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秩序

搜索文档
特朗普要金砖解体,对11国“宣战”,巴西瞄准美元,替中俄打前阵
搜狐财经· 2025-07-15 11:51
贸易战升级 - 特朗普威胁对金砖国家及反美国家加征10%关税,并暗示金砖成员国身份将难以维持 [1] - 特朗普此前曾威胁对"去美元化"国家征收100%关税,现降至10%,显示其政策缺乏底气 [3] - 美国对14国实施25%到40%的单边关税,东南亚国家及日韩等盟友均受影响 [3] 金砖国家经济实力 -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金砖国家GDP达77万亿美元,远超G7国家的57万亿美元 [3] - 金砖国家与G7的20万亿美元差距相当于欧盟全年经济总量 [3] - 金砖国家掌控全球44%以上的石油产量和90%以上的稀土供应链 [5] 去美元化趋势 - 11个金砖成员国与12个伙伴国正在加速"去美元化"进程 [3] - 沙特、俄罗斯等国家已使用人民币结算对华石油贸易 [3] - 巴西总统卢拉表示全球贸易需要美元以外的替代货币 [6] 各国反应 - 越南作为金砖伙伴国向美国妥协,接受20%基础关税以避免40%以上的高关税 [5] - 巴西总统卢拉公开反对美国霸权,表示"我们不想要一个皇帝" [5] - 金砖国家联合声明指出单边关税违反世贸规则,虽未点名但明显针对美国 [5] 地缘政治影响 -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表示金砖合作不针对第三国,与北约形成对比 [5] - 巴西学者嘲讽美国政策为"霸权衰落的妥协" [5] -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加速美国在多极世界中的孤立 [6]
印度展现强硬姿态,要求从实力地位出发与美谈判,亲赴金砖求支持
搜狐财经· 2025-07-08 16:41
美印关税谈判核心矛盾 - 谈判主要矛盾集中在农业领域 美国希望印度接受转基因农作物 而印度强烈抗拒这一要求[1][3] - 印度同意将转基因农作物限于动物饲料用途 但美国对此方案不满意 导致谈判陷入僵局[3] - 印度数亿农业人口依赖农产品生存 政府若妥协将面临巨大政治风险[5] 印度谈判立场与策略 - 印度强调将从"实力地位"出发谈判 拒绝仓促达成损害自身利益的协议[1] - 政府通过金砖峰会和多国访问 联合"全球南方"国家抗衡美国经济霸权[7] - 对特朗普农业州选区商品实施精准关税报复 同时推进与俄罗斯等国的本币结算[7] 转基因农作物争议背景 - 印度民众普遍认为转基因作物危害健康 涉及10亿人口健康安全问题[3] - 反对党指责政府"向美国投降" 农民团体已开始向莫迪政府施压[5] - 该议题具有宗教文化敏感性 任何政府都难以轻易让步[3][5] 地缘经济影响 - 印度正通过多元化外交降低对美国金融体系的依赖[7] - 农业保护政策成为印度维护经济主权的重要抓手[5][7] - 谈判僵局反映新兴市场与传统发达国家在贸易规则上的深层分歧[1][7]
现在还不是说“美国在拉美已失去活力”的时候
虎嗅· 2025-05-30 20:25
中拉合作与地缘政治动态 - 中国驻哥伦比亚大使强调合作而非取代的立场,并反击美国对哥伦比亚的施压行为[1] - 中俄巴三国领导人共同出席苏联战胜纳粹德国80周年阅兵式,反映全球南方国家合作加强[2] - 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人口比重上升,将重塑未来国际关系格局[3] 美国对拉美战略分析 - 特朗普政府明确目标为破坏拉美与中国的合作,采用施压和支持极右翼两种主要手段[5][6] - 美国对巴拿马施压导致其退出"一带一路",并试图转移港口管理权至美国企业[10] -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访问中美洲,公开支持哥斯达黎加对华为5G的批评[10] - 美国加大对古巴尼加拉瓜委内瑞拉的制裁,并施压巴西阻止其加入"一带一路"[11] 拉美国家应对与选举动态 - 哥伦比亚佩特罗政府挑战美国主导地位,建立对华战略伙伴关系并筹备加入"一带一路"[11][12] - 阿根廷米莱政府叫停加入金砖国家+,申请成为北约合作伙伴并缺席中拉论坛[14] - 巴西卢拉政府推动"加速增长计划"与"一带一路"协同,但未正式加入[11][19] - 洪都拉斯与中国建交,但自由党候选人纳斯拉亚反对对华自贸协定[16] 基础设施与商业合作 - 中巴秘跨洋铁路走廊项目获中国企业支持,体现区域基础设施合作[11] - 香港和记黄埔在巴拿马运河港口管理权面临被美国贝莱德公司取代的风险[10] 多极化趋势与区域组织 - 中拉论坛第四届会议强调发展多边主义和南南团结的共同愿景[23] - 巴西博索纳罗政府曾退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CELAC)并削弱区域组织[20]
法德紧急对华通话后G7变脸?中国方案或成欧洲破局关键,美欧裂痕已现?
