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微纳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极端制造基础科学与工程前沿专题论坛在京举行
环球网资讯· 2025-07-06 12:50
极端制造基础科学与工程前沿专题论坛 - 论坛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承办,于7月4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办,主题为"示踪科技前沿助力创新发展",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极端制造工程前沿 [1] - 论坛汇聚4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60余位专家学者,搭建学科交叉学术交流平台,探讨极端制造领域的基础科学突破与工程应用创新 [1] 专题报告内容 - 浙江大学贺永教授报告"软-韧-硬生物水凝胶的增材制造",展示生物材料与制造技术的交叉创新 [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顾冬冬教授探讨"高性能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提出机器学习与工艺优化的协同调控方法 [3] - 华中科技大学闫春泽教授分享"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技术",突破极端环境耐高温材料制备瓶颈 [3] - 哈尔滨工业大学耿延泉教授研究"纳米顺铣成形加工纳米光栅结构",探索微纳制造精度极限 [3] - 大连理工大学付饶教授分析"复合材料3D打印技术在太空制造领域"的应用前景,为空间极端环境制造提供新思路 [3] - 南京理工大学朱志伟教授推动"光学透镜快速成型制造"技术,提升光学元件生产效率 [3] 论坛成果与影响 - 论坛由耿延泉教授、崔海龙研究员、段辉高教授联合主持,专家围绕"极端制造的边界与创新"展开深度交流 [5] - 中国科协青托博士生专项计划入选者参与互动,讨论微重力对材料性能影响、纳米结构加工效率等前沿问题 [5] - 论坛聚焦极端尺度与环境等核心挑战,展示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应用的全链条创新成果,促进机械制造与材料学、生物、光学、航天等领域的交叉融合 [5] - 活动彰显中国在极端制造领域的科研实力与创新潜力,为国家战略需求提供技术支撑 [5]
苏大维格(300331) - 300331苏大维格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6
2025-05-16 18:08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4,060.3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5,805.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06%;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约20,461.50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21,585.04万元 [1] - 2024年亏损主要因反光材料业务板块经营不及预期亏损约7,648.29万元,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3,138.38万元,合计影响净利润约10,786.66万元 [2]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734.06万元,同比增长5.99% [2] 盈利增长点 - 拓展微纳光学防伪材料在国家证卡、票据、卡牌潮玩等领域应用,稳固与头部客户关系 [2] - 推动导光材料产品结构优化,提升高端产品占比及业务盈利能力 [2] - 推动柔性透明导电材料在终端设备应用,提升中大尺寸电容触控技术渗透率 [2] - 推动纳米纹理材料与更多头部汽车品牌量产合作,开发国内新能源汽车等车企用户,推进隐藏显示材料在车载显示领域产业化 [2] - 拓展直写光刻等光刻技术和产品在光电子等领域应用,研发高制程掩膜光刻技术 [2] - 拓展光波导等衍射光学材料在AR眼镜等领域应用,推动与国内外头部企业合作 [2] 行业对比与业务板块表现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微纳结构产品制造和技术服务商,有微纳光学研发与生产制造基础技术平台体系 [3] - 2024年度微纳光学产品及设备板块经营良好,收入同比增长15.81%;反光材料业务受宏观环境和行业竞争影响,收入下滑28.86% [4] 行业发展前景 - 公司以创新为驱动,聚焦微纳制造底层技术,研发各类光刻设备,构建微纳制造平台 [4] - 公司在多领域布局共性技术,探索微纳结构产品新应用,牵引产业向高端创新发展 [4] - 公司具备微纳光学结构产品全链条技术能力,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应用,储备前瞻性技术 [4] 其他事项 - 关于华日升下一步打算,需关注公司公告 [5]
