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风格分化

搜索文档
主板上行仍将延续,但如何增强实际获得感?
鲁明量化全视角· 2025-08-31 12:20
核心观点 - 主板市场维持高仓位配置建议 上行趋势预计延续 机构资金活跃支撑市场表现 [2][4] - 中小市值板块同样建议高仓位配置 但风格上大盘股占优 与微盘股存在差异 [2][4] - 科技与新能源板块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类似2020年外资增配模式 [4] - 短期行业动量模型推荐关注非银金融板块 [4] 市场表现 - 沪深300指数上周上涨2.71% 上证综指上涨0.84% 中证500指数上涨3.24% [3] - 8月份行业信号获得18%涨幅 成功捕捉通信、电子、有色等涨幅前三行业 当月超额收益达9.44% [4] - 市值风格出现分化 中证1000以下板块表现强弱差异明显 [3] 基本面状况 - 8月官方制造业PMI数据相对温和 显示经济在出口冲击下保持低位运行 [3] - 国内短期基本面与8月市场火热行情关联有限 [3] - 美国地产销售和就业数据维持低位徘徊 中外基本面数据整体平稳 [3] 资金面动态 - 机构资金保持活跃 游资短期有所退坡 [3] - 资金结构出现相应变化 支撑A股上行趋势 [3] - 外资增配迹象显现 重点配置科技新能源板块 [4] 策略表现 - 核心策略在建仓期9个交易日内实现权益市场Top8%排名(178/2452) [8] - 在300指增赛道获得Top1排名(1/54) 较第二名领先3个百分点 [8] - 策略在2019-2021年对权益基金指数年化超额收益达30%以上 [8] - 公司完成算法交易系统开户 并执行快速建仓策略 [6]
博时基金冯春远:如何在震荡市中“攻守兼备”?
新浪基金· 2025-08-18 10:52
市场风格分化驱动因素 - 宏观环境和政策导向推动市场风格分化 高股息板块因现金流持续且分红率高 在无风险利率下行背景下成为避险资金选择[1] - 科创成长板块依赖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 AI监管新规落地和中概股回流推动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超20% 但易受美联储政策及行业竞争影响导致波动性增加[1] 政策组合对A股影响 -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提供系统性支撑 流动性充裕降低无风险利率并提升权益资产吸引力[2] - 积极财政政策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改善企业盈利预期 光伏和AI等行业受益明显[2] - 投资者信心增强 杠杆资金活跃度创纪录 公募基金加速布局科创领域 险资加大高端制造和人工智能投资[2] 房地产与出口对市场情绪影响 - 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正面影响股市情绪 直接利好银行、家电家居及建材行业盈利预期[3] - 出口方面中国对东盟和非洲等地增长强劲 为整体出口数据提供支撑 中美贸易冲突缓和有助于全球风险偏好修复[3] 风格分化关键宏观变量 - 关键变量包括经济增长态势、利率水平变动、政策导向力度、通货膨胀压力及全球宏观因素如美联储政策变化[4] - 经济稳健增长促进科技创新需求扩张 推动成长股表现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则资金转向高股息价值股[4] - 低利率环境提升成长股估值并增强高股息资产吸引力[4] 两大指数投资逻辑 - 中证红利低波动100指数通过三重筛选机制构建"压舱石"组合 提供持续现金流回报且波动性低 适合追求持续现金流投资者[5] - 上证科创板100指数聚焦科创板中盘硬科技企业 覆盖半导体、生物医药及高端装备等领域 以高研发投入驱动技术突破 适合看好科技国产替代并能承受较高风险投资者[5] 红利指数行业分布 - 中证红利低波100指数呈现"金融主导+周期支撑"格局 工业占比约25% 金融行业占比超22% 材料行业占13%[6] - 工业部分涵盖交通运输和机械制造等细分领域 金融行业主要包括银行和保险 分散设计保留行业优势并聚焦高股息核心赛道[6] 红利资产股息率优势 - 市场波动性加大使红利低波资产防御属性更重要 低利率环境下传统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下降 红利低波资产更具吸引力[7] - 政策面对红利类资产支持加强 新"国九条"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 提高红利类资产长期配置价值[7] 科创板指数核心竞争力 - 上证科创板100指数研发强度超过科创板平均水平 覆盖半导体、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及新能源等关键领域 分散单一行业依赖风险[8] - "1+6"科创板改革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 为创新药企和半导体企业提供制度红利 奠定增长潜力基础[8] 投资者参与方式 - 普通投资者可通过ETF或ETF联接基金参与两大指数投资 博时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基金和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基金适合熟悉场内交易规则且注重成本控制投资者[9] - 博时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联接基金和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联接基金更适合希望通过场外渠道进行长期定投的小额投资者[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