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
搜索文档
“复制”义乌?北方第一大省“落子”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0 23:13
临沂商城发展现状与定位 - 临沂商城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专业批发市场集群,分布着136处专业批发市场,覆盖27大类、600多万种商品 [4] - 2024年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6604.78亿元,物流总额突破10074.36亿元,成为“万亿商城” [4] - 商城当前贸易模式以“买全国、卖全国”的内贸为主,2024年临沂外贸依存度约为25.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 [9] 省级战略支持与发展目标 - 山东省发布《关于支持临沂商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目标到2030年商城市场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物流总额突破1.5万亿元,外贸进出口额突破2000亿元 [1][5] - 省级层面要求临沂商城以国际化为突破口,强化国际化、数字化“双轮驱动”,力争“十五五”时期建成具有超强辐射力的商贸物流体系 [6] - 长远目标是在2035年将临沂商城打造成为国际商品集散中心和国际物流枢纽中心 [1][6] 与义乌的对比及短板分析 - 外贸体量差距显著,2024年1-8月临沂进出口总额为1148亿元,仅相当于同期义乌进出口总值5542.6亿元的五分之一 [9] - 2024年义乌进出口总值达6689.3亿元,同比增长18.2%,而临沂商城在外贸体量、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营销网络等方面差距明显 [9] - 本地产业集群支撑不足,临沂商城主要以“集散”角色为主,相对缺乏品牌“链主”企业,未形成“制造+集散”的双核联动 [10] 临沂市的经济地位与城市愿景 - 2024年临沂市GDP为6555.8亿元,在山东省内排名第五,被定位为省区域副中心,承担引领鲁南经济圈的重任 [12] - 临沂市提出要“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区域副中心”,目标使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前五名 [13][15] - 在鲁南经济圈中,临沂是重要支点,2024年其GDP(6555.8亿元)远高于济宁(5867亿元)、菏泽(4802.58亿元)和枣庄(2386.41亿元) [12] 转型路径与具体举措 - 临沂提出“一个扁担挑两头”策略,国内推动商户出海,国外建设海外商城和海外仓,中间畅通国际物流通道以推动“临品出海” [11] - 将聚焦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新能源商用车等13条细分赛道,县区同步确定29个主导产业,以强化标志性产业链 [10] - 推动商城国际化发展、加快商城数字化建设、加快商城链式发展被列为重点任务,由省级多个厅局级单位牵头落实 [15]
刚刚通报,黄石民企“家底”……
搜狐财经· 2025-10-27 17:07
百强民企经营业绩 - 入围企业营收总额达1255.95亿元,资产总额为2165.49亿元,净利润总额89亿元,同比增长26% [5] - 64家企业净利润实现正增长,57家企业营收实现正增长,其中22家企业营收增速超过10% [5] - 百强民企人均营业收入170.5万元,人均净利润11.9万元,30家企业开展海外业务,海外营收总额11.7亿美元,同比增长46% [5] 产业与区域分布结构 - 第二产业入围企业68家,营收总额1056.36亿元,占比84.11%,第三产业入围企业32家,营收总额199.59亿元,占比15.89% [6]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5大行业入围企业40家,营收总额745.67亿元,占比59.37% [6] - 从地区分布看,大冶市有40家百强企业,开铁区20家,阳新县16家,其他区县共24家 [6] 科技创新投入与成果 - 百强民企研发投入经费24.99亿元,较上年增加3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大于5%的企业有11家 [6] - 研发人员总数6398人,占员工总数8.69%,其中56家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 [6] - 拥有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78个,市级研发机构40个,2024年共申请专利1022件,其中发明专利398件 [6]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情况 - 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有4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6家 [6] - 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9家,创新主体持续壮大 [6] 社会责任履行表现 - 百强民企提供就业岗位7.4万个,就业人数超千人的企业有11家,共计4.8万人 [7] - 纳税等级为A级的企业82家,B级16家,48家企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合计5.7亿元 [7] - 42家企业通过消费帮扶、公益帮扶等形式参与乡村振兴战略 [7] 营商环境优化举措 - 改革试点项目从2022年21项增至2025年66项,“一窗通办”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试点项目交易平均周期提速超70%,节资率最高达19.5% [8] - 截至9月底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4.29亿元,铁矿石公转铁运价下浮40%,粮食运价下浮40.6% [9] - 推行“综合查一次”改革,应用信用分类任务占比93.75%,市本级柔性执法办理案件4.8万件 [10] 民营经济政策支持 - 全市实有民营经济主体36.4万户,占市场主体98%,民营企业总数达8.9万户,“四上”民营企业2689家,占全市90.33% [11] - 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15%和25%,氢能未来产业先导区纳入省级培育名单 [11] - 截至9月末三项信用贷款放贷约110亿元,普惠贷款平均利率降至4.27%,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约8000万元 [13] 就业服务与人才保障 - 服务重点企业招工5.22万人,新增高校毕业生来黄留黄就业2.15万人,促进重点群体就业7045人 [14] - 企业通过新媒体线上发布岗位数6609个,招聘人数81332人,同比增长101.43%和93.64% [15] - 建成零工驿站56家,提供灵活就业岗位6.83万个,促进达成劳动关系超1.8万次,开展招聘活动361场,提供岗位17.3万个 [16] 政务服务效能提升 - 构建“1+6+N”市县乡三级涉企服务体系,获得全国“政务服务增值改革典型案例单位”称号 [18] - 100个政策服务事项实现“免申即享”,20个高频民生事项下沉村(社区),办事指南准确率提升至100% [19]
非凡“十四五”|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我国制造业交出亮眼成绩单
央视网· 2025-10-17 21:32
