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定制
搜索文档
96页PPT详解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材料汇· 2025-10-26 22:56
德国工业4.0的战略背景与定义 - 工业4.0是德国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劳动力减少、资源匮乏、产业空心化等挑战提出的发展战略,旨在通过信息物理系统实现智能工厂,保持制造业领先地位[6][64] - 德国制造业占全国GDP的25%、出口总额的60%,工业4.0被列为《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未来项目,初始投资2亿欧元,总战略投资84亿欧元[5][6] - 工业4.0代表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实现生产方式的动态配置,与前三次革命(机械、电力、信息技术)有本质区别[9][20][64] 工业4.0的核心特征与技术创新 - 智能工厂通过横向(供应链)、纵向(管理层次)和端到端(并行制造)集成,实现设备、生产、能源和供应链的智能化[26][30][73] - 工业4.0采用分散控制、无线通信和实时位置追踪,取代工业3.0的中央集中控制与有线通信,支持大规模定制化生产[20][30] - 关键技术包括云计算、物联网、语义分析和知识存储,使智能物料、智能产品和智能机器能自主交互[30][37][40] 工业4.0对制造业模式的重构 - 从大规模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战略从成本领先变为差异化,以顾客为中心快速响应市场[22][24] - 未来制造业价值链呈现开放化趋势,外包范围扩展至工艺开发等核心环节,依赖供应链管理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软件[50][53][55] - 制造业创新模式转变为研发、行业支持、标准化三方协同,强调数据驱动制造,全球数据量预计从2009年0.8ZB增至2020年35ZB[57][122] 工业4.0的经济效益与全球竞争 - 德国预计到2025年工业4.0将带来787.7亿欧元经济增加值增长,年增长率1.74%,机械、汽车、化工等领域增幅显著[59] - 美、德、日等国争夺国际标准主导权,标准成为贸易保护和技术竞争制高点,工业4.0最终用意是通过标准化实现模块化生产[90][93][98] - 美国推进"制造业回归",日本依赖汽车、机床等支柱产业(全球市场份额28%-68%),工业4.0引发全球制造业主导权竞争[101][113] 中国制造业的应对与战略 - 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通过三步走战略力争203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175][177][182] - 中国制造业优势是劳动力与规模经济,劣势是能耗高(2009年万元GDP耗能1.54吨标准煤,超美德日)和微笑曲线低附加值环节[152][155][157] - 重点布局十大领域(如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实施五大工程(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等),目标到2025年核心零部件自给率达70%[184][185][193]
杨少杰:企业转型最先建立的E2E流程应该是哪个?
搜狐财经· 2025-09-25 09:58
企业转型与业务流程演变 - 企业进入转型期的标志是构建端到端的集成流程系统 该系统能打穿部门墙 使业务活动直接与客户需求贯通 以应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3] - 集成流程系统是比产品流程更高层次的业务流程形式 其系统化和集成化的特性使其能完成产品流程无法做到的事情[3] 核心集成流程的构建 - 转型企业必须率先构建一条能打穿从研发到销售的集成业务流程 该流程与矩阵型组织结构相辅相成 若未打通则任何组织变革都将失去意义[5] - 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 该核心集成流程通常分为两段:从创意到产品推出的流程以及从订单到产品交付的流程[7][8] - 从创意到产品推出流程起始于市场机会识别 横跨研发、采购、生产、营销等功能 终结于产品成功推出 在一些企业中以集成产品开发的形式存在[7] - 从订单到产品交付流程起始于销售计划或订单 横跨销售、计划、采购、仓储、生产、质量和物流等功能 结束于产品成功交付 在一些企业中以集成供应链管理的形式存在[8] 不同类型企业的流程构建重点 - 对于传统大规模生产企业 当市场需求向大规模定制转变时 集成产品开发流程通常会率先建立 因为定制化与产品开发功能息息相关 需要由研发功能驱动整个产品业务链条[7] - 实现大规模定制的难点在于平衡大规模生产与定制化生产之间的悖论 需要通过组织变革构建共享平台与敏捷团队的组合形式 而从订单到产品交付流程是实现该模式一体化的关键[10] - 从创意到产品推出与从订单到产品交付两条流程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横向产品业务链条 其建立意味着企业顺利进入转型期 其他端到端流程将在此基础上不断嫁接 形成完整的集成流程系统[11] 企业实践与启示 - 华为通过最早建立集成产品开发和集成供应链管理两个端到端流程 成功摆脱传统企业印记[13] - 企业构建集成流程不应盲目模仿特定名称 而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形成完整的端到端流程 并与矩阵型结构变革相匹配 对于功能不全的企业 可用一条端到端流程覆盖整个产品业务链条[13] - 转型期企业必须认识到集成流程系统与传统流程系统的本质不同 并优先构建覆盖整个产品业务链条的集成流程 以搭建核心流程框架保障组织变革[13]
即时零售的后手
虎嗅· 2025-07-22 11:49
行业竞争格局 - 京东高调进军外卖业务并杀入旅游市场 同时阿里将饿了么和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并宣布500亿补贴闪购业务 [1] - 电商平台从传统B2C、C2C模式演变为货架电商和直播电商 拼多多凭借社交元素崛起 京东面临沦为行业老三的压力 [4] - 美团首次参与京东主导的"618"大促 两大平台相互入侵对方优势领域 本地生活与电商业务边界逐渐模糊 [1][4] 商业模式演变 - 即时零售概念兴起 定义为30分钟送达万物 但目前消费场景仍不清晰 需求未定型 [6] - 电商物流模式分为点到点配送和仓配体系 京东凭借自建仓配体系实现次日达 但维持成本极高 [10][11][14] - 外卖配送采用闭环O2O模式 与电商物流存在本质差异 强调全流程时效控制而非规模经济 [15][16][19] 供应链创新 - 美团推进闪电仓和浣熊食堂项目 试图构建即时零售专用仓配体系 [23][29] - 超级中央厨房概念提出 通过集中化食品加工和无人机配送颠覆传统外卖模式 [31][33] - 京东可能改造电商配送体系用于外卖 如提前锁定需求 延长配送时效至两小时 [24] 消费趋势 - 即时零售主要场景为日常补货(68.1%) 省事省力(62%) 寻求优惠(54.9%)和居家应急(52.6%) [34] - 消费场景从购买向使用延伸 未来可能实现"即用即买"模式 颠覆传统商业逻辑 [52][53] - 定制化需求增长 阿里早期提出的C2B模式可能重新获得发展机遇 [54][55] 技术应用 - 低空经济发展可能为无人机配送创造基础设施条件 [33] - AI技术有望成为个人生活流管家 阿里在AI布局领先但缺乏个人入口 [64] - 通义千问登陆苹果设备 显示阿里在AI个人化应用方面取得突破 [64] 企业战略 - 京东通过进军高频业务寻求突破 避免在电商领域被边缘化 [4][6] - 阿里进行"1+6+N"组织重组 本地生活业务被纳入六大板块 飞猪被划入N板块 [3] - 美团从外卖向即时零售扩展 试图复制京东在电商领域的成功路径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