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国外交
icon
搜索文档
“三兔共耳”的文化启示(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14 06:20
文化传承与交流 - "三兔共耳"图案跨越地域出现在敦煌莫高窟壁画、阿富汗金属盘、埃及陶瓷及英国瓷砖画中 体现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播[1] - 敦煌文化通过"数字敦煌"全球开放、艺术展出国门、保护模式被国际借鉴等方式持续扩大影响力[1] - 莫高窟壁画融合希腊爱奥尼柱式、犍陀罗及笈多艺术风格 文献记载波斯粟特印度等多国人员往来 体现中华文明包容性[2] 一带一路与外交理念 - 中国与150多个国家共建"一带一路" 以钢铁运输、航运及空中通道取代古代驼队帆影 复兴丝绸之路[2] - 外交理念继承"合则强孤则弱"智慧 结合"天下为公""亲仁善邻"思想 形成大国外交文化逻辑[2] 文明互鉴案例 - "三兔共耳"在不同国家呈现差异化艺术风格 如莫高窟的灵动飞天与德国哥特式彩窗[3] - 石榴作为象征物 从2000年前张骞引入到现代中国-中亚友谊林种植 延续文明交融主题[3]
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6-24 06:10
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并同中亚五国元首分 别举行双边会晤。这是今年我国对中亚地区最重大外交行动,务实高效,影响深远,也是新时代中国特 色大国外交的又一次生动实践。在2014年11月举行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 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这标注了中国外交的崭新坐标。10多年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破浪前行,外交的战略自主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舞台更具国 际影响力、创新引领力、道义感召力的负责任大国,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 量。 百年变局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定位 自身实力变化和国际形势处于转型期这两大关键性因素,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时代背景。习近平 总书记科学把握时代大势和国际局势重大变化,从世界力量对比的横坐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纵坐标 科学界定了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2018年6月,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 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近年来, 国际格局的巨大变化深刻印证了这一重大判断的科学性 ...
人海相逢又十载 中国故事更精彩(望海楼·特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2 05:59
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对人民日报海外版来说,过去十年是开创发展新阶段的十年!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对海外版提出"用海外读者乐于 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 梁纽带"的殷切期望。 而立之年,"立"心"立"命,从"心"出发。 十年里,海外版记录着中国发展的前行脚步,也记录着中国人民向着美好生活努力奔跑的身影。这些生 动鲜活的报道,走进伦敦中文学校的课堂,走入里约热内卢华侨的书房,走进内罗毕汉学家的视野,走 入多伦多留学生的心田……世人眼中的中国,更可信、更可爱、更可敬。 十年里,海外版讲述着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也讲述着中国在动荡世界中的挺膺担当。这些浓缩 着"大国的样子"的故事,来自上海进博会的展台,来自北京冬奥会的赛场,来自印尼雅万高铁的车厢, 来自秘鲁钱凯港的码头……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更具国际影响力、创新引领力、道义感召力。 不惑之年的海外版,何以"不惑"?根本就在于始终循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奋力前行。过去十年, 中国故事本身就更加精彩、更加丰富,中国声音本身就更有底气、更加大气! ...
中国模联30周年,国内外七百余师生在模拟联合国上共话大国外交
新京报· 2025-05-16 09:41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也是外交学院建校70周年、外交学院将模拟联合国活动引入中国30周年。5 月15日,由外交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共同指导,外交学院主办的"中国模联三十年·2025北京国际模 拟联合国大会"在钓鱼台国宾馆开幕。新京报记者从开幕式上获悉,此次会议将持续至5月18日,来自30 个国家和地区、近160所大学和中学的约700名师生参会,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 "我们今年还做了模拟联合国活动发展报告的调研,是我们对于整个中国模联活动数据掌握最全面、挖 掘最深入的一次。"陶钺千接受采访时说道。据其介绍,目前我国境内共活跃着815个模拟联合国组织, 其中高校组织211个、中学组织531个、小学及其他学段组织36个、独立社会组织37个。此次调研选配了 学生骨干力量,通过资料查找、问卷调查、人物访谈等方式在全国广泛展开调研,调研结果充分展现了 中国国内模联活动30年发展的丰硕成果,也为该校进一步引领和推动中国模联活动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青年学子将回答时代之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开幕式在下午举行,中午刚过,主会场便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身着正装的学生们在会场间游走、讨论。 现场,外交部、教育部、团中 ...
【环时深度】美国为何“盯上”苏伊士运河?
环球时报· 2025-05-07 06:30
苏伊士运河的战略与经济价值 - 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与红海,全长193公里,贯通欧亚非三大洲,是全球贸易与能源安全的关键命脉 [3][4] - 运河承载全球12%-15%的贸易总量和约30%的集装箱运输,年过境货物价值超1万亿美元,日均50-60艘船舶通过,货物价值30亿至90亿美元 [4] - 全球约9%的海运石油(2023年初日均约920万桶)和8%的液化天然气经此运输 [4] - 绕行好望角将使欧亚航线航程增加5200海里,超大型油轮燃油成本增加约30万美元 [3] 苏伊士运河的运营与收入 - 2024年运河年收入40亿美元,较2023年103亿美元的历史高点下降62%,2024年通过船舶数量1.32万艘,同比下降50% [5] - 因地区局势紧张,2024年运河每月收入损失约8亿美元 [5] - 埃及2015年斥资85亿美元扩建运河,新增平行航道以提升通航能力 [5] 美国与苏伊士运河的争议 - 特朗普要求美国船只免费通行运河,并寻求埃及对美军事行动(如打击胡塞武装)提供补偿,但埃及总统塞西持保留态度 [2][5] - 悬挂美国国旗的船只仅占运河通行船舶的极小部分,免费通行对美国经济价值有限 [7] - 埃及法律和国际条约(如1888年《君士坦丁堡协议》)明确禁止任何国家在运河享有特权,过境费征收是埃及主权权利 [8][11] 埃及的立场与舆论反应 - 埃及民众和政界强烈反对美国要求,认为其侵犯主权并唤起殖民历史记忆,参议院官员强调过境费是支持国民经济的主权资源 [10] - 埃及媒体和法律专家斥责美国行为是"霸凌政策",违反国际法平等原则 [10][11] - 埃及外长以"不回应"策略应对特朗普言论,学者建议通过国际合作抵御美国霸凌 [12] 历史与地缘政治背景 - 苏伊士运河1869年通航,比巴拿马运河早45年,1956年国有化引发英法以入侵危机,导致运河关闭5个月 [6][7] - 美国未参与运河开凿,历史上因经济可行性退出融资,埃及独立完成工程 [7] - 运河国有化是埃及反殖民斗争象征,其主权归属通过国际法和埃及国内立法确立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