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搜索文档
积极探索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经济日报· 2025-08-14 06:05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 生物多样性是衡量城市生态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也是保证城市韧性的重要因素,能够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与恢复能力 [1] - 生物多样性既是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品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增进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关键要素 [1] - 生物多样性为生态旅游、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赋予资源支撑,促使城市经济朝着低碳化方向发展 [1] 我国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进展 -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首次将"城市生物多样性"作为重要事项进行战略部署,明确目标要求和具体任务 [1] -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广东潮州市等地制定市级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深圳、青岛等城市修订本地规划,政策体系更加完备 [1] - 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融入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的评定体系,上海市提出"生境花园"建设理念,济南市探索创建生态廊道桥 [1] 当前面临的挑战 - 部分城市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视程度不够,蓝绿空间分布零散且缺乏连通性 [2] - 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尚未实现全域覆盖,难以为保护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2] 强化科技赋能的措施 - 加快构建覆盖全域的智能监测网络,运用遥感技术、传感器及人工智能算法对生物群落展开即时追踪和系统性分析 [2] - 打造城市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平台,整合监测数据、科研成果及生态信息资源,利用云计算和数据分析工具挖掘数据价值 [2] - 运用基因技术研究珍稀濒危物种,开发人工繁育技术,完善种群结构、提升品质水平 [2] 深化多元共治的举措 - 构建跨部门合作机制,明确职责边界,避免监管盲区或职能重叠 [2] -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利用听证会、问卷调查等形式拓宽社会意见表达渠道 [2] - 以政策激励引导企业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发展战略规划,对主动开展保护工作的予以支持 [2] - 促使社会组织在科普宣传、志愿活动等方面担当桥梁角色,降低公众参与门槛 [2] 融入空间规划的方案 - 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纳入总体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转化为刚性约束指标 [3] - 优化设计生态廊道网络,整合公园、湿地、林地等关键节点,塑造连续完整的生物迁徙通道 [3] - 创建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开发强度分区机制,在城市更新项目中预留生态保育空间 [3] - 健全规划环评制度,将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归入项目审批前置程序,构建规划执行效果的动态监测与反馈体系 [3]
聚焦超大型城市生境改善,首个“青山公益城市森林”项目落地北京
新京报· 2025-06-06 19:20
项目背景与落成 - 国内首个聚焦"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零废弃倡导"的生态示范项目"青山公益城市森林"在北京温榆河公园正式落成 [1] - 项目由美团青山计划联合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等公益机构共同发起 [1] - 项目旨在探索超大型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路径 [1] 项目内容与规划 - 发布"青山公益自然教育共建计划" [1] - 已开发十大主题自然教育课程包括《生境探索——探访文娱动物之家》《湿地密码——探秘生态净化系统》等 [1] - 课程将通过学校、社区亲子活动、企业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向市民开放 [1] 参与方观点 - 北京市园林绿化宣传中心主任冯达表示项目是"多方携手、多元参与的示范项目" [1] - 自然教育被视作提升全民生态素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路径 [1] - SEE基金会秘书长杨彪指出这是首次将生境保护主战场转向城市生态系统 [2] 项目意义与扩展 - 城市容纳中国67%人口,被视为生态系统"盲区" [2] - SEE基金会基于20年野外生态保护经验,将调研和小规模探索成果应用于城市项目 [2] - 美团青山计划自2018年发起以来已有超百万商家自愿加入 [2] - 项目让市民在家门口感受生物多样性魅力,享受"森林"般的城市生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