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直播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虎牙的钱,还能分多久?
搜狐财经· 2025-11-14 19:39
结合虎牙的财报数据来看,或许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虎牙的业务价值: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氢离子 编辑|杨知潮 01 暴力分红,还能来一次吗? 虎牙三季度财报里有40多万个字,但对部分渴望拿分红的股东来说,要紧的数据只有一个: 截止2025年9月30日,虎牙账上共有现金及等价物:38.282亿人民币,约5.38亿美元,相比二季度增长了6000万人民币左右。 眼下,许多股东购买虎牙、斗鱼两家公司的股票的理由已经不是业绩,而是分红——毕竟它的市值已经跌破了净资产,比起收入和利润增速,分红的数字 显然更加扎眼。 虎牙和斗鱼合并失败后,在全行业直播业务下滑、直播公司市值普遍跌穿现金的大背景下,从2024年起,虎牙密集向股东派发特别现金红利,仅2024年, 总额已累计4亿美元——占其当前市值的65%左右。最近一次是25年Q2,虎牙宣布派发3.4亿美元特别分红,并累计回购7540万美元股票。 无论是对于腾讯这个大股东,还是无数小股东来说,分红都是好事。但钱不会凭空产生,现金早晚有耗完的那天。 虎牙现有约5.38亿美元左右现金储备,还有超过2亿美元的负债,如果再来一次3-4亿美元的暴力分红,加上目前接近1亿美元的回购力度,虎 ...
新华都跌0.94%,成交额2.09亿元,今日主力净流入-1662.73万
新浪财经· 2025-11-12 15:17
公司股价与交易表现 - 11月12日股价下跌0.94%,成交额2.09亿元,换手率4.33%,总市值52.98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662.73万元,近20日主力净流出7309.49万元 [5][6] - 主力持仓占比为8.26%,筹码分布非常分散,无连续增减仓现象 [6] 业务布局与核心概念 - 公司业务涉及赛马概念,旗下新华都商学院预留小跑马场地并计划设立由学生管理的大学生马术俱乐部 [2] - 公司通过子公司久爱致和为伊利、全友家居等知名品牌提供直播服务,并孵化主播及开展MCN业务 [2] - 公司持续拓展线上社交媒体营销矩阵,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为品牌策划短视频营销、图文推广等综合性数字营销活动 [3] - 阿里巴巴实际控制的相关实体是公司5%以上股东,天猫平台是公司主要合作对象之一 [3] - 公司以体育产业为战略方向,曾计划开设不少于100家INTERSPORT品牌零售店,并拥有多省市的特许经营权及独家电子商务经营权 [4] 公司财务与经营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互联网营销,互联网销售业务收入占比99.28% [9]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24.46亿元,同比减少11.84%,归母净利润1.78亿元,同比减少6.51% [9]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33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7081.33万元 [10] 股东结构与技术面 - 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4.05万户,较上期增加20.78%,人均流通股为16183股,较上期减少17.20% [9] -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7.25元,近期有吸筹现象但力度不强,股价靠近7.08元支撑位 [7][8]
后白镇精准招商激活春水 一企一策,助创业者勇敢闯“江湖”
镇江日报· 2025-11-09 08:00
