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

搜索文档
民生证券给予纳思达推荐评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1 13:32
打印机业务 - 公司手握核心硬科技 在全球头部厂商中具备国际化前景 [2] 芯片业务 - 芯片业务在汽车电子 工业等领域多点开花 [2] - 公司正打造芯片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2]
古越龙山副总吕旦霖提前离任,近两年密集发生高管变动
南方都市报· 2025-07-31 00:01
高层人事变动 - 吕旦霖辞任古越龙山董事、副总经理职务,原定任期至2027年7月11日,提前离任原因为工作调动 [2][3] - 吕旦霖持有公司股票104,500股,离任后将遵守股份买卖限制性规定 [6] - 今年以来公司已发生多次高层人事变动,包括1月总经理徐东良辞职、马川接任,4月聘任蒋宏伟为副总经理 [7] 战略转型进展 - 公司持续推进"年轻化、高端化、国际化"战略,推出"只此青玉"等特色产品,开设慢酒馆,创新黄酒咖啡等跨界产品 [6] - 吕旦霖任内主导高端单品"只此青玉"推出及东亚、西欧市场拓展 [7] - 常态化举行"越酒行天下"国际活动加速黄酒出海 [6] 经营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9.36亿元(+8.55%),净利润2.06亿元(-48.17%) [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39亿元(-4.90%),归母净利润5901.87万元(-4.82%) [7] 人事变动影响 - 公告称吕旦霖离任不会影响公司相关工作正常开展 [5] - 业内人士指出战略需要连续承接,副总经理职责需重新分配 [7] - 吕旦霖离任后公司仍有8名副总经理 [7]
投资400亿,投出12家上市公司,却不退出?首席投资官李黔揭秘比亚迪投资理念
创业邦· 2025-07-30 11:10
比亚迪投资战略 - 投资方向聚焦优中选优、重投大项目,持续追投并赋能,重点关注前沿科技、出海及卡脖子技术领域,同时积极参与一级半战略配售[2][11] - 已投资约100个项目,累计金额达400亿元,其中12家已上市,10家处于IPO审核阶段[3] - 核心理念为与被投企业形成协同合作,强调长期资本属性而非短期退出[6][13] 投资布局与案例 - 围绕智能化、国际化、高端化三大方向布局,智能化领域覆盖AI应用、算力算法、芯片及半导体设备全链条[3][15] - 经典案例湖南裕能:2020年战略投资后,2021年其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跃居全球第一,2023年完成上市[8][10] - 智能驾驶领域投资Momenta(自动驾驶算法)和地平线(智驾芯片),人形机器人赛道布局智元机器人(估值<10亿元时进入)及灵巧手技术公司帕西尼[16][18] 国际化与高端化进展 - 海外销量高速增长:2023年24万辆→2024年41万辆→2025年目标90万-100万辆,2024年5月欧洲16国销量12363辆超越特斯拉[20][25] - 腾势品牌表现亮眼:平均售价38.1万元,连续三月月销破1.5万台,D9车型蝉联MPV销冠,全球用户超35万[24] - 腾势N9搭载易三方技术(三电机独立驱动+后轮转向),3.9秒破百,并整合被投企业技术如电池材料、芯片等[24][25] 产业链协同与市场机遇 - 中国汽车出海带动供应链本地化,电池、电机、电控等环节企业将受益于海外建厂浪潮[19][21] - 电动化时代中国零部件厂商从追赶转向全面挑战海外巨头,技术领先性逐步显现[22] - 机器人应用场景广泛,涵盖汽车工厂冲压、焊接、搬运等环节,但人形机器人长期价值与形态仍待验证[18]
医疗器械行业重大推荐电话会
2025-07-29 10:1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疗器械行业,细分包括医疗设备、高值耗材、IVD、低值耗材等板块 - **公司**:心脉医疗、南微医学、联影医疗、迈瑞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医疗、春立医疗、惠泰医疗、归创通桥、艾艾博医疗、安杰斯、微创集团、华耀发光、英科医疗、康基医疗、艺瑞科技、美好医疗、赛诺医疗、爱博医疗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行业整体**:受益于集采优化、医保创新鼓励及药监局加速审评等政策支持,有望修复板块估值并吸引投资,下半年及2026年有结构性机会[1][2][4] - **政策支持**:集采优化、医保局鼓励创新、国家药监局加快审评,推动创新药和创新器械发展,如集采规则可能不再以最低价中标为主,药监局加快新项目审评并允许医院收费[4] - **结构性机会原因**:经营基数、集采政策优化落地、细分领域竞争深化带来进口替代和并购整合机会、AI和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进展[2] 2. **医疗设备板块**:2025年三季度迎来业绩拐点,龙头公司业绩显现,新品放量将推动业绩增长[1][5] - **业绩表现**:联影预计二季度双位数收入增长,下半年超50%;迈瑞、开立、澳华等公司拐点已至,但部分公司仍在去库存,整体业绩恢复趋势明确,明年增速预计改善[1][5] 3. **高值耗材板块**:长期前景取决于集采出清情况,部分公司受益,部分公司值得关注[1][6][7] - **集采情况**:春立医疗已出清,惠泰医疗、归创通桥和艾艾博医疗部分产品受益于集采加速入院,心脉医疗、南微医学和安杰斯等公司未参与集采,若未来降幅温和、规则合理,市场表现将提升[1][6][7] - **推荐公司**:心脉医疗外周介入和国际化高增长,国内板块受集采影响有限;春立医疗2025年海外收入占比超40%,有望超50%;新增推荐微创医疗,治理改善有投资潜力[10] 4. **IVD板块**:看好华耀发光新产业出海空间和高增长趋势,海外收入占比达40%,短期内国内政策影响量价,长期国际化前景乐观[3][11] 5. **低值耗材板块**:英科医疗在东南亚投产后有望美国订单爆发式增长实现业绩拐点,全球供应链布局优势显著,海外收入占比达85%左右[3][12] 6. **国际化能力**:对行业至关重要,联影和迈瑞等企业已验证,提升企业竞争力并提供发展空间[1][8] 7. **企业在集采优化政策下**:中标预期更稳定,估值和业绩有望修复,看好未参与集采或可能续约、受益集采的公司,部分产品降价未影响出厂价,整体前景好[9] 8. **微创集团** - **经营业绩**:2024 - 2026年经营情况逐步扭亏为盈,2026年全年利润预计达6.3亿人民币,国资占比提升至15.5%[1][14][16] - **新兴业务**:机器人、新迈等新兴业务保持高增长,构成第二增长曲线,对整体业绩贡献显著[1][17] - **自有产品出海**:2024年自有品牌产品出海营收1亿美元,增速85%,预计2025年增速超70%,将成第三增长曲线[18] - **估值体系**:2026年扭亏为盈后可用PE估值法,也可用分部估值法,显示公司价值提升空间[19] - **国资影响**:国资占比提升至15.5%,发挥国资平台优势为子公司赋能,新麦弹性最大,心脉、心通等子公司也受益[20] 9. **英科医疗** - **推荐原因**:一次性手套供需平衡价格回升,产能扩充有成本优势,整合上游供应链,布局全球供应链优化计划,海外收入占比85%左右[21][22] - **利润预期**:2025 - 2027年利润分别为14亿多、18亿多和21亿左右,2026年增长26%,2027年增长15%[24] - **市盈率变化**:2025 - 2027年市盈率预计从14倍降至10倍,估值更具吸引力[25] 10. **投资选择建议**:医疗设备关注国际化进程及业绩恢复拐点,高值耗材关注集采修复、估值修复、新品放量及国际化进展,IVD等待政策影响拐点及国际化高增长公司表现,低值耗材关注英科医疗等有全球供应链布局优势企业[13] 11. **有望高增长公司** - **近期**:2025年三季度联影医疗、惠泰医疗、爱博医疗、艺瑞科技、美好医疗、心脉医疗等有望高增长[26] - **中长期(2026年)**:英科医疗、艺瑞科技、赛诺医疗可能加速增长,赛诺医疗支架获批后有望放量[2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微创集团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常总及其相关基金会持股比例为26.4%,确保管理层与大股东利益一致,利于公司长期稳定发展[14] - 2024年微创集团与高瓴签订的可转债协议中高管参与出资,显示管理层对公司长期发展信心,巩固管理层与投资者利益一致性[15] - 英科医疗2025年发布股权激励计划,持续到2028年或2029年,激发员工主动性和创造力,体现公司对长期增长信心,确保员工与公司长期利益一致[23]
180亿家居龙头证实!实控人不幸身故,曾被留置、立案调查
格隆汇· 2025-07-28 23:07