英诺激光(301021)2024年报点评:扭亏为盈 成长可期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5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47亿元,同比增长21.41%,归母净利润2183.18万元,同比增长585.24%,扣非归母净利润951.66万元,同比增长169.04% [1] - Q4实现营收1.56亿元,同比增长8.24%,归母净利润2097.05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778.96万元 [2] 业务增长 - 激光器业务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26.90%,毛利率49.97%,同比提升4.01个百分点 [3] - 激光模组业务收入0.84亿元,同比增长12.28%,毛利率34.65%,同比提升6.38个百分点 [3] - 消费电子行业(含3D打印)存量业务收入约3.28亿元,同比增长22.61%,半导体、新能源等新业务收入约1.02亿元,同比增长27.52% [3] 新兴领域布局 - 半导体领域:连续多年向SHI公司批量供应碳化硅退火制程紫外激光器,深紫外激光器和ABF载板超精密钻孔设备已完成送样或客户打样,高功率薄片超快激光器项目有序开展 [4] - 光伏领域:布局LACE激光辅助化学腐蚀设备和XBC激光图形化设备,已在头部客户开展量产验证 [4] - 新一代显示领域:率先提出紫外/深紫外固体激光器取代准分子激光器方案,有望实现激光剥离、巨转、修复、焊接整线设备自主研发 [4] - 超硬材料领域:推出系列激光器和模组,开拓Diamond Foundry、四方达、中南钻石等国内外客户 [4]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5.55亿元(原值5.65)、6.92亿元(原值6.98)、8.6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6亿元(原值0.47)、0.73亿元(原值0.85)、0.98亿元 [5] - 对应EPS分别为0.30元、0.48元、0.64元 [5]
企业竞争图谱:2025年超快激光器
头豹研究院· 2025-03-18 20: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超快激光器行业向高功率、窄脉宽、短波长方向发展,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17][18] - 下游激光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和配套产业的发展,将推动中国超快激光器市场发展 [31][3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定义与分类 - 超快激光器指激光脉冲持续时间更短的激光器,主要包括皮秒和飞秒激光器 [1][2] - 按输出激光脉宽不同,分为皮秒(脉冲持续时间为 10 的 -12 次方秒)和飞秒(脉冲持续时间为 10 的 -15 次方秒)激光器 [3][4][5] 行业特征 - 技术壁垒高,涉及多学科领域,需掌握多种生产技术和应用工艺 [6][7] - 品牌及客户资源壁垒高,下游对激光器要求高,新对手难替代现有合作关系 [6][8][9] - 市场需求广泛,在精细微加工领域应用将增多 [6][10] 发展历程 - 1960 - 1979 年为萌芽期,中国首台红宝石激光器诞生,开启皮秒现象研究 [11][12] - 1980 - 2002 年为启动期,CPA 技术发明使脉冲激光进入超快时代 [11][13] - 2003 - 2019 年为高速发展期,超快激光开始技术应用,中国产业迅速发展 [11][14] - 2020 年至今为成熟期,2020 年出货量增长近一倍,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 [11][15][16]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为原材料环节,包括光学、电子元器件等,核心部件逐步国产化,少数企业掌握种子源技术 [16][19][21] - 中游为超快激光器制造环节,皮秒激光器占 85%市场份额,飞秒份额逐渐提升,国产销量占比上升但高端仍被国外占据 [16][24][25] - 下游应用于光伏、医疗、消费电子等领域,超快激光器在精细微加工领域应用将增多,预计 2024 年全球市场容量达 128.2 亿美元 [16][26][27] 行业规模 - 2018 - 2023 年市场规模由 22.6 亿人民币增长至 40.2 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 12.21% [28] - 预计 2024 - 2028 年由 42.58 亿人民币增长至 56.61 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 7.38% [28] - 历史规模增长因政策扶持和制造业转型升级 [29][30] - 未来规模增长因下游应用领域扩大和配套产业发展 [31][32] 政策梳理 - 《加强"从 0 到 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等多项政策支持激光制造产业发展 [29][35][36] 竞争格局 - 国际上大型激光企业有美国相干、美国 IPG 等,行业分三个梯队 [37] - 竞争格局形成因国际企业先发优势和中国企业起步晚、技术等受限 [38][39][40] - 格局变化因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带动超快激光企业发展 [41] 上市公司速览 - 展示大族激光、德龙激光等多家公司营收规模、同比增长和毛利率等财务数据 [42][43][44] 企业分析 - **大族激光**:1996 年创立,2004 年上市,自研多款紫外、超快激光器,有营销和服务优势 [49][52] - **德龙激光**:存续企业,主营高端激光加工设备及激光器,拥有固体超快激光器核心技术和产品,打破欧美垄断 [53][56] - **锐科激光**:专业从事光纤激光器研发等,有创新团队和工程研究中心,超快激光器应用领域广泛 [57][61]