搜狐财经· 2025-05-26 11:45
法德紧急联系中国 - 德国总理朔尔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4小时内先后与北京通话 强调深化中欧关系 [3] - 中方明确提出在中欧建交50周年节点推进双边务实合作 法德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 G7对华关税政策转向 - G7财长会联合声明未提及此前美国主张的对华联合关税内容 显示法德立场影响 [4] - 美国财长贝森特推动的关税同盟提议被搁置 反映欧洲主要国家态度转变 [4] 欧美贸易摩擦升级 - 特朗普政府5月初向欧盟发出关税威胁 要求大幅让步否则实施制裁 [8] - 欧盟内部出现分化 东欧国家倾向与中国加强合作 西欧传统势力仍维系美欧同盟 [9] 中欧合作条件与机遇 - 中国要求欧盟先展现合作诚意 法德联合声明包含政治承诺与经贸合作意向 [11] - 中欧在构建多极世界秩序方面战略目标一致 需共同制衡美国主导的旧秩序 [12] 欧洲战略困境 - 欧盟面临俄乌冲突与美国施压双重挑战 中国成为关键合作伙伴 [12] - 特朗普政策持续施压欧盟内部团结 极右翼势力影响法德政治平衡 [9]
美乌稀土协议:一场注定流产的资源豪赌
搜狐财经· 2025-05-10 03:14
美乌稀土协议的核心问题 - 乌克兰已探明稀土氧化物储量仅为15万吨,不足中国的0.3%,且中重稀土占比不足10% [3] - 乌克兰约40%的稀土矿位于俄军控制的顿巴斯地区,日托米尔州的诺沃格罗德矿床因战争损毁严重,电力恢复需2.3亿美元 [3] - 乌克兰缺乏稀土分离提纯技术,矿石需运往中国或马来西亚加工,运输成本增加30% [4] 稀土市场的波动与成本困境 - 中国4月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后,镝价从283美元/公斤飙升至850美元/公斤,5月回落至520美元/公斤 [4] - 乌克兰稀土开发面临三重成本困境:基础设施重建需7500亿美元,技术依赖增加运输成本,安全成本年军费开支超15亿美元 [4] - 美乌协议的投资回报率从预期的25%骤降至8%,导致美国通用原子公司暂停投资谈判 [5] 地缘政治的反制与竞争 - 俄罗斯在顿巴斯部署S-500防空系统,并向白俄罗斯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威胁乌克兰西部矿区 [7] - 俄联合中国稀土集团成立"欧亚稀土联盟",垄断全球90%的中重稀土分离技术,迫使美国稀土矿石加工成本增加40% [7] - 中国稀土集团研发的"离子型稀土高效提取技术"将分离效率提升至98%,成本较国际同行低30% [7] 全球稀土格局的变革 - 中国与越南签署稀土开发协议,预计2026年越南稀土产能将达10万吨 [7] -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稀土人民币结算体系",已有23个国家加入 [7] - 中国推出的"稀土期货"交易量占全球45%,人民币结算比例达62% [13] 行业技术与发展趋势 - 氢燃料电池技术突破使稀土需求下降15%,美国特斯拉公司宣布放弃稀土永磁电机 [13] - 中国向非洲国家转让稀土开采技术,尼日利亚、布隆迪等国稀土产量年均增长35% [13] - 德国巴斯夫集团与中国稀土集团签署价值25亿欧元的合作协议,计划在匈牙利建立稀土永磁材料工厂 [9] 国际合作的离心与冲突 - 欧盟委员会要求美国承诺不将乌克兰稀土用于军事用途,但遭特朗普拒绝,导致欧盟推迟批准50亿欧元贷款 [9] - 欧盟议会通过决议,谴责美乌协议"侵犯乌克兰资源主权",并呼吁对美国企业实施制裁 [9] - 韩国三星、日本丰田等企业仍坚持与中国合作,全球前十大稀土永磁企业中,中国占7席 [10] 协议背后的商业与政治动机 - 美国军工复合体利益: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获得乌克兰防空系统订单,价值75亿美元 [14] - 特朗普家族企业通过离岸公司持有乌克兰稀土项目15%股权,协议签署后其资产估值飙升230% [14]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面临国内反弹,68%的民众认为协议"出卖国家利益" [18] 国际秩序的重构 - 巴西、印度、南非宣布建立"金砖稀土联盟",计划2026年实现稀土自给自足 [18] - 越南、马来西亚联合发布《南海稀土合作宣言》,拒绝加入排他性供应链 [18] - 127个国家联合提案,要求将稀土资源开发纳入联合国监管 [18]
金砖正式成员和伙伴国外长会在里约热内卢举行
快讯· 2025-04-30 12:11
金砖国家外长会议核心议题 - 会议于2025年4月29日在里约热内卢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毅及巴西外长维埃拉等19国外长出席 [1] - 讨论重点包括加强全球南方合作 坚持多边主义原则 反对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 [1] - 王毅提出金砖国家应成为维护公平正义的"主力军"和促进团结合作的"主心骨" [1] 多边贸易体系立场 - 与会国家共同呼吁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1] - 反对采取"对等关税"措施 认为这会破坏全球供应链并加剧国际局势不确定性 [1] - 要求取消违背世贸组织规则的经济制裁和次级制裁等单边强制措施 [1] 国际合作主张 - 强调需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1] - 倡导聚焦和平共处 开放包容和对话合作 反对政治极化叙事 [1] - 推动构建更加公正 可持续的多极秩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