公司股价波动 - 居然智家开盘跌停,全天收跌6.96%,最新报2.94元/股,总市值为183.1亿元 [1] - 当日成交均价2.89元,涨停价3.48元,成交额183.6万元,量比指标+2.52 [2] - 自2020年以来股价累计下跌68.74%,区间最低价2.18元,最高价10.51元 [14] 实控人变故 - 实际控制人汪林朋7月27日在家中身故,其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43.93%,其中直接持股5.97% [4] - 4月18日曾因被监察委留置调查引发关注,7月23日留置解除变更为责令候查 [6][3] - 董事会推举执行总裁王宁暂代董事长及CEO职责,公司称经营一切正常 [4] 创始人背景 - 汪林朋为家居行业领军人物,2019年借壳武汉中商上市时公司市值达630亿元 [8] - 2020年以350.5亿元财富登顶湖北首富,2024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身家125亿元 [8] - 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抖音粉丝超10万,被称"家居行业最强直播IP" [7][8]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净利润连续下滑,分别为16.48亿(-28.45%)、13亿(-21.1%)、7.69亿(-40.83%) [12] - 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2.12亿元,同比下滑39.39% [12] - 营业总收入从2021年130亿元降至2024年129.66亿元,同比降幅4.04% [13] 战略转型 - 重点发展智能化业务,打造居然设计家(AI平台)、居然智慧家、洞窝三大数智化平台 [15] - 国际化布局加速,2023年在柬埔寨和澳门新开2店,海外设计工具支持13种语言 [15] - 跨境电商自有海外分站达3个,注册用户超100万,新增140余种国际支付渠道 [15]
重大推荐医疗器械板块,关注反内卷、估值修复和拐点机会
2025-07-28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疗器械行业、骨科行业、电生理领域、医疗设备板块、耗材板块、IVD 板块、化学发光板块、主动脉支架领域、消化介入领域、神经和外周介入领域、微创外科耗材领域 - **公司**:心脉医疗、南微医学、春立医疗、新迈医疗、微创医疗、归创通桥、康基医疗、惠泰医疗、微电生理、联影医疗、迈瑞医疗、凯莱药华、英科医疗、赛诺医疗、亿瑞科技、昆柏医疗、百心安、健适科技、先瑞达、新伟、佩佳医疗、微创脑科学、先健、微高、心玮医疗、美好医疗、海泰星光、安杰斯、新产业、安图、亚辉龙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政策利好行业发展**:医保局集采政策不再唯低价论,重点支持创新器械入院和医疗服务价格尽快落地,高端医疗器械加快审批,有利于行业发展与估值修复 [1][2][5] 2. **产业逻辑推动发展**:创新催化、国际化和并购空间广阔,许多公司在集采背景下积极转型并取得成效,推动板块估值修复和新业务加速发展 [1][2][5] 3. **反内卷背景下部分公司估值修复**:新迈医疗、南微医学等公司今年估值较低,港股微创医疗、归创通桥、康基医疗等业绩增长潜力显现,部分高值耗材板块公司估值相对较低 [1][4] 4. **行业未来发展机会多**:创新催化、国际化、并购频繁、高端耗材领域转型效果显著以及政策支持,将推动行业发展 [5] 5. **推荐具体标的**:新迈医疗、南微医学、归创通桥等公司业绩表现良好且成长潜力大,港股微创医疗、康基医药等受益于产业优化且涨幅少,英科医疗、赛诺医疗、亿瑞科技等长线投资标的未来业绩有望加速增长 [6] 6. **集采政策优化利好细分领域**:对主动脉支架、消化介入、神经和外周介入、微创外科耗材等高值耗材细分领域有利,相关公司有望迎来发展机遇与估值修复 [7] 7. **2025 年板块表现积极**:电生理和骨科脊柱领域有望国采续约,医疗设备招投标数据改善,联影、迈瑞等公司业绩拐点可期,耗材板块受益政策利好,IVD 板块下半年至年底有望边际改善 [1][8][9] 8. **骨科行业发展趋势向好**:集采后格局向国产化率提升和龙头集中发展,中国手术量与欧美差距大,海外市场空间广阔,建议关注骨科板块投资机会 [3][10][11] 9. **部分公司前景乐观** - 英科医疗成本优势明显,明年价格与产量有望双重转好,归母净利润预计约 18 亿人民币 [12] - 赛诺医疗创新产品获批将带来业绩增量 [14][15][16] - 