园区概况与战略定位 - 园区名称为“侠客行”广告电商AI孵化园,是镇江唯一的广告电商AI产业园,占地7811平方米 [1] - 园区战略定位为践行“融入南京、接力镇江”战略,打造让创业者敢闯敢试的平台 [1] - 园区致力于成为南京都市圈技术成果转化承接地,避免同质化竞争 [2] 园区运营模式与优惠政策 - 园区创新推出“前楼后厂”模式,配备近3万平方米加速器厂房 [2] - 实行“三年免租+达标续免”优惠政策,企业持续符合主导产业方向及高新技术企业等标准可延续享受租金优惠 [2] - 安排导师进行一对一创业辅导,联合金融部门提供资金支持等系列实惠政策保障初创企业安全平稳发展 [2] 招商引资进展与成效 - 已对接近40家南京广告类企业,其中10家有明确入驻意向 [2] - 通过“三带”招商模式完成60亩产业用地控规预审批,实现企业“拎包入驻” [2] - 句容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整合213项政务服务和42项市场服务,设立专业窗口提供全链条帮办 [2] - 今年以来获取有效项目信息28条,成功签约3个“三带”拿地模式项目,另有4个项目拟签约 [2] 人才服务与产业生态构建 - 完善人才公寓管理,推出人才休养、体检等增值服务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3] - 从南京到园区仅需半小时,运营成本显著降低,区位优势明显 [3] - 正积极筹备3个直播公司,包括精品书籍直播基地、文创伴手礼和农产品直播平台,预计年底形成30人直播团队 [3] 产业发展目标与未来规划 - 园区目标在明年6月份招满50家企业,实现10亿元产值 [3] - 紧盯句容“两群三链”产业布局,重点培育新型电力装备产业 [3] - 靶向招引龙头企业,建立“专精特新”培育库,为10-15家潜力企业提供“一企一策”服务 [3] - 北京大学常晓侠教授团队的人工智能研发项目已在此落地 [3] - 未来将锚定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战略赛道,构建完整创新链条,打造“北琅琊、南侠客”的科招互动格局 [4]
黄埔内容创作潮涌:短剧与直播双轮驱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20:08
行业宏观趋势 - 2024年国内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超5亿人,市场规模已超500亿元,有机构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可能接近700亿元 [3] - 直播行业快速发展,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和相互赋能正处于关键阶段 [1] - 国内微短剧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成本增高、收益减少,出海成为企业寻求新增长点的选择 [4] 广州黄埔区产业定位与政策支持 - 黄埔区通过建设高规格文化产业园,打造城市新名片,并发布针对直播和微短剧产业的专项扶持政策 [1][2] - 具体政策包括按MCN机构签约主播年带货销售额分档给予资助,例如主播年销售额超1亿元每名奖励20万元,对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超100万元的主播按其应纳税所得额的15%给予奖励 [2] - 园区运营方认为新政策从场地建设、拍摄制作到交易变现,对微短剧产业进行全链条扶持,与园区运营核心高度契合 [5] 产业园区运营模式与价值创造 - 产业园区定位超越传统"房东"角色,通过投资硬件、构建场景,使数字体验技术可触摸、全沉浸式,让内容方以最小成本实现价值最大化 [1] - 园区形成"联合舰队"模式,旨在实现"1+1>N"的价值裂变,例如励弘文创旗舰园已达到80%的入住率,其中80%的企业聚焦互联网内容创作 [1] - 针对出海痛点,园区搭建拍摄场景和特效技术,并以龙头企业搭建出海平台、补充生产链条,带动中小企业抱团出海 [5] 企业案例与成本优势 - 园区内企业凭借在广告片拍摄方面的原有优势,能将微短剧拍摄成本最低控制在7万元,低于行业普遍的10多万元,并可同时担任拍摄方和投资方 [1] - 元圆传媒因黄埔区的政策和人才聚集优势选择落地,已在当地培养出7支直播团队,并计划将华南地区作为最重要的拓展市场之一 [2] - 包括北京长江文化的火苗影业、陕文投的金粟文化、安徽的八两文化等十余家优质影视文化企业已选择落户产业园 [6] 出海战略与解决方案 - 广州黄埔区精准定位微短剧出海痛点,组建专门出海产业园,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语言翻译、内容本土化、演员本土化等难题 [4][5] - 产业园已与中国世界电影学会、中国网络视听协会深度合作,形成出海联合体,覆盖从投融资、拍摄制作到宣传发行、版权交易的全链条孵化 [6] - 园区运营方提供从前期扶持到后期出海全链条运营的服务,重点解决中小影视企业"出海无门路、对接无渠道"的核心痛点 [5][6]
