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信息制造业
icon
搜索文档
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6%
证券日报· 2025-10-24 03:05
蒋德斌表示,今年8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陆续发布了电子信息制造业、汽车行业、电力装备行业、轻 工业、钢铁行业等多个行业的稳增长工作方案,"反内卷"与"稳增长"的组合拳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拉 动第二产业第三季度用电量增速回升。其中,第三季度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4%,比第二季度提高2.3 个百分点;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2%,比第二季度提高3.2个百分点,呈明显回升态势。17个省份第 三季度制造业用电量增速超5%。 第三产业用电量也在第三季度保持快速增长。据蒋德斌介绍,在国家"两新""两重"促消费等一系列政策 拉动下,第三季度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3%。展开来看,新能源汽车以及充电桩、5G等新型基础 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拉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第三季度用电量快速增长, 同比增速分别为18.3%、11.7%。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快速发展带动下,互联网和相关服 务业第三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33.8%;随着电动汽车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49.6%。受高温因素影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第三季度用电量同样表现亮 眼,分别增长7.2%和5.1% ...
9月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5%
上海证券报· 2025-10-23 17:07
分产业看,9月,第一产业用电量1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第二产业用电量5705亿千瓦时,同比 增长5.7%;第三产业用电量17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87亿千瓦时,同比 下降2.6%。 在蒋德斌看来,三季度用电特征还包括服务业用电量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夏季高温天气拉动城乡居民生 活用电量规模创新高。在国家"两新""两重"促消费等一系列政策拉动下,第三产业用电量保持平稳快速 增长。前三季度,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5%。三季度,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3%。新能源汽 车以及充电桩、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拉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 业三季度用电量快速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18.3%、11.7%。其中,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 快速发展带动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三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33.8%;电动汽车保持高速发展,充换电 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9.6%。受高温因素拉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三季度 用电量表现亮眼,分别增长7.2%和5.1%。 根据气象数据,今年三季度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为历史次高(上年为历史最高) ...
前9月全社会用电量达7.77万亿千瓦时,经济动能持续增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3 17:01
用电量逐季回升 用电量的持续增长,不仅体现在总量上,更反映在产业结构的变化中。9月份,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29亿千瓦 时,同比增长7.3%;第二产业用电量57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第三产业用电量17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城乡居民 生活用电量128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6%。 变化背后,是宏观政策与市场信心的共同作用。蒋德斌表示,三季度,各月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8.6%、5.0%和4.5%。7月、8月 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规模高企、增速较快,一方面是由于7月当月多轮高温过程拉动全社会最大负荷屡创新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宏 观政策持续发力、适时加力,为未来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宏观经济保持回暖态势,各行业产能持续释放。 政策效果的显现,在第二产业用电数据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系列政策拉动第二产业三季度用电量增速明显回升。前三季度,第 二产业用电量4.9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今年8月,工信部陆续发布了电子信息制造业、汽车行业、电力装备行业、轻工 业、钢铁行业、建材行业、石化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和机械行业等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反内卷"与"稳增长"的组合拳有效提 振了市场信心,拉动第二产业 ...
“反内卷”“稳增长”组合拳发力,三季度第二产业用电量高增
贝壳财经· 2025-10-23 14:05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朱玥怡)10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 据蒋德斌介绍,三季度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4%,比二季度提高2.3个百分点;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5.2%,比二季度提高3.2个百分点,呈明显回升态势。17个省份三季度制造业用电量增速超5%,其中, 西藏(25.8%)、吉林(14.3%)、湖北(10.6%)、广西(10.6%)制造业用电量实现两位数增长。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杨利 在国家"两新""两重"促消费等一系列政策拉动下,第三产业用电量也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今年9月第三 产业用电量17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前三季度第三产业用电量150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 蒋德斌表示,新能源汽车以及充电桩、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拉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 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三季度用电量快速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18.3%、11.7%。其中,在移动互联 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快速发展带动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三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33.8%;电动汽车 保持高速发展,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9.6%。受高温因素拉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 和餐饮业等行 ...
