水平并减轻制造业企业财务负担 [5] - 推行"去美元化结算" 本币卢比在国际结算中占比提升20% 与多国签署本币互换协议 [9][14] - 实施"制造业振兴计划" 减少对单一市场依赖并提升本土产业链韧性 与中国"内循环"战略类似 [20] 地缘政治博弈 - 印度保持"战略自主" 拒绝屈服于美国压力 通过增加俄油进口进行反制 [12][16] - 美国外交战略原意图拉拢印度对抗中国 但关税政策导致双方关系紧张 [8] - 印度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强硬姿态赢得国内支持 美国制裁工具有限且可能伤及自身企业利益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