心脉医疗集采风险消除后将迎来估值和业绩双重修复 [17] 10. **港股医械公司表现突出**:具备创新能力或技术突破的 18A 公司涨幅超一倍,部分公司相对恒生指数取得超额收益,新产品上市或突破是股价上涨催化因素 [18] 11. **外周介入类企业发展良好**:港股外周介入类企业受益集采政策推动国产替代加速,产品放量迅速,未来有望继续受益政策支持和行业需求增长 [21] 12. **部分公司业绩有望改善** - 联影医疗设备采购需求恢复,下半年业绩有望提速,海外发展潜力大 [23] - 医疗设备上游公司亿瑞科技等第三季度业绩预计改善 [24] - 汇泰医疗 TFA 产品下半年有望商业化加速放量,电生理业务将加速增长 [26] - 南微医学和安杰斯在消化耗材领域估值修复机会显著 [27] - IVD 板块头部公司下半年情况预计改善,估值有望修复 [2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英科医疗目前估值按 2026 年市盈率约为 12 倍,按经营利润计算约为 14 倍,具有安全边际 [13] - 赛诺医疗密网支架一年期动脉瘤闭塞率达 97%,冠脉支架 HT Supreme 在美国售价约 1,000 美元 [15] - 心脉医疗今年预计盈利 6 亿元,对应 21 - 22 倍 PE,集采风险出清后估值可能恢复至 30 倍甚至更高,海外市场份额仅 2% - 3% [17] - 归创通桥 2024 年扭亏为盈,释放一个亿的利润体量,市值从 30 亿港币左右翻倍至 150 亿以上 [19] - 微创医疗预计 2025 年全年亏损不超过 5,500 万美元,下半年半年度扭亏为盈,2027 年全年利润不低于 9,000 万美元 [19] - 春立医疗去年海外收入占比达 44%,增速达 70% [11]
产品价格大滑坡 福安药业上半年净利或“腰斩”
中国经营报· 2025-07-25 15:46
近期,福安药业(300194.SZ)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亿元至 1.3亿元,同比下降39.95%—53.81%。扣非净利润预计为9100万元—1.21亿元,同比下降40.50%— 55.25%。 这一成绩单与2024年上半年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公司净利润还保持着20.69%的增长,短短一年间, 其净利润从高速增长变成了近乎腰斩的业绩滑坡。 针对此次净利润下滑的具体原因和后续提振措施,《中国经营报》记者日前向福安药业方面致函并致电 采访,其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会提醒董秘进行查看,但截至记者发稿暂未收到公司方面回应。 业绩"变脸" 中经记者苏浩卢志坤北京报道 (福安药业业绩预告公司公告/图) 年报显示,福安药业成立于2004年2月,主要从事化学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其拥有药品研发、医 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生产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布局,产品涉及抗生素类、抗肿瘤类、特色专科药类 等多个类别药品。 实际上,福安药业的业绩下滑趋势在年初已有征兆。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福安药业营业总收入4.68亿元,同比下降42.22%;归母净利润6904.9万元, 同比下降43.63 ...
20cm速递|创业板医药ETF国泰(159377)涨超1.1%,政策预期改善提振创新药板块
搜狐财经· 2025-07-23 10:16
创新药板块 - 创新药板块景气度可持续 "创新+国际化"产业趋势不变 政策支持叠加全球竞争力持续加强及商业化盈利兑现是医药板块核心方向 [1] - 当前中国创新药行业处于3 0时代 从"跟跑者"到"引领者" 2025年将成为中国创新药海外爆品爆发元年 [1] - 2025年预计出现大量峰值过30-50亿美金的品种 对外授权交易不断刷新纪录 [1] 医疗器械行业 - 2025年医疗器械行业有望迎来改善 正经历类似药品行业的产业与政策周期 创新与国际化加速推进 [1] - 常态化集采下腾笼换鸟 防疫相关一次性业绩影响消解及政策不确定性边际减弱 行业将重回稳健发展轨道 [1] - 预计2025年院内设备招采有望复苏 若耗材与IVD集采规则温和 国产厂商以价换量或带动估值修复 [1] 创业板医药ETF - 创业板医药ETF国泰(159377)跟踪创医药指数(399275) 单日涨跌幅可达20% [1] - 该指数从创业板市场选取涉及生物医药 医疗器械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聚焦创新能力突出 成长潜力显著的医药企业 [1]