以重点行业带动产业体系向“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8 07:42
方案核心观点 - 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在“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启动实施 聚焦钢铁 有色 石化 化工 建材 机械 汽车 电力装备 轻工业 电子信息制造业十大领域 [1] - 十大行业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约70% 是稳定工业经济的压舱石 其发展态势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大盘 [1] - 方案旨在应对国际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国内部分行业“内卷式”竞争等挑战 兼顾短期增长稳定与长期结构优化 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1] 政策框架与供需协同 - 方案构建系统性政策框架 坚持供需双侧协同发力 [2] - 供给侧政策包括淘汰落后产能 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技术创新改造与质量品牌标准建设 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 [2] - 需求侧政策在扩大传统消费的同时 聚焦拓展新场景 新业态以激活市场潜力 例如促进传统消费升级 加快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应用 [2] - 针对不同行业提供定制化举措 如电子信息制造业推动手机 个人计算机 服务器等整机和零部件迭代升级 电力装备行业聚焦新能源 智能电网装备等重点领域 [2] - 需求侧具体举措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促进人工智能终端创新以提振消费 汽车行业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和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电力装备行业对接新能源基地 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等重大工程需求 [2]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方案将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摆在突出位置 体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导向 [3] - 针对行业特性规划差异化创新路径 机械行业重点推进智能制造装备与机器人研发 轻工业着力开发绿色 智能 健康新产品 钢铁 有色等领域聚焦突破高端材料关键技术瓶颈 [3] - 十大行业构建了从上游基础材料到中游关键环节再到下游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生态体系 为新技术 新模式的孵化 验证和规模化应用提供场景支撑 [3] - 完整的产业链格局有利于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 促进上下游协同创新 推动产业整体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3] 产业链协同与系统效应 - 方案注重系统效应和产业链协同 十大行业普遍产业链长 关联度高 能产生“一链带百链”的辐射效果 [4] - 产业链深度协同的具体表现为 电子信息制造业健康发展可推动光伏 锂电池等相关行业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 电力装备行业技术突破能驱动新能源发电 智能电网 工业互联等多领域协同升级 [4] - 产业链协同不仅为稳定工业经济提供支撑 更能促进技术创新在产业链各环节的顺畅流动与高效转化 激发整个产业体系的创新活力 [4] - 方案全面落地实施将推动十大重点行业迎来新一轮战略发展机遇 通过统筹稳增长与调结构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的协同 助力中国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4]
21评论丨以重点行业带动产业体系向“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8 07:02
方案背景与战略意义 - 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在“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启动实施,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等十大领域 [1] - 十大行业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约70%,是稳定工业经济的压舱石,其发展态势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大盘 [1] - 方案旨在应对国际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国内部分行业“内卷式”竞争等挑战,兼顾短期增长稳定与长期结构优化 [1] 政策框架:供需双侧协同发力 - 供给侧政策着力于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并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3] - 需求侧政策在扩大传统消费的同时,聚焦拓展新场景、新业态以激活市场潜力 [3] - 电子信息制造业通过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来提振电子产品消费 [3] - 汽车行业通过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和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场景 [3] - 电力装备行业精准对接新能源基地、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等重大工程建设需求,以项目拉动装备制造升级 [3] 技术创新与质量提升 - 方案将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置于突出位置,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 [4] - 机械行业重点推进智能制造装备与机器人等高端产品研发 [4] - 轻工业着力开发绿色、智能、健康的新产品 [4] - 钢铁、有色等基础材料领域聚焦突破高端材料的关键技术瓶颈 [4] - 十大行业构建了从上游基础材料到中游关键环节再到下游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生态,为新技术孵化、验证和规模化应用提供场景支撑 [4] 产业链协同与系统效应 - 十大行业普遍产业链长、关联度高,能够产生“一链带百链”的辐射效果 [5] - 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可推动光伏、锂电池等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 [5] - 电力装备行业的技术突破能驱动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工业互联等多领域协同升级 [5] - 产业链深度协同促进技术创新在产业链各环节的顺畅流动与高效转化,激发整个产业体系的创新活力 [6]
深挖财报之2025Q3业绩预告分析:业绩预告中的高景气线索
天风证券· 2025-10-17 18:20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结论:电子和基础化工行业在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预告中表现突出,但各行业整体第三季度表现多数低于上半年表现 [1] - 全A股业绩预告披露率为2.83%,预喜率为83.06%,样本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中位数法下为71.2%,整体法下为65.6% [2] - 业绩增长亮点集中在上游原材料、中游制造业及下游消费等多个细分领域,并识别出存在"盈余惊喜"信号的行业和公司 [3] 行业业绩表现亮点 - 电子行业:受AI浪潮推动业绩高增长,AI推理工作负载占比提升带来新增需求;2025年1-7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超10%,5-7月营收增速超9% [1][12] - 基础化工行业:供给端约束强化叠加需求支撑呈现结构性改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025年6月累计同比增速转负,部分品种如烯草酮原药价格从年初7.5万元/吨一度升至14万元/吨 [1][24][26] - 预喜率前五行业:综合、非银金融、社会服务、交通运输、商贸零售的预喜率均为100% [1][42]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概览 - 披露情况:截至2025年10月15日,全A共154家公司披露业绩信息,披露率2.83%,预喜率83.06%;预增公司74家占比59.68% [2][33] - 板块差异:北证披露率最高为3.6%,科创板预喜率最高为90.91% [33] - 市值差异:中市值公司(200-500亿元)披露率最高为3.33%,大市值公司(≥2000亿元)预喜率最高为100% [36][38] 细分行业业绩增速 - 上游原材料:工业金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2150.1%(披露率1.6%)、金属新材料298.8%(披露率6.3%)、小金属365.7%(披露率8.3%) [3][48] - 中游制造业:电池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130.8%(披露率4.7%)、风电设备212.7%(披露率3.7%)、其他电子Ⅱ111.6%(披露率6.1%) [3][51] - 下游消费:农产品加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372.8%(披露率4%)、化学制药251.4%(披露率2.5%)、游戏Ⅱ753.9%(披露率7.7%) [3][54] - 金融房建:证券Ⅱ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57.5%(披露率2%)、多元金融75%(披露率3.7%)、保险Ⅱ55%(披露率20%) [3][57] - 支持服务:电力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75.3%(披露率7.8%)、IT服务Ⅱ128.8%(披露率2.3%)、综合Ⅱ134.3%(披露率18.8%) [3][59] 盈余惊喜信号 - 出现股价维度盈余惊喜信号的公司共12家,主要集中在综合、钢铁、非银金融、基础化工等行业 [62] - 具体公司案例:兄弟科技(基础化工)业绩公告后首日涨幅10.02%,近一月盈利预测上调幅度60.42%;新华保险(非银金融)首日涨幅5.34% [64]