造船业成就 -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正在建造中,相比首艘“爱达·魔都号”更大更舒适,计划于2026年年底交付 [1][3] - 大型邮轮建造形成设计建造和系统工程管理能力,构建中国标准体系,并对相关产业链产生1:14的推动作用,吸纳超过500家全球供应商 [3] - 成功集齐船舶工业“三颗明珠”,包括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在全球市场领先 [5] 制造业整体规模与创新 - “十四五”期间全部工业增加值从31.3万亿元增长到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增长到33.6万亿元,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 [7] - 制造业增加值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占全球比重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7] -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6% [7] 产业结构优化与先进制造 - 2020年至202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7.9%和8.7%,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到34.6%和16.3% [9] - 新能源汽车去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9] - 传统产业是制造业主体,其增加值、用工人数等主要指标均占全部制造业约80% [9]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 - 南京钢铁实现智能化转型,被评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字化赋能下加工成本下降20%,生产周期压缩一半以上 [11][12] - 建成全球最大网络基础设施,5G基站达459.8万个,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连接数超1亿台(套),覆盖41个工业大类 [12] - 建成3.5万多家基础级智能工厂、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260家5G工厂,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50% [14]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 重庆鑫景特种玻璃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生产的高端玻璃材料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等领域 [16] - 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达1.46万家,超过六成分布在工业基础领域,超过八成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16][17] - “十四五”以来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0万家,累计超14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用工人数超1.28亿 [19][21]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 大企业竞争力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2020年末增加13.8万家,64家制造业企业入选世界500强 [19] - 全国登记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超6000万家,2021年以来平均年新增超400万户 [19] -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路径 [19]
2024年广州直播销售额全国第一;香港五所大学跻身世界百强丨大湾区财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0 10:11
深圳前海发展规划 - 前海将打造四个"国际圈":国际"服务圈"、国际"创新圈"、国际"生活圈"和国际"朋友圈",依托香港联通世界优势深化对外合作 [1] - 前海定位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强化香港味、国际范、滨海风、现代化和未来感 [1] 广州直播电商产业 - 2024年广州直播电商活跃网店达68 8万个,直播场次731万场,从业人数超60万人,活跃店铺数和直播销售额全国第一 [2] - 广州直播电商核心竞争力源于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及强大供应链能力 [2] 深圳皇岗口岸建设 - 新皇岗口岸预计2026年投入使用,为深港间唯一24小时旅检通关的大型陆路口岸 [3] - 设计日通关量近期20万人次,远期30万人次,将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人员流动便利性 [3] 香港高等教育排名 - 香港五所大学进入QS 2026年世界百强:香港大学(第11名)、香港中文大学(第32名)、香港科技大学(第44名)、香港理工大学(第54名)、香港城市大学(第63名) [4] - 排名反映香港特区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长期投入及院校竞争力提升成果 [4] 深交所市场表现 - 6月19日深证成指收报10051 97点,下跌1 21% [5] - 领涨个股:海科新源(+20 02%)、逸豪新材(+20 02%)、凯旺科技(+20 01%) [6] - 领跌个股:常山药业(-20 00%)、斯菱股份(-15 75%)、哈卢卡漫(-13 67%) [6]
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数实融合
经济日报· 2025-06-11 06:09
行业概况 -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规模总量大、产业链条长、涉及领域广,在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 2024年前4个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增速比同期工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分别高4.9和1.5个百分点 [1] - 行业营业收入连续12年居41个工业大类首位,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等产品销量多年全球第一 [1] - 2024年前4个月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12万亿元(同比+10.1%),利润总额1597亿元(同比+11.6%),营业收入利润率3.1%(较一季度提升0.4个百分点) [1] 数字化转型现状 - 截至2024年底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智能工厂普及率达60%,高于全国制造业平均值12个百分点 [3] - 行业数字化水平领先,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数字化率较高,广泛使用EDA、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工厂等系统 [3] - 企业转型意识从"要我转"转向"我要转",典型案例如浪潮智能生产通过"大模型+小模型"融合应用,帮助福建东亚机械实现质量改进效率提升50%、综合质量成本下降10% [2][3] 转型挑战 - 面临产业链供应链失稳、产品同质竞争加剧、市场增长受限等系统性挑战 [4] - AI应用处于单点感知智能阶段,全局决策智能刚起步;供应链协同存在梗阻,需建设产业大脑强化全链条赋能 [4][5] - 高端数字化软硬件存在瓶颈,现有EDA和自动化设备难以满足微型化、精密化产品需求 [5] - 业务部门协作不足制约转型进程,信息化系统缺乏现代数字化解决方案所需的灵活性和集成能力 [5] 政策目标与实施路径 -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85%,形成100+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和100+专业化服务商资源池 [5][6] - 实施"点线面"一体化推进策略:"点"上打造智能工厂标杆并复制经验,"线"上构建智慧安全供应链体系,"面"上推动产业集群基础设施规模化应用 [7] - 重点任务包括推进核心数智技术攻关、电子信息技术赋能其他行业等18项,发布15个典型场景覆盖制造业转型和跨行业赋能 [6] 转型价值 - 数字化转型可提升资源效率30%、降低运营成本20%、加速产品上市周期40%,增强供应链韧性 [3] - 通过北斗导航、先进计算等技术赋能工业、交通等领域,实现精准定位、万物智联等创新功能 [2] - 将推动行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培育智能芯片、空间计算等新业态,创造更广阔市场空间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