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搜索文档
近200km世界级科学片区 ,它来了!
南方都市报· 2025-06-29 13:46
大湾区科学联盟成立 - 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科学联盟正式成立 汇聚深莞两地高校 科研机构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跨区域 跨机构 跨学科合作 加强两地创新资源共建 共享 形成"环巍峨山"科研圈 生活圈和交通圈 打造"双城联动 全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1] 交通互联互通 - 深莞两市将新建光明科学城至松山湖科学城主干通道 以南光高速北延和光侨路北延(双向8车道)双接东莞科学大道(双向6车道) 全长约13公里 建成后通行能力达9000车次/小时 [3] - 推进深圳地铁6号线支线对接东莞1号线 深圳13号线北延段对接东莞5号线 建成后两条线路设计运力约3.5万人次/小时 [3] 科创产业汇聚 - 光明科学城聚焦信息 材料 生命科学三大方向 集中布局合成生物研究 脑解析与脑模拟 鹏城云脑Ⅲ等23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 以及中山大学·深圳 深圳理工大学等一批高校和科研机构 [4] - 松山湖科学城建成中国唯一 全球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 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 布局广东医科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6所高校 [4] 光明区发展 - 光明区被称为"公园之城" 拥有279个公园 光明湖面积堪比西湖 茅洲河等"一河九水"蜿蜒流淌 全区绿色出行道路总里程突破390公里 [7] - 地铁6号线2020年开通运营 2023年"三横两纵"道路通车 2025年深圳科学技术馆正式开馆 [7] - 2025年1月1日-5月28日 光明区新建商品住宅 二手商品住宅合计成交2918套 同比增长127% [7] - 光明区人口从2013年的49.64万人增长至2023年底的115.9万人 实现人口数量翻倍 [7]
深莞携手打造“双城联动、全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23 16:31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深莞两地通过将高校、科研机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企 业汇聚起来,跨区域、跨机构、跨学科合作,加强两地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形成"环巍峨山"科研圈、 生活圈和交通圈,打造"双城联动、全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科学联盟的标识为"We-Science",不仅意味着"我们科学",也是巍峨山的首字母。 巍峨山下,一座方圆近200平方公里的世界级科学片区正在成型,"科研攻关—技术转化—产业升级"全 链条创新生态加速构建。6月21日,时值夏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科学联盟成立大 会在深圳科学技术馆举行,释放出深圳、东莞携手创新的火热激情。 大会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光明区人民政府、东莞市科学技术局、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 会主办,旨在以光明科学城和松山湖科学城为阵地,促进深莞两地人才、科研资源及公共服务设施高效 衔接,加快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希望以科学联盟建立为起点,两个先行启动区强强联合,统一规划、协调建设,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表示。 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两地的科研星辰交相辉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