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影子AI
icon
搜索文档
易路董事长&CEO王天扬做客《虎嗅·AI无悖论》:AI于企业管理,是助力还是混乱
搜狐财经· 2025-08-04 19:45
AI对企业管理的冲击与机遇 核心观点 - AI正从个体提效扩展到组织结构层面,推动管理模式转型 [2][3] - 企业设立首席AI官(CAIO)成为趋势,体现战略重视与系统化管理需求 [3][6] - AI替代重复性脑力劳动,冲击执行层和中层职能,但需结合业务深度应用 [11] - 人机协同需保留人类决策权,涉及伦理、责任与价值判断 [9][29] 组织与岗位变革 - **个体提效**:AI在会议纪要、文生图、标准化报告等场景显著减轻重复劳动 [2] - **架构调整**:CAIO职位兴起,类似信息化浪潮中的CTO角色,推动AI应用从分散走向协调 [3][6] - **岗位动态演化**:技术演进必然导致部分岗位消失(如中层上传下达职能),同时催生新职能(如AI管理岗) [4][10] - **扁平化误区**:裁撤中层需基于战略再定义,而非单纯技术反应,健康中层体系仍关键 [10] AI Agent的应用与管理 - **HR领域**:38个Agent覆盖员工全周期管理,如离职员工价值挖掘的"老友会"Agent [7] - **招聘革新**:AI Agent实现从需求归纳到薪资建议的全流程自动化,突破传统学历限制 [7] - **管理者协作**:AI Agent作为信息整合与分析伙伴,提供数据支持但决策权仍属人类 [9] - **影子AI风险**:员工私自使用外部工具需通过内部平台(如易路iBuilder)规范数据安全 [23] 管理挑战与应对策略 - **信息对称**:AI削弱传统信息不对称,管理者需适应透明化环境 [15] - **权威重构**:员工AI能力可能超越管理者,需探索多样化管理方式 [16] - **数据治理**:核心数据准备与治理规则是AI落地前提 [16] - **员工抵触**:通过"虚拟实习生"定位、非物质激励及成长体验化解替代焦虑 [17][18][20] 中小企业与行业竞争 - **技术平权**:算力成本降低使小企业(如12人脑机接口公司)可借AI与大厂竞争 [13] - **弯道超车关键**:聚焦主业提升管理专业化,避免脱离战略的AI焦虑 [25] - **合作优于自研**:中小企业可通过采购或外部合作快速应用AI,无需自建大模型 [24][25] 未来人机协同 - **硅基人管理**:AI Agent需分配部门职责、设定绩效目标(如数据输入回报) [27] - **劳动力定价变革**:AI缩小学历经验差距,算力配置成组织设计新维度 [28][29] - **信任机制**:人机、机机间信任问题将成核心,人类保留终审权 [29]
老板,AI不是“裁员工具”
虎嗅APP· 2025-07-24 21:43
AI对企业管理的系统性变革 - AI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管理思维的系统性变革,需要战略定位、组织诊断和基建准备,否则可能扰乱原有秩序 [1] - 实现"AI原生"企业管理需从底层数据结构、组织流程到价值体系全面重塑,战略目标清晰度、效率与风险权衡是关键 [2] - AI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已从个体层面扩展到组织结构层面,会议纪要生成、文生图等容错率高的场景成为职能部门标配工具 [3] 组织架构与岗位演变 - 企业设立首席AI官(CAIO)成为趋势,反映AI在战略层面的重要性及系统化管理需求,类似信息化浪潮中CTO的设立 [5] - AI导致岗位结构动态演化,部分岗位被取代的同时催生新职能(如程序员替代打字员),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5] - 中层管理者职能因信息化和AI加速"去中介化",但健康的中层体系对企业文化、战略落地仍不可或缺 [10] - 执行层重复性脑力工作(如实习生/助理任务)已大面积被AI替代,中层任务拆解职能正被稀释,但需AI与业务深度结合 [11] AI Agent的应用与管理挑战 - AI Agent已渗透企业管理全环节,如HR领域开发38个Agent覆盖员工全周期管理,招聘领域实现从需求到面试的全流程自动化 [7] - AI Agent作为"聪明伙伴"提升决策效率,但最终决策权需保留给人,管理者需平衡"惊喜"与风险 [8][9] - 企业快速上线AI工具可能导致管理混乱(如员工获取离职谈判技巧),需通过流程优化与权限管理降低风险 [15] 员工激励与文化转型 - 定位AI为"虚拟实习生"执行低价值工作,解放员工从事高阶任务,通过"老带新"式培训减轻抵触心理 [16][17] - 激励员工需明确AI目的是"把蛋糕做大"而非裁员,结合物质奖励与成长愉悦感,构建AI友好型基础设施 [17][18] - 信息对称性增强使传统指令式管理失效,管理者需适应透明环境,探索新方式构建权威 [14] 数据安全与影子AI治理 - 影子AI是管理优化过程,需通过PDCA循环(问题识别、影响评估、规则制定、持续优化)管控 [20] - 构建内部AI平台(如易路iBuilder)可替代员工私自使用的外部工具,确保数据安全与合规 [21] 中小企业AI机遇与策略 - AI带来规模平权:算力成本下降使小企业能竞争(如12人公司靠AI做脑机接口达240亿美元市值),管理者无需技术背景也可运营 [13] - 中小企业应通过采购AI工具或外部合作快速提升效率,避免自研大模型,核心竞争力仍在于市场洞察与产品能力 [24] 未来人机协同管理 - 硅基人需像人类员工被管理:分配部门职责、设定绩效目标(回报为数据输入而非薪资),通过内部平台确保合规 [25] - 劳动力定价规则将因AI改变,算力与AI Agent配置成为组织设计新维度,人类需保留终审权确保伦理合规 [26][27]
影子 AI:你的公司也可能沦为 AI 训练素材
36氪· 2025-07-22 10:28
生成式AI在职场应用的现状 - 生成式AI已从个人设备的新奇尝试转变为深度渗透职场生态的工具,显著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安全漏洞 [1] - 敏感公司数据正持续流入公共AI系统,包括跨国电子制造商员工将产品源代码等机密数据输入ChatGPT的案例 [1] - 大型语言模型的运行机制决定了它们会从交互中持续学习,企业不愿用核心数据喂养公共AI应用 [1] 企业应对AI风险的策略 - 直接封杀生成式AI应用的做法催生了更危险的"AI影子化"现象,员工通过私人设备、个人账户或截图绕过监控上传数据 [2] - 简单封锁访问权限导致IT部门失去对真实情况的掌控,无法有效管控数据安全与隐私风险 [4] - 有效管控策略需以可视化监控、治理规范和员工赋能为核心,第一步是全面掌握AI工具在组织内部的应用情况 [5] - 制定定制化政策时应避免一刀切禁令,推行基于场景感知的智能管控策略,如部署浏览器隔离技术或引导至企业认证的AI平台 [5] - 不同岗位需实施差异化管控,研发团队可能需要特定应用精准授权,财务等敏感部门需更严格访问限制 [5] 构建创新与安全的平衡 - 生成式AI彻底改变了工作模式和组织运作方式,企业需以负责任的态度拥抱技术而非拒绝 [7] - 成功企业将构建可视化监控体系、实施精准治理策略并持续开展员工培训,找到创新激励与数据保护的平衡点 [7] - 企业不应在安全与效率之间做单选题,而应打造二者共生共荣的生态,在数字化浪潮中抢占先机 [7] - 管控"影子AI"风险、构建安全高效的AI应用体系可将生成式AI从潜在负担转化为战略机遇 [7] - 真正获益的企业是那些洞悉风险、建立有效防护机制并赋能员工安全合规应用的组织 [7]
思科发布AI战略 应对AI时代网络安全威胁
经济观察网· 2025-05-26 11:33
网络安全就绪指数 - 中国仅有5%的企业达到"成熟"网络安全就绪阶段,与去年持平 [1] - 83%的中国受访企业预计未来12至24个月内将因网络安全事件遭遇业务中断 [3] - 95%的企业计划升级IT基础设施,但仅51%的企业将超过10%的IT预算用于网络安全,较去年下降9% [4] AI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与风险 - 94%的企业借助AI理解威胁,91%用于威胁检测,78%用于响应和恢复 [3] - 49%的员工使用经批准的第三方AI工具,20%员工可无限制访问公开生成式AI,46%的IT团队不知晓员工使用行为 [3] - 52%的企业缺乏能力识别未授权部署的AI("影子AI") [4] - 92%的中国受访企业遭遇过AI相关安全事件,65%在过去一年遭受网络攻击 [7] 企业网络安全挑战 - 91%的企业因员工使用非受管设备接入网络面临更高风险 [4] - 87%的企业因部署超过10种安全产品导致架构复杂臃肿,影响威胁响应效率 [4] - 94%的受访者认为网络安全人才短缺是重大挑战,63%的企业有10个以上职位空缺 [4] - 74%的受访者将国家背景攻击组织和恶意黑客视为更严重威胁,仅26%更担忧内部风险 [7] 思科的AI战略与解决方案 - 推出覆盖"基础设施、AI安全、数据、AI原生产品、服务"五大领域的AI战略 [7] - 基础设施方面:通过AI原生高密度交换设备、智能网络管理、高性能光模块等打造AI基础网络 [7][8] - 安全方面:提出"以AI防御AI"策略,整合全AI技术栈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8] - 数据方面:与Splunk平台深度融合,提供AI驱动的自修复能力和自动化解决方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