实验室暴力视频刷屏!康龙化成上半年净利预降39%,股东减持离场
华夏时报· 2025-07-22 10:24
公司事件 - 康龙化成北京实验室发生员工暴力事件,视频显示一名女子持续殴打同事,周围十余名员工无人劝阻 [1][3] - 公司证券事务部回应称此为"员工排队之间的小矛盾,不影响公司经营" [3] - 《华夏时报》记者致函康龙化成未收到回复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收63亿—65亿元,同比增长13%—16% [3] - 净利润6.79—7.13亿元,同比下滑36%—39% [3] -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4%—39%,达到6.24—6.48亿元 [4] - 2023年营收115.38亿元,同比增长12.39%,为2015年以来最低增速 [4] - 2024年营收增速降至6.39%,扣非净利润下滑26.8% [4] 股价表现 - 2019年深交所上市后股价3年内增长超26倍 [5] - 2021年股价峰值105.52元/股,市值近2000亿元 [5] - 2025年7月22日A股报26.08元/股,总市值463.75亿元,较高点蒸发近四分之三 [5] 业务表现 - CGT与大分子业务2024年收入4.08亿元,同比下滑4% [6] - 该业务成本跃升33%至6.12亿元,毛损扩大至2.04亿元 [6] - 过去四年毛利率持续为负:-13.84%、-27.73%、-8.30%、-50.07% [6] - 宁波大分子CDMO产能投入使用导致固定资产折旧和运营成本增加 [6] - 全球CGT药物研发需求放缓,部分项目推迟或取消 [6] - 公司推行"全流程、一体化、国际化、多疗法"战略 [6] 区域收入 - 2024年中国客户收入18.47亿元,同比下降6.46% [8] - 其他地区收入下滑4.44%至3.04亿元 [8] - 北美客户收入78.53亿元,同比增长6.11% [8] - 欧洲客户收入22.72亿元,同比增长23.18% [8] 股东减持 - 股东深圳市信中康成投资合伙企业及其一致行动人信中龙成减持1193万股,套现3亿元 [9] - 自2022年以来累计减持7795万股,折合48.35亿元 [10] - 2025年两大股东持股比例从18.7%降至15.7% [10]
《Brand Finance 2025年全球酒精饮料品牌价值榜》发布
经济观察网· 2025-07-21 21:29
全球酒精饮料品牌价值榜总体情况 - 中国酒类品牌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 行业总价值达1233 8亿美元 同比增长5 2% [1] - 报告包含全球啤酒品牌50强 烈酒品牌50强 香槟葡萄酒品牌10强三大子榜单 [1] 啤酒品牌表现 中国品牌 - 雪花啤酒品牌价值46 6亿美元(同比+8 6%) 全球第六 品牌强度指数提升至92 5分 获AAA+评级 [1] - 青岛啤酒品牌价值36 3亿美元(同比+42 3%) 全球第九 品牌强度指数95 6分(增幅全球第二) 蝉联"全球最强啤酒品牌" [2] - 燕京啤酒品牌价值6 4亿美元(同比+21 5%) 排名上升7位至第38名 通过全国巡游活动强化年轻化形象 [2] 国际品牌 - 科罗娜特级啤酒以133 6亿美元品牌价值蝉联全球最具价值啤酒品牌 [5] 烈酒品牌表现 - 中国烈酒品牌占据全球前十中的六席 茅台 五粮液 泸州老窖 杏花村汾酒包揽前四名 [3] - 杰克丹尼以44 4亿美元品牌价值保持全球最具价值威士忌品牌地位 [5] - 皇冠伏特加品牌价值29 3亿美元(同比+33 3%) 领跑伏特加品类 [5] - 培恩龙舌兰以17 9亿美元品牌价值位居龙舌兰品类首位(同比-1 7%) [5] 香槟葡萄酒品牌表现 - 张裕品牌价值8 2亿美元(同比+16 1%) 全球第五 唯一上榜中国葡萄酒品牌 成功打入欧洲米其林餐厅 [4] - 酩悦香槟连续五年保持全球最具价值香槟葡萄酒品牌 [5] 行业发展趋势 - 高端化进程加速 品质消费需求推动市场增长 [5] - 国际化战略深化 通过国际展会 文化品鉴会提升全球影响力 [5] - 创新驱动竞争 涵盖工艺迭代与营销模式革新 [5] - 文化赋能成为差异化竞争核心 文化内涵重塑品牌价值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