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风弃光
搜索文档
发电企业如何布局储能业务?
2025-10-27 23:22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电力行业 特别是新能源发电与储能行业[1] * 核心讨论围绕发电企业 尤其是新能源发电企业展开[3][4][5] 核心观点与论据:储能业务布局与市场趋势 * 2025年发电企业开始进行储能长单改造 包括新增和优化现有设施 原因是优化存量场地和配置后收益良好[1][3] * 早期配置的储能设备电芯老化 更换需求预计在2026-2027年集中释放 为市场带来新增长点[1][3] * 2024年开始 新能源强配储能比例明显缩减 发电企业更多转向建设独立的储能电站[3] * 尽管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建 但部分地区如云南仍以其他形式要求配建储能[1][3] * 2025年发电侧配置储能意愿不强 虽收益率较高 但发电企业不倾向大规模推进 因非主营业务[1][4][5] * 集团对于建设储能意愿不强 更聚焦于发展装机相关建设 未来可能有一定体量集中式光伏项目和存量换新 但总体规模不会特别大[16] 核心观点与论据:政策与调度机制 * 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的关键在于电网调度权 辽宁等地试点将调度权下放发电侧 允许自主调度以缓解弃风弃光[1][6] * 国家考虑下放发电侧调度权并执行容量电价政策 以应对弃风弃光率恶化问题[1][10] * 分布式能源不能完全自主运行 仍需依赖电网的调度权限 例如在山西建设储能设施需先纳入规划[8][9] * 未来消纳问题可能通过两个途径解决 一是发展独立侧 网侧的大规模储能 二是发电侧配件调度权下放[16] 核心观点与论据:储能收益与电价机制 * 储能容量电价主要来源于售电收入 由全社会承担调节成本[1][11] * 甘肃拟将煤电容量电价提升至330元/千瓦 但因用电成本增加尚未最终确定 目前执行165元/千瓦[1][11][14] * 目前新能源场站通过减少弃风弃光和峰谷差套利获得收益 收益率可达8%~9%[11] * 网侧独立储能相比自建储能优势明显 调用次数有保障 通常能保证300次以上 有些区域达330次 而自建储能一年最多约200次[2][14] * 若出台容量电价政策 会优先实施于商业级的大型独立储能 而非新能源场站配件储能[2][14] * 商业级大型独立储能投资略高 但设备多为购网型 调频能力更强 收益也更好[2][14] 其他重要内容 * 早期2019年强制配件的项目数量有限 大约五六个 总规模约400兆瓦时 换新需求总体体量不大[15]
电价下滑、弃光率攀升,电建新能源90亿IPO背后的挑战
新浪财经· 2025-09-17 11:37
IPO基本信息 - 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主板IPO申请获得受理,拟募资金额90亿元,主要用于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计划带动484.81亿元的风光电项目总投资,预计新增装机规模846万千瓦 [1] - 在A股排队等待IPO审核的电力企业中,电建新能源的募资金额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是拟募资245亿元的华润新能源 [1] - 电建新能源的控股股东为中国电建,直接和间接合计持股79.975%,实控人为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计控制公司80%的股份 [1]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电建新能源是中国电建集团旗下唯一从事国内新能源投资与运营的发电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风电占比70.37%,太阳能发电占比28.38% [2] - 公司2022-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营收分别为83.82亿元、87.28亿元、98.10亿元和26.61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17.68亿元、23.29亿元、25.89亿元和5.11亿元 [2]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总资产为1324.35亿元,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收入和资产规模都较低 [2][3] 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地位 - 中国新能源发电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主要大型国有能源企业共计拥有50%左右的市场份额 [3] - 截至2025年3月末,电建新能源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控股装机容量合计2124.61万千瓦,占全国市场份额为1.43% [3] - 作为对比,截至2024年末,华电新能风光发电装机6861.71万千瓦,龙源电力4110.71万千瓦,三峡能源4669.77万千瓦,华润新能源控股风光装机3310.42万千瓦 [3] 电价市场化改革影响 - 2025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未来上网电价波动性将增加 [4] - 2022-2025年一季度,电建新能源风电平均上网电价由0.46元/千瓦时下降至0.39元/千瓦时,太阳能发电平均上网电价由0.65元/千瓦时减少至0.29元/千瓦时 [5] 太阳能发电业务分析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太阳能发电业务毛利率为30%,远低于2024年度该业务51%的毛利率,主要受季节性光照不足影响,利用小时数下降导致单位发电成本上升 [5] - 2022-2025年一季度,公司太阳能发电上网电量从19.01亿千瓦时增长至25.84亿千瓦时(2025年一季度),单位发电成本从0.341元/千瓦时下降至0.203元/千瓦时(2025年一季度) [6] 运营挑战与财务风险 - 公司弃风弃光率持续上升,2022-2025年一季度弃风率从3.49%升至5.02%,弃光率从2.03%升至6.57% [7] - 应收可再生能源补贴款规模较大且回款周期较长,2022-2025年一季度应收款净额从49.56亿元增至108.17亿元 [8] - 受上述因素影响,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报告期内分别为1.47、1.32、1.08、0.9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