新一轮十大行业稳增长方案启动实施:破局“内卷式”竞争 构建“智造+”新生态
证券时报· 2025-10-17 10:43
新一轮稳增长方案核心特点 - 工信部于9月启动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 涉及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 [1] - 与上一轮相比 新方案在明确量化目标基础上 更关注结构优化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 并突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引领作用 [1] - 方案旨在提升优质供给能力 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推动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 行业规模与量化目标 - 十大重点行业增加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 对稳定工业经济大盘和推动质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3] - 目标至2025年—2026年 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需达到7%左右 [3] - 目标至2025年—2026年 石化化工和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需达到5% [3] - 目标2025年汽车行业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 同比增长约3%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 同比增长约20% [3] 规范行业竞争秩序 - 新一轮方案明确部署加强行业治理 规范企业竞争秩序 将加大对市场非理性竞争行为的调控力度 [5] - 机械、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稳增长方案均提及要治理非理性"内卷式"竞争 [5] - 汽车行业治理路径包括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 督促重点车企落实支付账期承诺 开展网络乱象治理 [5] - 电子信息行业从产能治理角度破局 将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 支持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有序调整产业规模 [5] 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 - 方案将人工智能的作用放在突出位置 强调加强人工智能与十大重点产业的融合 [7] - 汽车产业将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场景应用 [7] - 轻工业将重点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 实现小单快反和个性化定制 [7] - 人工智能的深入应用可化解传统产业转型难题 并为人工智能落地提供丰富场景 推动工业领域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 [7]
新一轮十大行业稳增长方案启动实施:破局“内卷式”竞争 构建“智造+”新生态
证券时报· 2025-10-17 10:38
新一轮稳增长方案核心特点 - 时隔两年再次启动实施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 [1] - 方案涉及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 [2] - 与上一轮相比,新方案更关注结构优化、中长期高质量发展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引领作用 [2] 行业规模与目标 - 十大行业增加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 [5] - 2025年-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需达到7%左右 [6] - 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增加值年均增速目标为5% [6] - 2025年汽车行业目标销量3230万辆,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同比增长约20% [6] 行业治理与竞争规范 - 方案明确部署加强行业治理、规范企业竞争秩序 [9] - 政策将加大对市场非理性竞争行为的调控力度 [10] - 机械、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方案均提及治理非理性“内卷式”竞争 [11] - 汽车行业重点加强成本调查、价格监测及网络乱象治理 [11] - 电子信息行业从产能治理角度引导光伏、锂电池产业有序布局 [11] 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 - 人工智能的作用在此轮方案中被放在突出位置 [12][13] - 相关部门正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13] - 汽车产业将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场景应用 [14] - 轻工业将重点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 [14] - 人工智能应用旨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生命力 [15][16]
新一轮十大行业稳增长方案背后透露哪些信号—— 破局内卷式竞争 构建“智造+”新生态
证券时报· 2025-10-17 06:25
新一轮稳增长方案启动 -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9月启动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实施 涉及钢铁 有色 石化 化工 建材 机械 汽车 电力装备 轻工业 电子信息制造业 [1] - 与上一轮方案相比 新方案在明确量化目标基础上 更关注结构优化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 并更强调行业治理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引领作用 [1] - 十大重点行业增加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 对稳定工业经济大盘和推动工业质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2] 行业量化增长目标 - 规模以上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在2025年至2026年间需实现年均增速7%左右 [2] - 石化化工和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目标为5% [2] - 汽车行业2025年目标销量为3230万辆左右 同比增长约3%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1550万辆左右 同比增长约20% [2] 行业治理与竞争秩序规范 - 新一轮方案明确部署加强行业治理和规范企业竞争秩序 以治理非理性“内卷式”竞争 [3][4] - 汽车行业治理路径包括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 督促重点车企落实支付账期承诺 开展网络乱象治理 [4] - 电子信息制造业治理路径包括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 锂电池产业 支持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有序调整产业规模 完善产业梯度有序转移协作机制 [4] 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 - 方案将人工智能的作用放在突出位置 强调加强人工智能与十大重点产业的融合 [5] - 汽车产业将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 生产制造 运营管理等场景应用 [5] - 轻工业将重点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 实现小单快反和个性化定制 [5] - 人工智能对各行业的数智化改造可提升效率 降低成本 并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生命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