21现场|下一片直播蓝海在非洲?中国小伙:这里的流量像自来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6:09
公司商业模式 - 采用轻资产与深度本地化相结合的运营模式,通过线下实体店增强客户信任,并将线上流量引导至WhatsApp或实体门店完成交易[1] - 业务模式成功实现从无人问津的服装店转型为拥有11个直播间,并为海尔、传音等中国品牌提供服务[1] - 主播团队注重本地化,从当地社区挖掘人才,利用其真实的镜头感和表现力吸引观众[1] 行业市场特征 - 非洲电商直播领域目前仍属蓝海市场,内容上的微小创新即可显著引爆流量,一条视频可轻松获得2万点赞[1] - 市场用户特征表现为极高的忠诚度,日均订单量在40-50单,退货率低于5%,且复购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1] - 直播流量供应充沛,单场直播观众规模约为5万人,最高同时在线人数可达1000人,且直播间转化率表现可观[1] 核心运营策略 - 直播内容采用剧情式设计,例如“讨价还价”场景,以此吸引并维持观众兴趣[1] - 成功的关键在于将商业活动定位为连接中国与非洲的桥梁,致力于让中国产品进入肯尼亚家庭[1] - 市场环境竞争压力较小,为创意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使其能够真正产生价值[1]
遥望科技:新的品牌战略并非简单的重成本投入,而是对公司现有核心能力的战略性复用与升级
证券日报网· 2025-09-23 17:41
品牌战略升级 - 新的品牌战略并非简单的重成本投入 而是对公司现有核心能力的战略性复用与升级[1] - 核心能力包括IP资源 营销和直播能力[1] - 通过强IP资源 强事件营销能力和强直播能力将优质供应链白牌品牌化[1] 业务模式创新 - 在股权上与品牌进行关联 同时将品牌的线上化销售进行深度绑定[1] - 为品牌提供店播 货架电商 私域和切片等服务[1] - 有望提高公司整体直播时长 频次与人效[1] 销售渠道拓展 - 为服务的品牌打通线下渠道[1] - 通过即时零售和传统商超等渠道建立多维度销售体系[1]
千万粉丝网红“蓝战非”自曝年收入达九位数引热议
证券时报· 2025-09-22 15:24
核心观点 - 千万粉丝博主蓝战非在直播中透露其商业化收入潜力巨大 年收入可达九位数[1] 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单引发热议[2] 个人背景与职业发展 - 蓝战非1992年8月17日出生于广东云浮罗定 曾为熊猫直播和斗鱼直播平台游戏主播 现为游戏主播和旅游博主[4] - 曾担任ACE战队队长 英雄联盟S1-S3国服王者 擅长中单位置 2014年退役后于斗鱼开启直播生涯[4] - 2018年在熊猫TV《绝地求生》直播走红 订阅量超200万 人气峰值达300万[4] - 2018年7月在抖音首发的短视频《兄弟 鼻涕擦干净再和我开黑》获37.1万点赞(截至2025年1月16日)[4] - 2019年1月1日转至斗鱼TV直播[4] 社交媒体影响力与商业化价值 - 某视频平台粉丝量达2478.8万 近30日涨粉超61万[3] - 商业化广告报价显示 1S-20S、21S-60S、60S以上视频广告报价均为150万[3] 企业关联与经营状况 - 名下关联7家企业 仅2家为存续状态 其余5家企业已注销[4] - 长沙蓝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于今年7月因未依照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 被长沙市雨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4]
17岁女主播被要求陪“榜一大哥”聊到凌晨,记者调查MCN机构与未成年人签约乱象
齐鲁晚报· 2025-08-18 11:20
