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风格分化
搜索文档
美股平均隐含波动率达到自新冠以来最高?瑞银:企业盈利太分化
智通财经· 2025-10-17 22:15
核心观点 - 当前美股5%的隐含盈利波动反映了企业盈利层面的不确定性已达到极端水平,其核心源于市场对企业盈利走势的判断分歧加大以及系统性机构持仓调整引发的短期波动 [2] - 标普500指数前10大市值公司贡献全部盈利增长,其中“七姐妹”增速达26%,而其余493家公司盈利近乎停滞,形成“头部繁荣-尾部萎缩”格局 [2] - 系统性机构持仓调整导致巨额卖盘,风险控制策略两日内累计卖出1850亿美元资产,商品交易顾问贡献450亿美元卖盘,杠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新增200亿美元卖盘 [3] 企业盈利不确定性 - 隐含盈利波动并非由市场情绪驱动,而是在缺乏关键经济数据指引下,企业盈利不确定性凸显的直接反映 [2] - 市场对不同企业盈利韧性的剧烈分歧推高了期权隐含波动率,TMT、消费、材料等板块的高隐含波动体现了市场对这些领域盈利稳定性的担忧 [2] - 标普500前10大公司盈利增长强劲,而其余493家公司盈利近乎停滞,凸显盈利预期的分化程度 [2] 系统性机构资金流动 - 风险控制策略持仓敞口从100百分位快速降至57百分位,两日内累计卖出1850亿美元资产 [3] - 商品交易顾问持仓敞口降至81百分位,贡献450亿美元卖盘,若市场进一步下跌将触发更多止损卖盘 [3] - 杠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新增200亿美元卖盘,上周五单日超额卖盘规模超2600亿美元,而周一至周二累计超额买盘仅约400亿美元 [3] 对冲基金与市场风格 - 在对美股总敞口大幅缩减3%的背景下,对冲基金全周维持净买入操作,平仓2%的美国股票空头头寸并卖出1%的多头头寸 [4] - 上周五单日对冲基金净买入规模达2.9个标准差,总风险敞口缩减幅度超5个标准差 [4] - 量化策略显示高波动率、低质量、低价值因子相对标普500指数均创近期新高,反映市场风格分化加剧 [4]
主板上行仍将延续,但如何增强实际获得感?
鲁明量化全视角· 2025-08-31 12:20
核心观点 - 主板市场维持高仓位配置建议 上行趋势预计延续 机构资金活跃支撑市场表现 [2][4] - 中小市值板块同样建议高仓位配置 但风格上大盘股占优 与微盘股存在差异 [2][4] - 科技与新能源板块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类似2020年外资增配模式 [4] - 短期行业动量模型推荐关注非银金融板块 [4] 市场表现 - 沪深300指数上周上涨2.71% 上证综指上涨0.84% 中证500指数上涨3.24% [3] - 8月份行业信号获得18%涨幅 成功捕捉通信、电子、有色等涨幅前三行业 当月超额收益达9.44% [4] - 市值风格出现分化 中证1000以下板块表现强弱差异明显 [3] 基本面状况 - 8月官方制造业PMI数据相对温和 显示经济在出口冲击下保持低位运行 [3] - 国内短期基本面与8月市场火热行情关联有限 [3] - 美国地产销售和就业数据维持低位徘徊 中外基本面数据整体平稳 [3] 资金面动态 - 机构资金保持活跃 游资短期有所退坡 [3] - 资金结构出现相应变化 支撑A股上行趋势 [3] - 外资增配迹象显现 重点配置科技新能源板块 [4] 策略表现 - 核心策略在建仓期9个交易日内实现权益市场Top8%排名(178/2452) [8] - 在300指增赛道获得Top1排名(1/54) 较第二名领先3个百分点 [8] - 策略在2019-2021年对权益基金指数年化超额收益达30%以上 [8] - 公司完成算法交易系统开户 并执行快速建仓策略 [6]
博时基金冯春远:如何在震荡市中“攻守兼备”?
新浪基金· 2025-08-18 10:52
市场风格分化驱动因素 - 宏观环境和政策导向推动市场风格分化 高股息板块因现金流持续且分红率高 在无风险利率下行背景下成为避险资金选择[1] - 科创成长板块依赖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 AI监管新规落地和中概股回流推动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超20% 但易受美联储政策及行业竞争影响导致波动性增加[1] 政策组合对A股影响 -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提供系统性支撑 流动性充裕降低无风险利率并提升权益资产吸引力[2] - 积极财政政策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改善企业盈利预期 光伏和AI等行业受益明显[2] - 投资者信心增强 杠杆资金活跃度创纪录 公募基金加速布局科创领域 险资加大高端制造和人工智能投资[2] 房地产与出口对市场情绪影响 - 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正面影响股市情绪 直接利好银行、家电家居及建材行业盈利预期[3] - 出口方面中国对东盟和非洲等地增长强劲 为整体出口数据提供支撑 中美贸易冲突缓和有助于全球风险偏好修复[3] 风格分化关键宏观变量 - 关键变量包括经济增长态势、利率水平变动、政策导向力度、通货膨胀压力及全球宏观因素如美联储政策变化[4] - 经济稳健增长促进科技创新需求扩张 推动成长股表现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则资金转向高股息价值股[4] - 低利率环境提升成长股估值并增强高股息资产吸引力[4] 两大指数投资逻辑 - 中证红利低波动100指数通过三重筛选机制构建"压舱石"组合 提供持续现金流回报且波动性低 适合追求持续现金流投资者[5] - 上证科创板100指数聚焦科创板中盘硬科技企业 覆盖半导体、生物医药及高端装备等领域 以高研发投入驱动技术突破 适合看好科技国产替代并能承受较高风险投资者[5] 红利指数行业分布 - 中证红利低波100指数呈现"金融主导+周期支撑"格局 工业占比约25% 金融行业占比超22% 材料行业占13%[6] - 工业部分涵盖交通运输和机械制造等细分领域 金融行业主要包括银行和保险 分散设计保留行业优势并聚焦高股息核心赛道[6] 红利资产股息率优势 - 市场波动性加大使红利低波资产防御属性更重要 低利率环境下传统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下降 红利低波资产更具吸引力[7] - 政策面对红利类资产支持加强 新"国九条"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 提高红利类资产长期配置价值[7] 科创板指数核心竞争力 - 上证科创板100指数研发强度超过科创板平均水平 覆盖半导体、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及新能源等关键领域 分散单一行业依赖风险[8] - "1+6"科创板改革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 为创新药企和半导体企业提供制度红利 奠定增长潜力基础[8] 投资者参与方式 - 普通投资者可通过ETF或ETF联接基金参与两大指数投资 博时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基金和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基金适合熟悉场内交易规则且注重成本控制投资者[9] - 博时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联接基金和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联接基金更适合希望通过场外渠道进行长期定投的小额投资者[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