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外重组
搜索文档
21专访|深圳破产管理署:企业重组、个人破产制度缘何需要协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1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黄子潇 深圳报道 从政策背景来看,"庭外重组"既符合中央文件的相关精神,亦在深圳综改政策中有迹可循。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此前全国范围内已有部分地区设置庭外重组中心,但多数主要聚焦于企业债务重组。深圳此次将个人债务与企业债务合并考 虑,其背后有何考量? 10月14日,深圳市破产事务管理署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该署有关数据显示,深圳超过50%的个人破产申请人的负债原因包含了生产经 营。由于企业和个人债务往往具有一定关联性,合并考虑和处理效率更高、也更为彻底。 同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亦从该署独家获悉,庭外重组服务中心将于10月15日(周三)开始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庭外重组相关政策咨询服务。 破产事务管理署 企业和个人债务合并考虑"效率更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2025年以来,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等地区相继设立此类庭外重组中心,其名称分别为长三角庭外重组中心、浙江省企业债 务重组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庭外重组中心。不过,上述三个平台更多聚焦于企业端,即陷于财务困境的企业。 与此不同,深圳市庭外重组服务中心下设企业庭外重组、个人债务重组两个分中心,同时面向困境 ...
深圳启动全国首个政府主导庭外重组平台 为企业与个人债务困境提供“一站式”化解通道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13 16:32
近日,由深圳市破产事务管理署、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及深圳市破产管理人协会联合组建的深圳市庭 外重组服务中心正式启动。作为全国首个由政府发起、覆盖企业与个人债务重组公共服务的综合平台, 该中心将通过"政府搭台+部门协同+协会参与"的创新机制,为困境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庭外 重组支持,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该中心采用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政策咨询、信息核查、债务和解协调等基础服务由平台 免费提供;涉及专业重组方案设计、投资对接等复杂事项,则引入市场化机构运作,以降低重组成本、 提升效率。平台下设企业庭外重组与个人债务重组两个分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旨在帮助有再生价 值的企业快速脱困,并为"诚实而不幸"的个人提供债务清理通道。 为保障规范运行,启动仪式上同步发布《深圳市企业庭外重组服务规程》《深圳市个人债务重组服务规 程》等文件,明确服务流程与各方权责,强调重组过程需坚持平等自愿、市场主导原则。此外,中心还 建立专业化支持体系,首批遴选40家具备破产管理经验的专业机构入驻重组专员名录库,并引入56家投 资机构加入投资人名录库,以破解重组中的资源与融资难题。 ...
破局之道 企业“向死而生”的上海实践——上海探索破产审判优化营商环境调查(上)
解放日报· 2025-09-08 10:00
破产重整机制 - 破产制度核心理念是保护而非终结 为企业提供重生机会[1] - 世界银行将"办理破产"作为营商环境评估重要指标 上海2024年明确将提升办理破产便利作为十大攻坚任务之一[1] - 上海破产法庭2019年成立 2023年收案4911件 2024年收案5050件 案件数量保持高位运行[1] 庭外重组实践 - 庭外重组通过市场化手段让企业与债权人自主协商 具有灵活性和非公开性优势[2] - 虹口区成立北外滩企业庭外重组中心 与破产法庭建立程序衔接机制[3] - 盛某公司案例中完成近40亿元债务梳理 与超过三分之二债权人签署协议 最终重整计划获法院批准[3] 司法重整成效 - 预重整制度使企业尽早获得帮助 聚博房地产案例通过引入共益债投资人获得7.5亿元借款[5] - 蝶恋花项目复工后续建可售货值达183亿元 完全覆盖110亿元债务 债权实现100%受偿[6] - 破产重整案件经常出现几亿元撬动几十亿上百亿资金的多赢局面 有效盘活社会资源[6] 资产盘活案例 - 中信金融在预重整阶段投入2亿元资金重启城隍庙广场停工项目[7] - 上蔬永辉破产清算期间维持24家商超经营 累计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9] - 通过多种方式处置数十万件商品 清理2000余户债权人5.7亿余元债务[9] 制度价值体现 - 破产程序是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重要通道 即便清算也力求资产变现最大化[9] - 2019-2024年上海破产法庭共审结破产和强制清算案件5878件[9] - 破产清算既保障债权人利益 又帮助创业者卸下包袱获得再起机会[9]
罕见一幕!*ST高鸿业绩说明会遭投资者131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4 00:42
业绩说明会情况 - 高鸿股份发布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记录投资者提出的131个问题 [1] - 投资者主要关注重组进度并对公司经营提出质疑 [1] 财务表现 - 2023年和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 6亿元和-22 9亿元 两年累计亏损超过公司当前市值27 67亿元 [2] - 董事长付景林2024年度税前报酬59 54万元 较2023年70 04万元下降 [2] 重组进展 - 公司称庭外重组工作仍在推进中 包括招募投资人 债权申报与审核 审计评估等 [2] - 重组涉及债权人沟通 战略投资者引入 经营方案优化 监管合规等多方面复杂因素 进展缓慢 [2] 审计问题 - 2024年度财务报表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主要因公司处于立案调查阶段且涉及重大诉讼案件 [3] - 立案调查可能涉及以往年度财务数据调整 处罚金额存在不确定性 [3] - 重大诉讼案件再审裁决结果不确定 影响财务报表 [3] 诉讼情况 - 公司涉及21起诉讼案件 合计金额逾9亿元 [3] -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已对常州9起案件再审立案并提审 结果将影响后续案件处理 [4] - 公司已聘请专业律师团队跟进再审案件进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