行业乱象 - MCN机构利用未成年人涉世未深、渴望成名的心理 以高保底、流量扶持、出名、成网红等虚幻承诺和短期利益为诱饵 诱导其签下不平等合作协议[1] - 部分MCN机构口头称需家长同意 但对实际操作语焉不详 表示"家长同意了 自己签合同就行"或"签不签合同都没效果 毕竟没成年"[2] - 借用成年人身份信息完成平台实名认证是行业内心照不宣的做法 招聘人员直接支招规避实名认证:用别人账号找成年人完成认证后绑定自己账号提现[2] 合同条款 - 线下纸质合作协议是主播最容易栽跟头的地方 与签约前口头承诺大相径庭[2] - 承诺的高额保底薪资要么不写入合同 要么写入后以直播时长不足、配合度不高、未完成KPI等理由克扣甚至拒发[3] - 合同采用模糊的"有效直播时长"概念 机构执行中标准严苛且随意 素颜出镜、眼睛看电脑等都被认定无效时长[3] 工作模式 - 每天直播要求3至6小时 但开播前设备调试需半小时以上 每场必须持续3小时以上 直播时间被强制安排在凌晨或早晨等竞争较小时段[4] - 实际工作时间远超规定 包括下播后需与打赏用户维系感情 常通话至凌晨 每天总工作时长超过10小时[4] - 机构以"暧昧经济"为主要盈利模式 要求主播通过打PK赛提升段位 凌晨12点前需开播凑票[4] 解约纠纷 - 合同核心条款要求必须播满一年 做不满需将前3个月保底薪资退给公司[5] - 当主播提出解约时 MCN机构迅速翻脸索赔 此前"随时离职"承诺成为空谈[5] - 14岁少女解约被索赔近1.7万元 半年仅获1.3万元工资 16岁少女因"擅自直播"被索赔30万元[1] 法律风险 - 部分MCN机构为利益驱使不惜踩踏法律红线 利用未成年人社会经验不足设下合同陷阱[6] - 签约时仅电话通知监护人 签名实为公司代签 此类合同被认定为无效[5] - 国家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的法律法规需更严格落实 平台监管责任有待加强[6]
虎牙2025年第二季度直播收入企稳 游戏服务成为新增长引擎
证券日报网· 2025-08-13 16:1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收入达15.7亿元 实现同比和环比双增长 [1] - 直播收入企稳至11.5亿元 游戏相关服务及广告业务收入同比上涨34.1%至4.1亿元 [1] - Non-GAAP下运营利润实现盈亏平衡 归属于公司净利润为4750万元 [1] - 连续六个季度获得Non-GAAP净利润 连续两个季度总收入同比环比双增长 [1] 用户与业务数据 - 季度总MAU达到约1.6亿 [1] - 海外业务用户增长明显 成为未来重要增长引擎 [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与长期存款合计37.66亿元(5.26亿美元) [2] 战略进展 - 推进"AI+"战略矩阵应用 涵盖AI+直播、AI+IP及AI+服务领域 [1] - 业务多元拓展与游戏行业战略协同取得积极进展 [1] - 成本结构持续优化 运营效率提升推动整体业绩改善 [1] 股东回报 - 截至2025年6月底累计回购7540万美元股票 [2] - 第二季度派发特别现金股息总计约3.4亿美元 [2]
虎牙2025Q2财报:总收入同环比增长 MAU达到约1.6亿
新浪科技· 2025-08-12 17:39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收入达15.7亿元 实现同比和环比增长 [1] - 直播收入企稳达11.5亿元 游戏相关服务、广告和其他业务收入同比上涨34.1%至4.1亿元 [1] -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运营利润盈亏平衡 归属于公司净利润为4750万元 [1] 业务构成 - 游戏相关服务、广告和其他收入占比超过总收入四分之一 从2023年第二季度1.2亿元增至2025年第二季度4.1亿元 [1] - 直播业务保持稳定 游戏相关业务成为重要增长板块 [1] 用户数据 - 2025年第二季度总MAU达到约1.6亿 [1] - 海外业务用户增长明显 有望成为未来重要增长引擎 [1] 战略进展 - 推进战略转型两周年 业务多元拓展和游戏行业战略协同取得积极进展 [1] - 积极发力"AI+"战略矩阵 涵盖"AI+直播""AI+IP"和"AI+服务"等领域 [1] - 继续推进AI与业务融合 围绕提升用户体验和增加新消费场景寻找突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